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9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朝考试的那些趣事!各路宋词大咖各种骚操作,请收下我的膝盖

[复制链接]

2217

主题

2625

帖子

837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01: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试历来是中国读书人改变命运途径,尽管它有时候很残忍、有时候很机械,却相对来说是最公平、最透明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考试是改变命运的最佳路径,一朝得中则像孟郊一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有甚至就像中举发疯的范进!
那在宋朝参加考试是怎么样的样子,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宋朝那些大词人考试的趣事。


晏殊:要求重新出题的实诚神童
晏殊,有“太平宰相”的雅称,他的一生平缓如水、通透如玉!他从小就被称作神童,据说7岁就能写诗作赋,赶上了骆宾王的节奏。
宋初地方封疆大吏都有个雅好,就是向中央推荐人才特别是推荐神童级人才。当时的江南巡抚得知晏殊的才能,亲自测试果然如此,就将其作为神童推荐给给中央!
14岁时,晏殊参加了宋真宗召集的考试。数千人过独木桥,他却一挥而就,皇帝立马给他赐同进士出身。故事到这里看不出他的奇异。


也许是读书太多,脑子和我们平常人的思维不在一个维度上。没有过几天,复试卷子刚发下来,神童晏殊竟然主动上奏“这题目我做过的,请求另外出题”。结果重出一题,晏殊依然拿了高分。
押中了高考真题自己却放弃的神童也的确是异于常人了。通过此事和此次考试,晏殊被留秘阁读书深造,授秘书省正事。
从此得到了宋真宗的青睐,后来一步一步走上了宰相的职位。因为一生生活和仕途的顺遂,才有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欢快,明亮了宋词的整个春天!
宋祁:被哥哥抢走状元的“红杏尚书”
因为科举考试常规是三年一考,加上宋人生娃比较勤快,兄弟之间年岁相仿的特别多,于是兄弟俩同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比比皆是。要说起最出名的同科进士,你是不是想到的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俩。不过名气归名气,宋朝还有一对同科进士的兄弟俩,他们的成绩比苏家兄弟俩高太多。
那就是宋庠、宋祁兄弟俩!关于他们的进士名次更是有的一说,宋庠是当年的状元,宋祁名列第10名!但是时人将他们称为“双状元”,原因是什么呢?
当年,宋庠、宋祁兄弟俩参加同届科举,考试的成绩跟平常的文采相符,宋祁考了第一名、宋庠考了第三名,本来也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考试成绩上报给御批,当时仁宗皇帝还年幼,真正有趣的是摄政的刘太后。太后摄政,最怕别人讲其乱了纲常,所以最重视纲常。这在历朝历代多见的很,越是缺乏什么越是重视什么,起码明面上是这样。
刘太后见宋祁为进士第一名,宋庠为第三名,认为按照儒家礼法,弟弟不应排名在兄长之前,就把宋庠改为第一名。接着她又怕兄弟俩都在前三名遭人非议,便把宋祁降为第十名。宋祁就这样无辜的丢失了到手的状元。
于是,兄弟俩就都成了“状元”,宋庠为“钦赐状元”,宋祁为“民间状元”。好在大宋、小宋此后到发展的特别好,宋祁也做到了尚书的高官,更是因为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被称为“红杏尚书”,称为一段佳话!


苏轼:被欧阳修错判的第二名
苏轼,号东坡居士,可以说是有宋一朝的全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越后千年都是人们风靡的偶像派人物。但是苏轼当年考试成绩究竟怎么样呢,最后进士的名次暂且不去说它,今天说一说苏轼最憋屈的会试。
那一年会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妥妥的文坛宗主,为官正派、廉洁无私呀。
坏就坏在主考官太廉洁无私了。那一年的考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写的一手好文章,信手拈来!


问题出在欧阳修有一个优秀学生曾巩同样参加这场考试(回避制度执行不到位!差评),所以当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时觉得写得好、是真好,误以为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能写的出来。
为了体现他的廉洁无私,果断给这篇文章打了第二名!呵呵,直到公布成绩后,拆开糊封才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苏轼!(苏轼奇冤无比呀。)
不过想想苏轼今后的数度贬谪的仕途,早年间的第二名反而是避免“木秀于林”的好事情。“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东坡,断然是不会在意这陈年往事,只会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旷达!


