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考的美好祝愿—中国古代文物中的“魁星点斗”

[复制链接]

2480

主题

2622

帖子

880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8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00:3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考的美好祝愿
——中国古代文物中的“魁星点斗”
中古工艺美术中的纹样与题材专栏
浙江省博物馆石超
魁星原指北斗星,《史记》曰:“魁,斗第一星也“,是其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星。另一种说法,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魁也为第一的意思,“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是旧时对高中科举状元的美称。古诗《祈祷.七绝》云:"西山龙门域古滇,文人墨客流连返。莘莘学子虔诚往,魁星点斗送状元。"魁星作为赐科试第一的神灵,被人们尊称为文运之神,"魁星点斗"、"魁星踢斗"也由此应运而生。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楼,香火鼎盛。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三折:"他本望至公楼独占鳌头,今日向洞庭湖跳过了龙门"。
元代.大食惟寅《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大食惟寅,生平不详,元代后期人。古称阿拉伯为大食,或许系阿拉伯人,惟寅是他的名字。明代天一阁抄本《小山乐府》附其此词,知其曾与元散曲家张可久相识。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象奎而改奎为魁。"顾炎武认为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在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从此魁星被形象化为一赤发蓝面鬼,立于鳌头之上,翘足,捧斗,执笔的模样。


清魁星点斗盆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鳌头,我国唐宋时期皇宫殿前陛阶上镌刻有巨大的鳌鱼,凡翰林学士、状元和承旨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正中的鳌头上,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由来。


红珊瑚雕成魁星,单腿站立在碧玉雕成的鳌头上。玉盆上用彩色宝石镶嵌五福捧寿图案。设计巧妙,生动传神。


明代玉雕魁星点斗




明清时期魁星点斗玉雕件


明代"魁星点斗”玉牌


明代“魁星点斗”镂雕玉件
魁星一手握笔,一手握银锭(铤),有“必定(笔锭谐音)如意”的美好寓意。
魁星点斗的吉祥图案和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早在宋代就有,而在明清时期大为流行。传说魁星是个才子,曾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却因貌丑惊吓了皇后被乱棍逐出皇宫,愤而跳入东海,玉皇深悯其人,赐朱笔一支,命其掌管人间科举文运。还有一种说法是:魁星高中进士,在殿试之时,皇帝见他相貌如此丑陋,跛脚加麻子,就问他为什么脸上长了这么多斑点?魁星答道:“麻面满天星”。皇帝又问他的脚为什么跛?魁星又答道:“独脚跳龙门”。魁星的对答如流使皇帝龙颜大悦,高兴之下就点了魁星做了状元。于是,天下的读书人都供奉起“魁星爷”来,以便图个吉利,使自己也高中状元。


清代 朱金木雕魁星点斗纹木雕
鳌鱼一般为龙头鱼身,正是鲤鱼跃龙门将化为龙时候,魁星点化,鲤鱼便可以完全化为飞龙,飞黄腾达了。
通常在吉祥图案里把魁星画成一角站鳌头、一脚向上后踢的形象,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祥瑞。所谓“独占鳌头”,就是考试的第一名意思。还有的祥瑞图案是采用会意文字的形式,画面上有一蓝面的小鬼,一手捧墨,一手执笔,单足站立在鳌头之上。连鬼带斗,就是一个草体的“魁”字。



西安碑林著名收藏碑拓《魁星点斗图》,刻于清穆宗载淳同治年间(1862-1874)。此图系清代西蜀马德昭书画,是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鳌”字上。取“魁星点斗 独点鳌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


清 白玉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碧玉斗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斗是农耕时期一种衡量器,主要记量“五谷”。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斗除了衡量记数外还有其它的功能作用,最先为人知的是“魁星点斗”;在某一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人称为“泰斗”,特别是文才顶尖的人尊称“泰斗”。古代对学识渊博的人有“书读五车,字识五斗”、“才高八斗”之说。斗还有一种作礼器用途,名门望族在文房供一斗,意为儿孙今后能中魁斗。


