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7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洋之虎——安徽段祺瑞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10: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继李鸿章之后第二个世人以“合肥”尊称的人。年轻时赴德国学习军事,投靠袁世凯后受到赏识,被称为北洋之虎,成为皖系军阀的首领。在动乱的北洋军阀时代曾经六次主政,处于权力巅峰十几年。和同期的许多北洋人物一样,既有名垂青史的不朽业绩,也有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败笔。

  “三一八”惨案千夫所指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由张作霖和冯玉祥掌控了北京政权,段祺瑞受到各方面的“拥戴”而担任了北京政府的临时执政,并于次年召开了善后会议,成为正式的“执政”。执政是什么官职?尽管老段没有了自己的军队资本,在冯玉祥和张作霖的夹缝中察言观色,但毕竟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集总统和总理职权于一身。

  1925年3月12日,日军两艘军舰帮助奉系张作霖的军舰强行驶入大沽口,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发生交火。日本借题发挥,联合英、法、美、意、荷、西、比等八国公使,联合向中国政府提出很多无理要求,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段政府48小时内答复,如果得不到满意答复,将采取“所认为的必要手段”。

  3月18日,也就是通牒到期的当天,2000多名爱国群众(学生是主体)游行示威,到段祺瑞执政府情愿。在执政府,武装卫队向学生开枪射击,共47人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的著名篇章《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到的刘和珍与杨德群就是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女学生。朱自清教授参与了这次游行,亲身经历了从死尸堆里爬出来的血腥一幕,作为幸免遇难的见证人,他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详细记述了他的亲身所见所闻,讲述了惨案的全过程。

  “三一八”惨案,“不仅践踏了为政之德的最低底线,也越过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制界限,更为以后的历代中国政府开了一个恶例。”老段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谴责,在全国抗议声中于20日宣布下台,他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

  当老段得知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后,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表示愿承担全部责任,亲自慰问和补恤遇难学生家长,从未阻止新闻界报道事件经过,他又宣布自己终身素食,以示忏悔。1934年,老段得过大病,身体虚弱,医生建议他开荤以增强体质,他却说:“人可死,荤绝不能开!” “三一八”惨案的真正罪魁祸首是谁没有实际证据,但段祺瑞是当时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且又发生在他的官邸,因而他就难逃罪责了。

  热心围棋事业

  下围棋是老段的终生嗜好,连他的心腹徐树铮都认为他玩物丧志。陈毅曾经说过:“段祺瑞的一生干了很多坏事,但对围棋还算干了一些好事。”

  老段重视中国围棋人才的培养,他利用自己的权势,从经济上资助大批围棋名手,甚至送棋手到日本留学深造,他还举办中日围棋交流活动,邀请日本围棋高手到中国表演棋艺,对推动中国围棋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段祺瑞在围棋人才培养方面最值得称道的是吴清源。围棋天才吴清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为了不荒废棋艺,11岁那年,托人介绍给老段,老段非常喜欢文静的小吴清源,决定以资助学费的名义每月给吴100元,吴清源虽然年纪小,每天一大早都赶到段家下棋。1928年,吴清源东渡日本,加入日本籍,独步棋坛20年。1934年,段见到蒋介石,大谈吴清源,建议蒋介石应设法召回,指导国人棋艺,否则,日本围棋越来越强,中国会越来越落后。那时的蒋介石虽维诺答应,但他哪有心思考虑围棋,故此事不了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10:07:29 | 只看该作者

  三造共和

  段祺瑞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当属“三造共和”。

  一造共和,兵谏清帝退位。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领衔,联合四十七名北洋高级将领发出通电主张共和。2月4日,又联合八名将领发出通电,敦促清帝退位,把自己的司令部由孝感迁到保定,做出进军北京的姿态,吓得太后皇上、王公大臣毛骨悚然。2月9日他参与了直隶总督张镇芳领衔的通电,要求清廷“宣布共和”。2月10日,段祺瑞在北上途中再次通电,给清廷连续施压。被逼无奈之下,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

  二造共和,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对段祺瑞有知遇之恩,段是袁的第一骨干,是列袁之后的北洋二号人物。但是,当段祺瑞发觉袁世凯恢复帝制的野心后明确表态反对,而且辞职苦谏。他说:“我当年曾发出采取共和之电,如果又拥项城登基,将何以面对国人?恐怕二十四史中,找不出这样的人物吧!所以论公,我即使死也不会参与;论私,我从此退休,决不多言。”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登基,册封文武百官,段祺瑞自然不会名列其中,这显然是老袁对段祺瑞不合作的回应。老袁被迫取消帝制后,又是段祺瑞废除封建体制,恢复共和政体。

  三造共和,粉碎张勋复辟。1917年7月1日,逊帝溥仪在辫帅张勋和康有为等的拥戴下复辟登基,段祺瑞立即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讨伐张勋,7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复辟闹剧匆匆收场。

  直皖战争败北

  段祺瑞飞扬跋扈、刚愎自用且又好意气用事,这为直皖战争的发生与败北埋下了伏笔。

  段祺瑞排斥异己,极力扩大和培植皖系的力量,引起了以曹锟和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集团的不满,直皖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日趋尖锐,无法调和,于是双方磨刀霍霍,剑拔弩张。当时皖系无论军队数量还是装备上都优于直系,因而段祺瑞认为稳操胜券,于是,1920年7月13日,老段发布讨伐曹锟、吴佩孚的檄告,14日下达总攻击令。一开始,皖系取得了几场胜利,战场上处于有利地位,但是,皖系军队将领具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军事理论丰富而实战经验少,他们哪里是能征善战、不可一世的吴佩孚的对手。当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之时,原先保证严守中立的奉系头子张作霖突然宣布参战,通电讨伐皖系。一场声势浩大的直皖战争仅仅六天时间就结束了,段祺瑞于7月19日发表通电,自请罢免官职,解除定国军名义,皖系把持中央政权的局面结束,作为政治和军事集团的皖系从此一蹶不振,北京政府被直系和奉系联合操纵。

  吴佩孚是保定军校的学生,其上学期间军校由段祺瑞管理,故二人有师生之论。吴佩孚没有过度难为他那战败的段老师,也算尽了师生之谊,但是老段却恨恨地自言自语:“吴佩孚本学问不错,兵练得也不错,学会打老师了!”

  民族气节忠贞不渝

  段祺瑞的人品德行堪为世人楷模。被称为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六不总理”,他性格直爽,光明磊落,对家人和下属要求苛刻,他生活简朴不贪欲,从不收受贵重礼物,只有冯玉祥送给他的一个大南瓜全部照收。他的清廉之气的确难能可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些说客劝老段出山组织傀儡政府均被他严词拒绝,当他的旧部王揖唐游说时,他怒斥道:“我是中国人,决不做汉奸傀儡,就是你自己也要好好想想,不要对不起祖宗、父母和子孙后代。”日本每任驻屯军司令必去拜访段祺瑞,他总是托病不见。为了脱离日本人的纠缠,老段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机智地摆脱汉奸和日本特务的阻挠而去了南京,不久又移居上海,在各种场合表达了抗日的立场。

  这个人们心目中的亲日派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表现的如此决绝赢得了国人对他的尊重。1936年11月老段病逝,享年72岁,南京国民政府给予国葬,很多显要亲临吊唁。他当年的仇敌冯玉祥敬献的挽联云:“白发乡人空余涕泪,黄花晚节尚想功勋。”他的学生和最大的对手吴佩孚不亏为秀才,他的挽联非常精彩:“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3 13:23 , Processed in 0.2223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