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长远的军事史视角来看,这可能也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在近代军事-工业联合体建立之后,一个军事强国必定也是工业强国,这被一些学者称之为“军事大分流”(the military great divergence)。因而到了19世纪末,世界军事力量的不均衡前所未有,尽管像阿富汗人、埃塞俄比亚人、南非布尔人曾取得短暂的战役胜利,但直至1937-1945年间的中日战争,才第一次出现一个非工业化国家战胜工业化军事列强的特殊情形,而此后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则进一步弥合了两者之间的军事差距。按照历史学家方德万(Hans van de Ven)的看法,“中日战争进一步表明,一个社会抵抗的潜在能力,不仅仅取决于有良好训练的军队以及先进的武器”。从此以后,这样的情形一次次地重复出现:拥有优势军力和工业潜能的一方却无法赢得战争,决定战争结局的不再只是正规军事力量的强弱。
日本迷恋“一刀流”的战略
在太平洋战争中,一位美国将领曾说过一句话:“日本人作为战斗者很优秀,但作为军人却很可怜。”(Japanese are good fighters but poor soldiers.)这句话隐约指向了日本失败的核心问题之一:日军在战术层面的单兵战斗力很强,但却往往输在战略上。整场战争中,日本在大格局上暧昧不清,甚至直到战后似乎也没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