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有余票吗?” 几日前,首都初雪的傍晚,北京喜剧院即将上演黄梅戏《女驸马》,没有买到戏票的崔艺华老人通过剧院联系上安徽演艺集团,直到如愿获得一张工作人员预留票,她那焦急的心情方才平静下来。 《女驸马》北京演出片段 温沁/摄 这是“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安徽省精品剧目展演活动中的真实一幕。戏迷的执着令人动容,这是传统戏曲闪耀的魅力,更是安徽舞台艺术精品折射的高光。 岁末年初,安徽组织8家院团、12部精品剧目,走进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戏剧重镇,接受见多识广的专家和观众的检阅,彰显着全省推动舞台艺术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何谓新徽班? 回望历史,400多年前,明代万历年间,徽班就在全国戏剧舞台上站稳了脚跟。230多年前,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成就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段佳话。 抚今追昔,徽班创造的辉煌业绩激励着今天的安徽戏剧人,徽班留下的宝贵遗产滋养着今天的安徽戏剧创作。 新时代,打响新徽班的品牌,既是对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徽班精神的致敬,又是与时俱进、开启新途的宣言。 作为全国戏剧界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新徽班当以怎样的华丽转身亮相舞台? 一 新徽班,当推出新作品。 戏剧圈里常讲,“剧目是王道”。每一个傲立当代的剧种,都离不开作为“看家戏”的代表性剧目。就像提到京剧,人们会想到《霸王别姬》;提到豫剧,人们会想到《花木兰》。 如今的江淮大地,活跃着京剧、豫剧等7个跨省剧种,黄梅戏、徽剧等24个本省剧种,地方剧种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一大批故事情节生动、唱腔优美动听的大戏名剧,经过不断打磨提升,在岁月长河里沉淀下来、成为经典。 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传唱大江南北,在全国戏剧舞台刮起一股旋风。改革开放后,徽剧《刘铭传》被人津津乐道,彰显着戏剧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 优秀的戏剧作品,往往是标注时代的鲜明印记,镌刻进人们的记忆深处。新徽班的戏剧新作,注定要打上新时代的滚烫烙印。 新时代新作品,从哪里汲取创作的源泉活水? 江淮大地的历史文化,是奔涌不竭的灵感泉;勤劳勇敢的英雄儿女,是屹立不倒的主人公;火热炽烈的创新创造,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徽剧《徽班》娓娓讲述徽班艺人进京兼容并蓄、熔铸国粹京剧的动人故事;舞剧《立夏》刻画金寨立夏节起义中追求思想进步、挥洒青春梦想的热血青年;话剧《炉火照天地》记录钢铁人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生动实践;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讴歌阜南县王家坝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风雨王家坝》江苏演出 程兆/摄 人们惊喜地发现,这次安徽展演推出的精品剧目,除了《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大戏,更多的是新时代创作的新剧。 用心关注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用情讴歌拼搏奉献的江淮儿女,用功记录安徽改革创业的前进脚步,安徽戏剧人不仅传承经典大戏,守住老一辈艺术家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而且勇于探索实践,创新推出适应当下观众精神需要、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剧目,在全国艺术舞台上树立起徽风皖韵的鲜明标识。 这是新时代的新徽班! 二 新徽班,当培育新人才。 梨园行里有句话,“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说的是演员乃舞台上的焦点、核心。一个剧种之所以吸引观众,除了拥有经典剧目,更在于拥有一批演艺人才,尤其是名家名角。对剧院而言,一个名角就相当于一块“金字招牌”。 安徽可谓一方戏剧福地,更是培养名家名角的热土。 严凤英、麻彩楼、王少舫等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将沁人心脾的经典唱段传遍四海,让“七仙女”和“冯素珍”的形象深入人心;章其祥、谷化民、李龙斌等著名徽剧表演艺术家,复活了“水淹七军”“临江会”等经典故事,塑造了“关羽”“周仓”“周瑜”等生动形象。 “出戏”与“出人”,是戏剧繁荣发展的一体两面。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这一个个行当、一种种技艺,源自老一辈艺术家的慧心创造,赖于新一代戏剧人的用心传承。 “梅花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目前,安徽已经有18位演员摘取19朵“梅花”,涵盖黄梅戏、徽剧、淮北梆子戏等多个本省剧种,组成了耀眼的江淮名家方阵,他们绝大多数仍然活跃在今日舞台上。 黄梅戏《不朽的骄杨》里的韩再芬,黄梅戏《女驸马》里的孙娟,黄梅戏《红楼梦》里的何云,徽剧《刘铭传》《徽班》里的汪育殊,音乐剧《有一天》里的庄云龙,黄梅戏《太阳山上》里的夏圆圆,这一位位顶着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光环的名家名角,在安徽展演的精品剧目中熠熠生辉。 徽剧《徽班》唱响江苏紫金大剧院 徐旻昊/摄 没有老一辈戏剧人的耕耘不辍,没有中年戏剧工作者的日臻成熟,没有青年一代的崭露头角,就没有安徽戏剧的进步、发展和繁荣。 于是,韩再芬力推剧院年轻演员挑大梁,孙娟带着一群90后演对手戏,汪育殊面对徒弟讲解心得。名家传戏,为戏剧燃一把火,为新秀传一盏灯。 新徽班的生命力在于赓续。 三 新徽班,当开拓新空间。 一个优秀的演员,总会期待一个发光的舞台;一个优秀的剧目,总会期待一个展示的平台。 从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到安徽省优秀地方戏曲(声腔)剧目展演,再到“文艺名家进高校”,近年来,安徽不断丰富展示平台,推动传统戏剧、新创大戏广泛传播,扩大优秀演员知名度,提升精品力作影响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新时代,打响新徽班名号,优秀演员、精品力作不仅要“走出来”,更要“走上去”,通过搭建更广传播效果、更高展示层级的平台,在一场场演出中发现和培养戏剧人才,在一次次交流中打磨和成就戏剧精品,在一波波传播中传承和弘扬徽风皖韵。 这次安徽精品剧展演,不但组织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省话剧院、安徽省歌舞剧院等省级主力,而且邀请合肥市歌舞团、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等地市强院,集中亮相专家学者云集、演艺人才汇聚的戏剧重镇,为优秀演员走出安徽提供了表演舞台,为精品力作走向全国搭建了展示平台。 戏剧传播固然离不开戏迷口碑相传,同时也需要借助新技术的力量。 拿黄梅戏的例子来看,从地方小戏迅速崛起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老一辈艺术家的辛勤耕耘,但同样不可否认电影、电视等新型传播方式的功劳。黄梅戏第一波发展依靠电影,严凤英等老艺术家将黄梅戏唱响四海;第二波发展依靠电视,马兰、韩再芬等名家唱红全国;第三波发展依靠什么?答案毫无疑问是互联网! 新时代,平台既在线下,又在线上。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年轻演员走出化妆间,便走进直播间;安徽省歌舞剧院的主唱演员邀请歌迷点歌,在线直播献唱;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青年新秀上传清新作品,加强粉丝互动。新生代的演员们正在主动拥抱互联网、扩大粉丝量、传播新剧目,展示了个人风采,更推动了戏剧“破圈”。 赢得年轻人的青睐,才能赢得新徽班的未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安徽戏剧 徐旻昊/摄 曾经,徽班代表着从厚重历史中走出来的戏剧先锋,体现着经历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耀眼明珠。新时代,新徽班承袭先辈精神,展现徽派气韵,努力推出精品力作闪耀文艺星空,培养优秀人才打造名家方阵,必将在全国戏剧舞台上展现徽风皖韵全新气象。 安徽,有戏! 撰稿:张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