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考古工作者眼里的「盗墓笔记」

[复制链接]

516

主题

2119

帖子

6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0:3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跳转「故事FM」小程序,收听真人讲述。记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键收听全部故事哟!

我是孙璐,36 岁,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的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学生们的姐姐,爱哲的高中同学。
我小时候很喜欢福尔摩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从一、两个线索推知事件全貌的魅力,所以高考报志愿,我报考了吉林大学考古系。
这个学科可以让我根据几个零星线索,推理出一个全貌。对 “解谜”的痴迷很可能是支持我走到最后的原因。
-1-
报考考古专业
大学里,我是班里唯一一个主动报考考古专业的学生,其他同学都是调剂过来的。
考古学的课程经常让我们头疼,第一个学期的旧石器考古,我们要在一堆一模一样的石头中,区分是人为制造的,还是河水冲刷的。
模拟实验课上,也要求我们像原始人一样,自己打造石器。幸好我的动手能力不错,打出来的石刀可以切肉。
到了高年级,又接触到许多摸骨的课,有人骨、有兽骨。老师会要求我们辨别是牛是羊,是公是母,多大年纪等等。
有时候摸的满手都是油,老师才说那是他前天吃的,特别坏。

■大二时在吉林大学的孙璐

吉林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在全国首屈一指,它的人骨标本库十分完备,全国各地考古发掘出的人骨基本都会送到这里鉴定。
有一个课程是我后来教学的时候安排的实践活动,叫垃圾考古——即翻垃圾桶。
知乎上有个帖子:「你用你的专业干过什么最牛逼的事?」有一个学考古的女孩,说她通过垃圾桶的“地层”分布,发现了她男友出轨的事实。
原理就是:扔垃圾的顺序,和她男友描述的行动轨迹不吻合。
所以我们有一项作业的内容就是「翻室友的垃圾桶,判定 ta 近日的行动轨迹」。结果大部分都能比较准确稳定地判断出来。
-2-
留学韩国
2006 年,我去了韩国全南大学深造。在韩国期间,我也参与了一些发掘工作。

■在韩国国立全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有件事非常有趣,我总会给学生讲。
有一次,我们发掘韩国南部一个重要的无量洞瓮棺窑址,领队派给我一个年龄稍长的大爷帮我「刮面」(考古学专有名词,指用手铲刮平地表,通过观察土质颜色的不同,来区分是否有遗迹存在)。
他刮了不到五分钟,就用全工地 1 万平米都能听见的嗓门喊我「孙老师,孙老师!快过来!」
我急忙跑过去问,「你发现啥了?」
他举起一只白线手套——那种常用的棉线手套,还未腐烂。
我以为他把自己的手套掉了下去,但他的还在手上。
我赶紧接过手铲接着刨,结果挖出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东西——一个韩剧里常见的绿瓶“真露”清酒,标签完好,显示产于 1980 年。
我彻底傻了,这是个现代遗迹。
和领队核实后,我们才发现这是前辈开的玩笑。

■在探方旁与学生自拍

考古人员很早就知道窑址的可能分布区,上世纪 80 年代,东神大学的学生就曾在这一片布方(考古学专有名词,指将确定的发掘范围划分成若干长方或正方形,在长方或正方形线与线的交叉点打上木桩作为标志,按照布好的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顺次发掘)。
但因年代久远又记录不明,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挖掘点其实就在附近。
他们知道将来还会有人发掘,特意做了假遗迹,埋了手套、酒瓶,显示他们已经挖过。
所以这是只有考古人能互相恶搞的娱乐活动。
-3-
在内蒙古教考古
2012 年我博士毕业后回国,正赶上内蒙古大学筹建考古文博系,我就获得了教职。教学这些年里,每次和圈外的人聊天,大家最爱问我的问题,都是关于盗墓。而且其中有很多的误解。
这里我可以大概解释一下。
古代文明密集的地方大都会分布有盗墓贼。
他们也分流派,河南、湖南、安徽、内蒙古的都不一样。
拿内蒙古为例。内蒙古地广人稀,总有外地的来捞一把,因为在印象里,少数民族似乎更爱用金器。
之所以用金也颇有门道。
首先,黄金的质地软,易塑形,无论是铸造还是锻造,都很轻松。
其次,黄金的单体价值高,农业民族爱收藏的瓷器易碎,经不起马背上的颠簸,所以游牧民族更喜欢收藏黄金。

