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清音是省级非遗项目,属于曲艺类。太和清音,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据《清音筝谱》记载:元末明初,颍州泉河南岸有一玄坛法师,学识渊博,且精通音律。他性喜弦歌,尤以琴筝为长,终日研习,寒暑不辍,吟唱出一种旋律作为曲歌,日与众徒弹唱自娱。因其曲调清雅悠扬,故名“清音”。 太和清音唱腔优美,曲调清丽,听来婉转柔和,令人清心舒怀,的确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受到陶冶和升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历史悠久,起源于庙堂,流传于民间。融合了皖北地区民歌小调劳动号子,使之唱腔板式众多,曲调丰富,兼具阳春白雪的优雅和下里巴人的粗旷两者之美。演唱的曲目多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扬善惩恶的赞美,体现出淮北人民追求幸福,爱憎分明,粗旷豪爽的性格特征。 太和清音在流传过程中吸收社会上各种民间乐曲小调,朴实清丽,柔美优雅,无不体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太和清音2006年被列入首批省级非遗名录,2013年,太和清音传承走进学校,太和县政府为清音基地在太和二职高成立授牌,2017年太和二职高被评为市级传承基地。(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