明代青花“魁星点斗”纹瓷器残片


明“魁星点斗”纹木牌


木牌背面剔地浮雕分尾螭纹,螭为龙之子也。木牌前后对照起来看,有望子成龙之意。


清 德化窑 文昌帝君像 浙江省博物馆藏


魁星握笔举斗


文昌帝君雍容慧颜、头戴幞头、身穿袍服、腆腹而坐。“五文昌”中能细辨文章优劣的朱衣星君和掌主文运的魁星陪伴左右。下方为马头、骡身、驴尾、牛蹄,俗称“四不像”的文昌帝君的坐骑白特神兽,其两侧是掌管文人录运薄册及手持文昌大印的天聋、地哑两个侍童相随。
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在他们常用的文房用品,特别是笔筒上流行描绘这类题材,表达了古代文人期待命运的眷顾,能够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望。


清康熙五彩“魁星点斗”笔筒


清 五彩“魁星点斗”纹笔筒


清康熙青花魁星点斗纹


清康熙青花魁星点斗纹笔筒


清《升平乐事图》之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女子手持魁星点斗玩具


明 夏葵 (传)《婴戏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儿童带面具装扮成魁星,身穿带寿字图案的裤子。古代有“寿宿对魁星”、“一点魁星现,长侍老人星。”一说,此处寓意祝福儿童成才、长寿之意。
桃浪翻花,柳风飘絮,翠蓂八叶呈芳。奎星初度,箕宿耀祥光。元是降神崧岳,生英杰、奇伟非常。文章士,青春未老,一鹗快飞黄。登瀛,平步上,鳌头独占,头角轩昂。主琼林宴席,荣冠绿衣郎。归侍彩俱庆,逢生旦、品上椒觞。从今去,公侯谈笑,福寿等天长。——《满庭芳》
天高良月。瑞霭葱倩,绮霞粲浩。望宝阁、奎躔交绚,秀毓文星正佳节。九万里俱在下,礼乐三千剀切。扶兴运、魁星标瑞,曾补赭黄衮阙。盎盎一道棠阴芾,宜福星、临照南国。岁屡稔,月沉夜柝,父老欢谣齐喜溢。庆衮衮、罗庭前兰玉,好是香连夜月。十万户深深祝,愿此寿星南极。自是天上神仙,宽宸顾、实劳耆德。辄使星入觐,又报日边消息。天为遣、梅花催雪。惟有春知得。要待列、金鼎和羹,两两台星齐色。——《宝鼎现》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魁星与寿星常常相伴出现,所以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会同时把这种吉祥寓意表现出来。


魁星点斗纹花钱


背面有铭文“古句: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应该引自宋苏轼《题云龙山放鹤亭》:“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夕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明清时期 铜雕“魁星点斗”摆件


明末清初 魁星点斗铜雕摆件


清魁星点斗木雕像,鳌鱼为底座,随形雕刻而成。


清 百宝嵌“魁星点斗”纹提盒盖面



清 魁星点斗 银鎏金帽花


清 魁星点斗 银鎏金帽花



清末民国 魁星点斗 烧蓝鎏金银饰件 杭州飞鸿轩藏


清 魁星点斗 银饰件
“魁星点斗 独占鳌头”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宋元以来的诗词中经常有所体现,现存这一题材的文物主要在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从隋唐确立,到清末废止,特别是经过宋代三百年的“重文轻武”国策的影响,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在重视文教的中国,文昌阁和魁星阁可谓遍布祖国大地。魁星点斗这一题材在各个材质的物品上都有所体现,可见其深入人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之下父母的心愿,值此高考来临之际,祝愿所有考生旗开得胜,魁星点斗。
参考资料
(1)王明新:《“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明清瓷器中的科举文化》,《景德镇陶瓷》,2019-02-28;
(2)宋一然:《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从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角解读西安碑林“魁星点斗图”之意义构建》,《中国民族博览》,2016-11-15;
(3)冯健郁:《笔筒上的科举文化》,《收藏界》,2011-09-01;
(4)臧公建:《与科举文化有关的挂花钱》,《收藏》2020-08-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6 09:51 , Processed in 0.2472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