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完省府前街,周晶三位先生把我带到了省府东街。此街就是张景栻所说的旧布政司小街,看来大街跟小街确实有区别,东街跟前街比起来,其宽度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此街的前段有几处新建筑,而后半段则建成了仿古街。虽然是仿古,但毕竟也比那些没有特色的新建筑让人感觉舒服。对于东街上当年的旧书店,张景栻谈到的第一家乃是集古堂:“集古堂设省府东街西首路北,门市房二间,商号匾额为刘春霖状元所书。贡世卿、贡文毓、王茂卿三人合资经营。贡世卿与王茂卿先后退出,归贡文毓自营。然柜架全无,店徒四壁,陈书于地而卖之。不二年即退房歇业,于集市上摆摊撂地,潦倒穷困而终。文毓为贡世卿族侄,为人诚笃而讷于言辞,售书不持高价,零星书册则赠送不受值,乃书业中之君子。”
省府东街入口
省府东街上的老建筑 从地球环境上看,前街与东街乃是90度的相交,而前街将鞭指巷和东街分为两段,如此说来,鞭指巷也同样是跟东街有着90度的相连。集古堂设在了东街路口的第一家,其距鞭指巷不足30米,如此推论起来,该书店的堂号乃是请另一位状元刘春霖所书,说不定也是想暗示陈冕状元府就在其旁。 集古堂乃是由三股合资经营,后来该店归贡文毓一人,看来他买下了那两人的股份。可惜的是,这位贡文毓不是经营型人才,自营没两年集古堂就倒闭了。而倒闭的原因,张景栻却将其归为性格所致。这位贡文毓为人诚实而不善言辞,卖书的价格也比别人低,并且常常还赠送一些书给爱书人。张景栻把贡文毓称之为,书界中的君子,然而君子却未曾得到好报,这个结果真不知让人说什么好。 而有着同样人性的书商,张景栻在文中还讲到了汉宝斋主人刘寿亭。汉宝斋也开办在省府东街路北,对于此人的经历,张景栻在文中写道:“曾于淄川西铺购得明户部尚书毕自严万卷楼遗书《度支奏议》,售得善价,载《山东省图书馆季刊》。50年代初关店,于集市出摊。南门外新桥街有住房一所,以兴建济南剧院被拆迁,流落以死。其为人颇豪爽,售物不居奇、不持高价,能谋取一醉而快然自足,可谓廉贾。” 看来,刘寿亭也曾买到过好书,然而此人亦是书商中的豪爽之士,他卖书不图高价,只要能赚出壶酒钱来就觉得满足。可惜,当年的强拆使得他流离失所,而后竟然为此而逝去。这样的人也同样是如此的结果,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张景栻所写的《济南书肆记》,虽然貌似平铺直叙地记录下一些事实,然而他却用《春秋》笔法,在平缓地叙述中蕴育着他的褒贬。 集古斋股东之一的贡世卿却是一位有经验的书商,但有本事却比不上有运气,张景栻在文中写道:“贡世卿,河北省衡水县人,北京某书店学徒出身,流寓济南,以贩书为业。退出集古堂后,个体流动经营。50年代,生意萧条,难以维持生计,已准备还乡,至舍间辞行。适城内蕃安巷萧氏藏书散出,省府前街张英麟家藏书论斤出卖,陆续购售,获利甚丰,遂卜居于省府东街路南。1957年,公私合营,并入古籍书店。退休后病卒,年八十余岁。”
刘玉林说这是叫花鸡 这位贡世卿是衡水人,并且在北京书店当过学徒,而晚清民国间的琉璃厂经营旧书者,则基本是衡水帮的天下。如此说来,贡世卿也曾经在玻璃厂卖书,然不知什么原因,他却来到了济南。在这里他仍然干老本行,他从集古斋退股之后,独立经营卖书。可惜,生不逢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已经很少人买古书,贡世卿无法以卖书营生,于是他准备返回衡水。正在此时,省府前街出现了一份藏书家的整份旧藏,贡世卿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以自己的眼力从中挑选出真正的善本,以此发了一笔财。于是他就不再返回家乡,在省府东街觅得一处住所,由此而定居下来,直到1957年公私合营并入了古籍书店。贡世卿活到了八十多岁,这当然算是善终,他比那两位好人不得好报的结局要好得多。
