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鱼 花卷 如何优雅如厕,是每个国庆游人维持体面的最大痛点。 尤其当他们把目的地选在草原。 是的,每个计划拥抱草原的人,都曾为“野厕传说”提心吊胆。据说在这里,“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厕所,没人的地方遍地都是厕所”。
〓 图源:抖音用户@牧羊人阿木 只要迎风捏紧卫生纸的手一出镜,野厕传奇便顺着网线传遍互联网的每个角落: 来大草原吧。 上最一望无际的厕所。 拉不被定义的屎。
对着公厕唱《征服》
传说中草原厕所形态的多样性,穷尽了人类厕所的全部可能。 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公厕。 而草原公厕的经典开局,就是半包围。
〓 图源:小红书用户@死于可乐 三块矮木墙、两条长木板,就地取用地宝天材。 在建厕所这件事上,草原群众把极简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甚至把“时刻欣赏草原美景”刻进了自己的DNA,拒绝上帝在任何情况遮住任何一个人的眼。
〓 图源:小红书用户@不可为 当然,男女有别,公厕尊重性别差异。 半米,是最恰当的距离。
〓 图源:小红书用户@云中雀 像这种一堵砖墙走天下的公厕,就有些太近了。
〓 图源:小红书用户@齐婴宁 您可千万别以为草原只有旱厕。 这不,女网友受公婆邀请到草原牧场避暑。长辈贴心地为她准备了马桶。 “好消息是草原上有马桶了,坏消息是只有马桶”。
〓 图源:抖音用户@青豆新闻 须知草原公约第一条,就是明人不拉暗屎。
资深内蒙人李诞,就曾在脱口秀节目中提过一些草原如厕技巧: “你不能稳稳地蹲着,你得有规律地晃动”。 这是躲避草原猛兽,蚊子pro的必备心得。
因为看了太多野厕传说,编辑部同事马女士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来到呼和浩特(下称呼市)参加好朋友的婚礼,并做好了上野厕的准备。 为了保证如厕体验,她还查找了相关攻略。 “迎风解决大,逆风解决小”。 短短十个字,给了马女士莫大的安全感。 就在她深信自己的人生体验将被内蒙之行极大丰富的时候,却被真正的草原公厕深深征服了。 什么?这也是草原上的厕所?
你以为这是什么林间别墅,草原旅馆?不,这是公厕。
〓 图源:小红书用户@扶苏 你以为这是什么婚礼教堂,欧式酒店?不,这是公厕。
〓 图源:@书香逸丽 你以为这是什么木屋烧烤,韩式烤肉?不,这是公厕。
〓 图源:@书香逸丽 风格各异的豪华公厕旁边,甚至还有如厕专用临时停车场。
〓 图源:小红书用户@李奇生 走进公厕一看,地面光洁的能照镜子,水池被擦得锃光瓦亮。
〓 图源:@巨呼市 这里24小时有专人负责打扫卫生,来一个人上厕所就会清理一遍。
〓 图源:小红书用户@玛丽莲大头 厕所转角就是淋浴间。 全天候热水供应,玻璃门的干净程度和五星级酒店浴室不相上下。
〓 图源:@书香逸丽 更让人诧异的是,呼市人民还有专门的拉屎小程序。 明明人人都有三急,但呼市人却可以在小程序寻找最近的公厕。 这是作弊,绝对的作弊! 不夸张地说,这座城市的公厕每500米一个,密度之大、数量之多或许只有山西的便利店可堪比拟。
〓 图源:小红书用户@强小婧 难怪内蒙网友敢在互联网放下豪言: “放心吧,没人会在呼和浩特拉裤兜子”。
没人比呼市更懂如厕
在呼市的公厕,你不仅不会拉裤兜子,还不会饿肚子。 谁能想到,这个配备餐具柜、微波炉、饮水机,旁边杂志架摆满读物的水吧,居然是公厕的一角。
〓 图源:@北方新报 去了别的城市,你要是想吃德克士,本地人最多跟你说“有家德克士开在公厕附近”。 而呼市的市民就不一样了,他们大手一挥,跟外地来客说“去开在公厕的那家“。
〓 图源:@书香逸丽 同样开在公厕的,还有腔调拉满的精酿馆。
〓 图源:抖音用户@停不下来的呼市嘴 帮市民免费理发的“爱心发型工作室”。
贴心的呼市公厕,甚至还摆着功能齐全的按摩椅,全天候有人看守,定时清洁。
〓 图源:@呼和浩博 垃圾桶旁,立着给手机续命的免费充电桩。
〓 图源:@书香逸丽 再往里走,还有约会喝茶看书的阅览室。
〓 图源:抖音用户@偏锋总 有些公厕甚至以“蒙元文化”为主题,让如厕的游客边解手边学习马头琴文化。 这不是普通公厕,这是公厕里的海底捞! 是的,财大气粗的呼市公厕,面积大到可以发展商铺租赁,提供吃喝拉撒休闲娱乐一条龙服务。 在呼市,老城区的小型厕所面积被控制在40-100平方米之间,新城区的大型公厕面积高达500平方米。 要知道,倘若是在北上广深,一个40平方米的带厕空间,是可以隔出3-4间卧室的。 呼和浩特,你别太奢侈。 因为涵盖了太多功能,呼和浩特的公厕有另一个名字——青城驿站。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翻译成汉语意为“青城”。 而历史上,在广袤的内蒙古地区有很多的驿站,为旅行者提供休息、换马的便利。
虽然今天没马可换,但驿站这一谱写在游牧民族血液之中的叫法依然被承袭至今。 目前,呼和浩特建有大型青城驿站372座,中小型青城驿站2000座。 打开社交媒体,搜索青城驿站,你会发现这是当地著名网红景点。
〓 图源:小红书用户@八岁的电波 都市青年cos哈利·波特的宝藏圣地。
〓 图源:小红书用户@晨予橙子 由于公厕建得太好,在 2022年“十大如厕友好城市” 榜单中,呼和浩特成为唯一的中西部地区城市。 但关于青城驿站的消息,也不都是“好”的。 比如呼市最暗黑的地域笑话,就是当地人到处建议网友“吃青城驿站的烧卖”。
〓 图源:小红书用户@Kristyy*C 当你天真地以为那是呼市驰名连锁早餐店,到地儿后却只能呆立原地: 原来,它是五谷轮回所。
呼市,为啥这么懂如厕?