■现场指导学生做发掘记录

而且内蒙古东西狭长,从呼伦贝尔到阿拉善,几乎横跨整个中国。
他不同地区的情况完全不同,位于东部的赤峰地区,是中国早期文明中心之一——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盗墓贼,专攻红山文化。
位于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以辽墓为重点盗墓对象。
而西部的巴彦淖尔——以盛产伊丽莎白瓜而闻名,它的沙质土地就给这里的盗墓贼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掏洞易塌。
就曾有一行四人盗墓,下去三个,一个在上面望风,结果墓塌了。沙土一塌,会分分钟憋死,于是上面望风的那个打了 110 求救。
110 出警时也带了考古所的人,因为110 有义务通知文管部门墓已被盗的消息。我们就得抢救性发掘。
所以考古工作者不是跟着基建部门走,就是跟着盗墓贼走。
江湖上总有这种说法,考古的不如盗墓的,盗墓的可以做到一挖一个准。
拜托!我们并不是找不到,而是那些不满足挖掘条件的墓还不如先埋着,况且还有很多进行中的项目,考古人手不足。
盗墓者一旦有动作,不仅自己的安全无法保障,还总得我们收拾残局。

■被尘土压的面目全非的人骨

-4-
盗墓与考古
在辽宁工作的师兄也讲过一个趣事。那个盗墓贼简直是盗墓界的一股清流。
此人盗的是慕容鲜卑的一个墓,也是奔着少数民族的金器去的。挖完就被抓了。
庭审的时候,这个贼当庭跟专家吵了起来。
他觉得自己挖的是一个皇帝的墓,但专家不这么认为,他非常激烈地反对了专家的意见,甚至扬言要在坐完 12 年牢后接着挖,证明自己是对的。
我们开玩笑说这是一个盗墓者的学术追求。
除了好笑之余,这也折射出考古工作者和盗墓贼除去道义之外,在工作方法上的极大不同。
盗墓贼的目的是取物,我们是取信息。
我们不会只挖一个洞,我们会把墓道全部打开,弄清它到底怎么盖的。
对我们来说,文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所处的位置信息,以及某种砌墓方式所代表的文化生产力水平。
盗墓的只会在有可能放置随葬品的地方打洞且越小越好,理论上盗墓贼没有胖子,否则会卡住。鬼吹灯里黄渤演的王凯旋是个胖子,形象就不那么准确。
盗墓团伙还经常有起内讧杀人的现象。
一人下墓了,东西递上来,望风的很可能拿到东西后就把他埋了,自己独吞。为了绝对信任,他们通常是父子关系。
即便这样,下墓也十分危险。

■现场指导学生使用全站仪进行测绘

古人下葬时,除了放金银器皿之外,还会放食物。食物腐烂会产生甲烷,再加上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都是窒息事件的诱因。
有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师姐就曾经在安阳发掘一座古墓的时候,违反操作规程,午休时抽下一块砖往里望了一眼,差点被退学。
这特别危险。如果墓的密闭性足够好,它内外的空气是不同的。
她一抽砖,里面空气喷出来,不仅对她本人的健康会有影响,里面的丝制品、纸制品还会因遇到外界空气而迅速氧化,难以保持原样。
这就是为什么彩色兵马俑出土十几分钟就会变成灰色的原理。文物保护要十分小心。
-5-
「考古不藏古」
一个历史学教授问过我,「你在工地揣回来过东西吗?」
这个教授觉得他学考古的同学之所以生活得比他好,就是因为倒卖了文物。
我听后觉得考古工作者被冤枉得很惨。因为根本不可能,我们有严格的监管流程。领队是总负责,下面是执行领队、工人、技工。
各个级别各个单位都有人配合,我们不像盗墓的,一个窟窿挖下去,半个小时就可以上来。我们也不会晚上挖,都是光天化日的,没有独自在场的情况。
所以说基本没可能。

