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广为什么难以封侯

[复制链接]

2750

主题

632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02:1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记忆中的李广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人,西汉著名军事家。他先后担任骑郎将、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等职务,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仗,威名远扬,乃至匈奴听到他的名字都要望风而逃,被称为“飞将军”。然而李广除了英勇善战之外,被后人争论最多的是终其一生也未能封侯。而与他同一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均被封侯,就连名声“出广下甚远”的李蔡也被封为列侯,位至三公。李广却“官不过九卿”。正因如此,初唐诗人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才会发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


图1清人绘李广画像


图2文征明书《滕王阁序》
李广的事迹在当时就广为传颂,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这样评价李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司马迁毫不吝惜笔墨为李广专门作传,而对于同一时代的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年少便已成名的重要将领,司马迁也只是以《卫将军骠骑列传》为他们共同作传,由此可见李广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地位。


图3邮票上的司马迁
而到了后世,李广更是成为文化记忆中的历史符号,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他进 行过评点歌颂,根据《史记 · 李将军列传》的描述, “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 。唐代诗人卢纶在其《塞下曲》中写下了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这样的经典诗句。由于边塞战争中唐军屡屡失利,而唐诗中惯用写作手法通常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因此李广也多次出现在了当时的诗歌中,诗人们通过对飞将军李广的追思来感慨唐朝对外作战不利。王昌龄的《出塞》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高适的《燕歌行并序》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严武的《军城早秋》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诸如这样的慷慨诗句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也有许多诗人感慨李广立下如此功绩,却终生不得封侯,甚至许多诗人为其打抱不平,比如温庭筠的《伤温德彝》 “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 。诗人以李广喻比边将,非常形象地批判了李唐王朝厚此薄彼,对一些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将领刻薄寡恩。再比如王维的《老将行》 :“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 尽管王维的评价也许有失偏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李广的功绩得到了后世的承认,因而对于他未能封侯除了惋惜外,也有许多愤慨。


图4毛泽东手书王昌龄《出塞》
历史上的李广
那么历史上的李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他的功绩到底如何?他历经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三代帝王,而这三位帝王统治时期可谓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这三位君王也可以说是少有的明君圣主,那么为什么他们都未能给李广封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再一次翻开史书,希望能从历史的记载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由此可见,李广在汉文帝时便已声名鹊起了。而到了汉景帝时,《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李广“景帝即位,为骑郎将。吴、楚反时,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战昌邑下,显名”。从《汉书》可以得知,李广在平定七国之乱时跟从太尉周亚夫也立下了大功。由此可见,李广在汉武帝刘彻即位前便已经是汉朝一员名将了。那么到了武帝即位后,李广的表现又如何呢?《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从这段记载不难发现程不识与李广同为一个时代的名将,但是无论从对敌人的威慑力还是在军中的威信, 程不识都远远不及李广,这也反映出李广的确是一名优秀将领。


