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颁布的《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以及1949年1月15日颁布的《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野战兵团辖下的各“纵队”,统一改为“军”级建制。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同月,华东野战军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四大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部队麾下总共编成了70个军的番号。 本文以各军编成的时间顺序,依次为读者一一简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曾经浓墨重彩书写下各自辉煌的这些英雄之师!
第四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是各大野战军中第一个将“纵队”改建为“军”的野战军,共编为13个军。 早在1948年11月13日,辽沈战役刚刚结束的第10天,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以及1949年1月在长春起义的原国军第60军曾泽生部,分别改建为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44军、第45军、第46军、第47军、第48军、第49军,第50军。 (1)第38军
首任军长:李天佑(1955年上将) 首任政委:粱必业(1955年中将) 第38军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的湘军独立第5师第1团,之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 因此,平江起义纪念日7月22日,被定为第38军的纪念日。解放战争期间,编为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 朝鲜战争中,38军在著名的“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中,持弱势装备以血肉之躯截断了武装到牙齿的美韩军队的南逃之路,顽强阻击,予敌重大杀伤,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2)第39军
首任军长:刘震(1955年上将) 首任政委:吴法宪(1955年中将) 第39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其历史可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红十五军团。 抗日战争时期,该部是新四军黄克诚领导的第3师一部。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 1950年11月,痛击美军骑1师、南朝鲜第1师的云山战役,就是39军的杰作。 (3)第40军
首任军长:韩先楚(1955年上将) 首任政委:罗舜初(1955年中将) 第40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3纵是由山东军区、鲁中军区和冀察热辽军区各一部于1945年9月挺进东北的部队共同组成。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 抗美援朝第一仗,就是第40军打响的。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第360团在云山以北歼灭南朝鲜军第1师的先头部队,由此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4)第41军
首任军长:吴克华(1955年中将) 首任政委:莫文骅(1955年中将) 第41军的前身可追溯到1937年由我党领导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不仅仅指1937年12月24日发动起义的当天,而是从这一天直到1938年9月18日这支起义队伍正式加入八路军战斗序列的这一光辉历程。 解放战争时期,编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 辽沈战役中,6天6夜的“塔山阻击战”,就是出自这支英雄部队的手笔。 1979年,第41军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隶属东线攻击集团,该军在那坡方向作战,担负攻歼高平地区西线、北线越军的作战任务。 第41军共歼敌7032人,其中毙敌5581人,伤敌1118人,俘敌333人。5个单位和12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5)第42军
首任军长:万毅(1955年中将) 首任政委:刘兴元(1955年中将) 第42军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华中、山东等各解放区于1945年9月抽调的挺进东北的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编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 第5纵队在东北野战军中属于成军最晚的一支部队,直到1948年3月31日才组建完毕,在东北野战军的战斗序列里虽说是“小老弟”,但该部的战绩却不可小嘘。 平津战役中血战丰台,南下作战时解放安阳,都取得过骄人的战绩。但因自身伤亡过大,安阳战役后返回东北休整,第42军在整个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的各个军中,是唯一一个没有过长江的军。 1979年,第42军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隶属东线攻击集团,在龙州方向作战,担负攻歼高平以东、以南地区越军的作战任务。 第42军共歼敌6901人,其中毙敌4605人。5个单位和10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6)第43军
首任军长:洪学智(1955年上将) 首任政委:赖传珠(1955年上将) 第43军是北伐时期“叶挺独立团”的血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时,这支部队隶属叶挺的第11军25师,在起义部队失利之时,25师一枝独秀。朱德率领25师在三河坝重创钱大钧部,此后转战闽粤赣湘边,直至湘南起义之后上了井冈山。 解放战争时期,编为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 辽沈战役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6纵20几个小时急行军,不眠不休,不饮不食,堵住了廖耀湘的退路。以两师之力歼敌3万余人,俘虏了敌兵团参谋长杨焜、新3军参谋长李定陆、54师师长宁邦伟等一大拨中将、少将。 1979年,第43军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隶属东线攻击集团,该军第129师及坦克团编入42军作战系列,其余部队在爱店方向作战,担负攻歼支马、禄平地区越军的任务。 第43军共歼敌5269人,其中毙敌4991人,伤敌177人,俘敌101人。6个单位和8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7)第44军
首任军长:邓华(1955年上将) 首任政委:吴富善(1955年中将) 第44军的前身是1945年9月至11月,挺进东北的新四军第3师、陕甘宁边区教导第1旅、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热辽军区等部队各一部。 解放战争时期,编为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 第44军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之后在粤中、粤东地区执行剿匪任务,均有不俗表现。 1952年10月,第44军军部机关并入中南军区机关,第130师和第45军合编为第54军,第131师师部调归海军青岛基地,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第44军番号就此撤销。 (8)第45军
首任军长:黄永胜(1955年上将) 首任政委:邱会作(1955年中将) 第45军的前身是1945年9月至11月,挺进东北的冀热辽军区和陕甘宁边区的部分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编为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 1949年7月,第45军南下进入江西参加围歼赣西国军残部的战斗。随后进入广西参加广西战役,全歼国军第17兵团兵团部、第100军军部、第19师、第197师,共6700余人,生俘第17兵团中将司令官刘嘉树等将级军官9名。 1952年8月,第45军第133师调归第46军建制。10月,第45军军部及第134师、第135师与第44军第130师合编为第54军,第45军番号就此撤销。 (9)第46军
