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位孤勇者百年前在中国西南的探险

[复制链接]

521

主题

2139

帖子

669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11:5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洛克其人
Joseph .F. Rock
约瑟夫·洛克(Joseph .F. Rock),1884-1962,奥地利裔美国人。一位在晚宴上谈吐诙谐的绅士,一位无所畏惧的探险者,一位孜孜以求的学者。
上世纪初是探险的黄金时代,约瑟夫.洛克描摹了那代探险家的群像:无所畏惧、坚定、博学,同时却傲慢、暴躁而孤僻。对洛克而言,也许还多了一分掩盖在自傲这虚张声势面貌下的自卑和漂泊感。
洛克与同期探索中国的其他探险家不同:在1922—1949年间,他长久生活在探索区域,并终生以丽江为精神家园;以保存、研究、传播纳西文化为己任,尽了最大努力记录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深谙与当地人相处之道,从而借助当地力量使探索顺利进行。譬如洛克每到一地会正式拜访当地衙门,希望当地官员派出兵丁作为探险队的护卫至下一站。
但情况有时会变得极具戏剧性。
例如,1925年阿尼玛卿山探索之旅中,洛克希望能获得成都长官杨森将军的帮助,安全到达绵阳。然而,当杨森将军自绵阳击退敌对势力凯旋归来时,洛克却发现这情况着实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杨将军刚打了胜仗,有更大的可能性提供帮助;忧的是被杨将军打败的士兵退出绵阳城后,摇身一变为藏在周围山坳里的土匪,这将大大增添旅途的不安全性。
而在洛克的探索生涯中,虽然土匪一直是如影随形的威胁因素,但在某些时候,洛克的护卫队也会由土匪组成。

在雪山脚下的洛克和考察队成员

洛克是骄傲的,即使没有接受太多正统的教育,但他坚持别人称呼他为“洛博士”。丽江及泸沽湖一带年龄稍大的人对此印象深刻。
事实上,洛克确实能力超群,他精通德语、英语、匈牙利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和汉语,此外还能讲一点阿拉伯语并认识一些梵文,还有他热爱的古纳西文字。除了语言天赋,洛克还是自学成才的植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更是将纳西文化推向世界的“纳西文化之父”。
因此,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在1930年授予洛克的荣誉博士学位,可谓实至名归。
穿着藏族服饰的洛克
洛克在中国
洛克在中国的传奇人生起于1920年。作为植物学家,他受聘于美国农业部来远东寻找治疗麻风病的大风树树种,他成功证明了自己出色收集植物标本的能力。
自此,1922-1949年间,洛克在美国农业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美国药物管理局、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哈佛燕京学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家单位的资助下,主要考察了中国滇、川、甘、青区域,绘制了区域地图,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并出于对纳西文化的浓烈兴趣和责任感,记录下了将要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纳西文字、各种仪式、文化传统,并严谨地在纳西东巴(传承文化的巫师)帮助下做了系统整理和研究。
洛克的探索及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并出版了《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上、下卷。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发表在成都、莱比锡、纽约、河内、北京、维也纳、罗马等地期刊的一系列文章。
洛克于1924-1935年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文章
起先,洛克受聘于美国农业部考察中国西南边陲,自1922年2月由板达关进入云南后,经景洪、思茅、普洱、景东、大理至丽江停驻下来,在丽江周边及瑞丽河谷-腾冲一带考察。

