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6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唐的公务员餐要小心吃

[复制链接]

2765

主题

633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10:3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输入法告诉了很多人一个真理,打下shit,第一个出来的就是食堂。 (此处为@四廢書房主人的梗)
食堂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定是这样的:冷冰冰的不锈钢餐盘、红蓝塑料凳、食堂大妈的帕金森手。著名菜式有“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啊不是这个,是那个”,还有,“算了算了,就这个。”
唐代的公务员食堂好多了,全天下除了皇帝,皇帝亲戚和暴发户家,就属公务员食堂吃得最好。毕竟公款吃喝,谁说不好吃谁没良心。
唐代的公务员食堂分为中央食堂和地方食堂两种,中央食堂又分为廊下食,堂厨和百司食堂。
廊下食是常参官们退朝后的午间高级工作餐。
堂厨就是政事堂的宰相专用食堂。
百司官署食堂则是其他政府部门的食堂统称。
三种食堂基本都设置于太宗时期。 堂厨和官署食堂有各自的食利本钱,平时除了买菜买米,剩下的就拿去放高利贷,回来大家分摊。但是用屁股想也知道,这钱命短,挥霍光了就再去找户部行行好给点补贴。(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廊下食归光禄寺管。常参官大佬们太阳没出来就上朝,退朝后不管午饭实在太没人性。所以皇帝索性就让他们坐在宣政殿外的廊下吃饭。每天菜式一百盘,标配三只羊,冬天有汤饼,夏天有冷淘(凉面),还发桃子、梨等水果。大佬们吃剩下的还可以赐给下级官员。
胃病不知道,但是这个工作餐容易吃出心脏病,因为一边吃一边有御史盯着。要是吃相难看,说说笑笑,就要被扣一个月工资,后来很多人学聪明了,一退朝就直接开溜。
日本14世纪绘制的《东大寺执金刚神缘起》画卷中所画的人物坐在廊下,可以窥见唐代廊的一二。
1.我们去食堂第一件事是抢座位排队,唐代公务员去食堂第一件事是拜文殊菩萨。代宗时期,高僧不空三藏法师建议“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为上座。” 从此之后,政事堂和官署食堂里都开始供奉文殊菩萨,大概是代宗觉得自己手下这帮人都不怎么长脑子。
中国人觉得只吃饭太浪费时间了,必须要干点别的才不亏。大理寺饭堂的墙上就刻满了法律条目,给官员日常洗脑普法。一些州县食堂里还会张贴公示最新的判决结果,罪人名录。吃饭的时候也利于同事间展开话题,“诶那个碎尸案......” 现在有些人喜欢看《今日说法》,《重案六组》下饭,可见是古已有之。
中央政府的食堂气氛相对严肃,座次也有规定,礼节严苛。比如变态的御史台,吃饭说到好笑的事,只有台院杂端(资格老,权力大的侍御史)先笑,殿院和察院的人才能笑。
去食堂吃饭最讨厌看见领导,领导要还坐你旁边简直要了命。御史台也一样,杂端来了,礼数繁复,大家饿着肚子“尽用宪府之礼”。要是讨厌的杂端不在,大家就放羊了,拱拱手就能吃饭。“杂事不至,则无所检辖,唯相揖而已。”
地方食堂就相对轻松,柳宗元在《盩厔县新食堂记》里说,县府食堂里“礼仪笑语,讲议往复,始会政事之要;筵席肃庄,笾豆静嘉,燔炮烹任,益以酒醴,始获僚友之乐。” 但是也因人而异,京兆府尹司录张署的下属就比较惨。他死后,基友韩愈在《唐故河南令张署墓志铭》中说,老张为人严厉,碰上他在食堂吃饭,大家屁都不敢放一个,“揖起趋去,无敢阑语”。
---------- 《宋高僧传》&《唐语林》&《旧唐书》&《唐会要》
