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纵队究竟是什么编制?1946年4月15日东北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东北解放军很长一段时间,都以纵队作为最大的作战单位。 那么,纵队究竟是什么? 最早使用纵队这个名词的军队,是国军。 在1925年国民政府东征叛徒陈炯明时,就曾经使用了3个纵队。 当时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任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兼第一军党代表,何应钦、李济深、程潜分任三个纵队的纵队长。 东征军纵队下辖的是师,那么纵队也就是军的编制了。 为什么不直接编组成为军,要搞成纵队呢? 主要是军队的成分太复杂,难以统一编组。 第1纵队下辖4个师,第2纵队下辖1个师又1个旅,第3纵队则比较复杂,有攻鄂军、赣军、潮梅军、豫军等部。 3个纵队区别很大,想要统一编组成军是不可能的。 比较实际的是,以纵队这种临时模式进行编组。 战争结束以后,纵队就直接取消,不再是常设军队编制。 说通俗点,纵队主要是战时一种临时的编组模式,由多个不同的部队编组在一起以便于作战。 这么编组完全是没办法? 民国军队太乱了,各部队可能来自不同派系,平时根本不可能编组在一起。另外军阀有大有小,大部分军阀最大不过是旅或者师一级,难以有军这么大的规模。 红军和国军本来是一母同胞,在1927年南昌起义的红军基本都是北伐军,官兵就是国军。 所以,红军最初也沿用了国军的纵队编制。 南昌起义失败后,红军在江西省大庾(今大余)县重新编组。编组的单位就是纵队,辖3个步兵支队、1个机炮大队、1个特务大队,共800余人。 这就很有意思。 区区800人应该就是团了,怎么还保留纵队的编制? 纵队是一个临时作战编组,可以任意组合,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在红军开始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都编组了大量的纵队。 纵队的编组多种多样,有的下辖师或者团,有的下辖大队,有的下辖支队,有的游击队甚至纵队下面就是排。 为啥?解放军历史上很多时候在敌后作战,规模有大有小,多则几万人,少则几百人,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编组。 即便到了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共有27个纵队,主要是军的编制。 一般来说,解放军纵队下辖师,师下面是团,也有纵队下辖2到3个旅。 随着战争的发展,各纵队就有了区别。 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兵强马壮,纵队下辖的师一般有1万多人,主力师则有近2万人。 这些师组成的纵队,当然兵强马壮。林彪很多纵队下辖3个师6个团加上炮兵团,共5万人,相当牛逼。国军的王牌军比如74军,也不过3万多人,其他纵队就不是这样。 以刘邓大军为例,1947年有4个纵队,平均每个纵队是3万人。 经过大别山艰苦作战后,刘邓部队消耗很大,每个纵队只剩下1万多人。这样1个纵队,仅仅相当于林彪的1个师。 自然,粟裕的部队就要强得多,主力纵队基本都在2万人以上,一些接近3万人。 相比起来,最弱的就是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历史上从没有阔气过。 解放军在西北的地盘太小,人口也少,发展空间有限。 1947年西北野战军建立的时候,下辖2个纵队和2个独立旅,总兵力还不到3万人。每个纵队,也就1万人而已。 到了1948年底,解放军陆续取消了纵队的称呼,开始改为军。只有特种兵部队和一些游击部队还保留纵队,到建国后才彻底取消。 说来说去,纵队只是野战军,还没有完全正规化时候的特殊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