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型海防舰的极简化版丙型海防舰设计定型后,已经被护航舰艇匮乏搞得安全感全无的日本海军军令部依然忧心忡忡,一个声音总是在他们的脑海中回荡——万一丙型海防舰采用的23号乙8型柴油机不敷使用,那该如何是好?余音绕梁久久难消,让这些大员们搂着艺伎“嗨皮”的时候都无法尽兴。 于是,军令部下令给舰政本部,要求他们在丙型海防舰的基础上再设计一型使用A型战时标准船所配套的舰本式透平蒸汽机的海防舰。最终选定一台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配两座舰本式中油专烧水管锅炉作为新舰的动力配置,其余的尽量不做改动。因此,舰政本部在1943年7月就拿出了采用蒸汽机的海防舰的设计方案,只比丙型海防舰慢了1个月。为了区别丙型海防舰,新舰被命名为丁型海防舰,可以算作是丙型海防舰的一个副产品。 丁型海防舰的舰体、上层建筑和武备都和丙型海防舰大同小异,只是由于动力装置的改变,烟囱成了区别丙型和丁型两种型号舰艇的最大标志。丙型的烟囱后置且矮胖竖直,丁型的烟囱挨着主桅杆且细长后倾。此外,丙型海防舰为双轴推进,而丁型海防舰则简化为单轴推进。
丁型海防舰
另外,因为蒸汽机加锅炉的重量大大超过柴油机的重量,再加上蒸汽机耗油量高于柴油机,要达到海防舰所要求的基本航速势必要增加燃料搭载量。因此丁型海防舰的舰体较丙型海防舰拉长了2米,达到了29.5米。然而即便如此,丁型海防舰在14节经济航速情况下的续航力只有4500海里,比丙型海防舰的6500海里短了一大截,在付出这样的代价后得到的也仅仅是最高航速比丙型海防舰快了1节而已。因此在随后得运用中,丙型海防舰的活动范围要比丁型海防舰大得多。 丁型海防舰全长69.5米,宽8.6米,吃水3.05米,基准排水量740吨,公试排水量980吨,主机功率2500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7.5节,以14节的经济航速行驶时续航力为4500海里。 丁型海防舰的火力配置和丙型海防舰一模一样,为两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45倍径高炮,两座三联装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两座单装的同型炮;一座80毫米反潜迫击炮和十二座深弹投射机,120颗深水炸弹,配套有类似声呐功能的水听设备。 1943年10月,丁型海防舰投入建造,为了区分同时期建造的丙型海防舰,丁型海防舰的舰名全部以偶数命名,至日本投降时一共开工了71艘,其中63艘建成。本文的主角第194号海防舰是丁型海防舰的第66号舰,于1945年2月15日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下水,同年3月31日竣工。由于该舰服役竣工晚,且竣工时日本海军的燃油供应已经枯竭,因此该舰鲜有出动,龟缩在港口中反而幸存到了战后。
航行中的丁型海防舰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第194号海防舰被改装成“特别输送舰”,负责运送日本残兵和侨民返回日本本岛。1947年6月18日作为第一批赔偿舰中的一员被赔偿给中国,1947年7月6日,该舰在上海吴淞口被中国海军接收,暂定名为“接6”号。 由于舰况较好,外加为了对外宣传赔偿舰加入中国海军以洗雪甲午耻辱的政治需要。接6舰接到了“先行装配,加紧训练”的命令开始重新武装,选用两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45倍径高炮、三座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和四座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其余的诸如深弹投射机和反潜迫击炮等武器一律没有恢复。就重新武装的程度而言,这艘原本反潜舰出身的军舰变成了一艘彻头彻尾的炮舰。 完成武装的该舰于当年8月正式成军,被命名为“威海”舰,舰名取自北洋海军诞生和覆灭的母港所在地——山东省威海卫市,舰级定为“护航驱逐舰”,首任舰长杜功新海军中校。9月3日,“威海”舰以全副武装的舰容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参加抗战胜利两周年纪念日活动并向公众开放参观。 “威海”舰重新武装后编制列在海防第二舰队,就近配属于南京,担任江阴至安庆江段的巡防任务。1948年10月31日,“威海”舰的编制转属江防舰队,驻防镇江江面。1949年初,“威海”舰以镇江为基地炮击江北的解放区,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对解放区的军民犯下累累血债。 4月20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威海”舰和“营口”舰一起开往扬州六圩江面用燃烧弹炮击有解放军驻扎的六圩镇长达三个小时,造成全镇大火,军民伤亡严重。 1949年4月21日江阴要塞全体官兵战场起义后,意识到镇江已经无法再停留的“威海”舰于4月22日晚9时同“营口”、“楚观”、“联华”、“联胜”等舰趁夜出发向上海方向突围。