2 女生老爱结伴上厕所,我唐的宰相也喜欢结伴吃饭,一个等一个,不离不弃。宣宗时候,一次宰相白敏中正为太后丧仪的事和人吵翻天,其他宰相老哥们几个都不肯吃饭,一起到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找他来了。 (白敏中这个人是我唐第一背锅侠,感兴趣可以去看看他做的好事。最后谥号还是个“丑”,此处不赘述)
宰相吃饭的时候百官是不能谒见的,小姐妹情谊不容外人破坏。顺宗时,一天宰相们正吃饭呢,皇帝的亲信王叔文找宰相韦执谊有事,韦执谊放下筷子,吭哧吭哧就跑出去了,几个老哥们也停下筷子等他回来。等了老半天人没回来,有人来报说,王叔文没吃饭,韦执谊在那边陪他吃了。宰相郑珣瑜当场怒摔筷子:“我还当个毛宰相!”马上叫左右备马回家,在家躺了七天都不肯上班。
------《顺宗实录》
3 德宗的两个宰相很不让人省心,大奸臣卢杞和傲娇男杨炎。同事本来相亲相爱,一起吃饭很正常,但杨炎嫌官三代卢杞没文化,还丑,去食堂就是不和他坐。杨炎是什么人呢,《新唐书》说他“炎美须眉,风骨峻峙,文藻雄丽。” 那么我们来看看二号男嘉宾卢杞,《旧唐书》的形容很惊悚:“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
哦,一个阿凡达。
阿凡达因此恨透了杨炎,后来杨炎在曲江盖了个违章建筑,阿凡达就瞅准机会把他害死了。
这一点郭子仪看得比较透。郭子仪晚年活得很奢靡,每次会见宾客,都有一堆小美女在旁唱唱跳跳。但是只要卢杞来,他就把她们全赶走,自己一个人接待。有人问他为啥,郭子仪说:“卢杞丑还小心眼,我怕那些小妾控制不住治己,噗一声笑出来,那我们全家就炸号了。”
这卢杞也是很有意思,他的爷爷卢怀慎,大清官,老好人,死后时不时让玄宗想起来哭哭啼啼。他的爸爸卢奕,烈士,留守洛阳被安禄山俘虏后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到死都不停嘴。最后安禄山把卢奕的头割下来,到黄河以北各郡弄了个巡回展。送到平原郡的时候,当时的太守颜真卿见他脸上全是血,都不忍用袖子擦,是用舌头把他头颅的血污舔干净的。 卢杞的儿子卢元辅,《旧唐书》说他端静介正,以清行闻于世,就算他老爸是臭名昭著的卢杞,时人也尊敬他(人亦不以父之丑行为累,人士归美)。
这一家忠烈的基因到卢杞这跳了一下,原因可能是......他丑所以自卑?
-------《旧唐书》
4 我唐民间有个迷信,说宰相食堂的饭非常神圣,只有宰相能吃,普通人要是吃了就得遭殃。
昭宗年间有个宰相叫郑延昌,有一天正准备去吃饭,他弟来了,就叫上他一起吃。那天吃的是馎饦面片,只见这倒霉阿弟手拿着碗没吃几口,碗就掉地上,中风死了。
高宗时候的宰相张文瓘年轻时有人给他算命,说啊,你将来要当宰相,但是呢,你一顿宰相食堂的饭都吃不到。后来他果然当了宰相,每次下班去食堂都会闹肚子,只能吃一碗粥过活。后来过了几年,好不容易有天肚子不疼,终于吃上了一顿食堂饭,当天夜里就死了。
“害吃吗?”
“不吃了不吃了!”
----------《中朝故事》&《定命录》
5 公厨公厨,顾名思义就是公家的厨房。经常有一些我唐的公务员会到公厨里拿点东西回家用,或者叫上自己的奴仆和家人到公厨去吃饭,基本没人有意见,反正是冤大头户部出钱。
户部:
初唐的酂国公窦轨就曾经怂恿自己的家奴到公厨里偷拿饮料,结果懊悔万分,懊悔的原因是:他被人发现了。他决定痛改前非,诚恳认错,第一步就是杀这位家奴来向大家谢罪。
家奴:
这个可怜虫一路大喊冤枉被拖到了刑场,监斩官觉得这特么什么事啊,也迟迟下不了刀。窦轨见这两人都磨磨唧唧,索性全砍了。
这位窦先生在益州平叛的时候,堪称人形缝纫机,因为属下见了他就开始两腿不由自主发抖。他很喜欢他的外甥,有事都带着他。一次,窦轨夜里想办点事,外甥迟到了,被暴怒的窦轨一刀送上西天。
后来和高祖见面的时候,窦轨坐没坐相,仪容邋遢。高祖寻思这个人哪来的?看的不顺眼把他丢牢里去了。
------《新唐书》
6 武儒衡是个暴脾气。那时元稹靠着宦官的关系成为了皇帝的书记员,武儒衡对此非常鄙视。有一天老哥几个在食堂一起吃瓜,元稹也在。瓜上乌压压一片停满了苍蝇,武儒衡看着元稹,突然拿起扇子猛扇,口中大骂:“臭苍蝇全挤一片了!滚!”