商店门口
泉眼在店内 跟随三位先生从省府东街一路穿行,这一带全部建成了商业旅游街。街边的商品确实琳琅满目,虽然有些纪念品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然这并不影响游客的热情。今天正赶上周日,街上的行人称得上是熙熙攘攘。好在这一带都被建成了步行街,晃晃荡荡地在这条街上闲庭信步,倒也能够让自己感受市井的美好。在狭窄的小街上,看到某家商店的门口写着“武库泉”三个字,刘玉林介绍说,这是济南著名的七十二泉之一。然而这个名泉怎么会包在了某家商铺的屋内?周晶说,随着城区的变迁,很多名泉不是进了别人的屋,就是处在他人的院中。看来这个情况并不稀见,而我探头探脑走进这家小店,果真在店内看到了那眼古泉,而泉水的旁边有一个大铁盆内泡着许多瓶饮料,名泉冰镇这倒是很好的商业噱头。
芙蓉街门牌
芙蓉街侧僻静的小巷 继续前行,穿到了芙蓉街上,此街也同样是窄窄的一条小巷。然而此街上却少有商铺,从那热闹的步行街走入这条小巷,顿时感到了少有的清静。然而这条街上,也曾经开办有旧书店。张景栻在文中称此街有一家郑氏书铺:“主人郑某,佚其名,绰号郑大个子。肆设芙蓉街北首路东,门市房一间,专业旧书。郑氏售书好持高价,顾客议价不成交,出门离去,追回再议,仍不成交,再离去,再追回。三进三出,七擒七纵,仍未必成交,顾客苦之,多裹足不前。抗战胜利后歇业。” 而今站在此街的北口,却看到的是一家住户,位置仍在,书店却没有了踪影。想来,书铺主人郑大个子不谙经营之道,他的售书方式近似于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但他的那种执着劲儿却让人佩服。可惜他的经营方式让爱书人颇为不喜,渐渐的少有人到他店中买书,这样的书店当然经营不久就会歇业。
文庙入口
当年的建筑已沉在地下 从芙蓉街穿过来到了文庙门前,文庙在当地又被称为府学,并且这里还曾经是山东省图书馆的所在地。来到济南,这里当然要一看。关于文庙的具体情形,朱国栋在其专著《济水之南》一书中写道:“1902年,山东巡抚周馥在贡院内创办‘师范学馆’,即后来的济南师范学校。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了有着一千三百余年历史的科举制。此后,至公堂以南建成提学司署;监临院以北改建为济南府中学堂,即济南一中的前身,又在提学司署东建模范小学,后为省立第一实验小学。东新号改建为省立图书馆。” 来到文庙门前,我远远地看到山门的右侧有着醒目的售票处,于是前往那里买票。然而刘玉林却坚持由他来购票,他那强壮的身体我当然与之推搡不过。然而售票处内却空无一人,刘玉林只好到入口处问之,对方回答这里早已免票。竟然如此,把售票处搞得那么醒目有什么用呢?工作人员对我的质问不予回答。
讲解中 文庙之内果然安静,一路走过,在泮池旁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站在高台之上向一群孩子介绍着这里的历史。我觉得这个场景很是励志,未曾想讲解人突然停了话语向我怒目而视,这真是煞风景的事。我只好向她挥挥手,继续着自己的参观之旅。
