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徽大飞 于 2023-7-17 13:03 编辑
《长安三万里》火了, 然后李白火了,长安火了,唐诗火了, 超10万人评分,均分高达8.2; 有人说, 这是“一场独属于中国人、 极致浪漫的电影”; 但看过影片的人懂的都懂, 最火的,那一定是“黄鹤楼”; 看过电影后第一感觉、很大概率—— 去过的还是没去过的都会想去! 一场黄鹤楼citywalk,这就安排。 那这是为什么呢?
《长安三万里》爆火,跟我黄鹤楼有什么关系?? 那关系可大了去了。
影片中“黄鹤楼”出现三次。前两次,诗酒歌舞,极见大唐风采;最后一次,楼已焚毁,满目疮痍;
影片中正在燃烧的“黄鹤楼” 第一次的“黄鹤楼”,李白在诗板上目睹崔颢名诗《黄鹤楼》,大受震撼,终于开始立志成为名气更大的诗人;
主人公李白与高适站在“黄鹤楼”扶手边缘一同望远 第二次的“黄鹤楼”,李白付出很大决心,在这里决定入赘许家;第三次,“黄鹤楼”被毁,李白则是在附近的小屋被指参与“造反”,身上有了平生最大的污点。
影片中,李白吟咏《将近酒》时出现的超现实画面成经典桥段。 从人生理想到现实生活,再到一生之憾,“黄鹤楼”见证了主角李白一生的关键节点,也亲眼目睹泱泱大唐由盛转衰。 (滑动下图,查看李白行踪图)
李白一生流离坎坷,漂泊各地。曾西上峨眉,东游天台,南达零陵,北抵幽燕,而且某些地方来回反复多次,本图为他一生足迹总览,并未体现时间先后。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 绘图/秦颖 片中的“黄鹤楼”,除极大影响主角命运走向之外,借助李白的视角,我们还看到楼中悬挂的无数诗板——那一刻,在李白的眼中,那不仅是墨迹与诗句,那更是“半个盛唐”。
影片中,连狂放不羁的李白看到崔颢的《黄鹤楼》也“遂无诗而去”。 唐诗三百首,流传已千年,正如片中另一位主角高适所言—— “只要写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一直在, 只要诗在,长安就一直在。”
历代“黄鹤楼”图景,太难得一见了 图为属于如今黄鹤楼的“古今对望”;然而历代黄鹤楼的造型各不相同。
《长安三万里》作为一部来源于现实的文艺作品,“黄鹤楼”连续三次影响了主角命运轨迹,不啻为“隐藏主角”; 而在现实世界里,黄鹤楼屡毁屡兴,千载犹存,其间仅有史料记载的兴毁就达十余次,楼本身却愈见宏伟壮丽。 一张图看懂黄鹤楼兴毁历史↓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2期
黄鹤楼自古有“天下绝景”美誉,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绝”。位于湖北武汉蛇山之巅,临长江之畔,建于危崖之上。 近1800年来,黄鹤楼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军事角楼,变成“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元代界画《黄鹤楼图》夏永绘 供图/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 黄鹤楼从三国时代就已出现,那时候这里叫做江夏,因为把守着长江汉水交汇的要冲,是荆州的军事重镇加商贸中心,也是关羽的“基地”。 自从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孙权就得到了江夏,并在蛇山上修筑防御工事,还建了一座望楼,那就是黄鹤楼的前身。
图为宋代界画《黄鹤楼》。明代期间出现了黄鹤楼楼体形制方面的重大改变:由宋代以来的两层庭院式群落(上图)建筑变成了三层塔体建筑(下图)。 ※古人创作“界画”时,要用界笔直尺画线,要求准确、细致地再现所画对象,从而能够形象、科学地记录下古代建筑。
明末清初《江汉揽胜图》,图左侧的三层塔体为黄鹤楼。 先有崔颢题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之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也来到这里“送孟浩然之广陵”。
南宋画家梁楷所绘的《太白行吟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 后人评价,黄鹤楼名气本来不大,自唐崔颢、李白之后才名扬天下。公元765年,据唐阎伯里的《黄鹤楼记》所载,黄鹤楼已成为长江中游无法取代的名胜,这一年,李白去世才三年。 千百年来,黄鹤楼上举办了数不清的欢送宴会,也因为从古至今,楼之所在,始终是“华中重镇,九省通衢”。