■在周原范铸工艺研究所做范铸模拟考古实验

我们的开山祖师——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曾说过 「考古不藏古」的话,瓜田李下说不清楚。
曾昭燏先生——曾国藩的曾孙女在南京博物院(当时的国家博物馆)做馆长时,把家中文物全部如数捐出,她也说考古学家不能藏古。
-6-
不挂牌的保密机构
我现在每年都会带学生田野实习,有时候住当地的村子,条件会比较艰苦。这些倒没什么,重要的是要照顾当地的风俗习惯,比如说在开工之前放鞭炮。
这倒不是我们迷信,而是做给村民看。因为要雇佣当地农民工,如果不做的话,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他们会觉得很不吉利。
如果发现人类骨骼,他们也不会允许我们带回住地,我们要么说是动物的,要么就悄悄带回去藏在床下,不让房东看见。
每天睡在人骨上面,你想想,确实很刺激。
还要提示的是,地层里出土的陶片我们是不拿回来的,会原样地层,整袋回填,告诉后来人,这里已经挖掘过了。
按照法律规定,考古报告完成后,没有发表前,都属于国家机密。
前段时间有个电视剧很火,叫《黄金瞳》。里面虽然有各种奇怪的 bug ,但有一点很真实,张艺兴找的那个考古学教授被袭击了,是他队里的内鬼把资料私自拿给反派的。

■电视剧《黄金瞳》片段,图片/爱奇艺截屏

张艺兴跟内鬼说,「你作为考古专业的学生,怎么会不知道在没有发表资料之前,所有的考古学资料都是机密呢,等着警察来抓你吧。」
当然,实际生活中,公安机关不会介入,但法律确实明文规定没有发表的考古报告,就是国家机密。
所以考古研究所都是不挂牌的保密机构,记者采访也需要通过党委宣传部门。
发掘报告完成后文物要送去博物馆,博物馆是我们国家唯一允许的文物收藏机构。
-7-
国博与省博
国家博物馆会收藏各个省的精品文物。
在内蒙古三星塔拉出土的著名的「玉猪龙」就因为出名,而被国博调走收藏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时,内蒙古博物院想把它请回来待两天。
但国博没同意。
内蒙古博物院有个老先生很气,半开玩笑地说,「到时候我们就在展厅里摆个空展柜,上面写着我们三星塔拉出了特别有意义的玉猪龙,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但国博就是不让我们把它拿回来待两天,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是他们不给我们。」

■在内蒙古博物院做志愿者讲解直播

很多博物馆都存在这种展出级别之间的矛盾。
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出自新郑李家楼的一对莲鹤方壶,河南博物一个,国博一个。妇好鸮尊也一样,是拆开展出的。
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匈奴的鹰顶金冠,不仅在内蒙博物院展出,在发现地鄂尔多斯博物馆也展出,鄂尔多斯下面的昭君墓博物馆也在展。
好多人都问我,到底哪个是真的?
我无奈地说:真的在库房里。
当然,现在博物馆界做了整顿和要求,复制品会有标注,没标注的大部分都是真的。
-8-
反思公众考古事件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媒体公布,曹操墓——高陵在河南得到了考古确认,並被视为当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消息公布后随即引起轩然大波,立刻有学者质疑,认为证据不足。
因为曹操的知名度,马上引发了全民大讨论。这是考古界反省最深刻的一次公众考古事件。
因为当时考古学家是有错误的,确实不该在那么仓促的情况下发布新闻。专家论证会没开过几轮,基础研究时间也不够。
我经常给学生们播放一个节目——「三英论曹操」,马未都和我们业内著名的两位考古学家,三个人一起辩论。节目里明显地暴露出考古人不会应对媒体的缺点。
主持人明显已经把画风偏到另一边了,先生们却还在讲理论,从镜头中可以直白地看出,底下的观众根本听不懂。
其实后来对整个陵园的探查,确实说明它符合历史记载,也符合后来曹丕拆毁过的历史事实。
但这些专业角度的证据,解释给公众,并不一定会被信服,尤其是那么耳熟能详的名人。
考古人应对媒体、公众,「说人话」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曹操墓事件后,我意识到考古科普的重要性,我们不应只局限于专业领域,多和大众接触,才能避免误解。

■讲授考古地层学(考古学概论课堂)

我现在教的「公共考古学」课程,就是希望让很多人了解考古,对考古发生兴趣。
就比如《盗墓笔记》火了,跟着它辟谣的人也就火了。虽然很多人仍停留在对考古和盗墓区别的争论上,但有兴趣已属难得。
没有《盗墓笔记》,人们对考古不是误解,是无认识。他们不是一无所知,是不想知道。有了《盗墓笔记》,尽管认识还是错误的,但已经开始有人愿意接受正确信息了。
这几年招生,我常会问学生为什么来学考古。我发现调剂到这个专业的比例在大幅减少,虽然主动选择的原因可能是看了《盗墓笔记》、《鬼吹灯》、《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理由了。
至少,这是个好的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7 02:55 , Processed in 0.5653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