丽江雪山脚下的民居

自1923年2月,探险活动转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资助。洛克此时受聘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驻中国代表,作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云南省探险队队长,在玉龙雪山脚下的雪嵩村(今玉湖村)建立了考察总部。以此为基地,在三江并流区域和云南其它地方展开了一系列探险活动。
扬子江峡谷
怒江—伊洛瓦底江分水岭
怒江—伊洛瓦底江分水岭处雪山
1924年1月,洛克自雪嵩村出发,第一次经永宁探访秘境中的木里王国,用文字和图片为我们揭开了隐世王国的面纱,将这个隐世的喇嘛王国带到西方读者的眼前。
在这次考察中,洛克和木里土司建立了深远的关系。自木里回到丽江后,洛克经上海至北京,然后在夏天回到华盛顿。在那儿,洛克获取了一纸与哈佛植物园为期三年的资助合同和哈佛比较动物学博物馆一笔用于收集鸟类标本的专项资金。
远眺木里
1924年11月中旬,洛克带着争取到的资助到达云南,怀着发现新世界最高峰的期待,于12月13日自昆明出发,前往甘南考察阿尼玛卿山。这次持续两年有余的探险虽然有卓尼土司杨积庆的热情帮助,以及嘉木样活佛的手写信件,但并不顺利。
除了发现最高峰的预期未达到,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洛克不得不时时迁就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人事,并在两年风餐露宿的艰苦长途旅行中受尽了折磨,身体彻底垮了下来。洛克躺在担架上随日本驻成都的领事们自成都顺江而下至上海,在这年仲夏回到美国。
这段艰辛的旅程让洛克被戏称为“1927年被抬出中国的老外”。这次探险之旅展现了甘南阿尼玛卿山及周边环境的风貌,还记录下了甘南藏地的各种风俗及彼时的社会形态。
1927年冬天,洛克自华盛顿再次回到云南,并在1928年3月22日自昆明出发再次探访木里。5月26日,洛克一行抵达木里,受到了出城远迎的木里土司的热情接待。在木里土司的帮助下,探险队先后两次成功探访贡嘎岭,领略了夏诺多吉、仙乃日和央迈勇三神山的风采后返回丽江。
贡嘎三神山(从左至右:央迈勇、仙乃日、夏诺多吉)
1929年3月初,考察队自雪嵩村出发,经木里探访木雅贡嘎山并拍下了贡嘎山的美景。洛克一行在回程中经木里回丽江,期间受困于永宁,寄居在永宁总管阿云山在泸沽湖的府邸。10月,在阿云山的帮助下,顺利渡过金沙江回到丽江。
这次探险收获颇丰,使得洛克在这一带的探险考察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考察结束之后,洛克于1930年1月离开丽江回到美国。
洛克对云南的眷恋使他不能长久地离开这片土地,1930年6月他自美国本土经夏威夷再次回到云南。
随着洛克对纳西文化兴趣的日渐浓厚,他在西南边陲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告一段落。此后,他的探索集中在丽江地区的纳西人聚居地,并在昆明、上海、北京和香港等地搜集有关的志书和历史材料。
在1930年至1949年,洛克在动荡的时局中专注于对纳西文化的研究,期间在各地辗转,直至1949年8月离开中国后未能再次归来。
纳西文化中的各种仪式
洛克信件中的手书
探险家洛克
在野外考察的洛克像率领着自己马帮的头领,因各种未知的危险而具有一种激动人心的责任感。探险队中既有洛克的考察助手、护卫队,还有出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而携带的留声机、唱片、叠浴盆、折叠桌椅、热水瓶等物品,这相对其他简朴的探险家而言略显奢侈,从而让很多同行侧目。
洛克对此的看法是:
在中国这个注重面子的国度,必须将自己包装成大人物,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畏,才能使探索顺利进行。
事实上,这种出行方式确实让当地人非常敬畏,因此将洛克看成一位外国王爷,产生的威慑力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探索的顺利进行。
出发及旅途中的探险队
在茶歇的探险队
卓尼村民聚在洛克寓所外听歌剧
作为一名非常称职的探险家,洛克始终顽强、固执地恪守着一个原则:获得你所要的一切。
在中国的27年间,洛克数次探索彼时甚少为世人所知的隐世秘境。在考察期间,除了糟糕的卫生情况导致的身体不适,洛克数次身陷险境。
除了屡屡受伤、考察时遭遇极其恶劣的天气状况、心惊胆战担心被土匪劫掠、时不时与土匪交火、裹挟进各种冲突、被土著部落威胁、碍于政治环境不得不数次推延甚至更改考察计划,甚而在社会动荡导致严重通货膨胀而没有足够资金购买物资。
等等这般屡屡让他抱怨,但他从未放弃。甚至在编纂纳西文化书籍期间,隐瞒自己的病况,独自忍受难耐的病痛,只因怕被美国资助方得知后会将他召回。
探险途中的桥
夏诺多吉的冰碛物
在初来中国的十多年间,洛克大量收集动植物标本寄回美国并拍摄了大量彩色及黑白照片,并在日记里记录下了自己在中国的见闻。
在探索过程中,他见过女人组成的旅行队;在丽江西北部峡谷中穿行,造访神圣多卡拉山的朝圣者,犹如欧洲人过马路般;在竹篾拧成的溜索上滑翔于澜沧江两岸;甘南藏族妇女虔诚磕长头行进朝山拜佛;牧民在传阅照片时,总会先认出别人再认出自己,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模样。
渡江溜索
在这一切的工作背后,洛克竭尽全力通过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9篇文章将中国西南边陲乃至西北的青、滇、川、甘那些“连摄影师都不太知道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王国,远方的人们和白雪覆盖的山峰,带进了读者的起居室”。
探险途中露营地(图中黄色)
他在中国西南边地的探险经历确实引发了读者对陌生国度和异域文化的无穷遐想。风靡全球并创造出西方世界“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的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蓝月亮峡谷正是基于洛克对木里探索的一系列文章为蓝本。
1985年,这方世外桃源再次出现在地平线上,自那之后,奔赴这片土地朝圣的洛克信徒络绎不绝。
香格里拉,来自影片《消失的地平线》
“纳西文化之父”
随着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深入探索和与纳西助手的长期相处,洛克对纳西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5年,洛克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合作告一段落,开始撰写纳西文化的专著,包括纳西族的历史、对纳西族宗教仪式的描述以及东巴经书(手抄本)的翻译。
1913年,洛克在夏威夷岛上考察写就的一系列文章都是经典著作,例如《夏威夷岛上的土生树木》给他在国际学术界带来了相当高的声誉,但他并未在自己研究非常有建树的中国植物学领域发表任何论著,而是倾尽全力研究并传播纳西文化。洛克对纳西文化有一种很深的责任感,认为除了他自己,不会有别人研究这个领域,而且纳西文化正经受着被汉文化彻底同化的危险。
在洛克写就的纳西文化巨著《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前言中,他含蓄地以罗赛塔碑和埃及象形文字的例子来说明保存下纳西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纳西象形文字及其读音的重要性。
他提到,“虽然根据罗塞塔碑,我们破译出了埃及象形文字,知道文字的意义,但遗憾的是文字读音始终无法探寻,因此埃及象形文字只能是一种沉默的文字。但纳西文化中象形文字的声音仍在微弱地通过纳西东巴传承着,我们有机会将这种传承夯实,永久记录并传承下去。”洛克勇敢地向前一步,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1945年,当运载着洛克十多年苦心研究资料及文稿的船只被日军击中沉落在阿拉伯海底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时,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洛克一度想自杀。
但最终他仍挣扎着振奋精神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资助下于1946年回到丽江,忍着病痛重新收集整理材料并编纂《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他从卷帙浩繁的中国史料记载中,深奥曲折的纳西东巴经典的神话和仪式中,译出了每一个纳西象形字符的意思。
除此之外,他还从历史和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字符进行逐一分析,最终以一己之力将纳西文化推向世界,是当之无愧的“纳西文化之父”。
洛克及考察队队员在央迈勇山南麓
从另一方面讲,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探险考察实质上是对中国动、植物资源的野蛮劫掠。
但不可否认,洛克拍摄的图片、探险期间百科全书式的文字记录(囊括所在地区的方位、路标、距离、海拔高度、地貌特征、地理构成、动植物现象、农业结构、文化习俗等)是我们认识这片神秘土地无可取代的珍贵资料。单在开始探索的不到十年间,洛克便拍摄了两万多张照片,为我们留下了翔实的记录。
在文化传承方面,除了消失中的纳西文化资料,文字材料还包括应美国国会图书馆而购买的整套木刻版卓尼版《大藏经》(包括《甘珠尔》、《丹珠儿)(卓尼所藏大藏经后来在战火中被烧毁)。
在他的记录中,存在着现今濒危物种的搜索线索,甚至为我们回溯影响历史走向的事件提供了客观记录。