明代界画《黄鹤楼图》安正文绘 供图/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 所谓“同治楼”(下图),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的“黄鹤楼”。同治楼是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也是最后一座纯木结构的黄鹤楼,它是修建在原址黄鹄矶上的三层楼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思想文化,1985年重建完成的当代黄鹤楼,就是以它为原型。 但黄鹤楼“同治楼”,仅存世15年即被焚毁。
摄于清代,“同治楼”
同治楼仅存世15年即被焚毁,图为《点石斋画报》 (清光绪年间刊行画报)刊登的描绘同治楼被焚场景的画作。 1907年,同治楼被焚毁23年后,张之洞在黄鹤楼原址附近修建了一座三层中式楼阁,1908年建成,起初取名“风度楼”,之后,在张之洞本人的提议下改名为“奥略楼”。由于地理位置相近,规模相当,武汉人渐渐将它当做了“黄鹤楼”。
奥略楼,它在长江边屹立了47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被拆除。
摄于晚清,时期奥略楼游客留念照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2期 危崖上建楼阁, 楼阁上看风景, 看江看城,看天看地, 古今联想,时空悠游。 黄鹄矶毗邻长江,是绝佳的观景台,图为在黄鹄矶黄鹤楼原址上拍摄的武昌街景和长江江景。
胜像宝塔修建于元代,自建成以来一直在黄鹄矶头陪伴着历代黄鹤楼,是黄鹤楼建筑群景观的一部分,1955年因建设长江大桥被迁走。 黄鹤楼的历史,始终与武昌的发展史结合在一起。 浩浩荡荡长江汉水,如1800年前一样奔流不息,它们交汇处的武汉三镇,却早已变了当年模样。
清《湖北武汉全图》 海云垒画馆绘制 如今,大部分陆地都已经覆盖上“茂密”的水泥丛林,唐诗中的景象已经不多。
黄鹤楼与远处的武汉长江大桥同框 龟蛇两山依然锁定着长江两岸,武汉长江大桥使它们成为两座天然的桥头堡。唯有长江右岸的蛇山顶上还存有一丝古意—— 5层黄色的琉璃瓦檐顶冲天而起,60个翘角上的金色风铃随风鸣唱。它,就是黄鹤楼。
“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两江三镇交合之地的黄鹤楼,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着昔来送往,时空交汇。
“黄鹤楼”到底应该在哪儿?
“黄鹤楼”究竟应该在哪儿? 这就要重新说回《长安三万里》,有人认为——片中对长安繁华程度营造不够,但纵观全片,你便会感到—— 长安可以在一座黄鹤楼中、可以在一首《将进酒》中,长安在三百里梁园、在塞北的蓟州,更在璀璨的扬州,无论到哪儿,长安都在诗人们的心中,只要那些诗还在,长安就在。
影片中的“长安”
现实生活中,航拍春节期间西安“大唐不夜城” 同样,今昔的黄鹤楼,早已不复往日模样,它屡毁屡兴,却千载犹存—— 黄鹤楼之所在, 大概也正如滕王阁, 那么滕王阁在哪里? 在“落霞与孤鹜齐飞”, 在“秋水共长天一色”; 它在“渔舟唱晚”中, 也在“雁阵惊寒”处;
滕王阁 滚滚赣江从西南而来,一路席卷沿途的繁华运抵南昌,又在这里分为4支注入鄱阳湖。南昌大桥和八一大桥一南一北横跨赣江,在它们之间,翠绿瓦顶、朱红墙廊的滕王阁伫立在赣江东岸12米高的台座上。“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唐朝年轻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使这座依城临江的古楼名扬天下。
赣江之上,看秋水广场与双子塔落日同框 黄鹤楼之所在, 也正如岳阳楼, 那么岳阳楼在哪里? 它在“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也在“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它在“先天下之忧”中盘旋, 也在“后天下之乐”中逡巡;
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的名气拜范仲淹所赐,但是传说范仲淹写此文时并没见过当时那座岳阳楼。 岳阳古称巴陵,1044年,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重修岳阳楼,邀请他做篇记文。当时范仲淹被贬到河南邓州,滕子京就随信附上一幅《洞庭秋晚图》作为参考。尽管未能亲临岳阳楼,但范仲淹对洞庭湖却印象深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他明白,岳阳楼修得再好,也是为了观赏洞庭湖。
洞庭湖畔渔舟唱晚 而黄鹤楼之所在, 在“历历汉阳树”, 在“萋萋鹦鹉洲”, 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关于黄鹤楼,它包含了永不停歇的告别,也包含了万古长存的重逢。像长安一样,只要那些诗还在,“黄鹤楼”就一直会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