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保泉先生(1921-2013),安徽巢县人,著名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专家,长于作词,躬耕教坛,桃李满天下。1952年,祖先生来到芜湖工作,此后便长期生活于江城,直至2013年仙逝。祖先生对芜湖具有深厚、炽热的情感。 栽桃植李作园丁 1947年,祖先生于四川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巢县中学任教,后来受到黄麓师范地下党支部书记孔国祥邀请,转至黄麓师范学校担任文科班主任;1952年3月,祖先生率领黄麓专科师生来到位于芜湖狮子山的安徽师范专科学校报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奔波于狮子山、赭山参加政治学习;9月,安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前身),先生成为安大中文系的一员。祖先生注重嘉惠后学,自称“一生与学校有缘”(《丹枫词稿·说明》),将“栽桃植李作园丁”(《浪淘沙二首·为中文系毕业生作》)作为人生一大乐事。 在九十寿辰暨从教六十五周年庆祝会上,祖先生自称人生有三件得意的事:一是讨到了一个好老婆,二是选择了一个好职业,三是教出了一批好学生。他于赭山之麓、镜湖之畔执教长达半个多世纪,一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牵头申报文艺学硕士授权点,成为文艺学第一批硕士生导师,培养了多位教育战线的栋梁之才和学术领域的骨干中坚。 爱读诗骚师马列 祖先生是一位悉心育人的好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倾心向学的真学者。他曾用“爱读诗骚师马列”(《木兰花令·六十初度,舟中作》)来概括自己的读书趣味。祖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建树主要集中在《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和词学研究三个方面。 他在《文心雕龙》研究领域耕耘五十余载,推出的《文心雕龙解说》被“龙学”界奉为经典,曾获“《文心雕龙》教学、教材建设国家级优秀奖”。祖先生的《二十四诗品》研究起步早、成果多、贡献大,在耄耋之年还积极参与该著作者问题的大讨论。词学研究是祖先生又一研究特长,86岁高龄还出版了《王国维词解说》,成为其晚年学术研究的一大亮点。 祖先生还积极学习马列著作,并注重将相关理论融入到教学、科研之中。祖先生自称“处事不圆活,论学重推敲”(《水调歌头·生日小唱》),其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为后学树立了典范。 记录城市颂发展 祖先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芜湖度过的,除了积极工作为江城添彩,还用生动的笔墨记录了这座城市的人和事。 登赭山,看到美好景象,祖先生发出“登山恰喜五云开,一片春阳照射”(《西江月·登赭山抒怀》)的感慨。云开日出,光照大地,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既写个人,又写城市,表达了江城人民必将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爱铁画风骨,祖先生创作了《念奴娇·铁画迎客松赞》,词曰:“天都过后,看玉屏峰下,有松奇特。几世风霜兼雨雪,依旧凛然苍碧。却对来人,延伸巨臂,当路亲迎客。八方游者,几回惊看奇迹。奇在铁骨铮铮,杈丫画出,遒劲真风格。枝似虬龙将起舞,老干参天自直。叶茂根深,风摇不撼,根在摩天石。春山灿烂,更迎宾友如织。”上阕写黄山迎客松,描绘了松树的奇特、坚韧;下阕写铁画迎客松,刻画了松树的刚毅、遒劲,词作很好地宣传了芜湖铁画文化。 2000年9月,芜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祖先生欣喜不已,写就《减字木兰花·祝贺芜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望中奇绝,江上横空桥一抹”,抒发了对高超建桥工艺的惊叹;“一声长啸,桥上龙车如电扫”,再现了火车高速疾驰的身影;“八皖同春,我祝芜湖是要津”,表达了对芜湖加速发展、跻身要位的期盼。 祖先生在90岁时曾自作《生平述略》,表达了“无营无待,得大自在”的豁达心境。先生一生与江城共进,他见证、记述了芜湖的发展,也将热爱与汗水洒在了这座城市。(黄振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