印制大藏经的卓尼僧人

在国会图书馆的大藏经

洛克对行旅过的地方做的考察和记录,
现今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有待更多的人挖掘出新知。
他走过的地方,他行旅的路途,
是当世著名的“洛克之路”。
在洛克踏入中国热土的100年之际,
重走洛克之路,
随我们推开历史的大门,
去那故事发生的地方,
感受着洛克的心路历程,
找寻逝去的时光,
像他一样毫无畏惧、充满期待,
准备面对未知的惊奇,
对我们而言,
是一段振奋而欢欣的旅程,
一段发现之旅,
一段致敬之旅。
重走洛克之路
01 玉湖村洛克故居
玉龙雪山脚下的雪嵩村(今玉湖村)是洛克在中国西南探险征程的起点。他将探险队的大本营设置在这里。雪嵩村意为”银白色岩石下的村庄”,位于丽江坝子西北部的尽头,刚好在雪山脚下,仅有百户人家,环境既清净又有靠近城镇的便利。
丽江街坊
丽江集市
丽江周边的戏台
洛克描述玉湖村为:“由于它距雪山近,所以当我勘察云南西北部和西康时,它总是我的总部所在地。平坝上有许多村庄点缀其间,景致极为美妙,在春季它像一个大棋盘,万千小麦田就像方形格子。”
丽江平原上的纳西农舍
玉龙雪山下的宿营帐篷
洛克视丽江为家,“我将在丽江扎根,直至我的肉身献给燃烧着的火焰,我的骨灰随风散落在这方泥土上。”离开丽江后他觉得伤心又孤寂,“我的魂灵依然留在丽江雪峰间那万般宁静的氛围之中……我就像一头离开旷野而被关进动物园的野鹿,实在不知所措。”
1945年3月底,洛克结束了在美国军用地图部门帮助完善 “驼峰航线” 的工作,对自己在中国西南地区多年探险所得,能学有所用地加速结束战争感到由衷欣慰,并筹备回丽江定居。
太平洋战争宣告结束以后,他在一本旧日记的背面写到:
“我估计,等不了多久,我就能回中国了。那将会是我的最后一次中国之行。希望从那以后,我不再漂泊。我只希望自己能一直生活在丽江,和那些纳西朋友相处,并在那里安度余生。”
然而迫于形势,洛克于1949年8月3日离开,自那之后,他始终都为回来做着万般努力,但他再没有能够回来过。
他在玉湖村的房子里装饰有他多次旅途收藏的各类东西,屋外是玉龙雪山脚下的一片高原草坝。在此,我们将看到百年前洛克看到的景致,去洛克的大本营做客,参观他魂牵梦萦念念不忘的家。而他的纳西侍从自他归去后仍旧在这片区域生活,保存着洛克生活在这里的记忆。
玉湖村
洛克故居
洛克的12位纳西侍从
02 中国西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横断山脉的南北走向使得这一区域在冰期侥幸保存下现代冰川和罕见的动植物群落,形成了垂直的多层气温带和与之相应的动植物王国。这里生物多样性极高,多年来,洛克在此区域考察期间都收获颇丰,从他的考察记录中可见一斑。