江阴要塞在长江的位置
4月23日凌晨2时突围的舰队在靖江八圩港遭到解放军炮兵的轰击,随即起义的江阴要塞也以要塞炮猛轰江面进行阻拦,该舰慌不择路而搁浅在江阴附近浅滩,舰长杜功新以无线电呼救,“营口”等舰见死不救,自顾逃命。“威海”舰官兵深知自己手上沾满人民的鲜血,可谓血债累累。唯恐成为解放军的俘虏而被清算,在脱困无望后放弃军舰自行逃离。空无一人的“威海”舰随后被解放军完整缴获,后被移交给新成立的华东军区海军,被编入第2舰大队,依然保留原来的舰名,成为人民海军中的一名“解放战士”(“解放战士”特指在作战中被解放军俘虏,经过政治教育后加入解放军的原国民党军士兵)。
加入华东海军的威海舰
1950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威海”舰名被更名为“济南”号,编入华东海军第6舰队,舰种为护卫舰,章仲樵为舰长、许玉乾为政委。 同年9月12日,“济南”舰在训练过程中突发锅炉爆炸事故,两台锅炉不同程度受损,8名锅炉兵被炸伤,经调查事故原因系1名之前起义而来的轮机士官对起义后薪金降低、外加官兵平等心怀不满,在教授轮机知识时故意教错操作方法导致,该事故成为华东海军成立之初第一件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修复后的“济南”舰活跃在东南沿海,成为华东军区海军初创时期的主力战舰,并在最初的一年多时间里保持着一种波浪格子纹的四色迷彩涂装。1951年该舰回到江南造船厂更换武备,并将迷彩涂装去除,改成标准的海蓝灰涂装。 主炮换成两座Б-34型100毫米56倍径高平两用舰炮,副炮采用了六座苏制70-К型37毫米单管高射机关炮,呈的1-2-2-1安装模式(其中四座带防盾,两座没有防盾),并安装有美制水面搜索雷达。舰尾原安装深弹投射机的位置安装有四座苏制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并在舰尾安装了一座深弹投放滑轨和烟幕发生装置。 1955年1月18日登陆一江山岛作战当日,“济南”舰随第六舰队的“南昌”、“沈阳”、“武昌”四舰与战舰大队“兴国”、“遵义”两舰在距一江山岛35至15链(约6500至2800米)距离上以主副炮连续射击岛上的国民党守军防御工事和火力点,支援登陆部队上岸。 1955年华东军区海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济南”舰被列入护卫舰第六支队,1961年“济南”舰获得舷号215。 1974年,海军舷号再次调整,“济南”舰的舷号改为“525”,旋即就退出现役,舰体推测在80年代作为靶舰被反舰导弹击沉。舰上官兵原班人马被转入到新服役的053H型导弹护卫舰“515”舰(1986年正式命名为“厦门”舰)上,连同该舰原装的两门B-34型100毫米主炮也一并挪了过去。
老济南护卫舰退役后原班人马接收的053H型护卫舰厦门号
“济南”舰名则由051型导弹驱逐舰首舰105舰继承(2007年11月退役后停泊于青岛海军博物馆供人参观)。如今,新一代052C型导弹驱逐舰152舰继承了“济南”舰名。525舷号由054型导弹护卫舰“马鞍山”舰继承。
曾经继承济南舰名的051型导弹驱逐舰105舰
如今继承济南舰名的052C型导弹驱逐舰152舰
继承525舷号的054型导弹护卫舰马鞍山舰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740吨 满载排水量:980吨 全长:69.5米 宽:8.6米 吃水:3.05米 动力:一台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两座舰本式中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速:17.5节 续航力:4500海里/14节 武备(1951年时期):B34型100毫米单管舰炮2门,70-K型单管37毫米机关炮6门,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轨1条。
本厂长绘制的第194号海防舰侧视图
本厂长绘制的接6号舰侧视图
本厂长绘制的威海号护航驱逐舰侧视图
本厂长绘制的加入人民海军的济南号护卫舰侧视图
本厂长绘制的完成苏械改造的济南号护卫舰二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