硕大的螭首 一路看下去,虽然这些大殿都做了重新的修整,但刘玉林告诉我,这些修整均是在原址上的翻盖与维修,固有的格局未曾破坏。而我在路的两旁又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刻石,看来这是当年文庙内的残留之物。对于文庙的修建,朱国栋在《济水之南》中又有如下的记录:“1934年,大力提倡‘尊孔’的韩复榘,组建成立了山东孔教会,筹款修缮了文庙,他带头捐款两万元,蒋介石捐了五万元。1936年8月28日,济南各界在文庙举行祭孔典礼大会。孔子七十七代嫡孙、最后一位被袭封为‘衍圣公’、国民政府改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孔德成在典礼上发表题为《信与忠恕》的讲演。祭孔当天,省政府各部门还放了公休假。”
孔夫子端坐于此 走入大乘殿,这里乃是文庙内的主殿,孔子与他的著名弟子端坐与此,然而里面有工作人员在,我不清楚这里是否允许拍照。还未等我张口,武良成就跟那位工作人员打招呼,原来他们相识,在中国最有用者就是熟人,果真熟人好办事,工作人员一边给我讲解,我一边在这里拍照。 参观完大乘殿,来到了最后一进院落,按照固有的格局这里是尊经阁的位置,果真此处有一阁矗立在那里。尊经阁原本是文庙的藏书之处,而今站在门口望进去,已经看不到任何书的痕迹。
尊经阁 尊经阁的旁边就是文庙的后门,从后门走出,眼前所见就是济南最著名的景点——大明湖景区。由此右转,前行不足100米,其正前方就是大明湖的正入口。周晶介绍说,在这附近原本也有几家旧书店,他小的时候常到这一带来买书,而今这里都建成了商业的门面房。
大明湖景区正入口 与大明湖牌坊正对着的一条小街名为“曲水亭街”,而今该街也同样是步行街。走上该街的感觉像是踏上了湖堤,其左侧湖中正在安放大型的水上景观,那个景观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而其旁边则有一个充气的白兔造型。看来,这是给中秋节做准备。
曲水亭街 而曲水亭街当年也有一些旧书店,张景栻在文中谈到该街上有一家“居家书铺”。对于该书铺的情况,张在文中写道:“主人居万祥,济南人。肆设曲水亭街路东,门市房一间,专营旧版书籍。刘伯峰先生时以藏书托卖,亡友盛北溟先生亦常与交易。居氏病死,学徒郑守珠继其业。郑历城人,公私合营后并入新华书店,售卖新书。郑于旧书版本颇为熟练,用非所长,殊属可惜。退休后回原籍。”
正在搭建中秋节景观
文气的雕塑 看来,该书店主人郑守珠也对版本很内行,可惜公私合营后让他卖新书,这使得他一肚子的本领无处释放。而此街之中还有一家鉴古斋,该书店的主人名李子谦:“肆设曲水亭街北首路东,门市房二间。主营书画,间售旧书。问津乏人,门虽设而长关,年逾七十,日挟书画包裹仆仆于公共汽车道上,或彳亍独行于街巷之间,投其所好,送货上门。文化大革命中,肆中字画书籍,扫数抄出,付之一炬,回家后郁郁而卒。”
曲水亭 看来这位李子谦也不善经营,然而他却是位勤奋的经营者,可惜他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字画古书在文革中全部被烧毁了,以致这个惨痛的结局使得店主人李子谦抑郁而终。
泮壁街入口 穿过曲水亭街,在其拐角处看到了泮壁街,其实此处就是文庙的侧墙外。而这一带原本也有不少的旧书店,朱国栋在《济水之南》中写道:“与府学相连的几条陋巷,依然是古旧的气息。原先府学文庙的东西院墙,是青砖砌成的花墙,因此府学东西相邻的街道则分别叫东、西花墙子街。紧靠泮池的东花墙子街,早年很繁盛。像孙辑五的古籍书店聚文斋、良辰照相馆、郭大锥剪子铺、裱画店、古董店,还有饭馆等。”
辘轳把子街标牌
跟藏书有关的对联 从泮壁街旁边走过继续前行,见十字路口右转,这里就是辘轳把子街。走上这条小街,两侧仍然是一些老房子,临街之房有的开成了门面,售卖着一些当地的小食品。关于此街名称的来由,刘玉林说,我往前走一走就明白了。果真前行不到50米,这条街就出现了S弯,想一想这条街的形状果真与水井上的辘轳把很相像。在该街的10号院门口看到了一幅对联,此对联的下联为:“家有藏书自得师”。看到“藏书”二字让我眼亮,很想入内看一看家中到底有多少藏书。可惜院门在里面插着,未能看到其中的究竟。