图5 西晋李广墨绘砖(敦煌市博物馆藏)
然而,汉武帝时期的李广尽管对于匈奴的威慑力很大,但具体到与匈奴交战的战绩来说却很不尽如人意,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所载,“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马邑之战,汉朝投入了巨大的兵力诱捉匈奴单于,而当时李广为骁骑将军,如能在这场战役中活捉匈奴单于,无疑是丰功伟业,但是历史没有垂青汉帝国,更没有给李广机会。四年后,李广担任将军,出雁门攻击匈奴时,竟然被匈奴兵活捉,尽管李广凭借自身高超武功和聪明才智成功逃脱,但是“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虎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这可以算是李广人生经历中的重大挫折。到了元朔六年,李广再次成为将军,得以随大将军卫青出定襄攻击匈奴。但是“诸将多中首虏率为侯者,而广军无功”。李广又一次与封侯擦肩而过。三年后,李广担任郎中令,率领四千骑兵出击匈奴,博望侯张骞也率领了一万骑兵与李广同行征讨,然而汉军中了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兵重重埋伏,“为圜陈外乡,胡急击,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最终结果,“是时,广军几没,罢归”。而张骞的部队亦因过分疲劳,未能追击,朝廷论罪,张骞却以“后期”罪贬为庶人。尽管此役李广及其部属杀出重围,但由于自身损失过大,仅仅落了个“广军自当,亡赏”功过两抵的结果,可以说李广又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封侯机会。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再次出击匈奴,李广请求一起出征,但“上以为老,不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这是李广最后一次出战匈奴,但是就在此战中,由于卫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没有给李广与匈奴单于正面交锋的机会。而李广求功心切,不惜违反军令“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惑失道,后大将军”。从《史记·李将军列传》这段记载可以得知,李广的部队因为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卫青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而卫青的部队因为单于逃跑也无收获。此战之后,李广羞愧难当曰:“诸校尉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李广回到汉营后,对他的下属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说完这番话,他就引刀自杀了。一代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图6李广射石图
李广难封的原因探究
每当我们读到《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李广事迹时,总是会为他的遭遇感到惋惜,但是惋惜之余,也更加促使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李广难以封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综合各种历史资料,笔者认为李广难以封侯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生不逢时。李广青壮年时,恰逢“文景之治”,此时的大汉王朝主要“无为”而治以休养生息,对于匈奴也采取和亲政策。在和平年代若想封侯可谓难上加难,这从汉文帝评价李广的话语便可得出结论——“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汉文帝对李广的评价极高,我们也相信,倘若李广成名于项羽、刘邦楚汉相争之际,封侯对于他而言应该说是探囊取物。可令人惋惜的是他没有赶上开疆拓土的王朝初建,因而也失去了封侯的最好时机。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卫青、霍去病等大批青年将领迅速崛起,李广很难有独当一面的表现机会。加上他年事已高,尽管余威尚存,但明显已力不从心。
二是战绩不佳。尽管这个说法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找出汉代封侯的条件,并和李广比对一下,结论也就不言自明了。
首先,汉承秦制,判断军功的重要标准就是必须达到相应的斩首数量。其次,汉高祖刘邦有一个约法,即“白马盟誓”,也就是非刘不王,非功不侯,因此封侯的标准也是必须有战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所载,云中太守魏尚战功赫赫,却仅因为多报了六个人头就被弹劾,最终被削爵重罚,可见汉朝军功制度之严苛。即便是深受汉武帝喜爱的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也不例外,这从王安石的《汉武》一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壮士悲歌出塞频,中原萧瑟半无人。君王不负长陵约,直欲功成赏汉臣”。汉武帝为了给李广利封侯,不惜发动一场场穷兵黩武的战争,但也没有因为李广利的外戚身份而直接为其封侯。
那么,与李广同时期的其他封侯将领又有什么表现呢?卫青、霍去病自不必说,军功远超李广。《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所载卫青“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霍去病“剽姚校尉去病斩首房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李广比不上卫青、霍去病,与其他将领相比较,他的战功又如何呢?《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曾经记载过一场战争后参战将领论功行赏的情况,“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额侯。骑将军公孙贺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窌侯。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
而从《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我们既没有发现李广擒杀匈奴王室重要成员的记载,也没有斩杀大量俘虏、达到封侯标准的记载。《史记》《汉书》中几次提到李广,都是“无功”“广军无功”这样的字眼,甚至还有全军覆没的情况,由此可见,李广难以封侯也是情理之中。
三是性格使然。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李广尽管英勇善战,能够与兵士同甘共苦,但他本人性格却有严重缺陷。首先,政治经验不足。集中体现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时私受梁王印信——“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封建王朝,对于文臣武将而言,没有比心怀二主更严重的罪行了。更不用说梁王刘武一直不服从景帝、武帝。其次,鲁莽草率,不听号令。李广曾经为了与匈奴射雕者比试箭法不惜身临险境,置大军于不顾;另外在其最后一次出征时不听从主帅将令,草率前进,最终迷路,并打草惊蛇。第三,心胸狭窄,错杀降军。李广曾经和同行者至于霸陵亭,而当时的霸陵尉喝醉了酒,不让李广进去。李广的骑兵告诉霸陵尉是“故李将军”,而霸陵尉则回答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后来李广恢复了职务,“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想当初,韩信都能忍受胯下之辱,而李广对一个守陵尉都不肯放过,这正是他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重要表现。此外古今中外的战争,斩杀俘虏都是极端错误的行为,而李广则在一天内将诱降的八百余名敌军悉数斩杀。尽管李广后来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悔之晚矣。第四,刚愎自用,缺少盟友。卫青为了帮助公孙敖而没有将建功立业的机会留给李广,这件事对他打击极大,尽管卫青所作所为有待商榷,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李广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在同僚中缺少盟友帮助,这也成为其未能封侯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李广难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时代原因、体制原因,又有其自身原因。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所以也不应以是否封侯来定义李广。唐德宗时,李广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就是对飞将军最好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6 00:25 , Processed in 0.2179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