终于, 2001年,FAST预研究作为中科院首批“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立项。 2007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FAST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建议书。FAST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FAST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FAST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2011年3月,FAST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到2016年9月25日FAST建成启用,历时5年。 有时候,在面对这些学科上的伟人时,我们常常不可避免地将他们抽象成一个个价值符号,一个个象征化的标签。但若是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来看,当作我们身边熟识的朋友,南仁东老师是怎么想的呢? 他很认真地,在寻找外星生命。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否孤独?” 南仁东曾多次把这三个问题,作为自己演讲的开场白。 大概每个人在年幼的时候,都会对一切充满好奇,好奇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好奇我们从何而来。相信南老也是这样,而且随着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他的好奇变得更加强大而且更加有针对性,他想看到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一切,并为此拼尽全力。 可是后来,绝大多数的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问题多到我们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甚至去想起那些年少时的好奇和最初的疑问。为了生活,我们身不由己。我们不再关心这个世界的本质,不再阅读那些走在科学最前沿的人们耗尽心血得出的假设甚至结论。我们更热衷于去关注那些不需要一点门槛的绯闻和轶事,我们变得越来越懒得动脑。 南仁东却不同,他终其一生向太空追寻,寻找答案。他想知道: 我们究竟是谁? 我们从何而来? 我们是否孤独? 或许这些问题的解决,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过遥远。遥远到更多人选择去推断和想像,去假设和猜想。的确,这些问题实在是遥不可及,但南老愿意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做起,让这遥不可及,哪怕再近一步。 二十年,只为我们能看见。 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同样,我们年少时都曾有梦想,但沉重的现实摆在面前,弱小的我们为了实现梦想的那一天,向现实妥协,只盼着在积累和获取中变得强大,强大到终于能触及自己的想象。但事实上,这个妥协的过程太过漫长,漫长到我们一身疲惫走了很多很多年,走了很远,却忘记了当初,我们为何启程。 南老的路从梦想出发,不是向前的艰难前行,而是向上的不断攀登,为此他开始一砖一瓦地凭空修建。诚然,现实是残酷的,二十年建出了最大的眼睛,却没能等到睁眼的那一天。但这是无所谓的,他把希望留给了我们。 求知,本就是前赴后继的过程。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在近日的文章中写道:“坦白说,虽然少年时代,我也曾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为外星生命而着迷,但中年的我早已下意识地感到寻找外星生命就像是科幻小说。南老师由衷的热情却再次感染了我。我意识到,寻找外星生命也正像其他科学研究一样,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同样有实现的可能,同样值得认真对待。”只要有可能,就值得认真对待。 工地上的人都知道,年已七旬的南仁东,最欢快的时候,是像个孩子般天真烂漫地在FAST圈梁上跑步 今天,9月25日,是FAST天眼项目顺利运行一周年的纪念日,南仁东老师也离开了我们整整十天,属于他的中科院院士的名誉,也刚刚完成提名。 南仁东老师为祖国献出了勤勤恳恳的二十年时光,为人类世界带来了数千万年的漫长视野,而世界,却吝啬这短短十天。 如果二十多年前,南仁东老师就看到了结局——花费了二十年的生命修建起全世界最大的眼睛,却没有时间看这最大最美的眼睛眨一眨,他还会不会放弃高薪和高地位,回国义无反顾地扎入望远镜的开发与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