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是三国蜀汉后期的大将,武艺高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字都不认识几个,是个大老粗,但是领兵打仗很有自己的见解,能够灵活运用战术,特别是街亭之战,马谡选择在山上屯兵,王平苦劝,马谡不听,最终,马谡惨败,丢失街亭,王平受到诸葛亮的器重。众所周知,王平最开始是在曹魏效力,为什么他选择离开强大的魏国,而投奔力量弱小的蜀汉呢? 小说《三国演义》中说,是因为王平不救援徐晃,徐晃兵败,要杀王平,王平一生气,夜里放了一把火,率部投降了蜀汉。当然,这是小说,不是正史。《三国志 王平传》记载的很简单,就一句话: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什么意思呢?王平最开始跟随杜濩和朴胡等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代理校尉。后来,王平跟随曹操率军征讨汉中,王平投降了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王平在曹魏是校尉,还是代理的,官职和地位很低,投降刘备之后,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官职和地位明显提高了。这里虽然没有说王平是因为什么原因投降了刘备,但从刘备的任命来看,王平是受到更高级别的对待,至少是将军了。这也说明,王平在曹操那里没有受到重用,甚至,可能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轻视。王平有领兵作战的本领,心里当然不甘心了,于是,就离开曹魏,投降了刘备。 投降到刘备阵营之后,王平就表现出了他的非凡的军事才能。《三国志 王平传》记载: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王平做了马谡的先锋,在街亭,马谡在山上屯军,王平劝阻,马谡不听,最终兵败,军队散去,只有王平率领的一千多人敲鼓自持,魏国大将张郃怀疑有埋伏,不敢前进。于是,王平率军安全撤退。 这一战,王平显示出了他不同寻常的能力,有军事眼光和作战经验,并保全了自己的部队,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诛杀了马谡等人后,拜王平为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不仅如此,在实战中,王平更是表现不凡,建兴九年,诸葛亮率军围祁山,司马懿进攻诸葛亮,张郃攻打王平所部,王平力拒张郃,强大的张郃在王平面前,毫无办法,一点便宜也没占到,干瞪眼,根本不能战胜王平。 《三国志 王平传》记载: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张郃是魏国名将,武艺高强,绝对是个厉害的大将,所率的又是优势兵力,但是,遇到王平,彻底熄火了,也就是说,王平以微弱的兵力,挡住了优势兵力的张郃,王平堪称蜀汉优秀的将才。 后来,曹爽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汉中,因为采用了王平的计谋,最终战胜了曹爽,魏军被击退。 《三国志 王平传》记载: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平曰:“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着名迹。 王平从曹魏一名地位不高的校尉,投降刘备后,成为了将军,受到重用,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屡建功勋,才能没有被埋没,也是一件幸事!如果在曹魏,也许会一直得不到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