在座的人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骂的是挺爽,你把自己也骂进去了啊喂。
----------《旧唐书》
以下的故事和食堂没半毛钱关系,是拿来凑数的。
7 韩愈有个姓崔的朋友,本来在大理寺上班,因为给朝廷提了些建议被“提拔”到蓝田县当县丞。
本来崔朋友已经调整好心态了,心想路边的野花再卑微也能芬芳,就撸起袖子准备好好干。谁知这破地方办事是这样的:小吏抱着一批已经钦定的公文来找他签字,前面的内容全部都卷起来不给他看,只能在小吏指着的地方签名,签完名还得战战兢兢问小吏:“我签的对吗?”小吏点头了这事就算办完了,至于案卷上写了什么,“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时间一长,这位朋友就自暴自弃了。县府里有棵老槐树,每天他办公室也不去,就在树下扫地,对着树念几句诗。别人问他在干嘛,他说:“我在办公,请勿打扰。”
-------《蓝田县丞厅壁记》
8 开元十五年,玄宗去泰山祭天祈福,中途会经过历城县。管家(置顿使)照例要先去历城县的行宫看看一切是否准备好了。跑到那一看,疯了,三十多口棺材闪亮登场,就放在行宫帐幕下。置顿使受不了这样刺激的局面,拉来一堆人问这谁干的好事。有人说这是历城县县令杜丰干的,据他说,皇帝去祭天,六宫随行,万一这些娇气大老爷们路上死掉几个,后事都来不及办。不如在行宫里放几台棺材,是不是考虑很周到啊?
置顿使觉得这人多半有病,准备上报皇上,叫人把杜丰抓来。杜丰吓得躲到自家床底下不敢出来,家人则抱头哭成一团。后来多亏他有个做御史的大舅哥,和上头打了招呼,才把这事平了。
玄宗的下一站是兖州,还有惊喜在等着他。
杜丰,这位高智商人才的儿子杜钟在兖州做参军,负责管马匹和草料。他和他爸一样是个考虑周全的小天使。他开动小脑筋一思考,御马多金贵啊,万一吃的不够,临时煮就来不及了。于是煮了两千多石的小米和大豆,趁热密封到窖里。等到皇帝一行来了,马匹准备开饭。众人一开盖,浓浓的,爱的气味啊!那堆小米大豆已经全都沤臭了。
杜钟害怕上头不放过他,直接就跑了。跑到一半,咬咬牙想大丈夫一死了之,就买了半斤半夏,和羊肉一起煮,吃饱了,打嗝等死。结果发现不仅没死,还长肥了一圈。(半夏似乎熬煮过就没毒了)
这对父子真是......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
-------《纪闻》
9 我唐有个虹桥一姐叫任华,爱好是追堵明星,索要签名和回信。他也算是个诗人,但是在全唐诗里就留下了三首诗,都是追星用的,分别是《寄李白》、《寄杜拾遗》和给怀素的《怀素草书歌》。
任华是个大奇葩,他给御史大夫严武写信提意见,说自己此举“非求荣,非求名”,而是来考验严武的气度的。真是一开口就想让他闭嘴。但是在追星的时候,他却展露了自己浓浓的痴汉风味。
他给杜甫写的《寄杜拾遗》画风也很奇葩:
清代吴震方在他所编纂的《放胆诗》中发出一个天问:此君于李、杜二公倾倒至矣。其诗才气浩瀚超迈,不愧寄赠之作,而二公并无一言及之,何也? 为啥这位仁兄那么用力在追星,但是最终李白和杜甫鸟都不鸟他?
往前翻翻,明代许学夷早就给出了答案。他在《诗源辨体》中说:任华......语实鄙拙,未足成家。盖其人质性狂荡,而识趣庸劣,心慕李、杜而不能,故其流至此耳。
估计李白觉得这人粗鄙,懒得理他。
至于杜甫嘛,“巴结过我的情敌也是情敌!”
但是那句:任生知有君,君也知有任生未。是千古多少粉丝的哀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6 17:04 , Processed in 0.2163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