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家祠堂: 今二山门巷与红星路交接处(姚大塘遗址)东北角五十米处。明初,高氏后人在小东门内的万寿寺东修建高氏宗祠,名为“积善堂”,可惜在太平天国攻入合肥时被毁。清末,高家大房第十七世孙高懿丞出资复建了被毁的高家祠堂。高家祠堂在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先后为映典小学、省妇联筹委会、省文联筹委会、省文办等单位办公所在地。其中解放初期为安徽省军区司令部址。
高家祠堂,今妇联大厦南。
今日老城区仅存祠堂(束文杰 摄)
2、王家祠堂: 今金寨路与回龙路交会处南约五十米处路西(今合肥电视台南侧)。抗日战争后为安徽省会警察局二分局。 王家祠堂,今合肥电视台南侧。
九州大厦(拍摄:2015.5.13 来源:百度街景)
3、金氏宗祠(仁山堂): 金巷北首西,今三孝口金巷西侧,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祠堂大门朝东,门口有一对威武雄壮的大石狮。祠堂规模宏大,前后四进,每进5间,每两进之间的左右两侧都建有厢房,呈四水归明堂之式,共有房屋38间。最后一进享堂供奉全族八大支派各房份祖先的神主牌位,中间是谱局,作为历届续谱的办公场所,其余房屋作为存放祠租的仓库,以及管理人员的住所、厨房等。 金氏宗祠,今金巷西侧。
4、许家祠堂: 洗马塘巷(今舒城路)向南百米与丁家巷交会处西北。
许家祠堂,今舒城路与红星路交会处西北。
5、郑家祠堂: 郑家祠巷西首巷北。今益民街与人民巷交会处东北角。
郑家祠堂,今益民街与人民巷交会处东北角。
6、鲍家祠堂: 鲍祠堂巷中段南侧。鲍家购祠基于合肥城内窦李巷创建祠宇数进,欲修宗谱未果。因咸丰三、八两年(1853年和1858年)迭遭兵之燹祠宇又一次被毁焚一空,宗谱被烧残缺不全,民不聊生无家可归。幸而祠田未失,清同治八年(1869),鲍之静与合族议商事宜。经费由丁田合拿不足部分之静公助之,在原址建成(三进两厢)。今合肥市第八中学院内。1978年秋与临近的郑家祠堂一并被合肥市政建设拆除。 鲍家祠堂,今合肥市南门小学(新校区)。
合肥市南门小学(新校区,拍摄:2016.5.22 来源:百度街景)
7、段家祠堂: 今淮河路与六安路交会处西北角,为北洋军阀陆军总长段芝贵所建段氏家族祠,西即今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北迄合肥工业大学北区,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占地13万平方米。门前是金斗河,河上有座小石桥。庞大的建筑群分为祠堂、公馆、花园三部分。祠堂三进九大间,琉璃瓦、风火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跨过山门,过天井院,大门墙上高悬“百世其昌”、“再造共和”等匾额。祠堂天井院西墙有月门通往公馆区和花园。日寇侵占合肥时为元宝香烟公司,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合肥县参议会,解放后为安徽省军区政治部、安徽日报社仓库(因学生玩火烧毁),前边两进拆除,改建为新华社安徽分社办公楼和宿舍。1985年7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段家祠堂旧照(资料图片)
今日段家祠堂旧址——瑞园(束文杰 摄)
8、龚家祠堂: 今永红路小学。明末清初,龚鼎孳18岁即中进士,康熙间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曾经的龚家祠堂由其十三世孙的龚心湛于1926年重建,祠堂刚建成时约有500平方米。据《合肥市庐阳区志》记载,解放后还存有5开间寝堂,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其结构为五架梁、前轩、后双步,梁架雕刻繁缛精美,主要有卷草花卉、人物故事,且兼有明清两代风格,又得皖南徽派建筑神韵,被专家认为系江淮地区所仅见。由于年久失修,龚家祠堂建筑逐渐衰败,祠堂的主体建筑于1994年被拆除。
龚家祠堂,今永红路小学。
永红路小学(来源:合肥晚报)
9、刘家祠堂: 小马场巷(今女人街)与七桂巷(今仁和巷南,已不存)交会处东南。
刘家祠,今女人街仁和巷交会处东南。
10、林家祠堂: 根据日军绘制的军事地图,在二郎庙(今北含山路与寿春路交口东北)附近标有“林氏祠”,但查询《合肥老城志略》并无相关信息,待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