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很多人的心里,都希望跟苏东坡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复制链接]

2718

主题

2869

帖子

967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01:0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苏东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苏东坡到底有多有趣?——天气好不好?——也无风雨也无晴。——风景怎么样?——天涯何处无芳草。——食物美味吗?——尔尚欲咀嚼耶?他不仅是一个有趣的人,而且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宋朝的疆域,堪称大宋朝第一旅行家。即使是今天,大概很多人都希望能跟苏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肆意旅行吧。
苏轼旅行足迹地图

来源:王兆鹏主持制作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截图

杭州

苏东坡游历的地点非常多,与他波折的一生有关,有人把苏东坡的一生总结为“八三四一”,即曾任八州知州,分别是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担任过吏部、兵部和礼部三部的尚书;四处贬谪,曾先后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曾“一任皇帝秘书”,即翰林学士知制诰。

尽管经历了无数艰苦,尝遍了无数冷暖,但苏东坡依然乐观开朗,并且他喜欢游山玩水,回归自然。贬谪生涯也让他见识了无数的奇异风景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为他的创作生涯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苏轼很早就进士及第,出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他还因为文采飞扬,担任过皇帝日常生活的秘书,负责为皇帝起草文件,他的仕途一片光明。但是1071年,他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这一年,他因为对宰相王安石的新法发表了不同言论,请求外任,被调到杭州担任通判,从此他基本与首都绝缘,开启了宦游天下的模式。

苏东坡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分别任通判和太守之职,前后约五年时间,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在任期间,革旧创新,移风易俗,全心全意当父母官。现在的苏堤,就是他留给杭州做好的礼物。他走遍了杭州的每一寸土地,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印下他的足迹。

邮票上的苏堤

山水养人,改变心境,苏轼外放做官意味着失意,西湖的秀山美水,使他的心灵得到很好的修养,得以从政治的漩涡中摆脱出来,沉浸在文学创作中。

他写西湖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写吉祥寺的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他写望湖楼的骤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他写凤凰山下的美景,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在他的笔下,江南的景色明丽秀雅,清新柔和,钱塘江、西湖、吴山、富春江,处处皆景。我们读他的诗词,放佛自身也受到了杭州灵秀山水的浸染。

密州

公元1074年,苏东坡调任密州做太守。在密州待了三年左右。

密州,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刚来密州时,苏轼还是很郁闷的。和杭州相比,密州是一个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穷乡僻壤,这里的生活艰苦了很多,也寂寞了许多。但是苏轼重读《庄子》,他满怀着现实的苦恼重温这些富有哲学的道理,心头常常涌起豁然开朗、如获至宝的快慰,时时忍不住拍案叫绝。就这样,苏轼从情绪的低潮中走了出来。

如果说杭州的诗情画意使苏轼的浪漫得以激发,那么密州强健彪悍、质朴无华的民风也激发了他个性中雄浑豪迈、狂放不羁的特征。于是,在苏轼的作品中,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竟然都出自密州。

尤其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字里行间,那个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苏东坡意气风发,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短短两年,苏轼走遍了密州的山山水水,马耳山、九仙山、常山都留有他的足迹。他还去了楚汉相争时韩信与龙且大战的潍河。所到之处,他都会留下诗词,有名的山水经他题咏,更加名垂千古,不太有名的山水经他题咏,便有了文化精气。他在超然台上写的那首《望江南·超然台作》,把一个荒凉的密州,写的如江南一般秀美:“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他甚至在一首词里写进三个密州的景物,“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苏轼在密州共留有200多首诗词歌赋,也正是因为苏轼的驻足和他的诗词,千年后的诸城,每个角落仿佛都洋溢着他的气息。

黄州

1079年,与苏轼政见不同的变法派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说他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彼时,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仅三个月,便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最后,宋神宗免苏轼死罪,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监视。

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北宋将州的等级划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中下、下八个等级,黄州为最末端“下州”,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十八线小城。

苏轼刚来时,心理落差非常大,毕竟他之前是京官,请看他那首有名的《卜算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而且作为被朝廷贬谪的官员,不能自由行动,也享受不到地方官提供住宿地方的条件,他只能住进一个废弃的驿站——临皋亭,苏轼的家眷也都来到黄州,一家人全部挤在这里。

好在当时的黄州知州徐大受,对闻名遐迩的苏轼敬佩不已,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很多关照,还允许他自由活动。如果没有徐大受,苏轼不可能在黄州到处游山玩水,也就不可能写下光耀千古的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为了改善生活,苏轼还在当地乡亲的协助下,在军营的旧基上,盖了简单的房子。因为这一块地,是位于黄州东边的坡地,房子又落成于雪中,因此他命名为“东坡雪堂”。也因此,他为自己取了个别号“东坡居士”。

从这时起,他才有了“东坡”这个名号。

1082年7月,苏轼游览了黄州西北的长江边的赤鼻矶后,写下了有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隐逸出世的生活伴着亲耕亲作的乐趣,使他对自然有着前所未有的敏感,对历史有前所未有的通达。在这种心境下,当面对着浩荡东去的长江时,曾经的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在浪花涛声中再次重现。他的思绪随巍巍耸立的赤壁,随凄凉萧条的故垒,回到了几百年前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于是壮志难酬的忧伤,强烈而复杂的矛盾,追求内心平和的迫切愿望,看穿宇宙人生的睿智思考,最终化作对天地的祭奠,对历史、英雄的祭奠,也是对自己生命的祭奠。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黄州,苏轼还致力于研究猪肉的吃法,并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他自创了东坡肉、竹笋焖猪肉等名菜,从此成为吃货界的祖师爷。

儋州

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执政,变法派东山再起。从1094年开始,苏轼连续南贬,先被贬至惠阳,后又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海南岛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因为它地处边陲,孤悬海外,闭塞落后,被中原人称之为”蛮荒瘴炎之地“,死囚流放之所。

可能是苏轼已经习惯了被贬,没有了以前那种哀伤忧郁。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过得有滋有味。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他在这里修桥铺路,兴办学堂,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跟从苏轼学习。以至于苏轼获赦北归后,他的弟子连续不断的考上了功名,海南历史共出十二位进士,使”蛮荒之地"放射出文化人才的曙光。

白粤山川,南海诸岛,奇珍异兽,瑶草琪花,风土人情等等,无不使苏轼充满新鲜感。他惊异感叹,触物兴怀,为海南的风物所倾倒所陶醉。于是,他写下了“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魂忽变色,笑电亦改客。应怪东坡老,衰颜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等千古名句。

苏轼在路过黎母山(今儋州市松林岭)时,看着黎母山的雄奇挺拔及其腹地的美丽景致,即刻感叹:“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相低昂。分沐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在儋州的第二个春天,面对儋州独特的生机盎然,迷人景色。苏轼更是陶醉不已,“春牛春仗,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扬花似雪花”。

苏轼在海南也打开了美食的新世界,据说他是第一个烹饪和吃牡蛎的人。他还给儿子专门修书一封,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一个天真的老顽童形象呼之欲出。

他在这片蛮荒之地浇洒心血,甚至感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人们也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儋州至今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甚至连语言,都有“东坡话”。

苏轼剧照,图源: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截图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有他陪伴,再难的生活都能过得乐呵呵。

我们读苏轼的诗词,同时就是在跟着他走遍整个中国的大好河山。

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咀嚼美食,“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
2、莫砺锋《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2期
3、龙榆生笺注《东坡乐府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4、朱玉书《苏东坡在海南岛》,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5、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
6、邓子勉《新译苏轼词选》,三民书局,2008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11 19:50 , Processed in 0.2364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