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北京迎来今冬初雪,故宫立马变回紫禁城,美得不可方物。
图片来源 | 故宫博物院 不过,故宫赏雪,可不止一种打开方式。 看看故宫藏品中的雪景,正与现实雪景形成一番对照。 01 在故宫收藏的古画中,有三幅雪景穿越了一千年的时光——赵佶《雪江归棹图》、王诜《渔村小雪图》、梁师闵《芦汀密雪图》。 年代最早的大约是王诜的这卷《渔村小雪图》,因为王诜生活的年代比宋徽宗赵佶早了30年左右。
《渔村小雪图》卷,北宋,王诜作,绢本,设色。 纵44.5cm,横219.5cm(图片来源 | 故宫博物院) 这幅图描写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迴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
《渔村小雪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王诜师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图中山石勾皴纯用侧锋短笔,边缘轮廓采用了“破墨法”,在勾勒之后用清水向内化开,墨色轻淡;寒林长松则用中锋浓墨,从而突出表现了其凌寒不凋的高贵品格。除山峦留白外,作者还在峰顶、树杈、沙脚施以白粉表现积雪;为了表现雪后阳光,作者又于树头、苇尖处略染金粉,在通幅水墨之中吸收了唐以来金碧山水的画法,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北宋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主旨,以娴熟的技法写“词人墨卿难状之景”,正是“诗画一律”的典范作品。 王诜是神宗朝的人,与苏轼、米芾、黄庭坚、李公麟等人都是好友,出身贵族,又娶了宋神宗的妹妹为妻。他的兴趣爱好也很文人雅士,作诗作画都很擅长,传世的画作除了这一卷雪景图,还有《烟江叠嶂图》(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溪山秋霁图》(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在王诜之后流传于世的雪景图,就基本都是皇帝亲自动手画的了,比如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卷。
《雪江归棹图》卷宋,赵佶作,绢本,设色 纵30.3厘米,横190.8厘米(图片来源 | 故宫博物院) 画幅的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雪江归棹图” 五字,左下角钤“宣和殿制”印并“天下一人”画押。此画曾为清乾隆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这是一幅描绘冬日雪景的山水画。画面起首远山平缓,进入中段以后,山势渐渐高耸,转而趋于平缓,整幅画面富有高低错落的节奏感,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坐于舟船中,沿江眺望窗外时时变换的景色,充分展示了长卷绘画的特点和魅力。全卷用笔细劲,笔法流畅,意境肃穆凝重,代表了宋徽宗时期画院的艺术水平。 02 在艺术创作这件事上,徽宗同学始终秉持亲自下场、引领潮流的理念,搞了一系列让人赞叹千年的创作,加上他皇帝当得很窝囊,两相比较,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就诞生了。 另外一幅雪景图虽然不如前两幅出名,也无法确认确切的年代,但却是一件孤品——梁师闵唯一传世的画作。
《芦汀密雪图》卷,北宋,梁师闵绘,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横145.6厘米(图片来源 | 故宫博物院) 此卷为梁师闵的传世孤品,描绘了严冬时节的沙渚平川,坡石竹枝已尽为白雪覆盖,丛丛干枯的芦草在阴沉晦暗的背景下瑟瑟隐现。清寂之中,一池湖水尚未封冻,两只鸂(xī)鶒(chì)(有学者考证为赤麻鸭)在沙洲上相互依偎,一对鸳鸯于寒波中游水嬉戏,此情此景与漫天密雪的荒寒景色形成对比,充满诗意,是一幅山水与花鸟融汇的湖天小景佳作。
《芦汀密雪图》卷(图片来源 | 故宫博物院) 正如卷后元赵巖所题诗:“江天雪意暮萧萧,望外寒沙半落潮。鸂鶒双眠看画里,潇湘极目梦魂遥。” 梁师闵的出生年月还没有确切的考证,只知道他是北宋人,也曾入朝为官,善画花竹和山水。乾隆在这幅画上题了句诗:“鸳鸯两两相随逐,不为严寒异故心。”点出了此画寄兴游心的主题。整幅用笔细润,皴法简括,水墨为主,略施赭色,大片空白的运用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特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江南的湖山雪景。 三幅来自北宋的雪景图,有没有更衬这初冬的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