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 烽烟滚滚唱英雄,舍生忘死保和平。在这场双方武器装备水平对比极其悬殊的残酷战争中,涌现出我军历史上最多的英雄群体、最悲壮的英雄事迹、最可敬的英雄个人。安徽籍志愿军中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二级英雄”“二级模范”称号以及特等功臣(不含一、二、三等功)的就有26人。李家发、许家朋、苏文俊、蒋道平、毕武斌、韩德彩、郑长华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李家发
李家发,1934年3月生,安徽省南陵县泉塘乡(现为家发镇)岩虎村人。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3年7月13日夜,志愿军反击南朝鲜军的夏季战役在金城川前线20多公里处全面展开。19岁的李家发随部参战。为了战斗胜利,他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他的英雄壮举为人们所景仰,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李家发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9月25日,为悼念李家发烈士,中共南陵县委隆重举行“李家发烈士追悼会”。中共南陵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李家发所在乡更名为家发乡,以示对李家发烈士的永久怀念。 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许家朋
许家朋,安徽省绩溪县人,1931年出生于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1951年5月报名参军,1952年7月随部队赴抗美援朝前线作战。 1953年7月6日,志愿军发起的夏季反击战役第三次进攻正式打响。战斗中,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攻击时,为敌军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关键时刻,许家朋用胸膛紧抵敌人喷着火舌的枪口。部队沿着许家朋开辟的道路冲上山顶,歼敌3500多人,夺得了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 战后,根据许家朋生前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10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2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5月24日,追授他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模范团员”称号。为了缅怀许家朋烈士的英勇事迹,绩溪县人民政府将他的家乡坎头命名为“家朋乡”,并修建了“许家朋烈士纪念碑”。1989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将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列为省级重点保护的烈士纪念建筑物。 拼刺杀敌英雄——苏文俊 苏文俊所在加强班在上甘岭一号阵地
苏文俊,生于1929年,安徽省定远县人,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苏文俊随部首批赴朝参战。 1952年1月6日,苏文俊奉命带领一个加强班坚守上甘岭一号阵地。在与敌人浴血战斗3天3夜后,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阵地上只剩下班长苏文俊与两名身负重伤的战士。此时,又有8名美军爬上阵地。不容迟疑,眼疾手快的苏文俊端起冲锋枪迅速撂倒两名敌人。剩下6名美军想分两路逃跑,来不及换梭子了,苏文俊顺手抓起身后负伤战士的大枪赶上去,一个突刺把落在后面的敌人脑瓜劈开,然后端枪追上第二个敌人,在后腰给了敌人一刀。苏文俊拼掉3个敌人返身回顾时,两个负伤的战士已牺牲。他们与3名美军同归于尽了。 夜幕降临,阵地上只有苏文俊一人。他拖着负伤的腿一会儿在左边用冲锋枪扫射,一会儿又转到右边扔手榴弹,利用夜幕实施佯动防守。让敌人不知虚实,不敢贸然进攻,居然没有一个敢冲上来。 在敌众我寡的关键时刻,苏文俊独自一人坚守在一号阵地,拖住了敌人进攻,为部队占领上甘岭有利地形创造了条件。就在这时,连队增援部队赶了上来,苏文俊这个单枪挑群敌的勇士,绝路逢生。 著名作家巴金专程到前沿阵地采访苏文俊,含泪写下《英雄记》一书。著名战地记者魏巍在采写《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通讯时,也采访了苏文俊。著名艺术家常香玉向苏文俊赠送了纪念品。 苏文俊因战功突出荣获“拼刺杀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10月1日,他作为战斗英雄代表被特邀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他使用过的刺刀至今还在朝鲜战争纪念馆中陈列着。 “空中董存瑞”——毕武斌
毕武斌, 安徽省舒城县人,1930年出生于芜湖市状元坊一个职员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志愿军空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团第一大队任飞行员。 1951年11月30日,毕武斌在配合陆军解放大和岛的战斗中,驾驶的飞机中弹起火,仍沉着驾机保持编队,且战且进,将炸药扔向敌人阵地,终因飞机负伤过重,壮烈牺牲。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称他为“空中董存瑞”。 美军F-86的“克星”——蒋道平
蒋道平,1930年生,安徽省嘉山县人。1946年6月入伍,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陆军调到空军,开始被分配到空二十一师飞行,后又被编入空军第十五师当上一名正式的飞行员。 蒋道平在空战中沉着机智,勇敢顽强,先后击落美F-86战斗机5架、击伤2架,是击落、击伤美军F-86战斗机最多的飞行员。美军曾经大肆吹嘘F-86型喷气歼击机是世无匹敌的“空中霸王”,但在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面前,却被打得狼狈不堪。 1953 年9 月,空军授予蒋道平“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韩德彩
韩德彩,1933年生,安徽省凤阳县人。1949年他参加解放军。1951 年,党派他去学飞行。1952 年初,19岁的韩德彩抱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驾着战鹰飞到了朝鲜前线。 一到前线,他就投入了艰苦的战斗生活。这位年轻的飞行员是一员“空中虎将”,打起仗来机灵利索,有一股惊人的大胆泼辣劲儿。他动作快,进攻猛,靠得近,打得狠!在一次空战中,他只身与4 架F-80型敌机激烈格斗,一举击落敌机两架。 1953年4月9日,美联社汉城分社刊发一条消息宣布:“美国第一流的喷气式空中英雄、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费席尔失踪了!” 费席尔,这个仅在侵朝战争中就出动过175架次的老牌飞行员,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败在一个年龄刚满20周岁、飞行时间不满100小时的中国年轻的空军飞行员手下。这位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的英雄就是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韩德彩。 从此,韩德彩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志愿军部队。“昔日放牛娃”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的故事,被传为佳话。1953年6月,空军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优秀空中指挥员——郑长华
郑长华,1926年生,安徽省五河县人。1941年7月入伍,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刚过去,24岁的郑长华由陆军一名年轻的指挥员,经过严格体检和选拔当上了飞行员,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1950年底,郑长华以优异成绩从航校毕业,分配到新组建的空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任副团长,后任团长。1952年初, 全师飞赴东北大孤山,参加抗美援朝空战。 郑长华领导三十四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47架的光辉纪录,成为抗美援朝空战战场上惟一荣立集体二等功的功臣团。他自己击落敌机2架,是全师闻名的空战“鹰王”,被评为优秀空中指挥员,获“二级战斗英雄” 称号。 70年来,安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的志愿军将士,以及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激励我们奋勇前行,为谱写新时代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安徽日报习习皖风全媒体工作室出品 监制:顾朝阳 杨飞 文字:周平 汪国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