古老院落禁止入内
故居指示牌竟然在招幌的下方 从辘轳把子街走出,而后沿曲水亭街继续向前走,前行不远,就在路边看到了一个休闲吧的招幌。这个招幌的下方用小字印着“路大荒故居8号院内”,如果不留意的话,很容易从此错身而过。
路大荒故居简介 走进小胡同,在斑驳的墙上看到了路大荒的介绍牌,该介绍牌上有如下一段话:“路大荒是杰出的聊斋学研究先驱,是版本目录学专家,是中国收集占有蒲松龄手稿最多的一个学者,在众多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而这段话的下方还有几段路大荒的生平简介,而其主要讲述的是他对蒲松龄著作的收集与研究,文中却完全未曾提及他也曾开过旧书店。
这里还有一块标牌 张景栻在《济南书肆记》中讲到了聚文斋,这段话中提到了路大荒:“主人彭辑五,河北冀县人。肆设东花子街路东,门市房三间,专营古旧书籍。伙友数人,能装修书籍、制作书套,破书烂册,皆能金镶玉嵌,修补完整。亦好作伪以欺人,手段不甚高明。约在沦陷时期病卒。留伙友二人,继续营业,支撑残局。后将店底倒与路大荒之亲戚某,由大荒主其事,不久即歇业。”
路大荒故居入口 看来,这家书店虽非路大荒所开办,然而他有一度却是这家书店的实际管理者。对于路大荒的情况,张景栻在文中又写道:“卜居于大明湖畔秋柳园,后移居曲水亭街河东。于金石、书画、书籍皆有所藏,尤注意搜集乡贤手迹。晚年服务于山东省图书馆,‘文革’中惨遭迫害,一病不起,卒年七十余岁。后平反昭雪,开会追悼,余挽之以联云:‘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柳泉故居共说鬼;论交四十年,忆秋园于旧梦,曲水新亭独怆神。’”
武良成站在房顶拍摄的路大荒故居院内情形 看来路大荒跟张景栻的关系还不错,他去世后,张特意撰写了挽联。然而今日走到路大荒门前,却见这里上了锁,从外观看,这处旧居的面积很小,然而围着四周转了一圈却始终绕不进去。还是武良成有办法,他注意到路大荒故居的侧邻有一家登楼的小铁梯,此铁梯也被栏杆围了起来。而武良成却并没费什么力气就翻了过去,我将相机递给他,让他帮我拍下路大荒故居内的情形。回来翻看照片,看到故居院中仅有一棵臭椿树,余外还是看不到什么情形。
路边随处可见的泉眼
濯缨泉 而后,沿着步行街继续探看,一路上又看到多个名泉的泉眼。为什么在北方的济南会有如此充沛的地下水?刘玉林向我讲解当地特殊的地貌,而我们在一个老街区内,甚至看到了像游泳池那么大的泉水。周晶说,以前这里有不少人前来冬泳,现在封闭了起来,不让人下水。然而这个大泉眼名字就叫“濯缨泉”,洗帽子都可以,何况于游泳了。然而转念思之,这么珍贵的泉水用来游泳或洗衣服,怎么说都是一种浪费。可是地下涌出的泉水乃是上天所赐的福利,即使不用它,它也会日夜不停地流淌。有些事因为稀缺才显得珍贵,古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芙蓉街入口 看完泉水我们又重回芙蓉街,与摩肩擦踵的行人一起踱步,看着路边花样繁多的美食,方想起此刻早已过了12点。于是跟随刘玉林走进一家饭店,听他讲述着在出版方面的闲闻逸事,而由此也让我了解到:他虽然主业是搞教辅,而其个人偏好则在文史研究。看来有些事情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认识。而张景栻在济南书界内混迹其间达几十年之久,难怪他能够写出这么翔实的《书肆记》,如果没有这样一位有心人,地我的济南书肆寻访就不会有这些翔实的史料。想到这一层,当然要感念这位爱书前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