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蔡竞:新年《时间的朋友》与我对围棋的一些感悟

[复制链接]

2263

主题

2379

帖子

80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4 02: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蔡竞
  罗振宇老师在新的一年跨年演讲的主题是“这个思路有启发”。
  这个主题对我就有一些“启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朋友问我,学围棋到底有什么意义?之前一直也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或许我们在无限大的棋盘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体验,能够对人生中有那么一点点“启发”我们的围棋就没有白学。
  开讲的第一个故事是破产的“龙华哥”补电动车座椅窟窿。“龙华哥”满大街帮别人把座椅窟窿补好,然后留下一个二维码,付多少钱看对方心情。我以前也干过类似的事情,有点“尽人事,听天命”的意思。从商业的角度,或许这么做并不高明,但我相信这是做事情应有的态度。

  很多棋手和棋迷心中都有疑惑,人这辈子再怎么努力也下不赢AI了,那下围棋还有什么意义?我想这就是典型的被困难定义。我们应该相信意义产生结果,而非结果产生意义。

  “输”永远都不可怕,因为“赢”绝对不会是根本意义。

  很多人进行大量的对局,希望通过熟练度提升自己的理解,但这显然是事倍功半。理解一定是思考产生的,而下棋虽然有思考的成分,但纯度并没有那么高。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缺理解的数量,缺的是对过往错误的理解纠正能力。在我的认知中,没有什么比推翻自己理解更高效的事情了。
  第二个故事是让我们在推广的同时坚持说实话。

  这个问题在围棋推广中比较严重。围棋被捧的很高,但想通过围棋真正的获益,门槛和难度都是极高的,这一点几乎没有人提。大多数人在推广时,内心并没有认可那些宣传的功效。这也使自己在坚持做事的同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并且常常自我怀疑。

  在围棋上这一点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家长和老师。正因为我对围棋的价值充满了信心,才能够将实话的底线坚持下来。倘若哪天内心真的动摇了,我想就是应该告别的时刻。
  第三个故事是妈妈带着孩子去拜见甘地,希望甘地能够劝说孩子戒糖。

  甘地坚持说下个月再来,因为此时他自己并没有戒糖。
  我们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能将有效的经验传授给别人。如果老师根本不下棋,或无法从对局中获益,却希望孩子通过对局快速成长,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个启发我在围棋教学中是真的感同身受。职业棋手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棋盘上繁琐的信息,形成的经验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知识。想把知识有效的传授给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授经验更是难上加难。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围棋老师,无论水平再高,需要做的或许是返璞归真,重新学一遍围棋,将自己的经验逐步的转化成知识。
  第四个故事是罗振宇老师自己坚持了十年的感悟。

  相比罗老师,我既不自律也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唯一所做的就是一直在坚持自己喜欢,并认为有足够意义的事情。在坚持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同路人,这也是我最大的荣幸。他们的肯定使我有了更多的信心,同时也帮我填补了大量的不足。

  这是演讲第一部分的内容,我觉得我做的还不错。当然这主要感谢围棋,有着足够大的空间,使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坚持。
  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跨界转行的故事。

  深耕一个行业多年,如果拥有的仅仅是技术,那一定是失败的。内核远比表面的技术重要,如果自己真正努力过,利用自己的经历走到哪里都应该充满信心。
  围棋可以做的事情太多,感觉永远也做不完,跨界的事情似乎不用考虑。

  一直想短期的体验一下各种工作,也从侧面印证一下学习围棋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些都有所欠缺,怪不得挣不到钱。
  第三部分主要讲的是深挖细节与尊重他人的感触。

  小时候的训练,常常是比着每天要下多少盘棋,做多少道题。这或许就是现在所说的“内卷”。随着理解的提升,逐渐的发现,缺的根本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倘若有时间我们慢下来,无论是局中还是局后,细细的品味,每一次的落子能否再好一点,我想对棋的理解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很多人认为下棋就是在棋盘上“钩心斗角”。若真想把棋下好,我们每次的决策都应该是善意的。我们不但要充分的信任对手,还要尽可能的赢得对手的信任。

  我们想赢一盘棋,比的是双方最终的效率。而效率是在漫长的对局中一点一滴抠出来的,若不注重细节,对局的质量则难以上去。
  第四部分主要讲的是“近与远”,当我们想着诗与远方的时候,不妨先看看眼前。

  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一些充满诱惑的信息被无限的放大,将人们不自知的引入了“好高骛远”的状态。这也是围棋教学中,目前遇到最严重的问题。很多人并不会“读题”,也没有接受过如何“解题”的训练,却疯狂的在提交答案。

  若想改变世界,先得能够改变身边的人。要想改变身边的人,一定是从内核开始,而不是知识与技能。
  第五部分主要讲的是“小与大”,没有什么是容易的。

  决定水平的往往不是对待“大”的态度,“大”的方向无论水平高低,经常都是一致的。而对待“小”的态度更体现出水平的差异。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职业:“这里亏了两目棋”,业余:“这里不影响输赢”。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细节。

  这个我想顶尖棋手体会比较深,不过想想现在的大老板们,可能心态会好一点。无论环境怎样,如不能改变就只能尽力去适用。
  第六部分主要讲作品意识。

  创作能够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从而更好的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在我们学棋的过程中,为了所谓的“实用性”扼杀了大量的创作空间。导致原本应该是把棋下好,逐渐演变成了把棋下完。最终目的性与实用性引导了全局,而棋的本身失去了应有的“灵魂”。

  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记谱的重要性。记录意味着对自己每一次决策的尊重与肯定。如果这一点无法做好,自然是难以高效的积累。
  第七部分讲的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保持自己的节奏。

  下棋其实比的就是分寸感。我们追求的本该是棋盘上最“公平”的棋。很多好棋大家都能够发现,但接受平庸的却是少数。
  保持自己的节奏并不简单,即使是顶尖高手,也经常不自知的陷入眼前的争夺,而忘了初心。

  坚持做自己值得做的事情,相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相对于对未来动态的分析,我个人认为此时此刻,静态的理解更加重要。
  最后也是罗老师新的十年目标寻找“做事的人”。

  名词的标签就像甜美的毒药,使人在欢快中迷失。

  我一直在路上,只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请原谅我赤裸裸的盗图,要怪就怪图做的太好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18 12:19 , Processed in 0.2251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