首任军长:詹才芳(1955年中将) 首任政委:李中权(1955年少将) 第46军的前身是1938年7月,我党领导和发动的冀东20万工农抗日暴动,建立起来的抗日武装。 解放战争时期,编为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 辽沈战役时,9纵突破锦州城南,生俘国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中将和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中将。 平津战役时,9纵从城南向北突击,生俘国民党天津市市长兼北宁路护路军总指挥杜建时中将。 1952年9月,第46军赴朝作战,担负西海岸守备任务和“三八线”临津江北岸的防御作战,三次参加攻打马踏里的战斗。于1955年10月,凯旋回国。 (10)第47军
首任军长:梁兴初(1955年中将) 首任政委:周赤萍(1955年中将) 第47军的前身是1945年10月,由八路军第359旅组成的南下第2支队4000余人从河南省孟县(今孟州)转进至辽宁省辽阳地区的一部。 解放战争时期,编为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 辽沈战役中,5天5夜让廖耀湘“西进兵团”进不得半步的“黑山、大虎山阻击战”,就是10纵创造出来的。 1951年2月,第47军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9月,凯旋回国。 (11)第48军
首任军长:贺晋年(1955年少将) 首任政委:陈仁麒(1955年中将) 第48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是由冀察热辽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 该部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于1950年1月,转隶江西军区建制。1952年3月,第48军被撤销番号。 (12)第49军
首任军长:钟伟(55年少将) 首任政委:袁升平(55年中将) 第49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是由新四军第2师、第3师、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各一部组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独立第4师、独立第5师改建而成的。 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 该部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宜沙战役、青树坪战役、衡宝战役。 1952年1月,第49军军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3军军部,第145师编入第21兵团,第146师调归广西军区,第147师改编为公安第12师,第49军随之番号撤销。 (13)第50军
首任军长:曾泽生(1955年中将) 首任政委:徐文烈(1955年中将) 第50军的前身是1948年10月17日在长春起义的国军第60军。1949年1月2日,中央军委授予这支起义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隶属东北军区。1949年6月,转隶第四野战军建制。 1950年10月,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入朝参战。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50昼夜,保证了志愿军主力休整、集结和粮弹补充,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受到了志愿军总部表彰。 1955年4月,第50军凯旋回国,军长曾泽生受到了主席的亲切接见。 1979年,第50军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50军除149师划归西线攻击集团外,其余各部被拆分开,配属东线各部队作战。 第50军共歼敌2128人,其中毙敌1789人,伤敌331人,俘敌8人。 共有2个单位和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至1949年1月,第四野战军编有13个军。之后,又以各支国民党起义部队先后列编了第51军、第52军、第53军。至此,第四野战军共计编有16个军,番号从第38军顺序编至第53军。 (14)第51军
军长:张轸(未参加授衔) 政治委员:杨春圃(未参加授衔) 第51军的前身是1945年5月15日在武汉以南贺胜桥、金口起义的国军第19兵团。1949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这支起义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番号,隶属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建制。 1950年9月,第51军军部编入中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所属部队与湖北军区部队合编,第51军番号撤销。 (15)第52军
首任军长:王劲修(1950年5月30日去世) 首任政委:杨树根(1955年少将) 第52军前身是1949年8月,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以及国军第1兵团一部。 1949年11月,该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隶属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建制。 1951年11月,第52军番号撤销。 (16)第53军
首任军长:彭杰如(未参加授衔) 首任政委:王振乾(55年少将) 第53军的前身是1949年8月,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警备大队,以及国军第1兵团第63师及湘东纵队等部。 1949年11月,该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隶属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建制。 1951年11月,第52军番号撤销。 补充:1952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将第四野战军的第45军和第44军各一部合编为一个军入朝参战,番号为54军。 (17)第54军
首任军长:丁盛(1955年少将) 首任政委:谢明(1955年少将) 195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在广东惠阳正式成立,隶属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建制。 1953年2月,第54军入朝参战,部署在朝鲜铁山半岛至平壤附近地区,接替第39军防务,担负西海岸抗敌登陆及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任务。 7月开赴金城地区参加夏季反击作战,自7月13日战役开始,至7月至27日战役结束,第54军共进行大小战斗254次,取得歼敌7662人的重大胜利。1958年5月至7月,该军分批凯旋回国。 1962年,第54军参加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全歼印军第11步兵旅。印军第11步兵旅4个步兵营的16个步兵连,被54军歼灭了15个连,4名营长被击毙1名,俘虏2名,重伤1名。16名连长,被击毙6名,生擒9名。 印军第11步兵旅的全体军官,仅跑掉了旅长席尔瓦准将和一名连长。 1979年,第54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西线一共歼灭越军4433人,其中毙敌4265人,俘敌168人。3个单位和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1955年4月,奉中央军委命令,中南军区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转隶广州军区建制。 第四野战军自1949年3月成立,至1955年4月番号撤销,历时6年。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70个军,共有17个军编入了第四野战军的作战序列。 ——因篇幅有限,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本篇仅介绍了第四野战军辖下的17个军。下篇文章中,将介绍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辖下的各个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