不进不出,是梳理屎尿屁这点儿事的核心要义。 呼市人对青城驿站的需求量大到“500米一所”,终究是绕不开内蒙饮食。蒙餐有独属于自己的体系,把所有餐食分为“白红紫青”四种: 白食是指奶制品; 红食则是肉食; 紫食特指面食; 青食也就是蔬果。 四食之中,白与红最得蒙心,紫食穿插调剂。 呼和浩特位于国际公认的北纬40°黄金奶源带,被称为“中国乳都”。 据说全国每喝6杯牛奶,其中就有1杯来自内蒙古。而生活在这里的内蒙人,更是把牛奶当水喝。 “奶茶泡一切”,是贯穿老派内蒙人一生的饮食哲学。 早在都市白领们点奶茶调剂生活之前,内蒙人已经用“铜锅奶茶”大杀四方了。
架在火上的铜锅先拿黄油炝香,再下炒米、牛肉干翻炒至香味弥散,用奶茶把锅填满,同步下入奶皮子,待到汤锅沸腾再把蒙古果子加入其中。 一锅集油、米、肉、面、奶于一体的硬核早餐就这样摆在了世人面前。 当然,奶茶不是早餐专属,更不是内蒙唯一的奶制品。 奶皮卷、奶豆腐、奶酪、奶片、奶干、奶嚼口......入乡随俗,有多少人就是冲着这口白食才去的呼市。 但奶品虽好,却不宜贪杯。 一份基于10万例国人基因样本的水母基因大数据显示,在基因样本人群中99.25%的人天生乳糖不耐受。 而乳糖不耐受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腹泻。 回顾青城驿站的互联网口碑,自然也就明白为什么它会“保护每个窜稀的孩子”。
白食挑战着人们消化系统的同时,红食也没闲着。 还拿早餐举例,羊肉烧卖算是西北名吃。大半疆域都在西北的内蒙餐桌,自然也免不了要给烧卖留有一席之地。 *严格来说,烧卖其实属于紫食包着红食。但因为肉馅儿占比太大,暂且先归入肉食的行列。
呼市人都说“无烧卖,不青城”,纯羊肉馅儿和薄若无物的面皮儿搭配,吃一个两个还好,吃多了实在容易油腻。 “一两烧卖半日茶”,懂吃的老饕往往会配一壶砖茶,用茶的清香来解肉的单调。 “二两烧卖撑死汉”,进了内蒙古,就要尊重它的计量单位。这里的烧卖论“两”卖,但这个“两”,不是皮儿加馅儿的斤两,而是皮儿的净重。
豪放的内蒙烧卖,光是半两(约4个)就能让一个成年男子鼓着肚子扶墙出门,更别提人们钟爱的硬菜还有烤全羊、手把肉、蒙古血肠...... 内蒙餐桌的红食比例大到哪种程度呢?就连参加婚礼,新娘新郎都要主动提醒宾客自备健胃消食片。
奶制品喝多了容易腹泻,肉类吃多了又腻得不消化。 身处“奶池肉林”内蒙古,如厕的信号要不就是雷打不动毫无音讯,要来就山雨欲摧片刻不等。 无论是来内蒙旅游,还是在内蒙生活,如果没有副钢铁肠胃保驾护航,又不愿意辜负口腹之欲,那么就需要公厕随时随地保驾护航。 呼市“海底捞”青城驿站,也许是好客内蒙古拿出的最大诚意: 你只管吃好喝好,我保证方圆500米之内必能如厕。 谁敢说这不是一种人文主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