苏辙:生病能让宰相延期考试的牛人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同样是“唐宋八大家”,因为有个太优秀的哥哥风采都被抢光了,实际上苏辙在仕途上比苏轼要强太多,最高做到了宰相级别!
为什么说苏辙是最有面子的考生呢?因为由于他生病了,整场考试全部推迟,只为等他病好来参加。
话说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苏辙兄弟正满怀信心,准备参加仁宗皇帝亲自主持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试,苏辙却生病在床。
时任宰相的韩琦得知后,向仁宗奏言:今年应试者中,唯苏轼、苏辙声望最高,苏辙却偶然生病,一时无法应试,“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试,甚非众望”,所以应当将策试时间推迟,以等苏辙病好,仁宗同意了。
苏辙病中,韩琦几次派人问讯,听到已经痊愈,方才开考。这年的策试,因之比惯例推迟了二十天,本应在八月中旬,结果推到了九月,而且“自后试科并在九月。”


惊到了没?因为苏辙,此后的策试时间推迟到了九月,为今后所有考生多争取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呀
虽然皇帝和宰相都为苏辙的考试开了绿灯,但苏辙却不改耿直的性格,对策之语最为切直,指陈得失,无所顾虑,矛头直指仁宗皇帝兼及宰相!
也只有这样的苏辙才写的出“无山得似巫山秀,何水能如河水清”,才有“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的自律!


柳永:落榜也是最拉风的人
柳永又名柳三变,是宋词长调的开拓者。“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以看出柳永的词在当时绝对是常年在流行歌曲十大金曲之类上霸榜的。
柳永出生官宦世家,本来科举考试是他这种家庭早就规划好的路线。只是走着走着就被他走歪掉了。
他于公元1017年赴京赶考,没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其中有名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不良言论。


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本来没有什么的,但好歌传播的太快,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说一说太出名也不是好事!)。
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
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
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这样也好,朝堂上少了一个端公有理的官吏,而江湖多了一个“奉旨填词”的柳七。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才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丽。


历数这些宋朝大词人的考试趣事,虽然有着各种机缘巧合,但是本身的才气和底气始终是最重要的。
就像晏殊少年盛名,能够不被盛名所累,一生为官清廉,更成为北宋依声家初祖;
就像宋祁兄弟俩,各自有各自的兴趣爱好,过好自己选择的生活,成就幸福的一生;
就像苏轼兄弟俩,对人生境遇可以豁达,对人生信仰却要坚守,留下千古的风流;
就像柳永无缘科举,却不会放弃人生,换一条路、换一个活法,照样过得很精彩!



之所以在宋朝各路宋词大咖们有如此的考试历程,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宋朝重文轻武的观念较重。从赵匡胤建国以来,宋朝重文轻武的理念就很深重。宋朝皇帝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出台了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取消了门第限制,拓宽了文人发展道路,废除了“公荐”制度,增加殿试环节,大大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因此有宋一朝,通过科举进入官场、青史留名的文人是做多的。
第二是宋朝儒家思想的熏陶较深。宋朝是儒家思想的有一个发展的高峰期,包括朱熹、陆九渊、程颐等理学大家纷纷出世。宋朝推行恢复古礼,认为儒家礼制可以净化民俗民风;周敦颐提倡“修圣德、重师道、推礼乐”等等。因此才会出现弟弟不能排名在哥哥前面的思想!
第三是宋朝爱才惜才的氛围较好。宋朝文人之间的互相欣赏、互相提携的传承较好,没有太多的“文人相轻”的观念!所以像韩琦、欧阳修、晏殊等文坛宗主,在看到年轻一代有文采好的都会大力推荐,让他们少走弯路!
以苏东坡的一句词为怎么样面对考试的话题做结,那就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尽最大的努力不必强求最好的结果,经历过感动过的人生就不会有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2 09:58 , Processed in 0.2519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