洛克拍摄的植物

1922年,在探索丽江西北部峡谷时,单在锡拉山脚下那一片杜鹃花天堂就可以采集到一百多个品种的杜鹃。
站在杜鹃旁的洛克

杜鹃林

1923年2月起,在美国农业部主管戴维·费尔柴尔德介绍的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资助下,洛克收集了6万件植物标本,1600件鸟类和60件哺乳动物的标本寄给美国国家博物馆。
此后,洛克仍继续向美国农业部寄送新奇的种子,给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寄送云南的精美照片、地图和各类手稿。他给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收集并寄回了8万多件植物标本。

洛克的标本收集助手以及捕获的动物

1928年,在贡嘎岭考察的头三个月里便取得了243张彩色玻璃底片、503张黑白底片,数千份动植物标本和700多张鸟类皮毛。
1929年,在贡嘎山区考察结束后,他盘点清算,此行一共收集了317种植物种子,其中163样是杜鹃花属,另外3万件植物标本已经被寄回农业部。他还收集了1703件鸟类标本,拍了900多张彩色照片和1800张黑白照片。
除了常见的亮鳞杜鹃,厚叶杜鹃、黄杯杜鹃、单色杜鹃等,洛克在高黎贡山区域傈僳人聚居地附近的高山草场上,采集到了黑杜鹃。而洛克采到枯鲁杜鹃的记录,近年来也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洛克拍摄的杜鹃

洛克拍摄的亮鳞杜鹃

1929年9月,洛克在木里康坞山区采到一份杜鹃标本,在1978年被命名为R. adenosum(枯鲁杜鹃)。这种杜鹃在2013年中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评估为野外灭绝(EW)。
然而在2005年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项目和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查阅洛克1925年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的《中国黄教喇嘛的木里王国》一文,根据原文中“kulu”一词的定位,决定至康坞大寺寻找线索。考察队对康坞大寺周围的山区开展了两天的调查,成功找到枯鲁杜鹃,从而改写了枯鲁杜鹃“野外灭绝”的历史。

枯鲁寺

再现枯鲁杜鹃

枯鲁杜鹃

枯鲁杜鹃

洛克的纳西侍从在他整个探险过程中至关重要,洛克信赖他们的能力,3个侍从代他去丽江西南一带为哈佛大学收集鸟类标本;又派遣了12个受过训练的纳西助手去澜沧江、怒江流域和木里地区代自己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园收集植物品种。

洛克采集植物标本的助手

洛克的纳西助手在玉湖村洛克故居更换植物标本干燥剂

在他的文章中,多次描述并表达对横断山区高山草甸的喜爱,在1924年第一次由玉湖村去往木里旅途的第一天他记录下如下的美景:
“越过满是松树覆盖的山脊,是一个延伸至丽江平原东部的火山岩大断层。下山后到达一个盆地,盆地西侧是连绵的雪山,雪山上白雪皑皑,还有大片的森林,有落叶松、云杉、铁松、冷杉,纯白与翠绿交相呼应,远远看上去令人心旷神怡。”

云杉林

“我们一行人穿行于橡树、云杉、铁杉、冷杉林中,杜鹃花和藤萝缠绕其中,白雪茫茫,山坡踩上去像是铺了一层松软的毯子。高处深棕色的草地外围长满了黑色的冷杉,得依拉罗柯山(Mount Dyinaloko)绝顶的悬崖峭壁就像是镶嵌在王冠上的宝石一样,在草地上熠熠生辉。在这片迷人的森林中搭起了帐篷平安度过了去往木里的第一个晚上。”

横断山区高山草甸上的紫色鸢尾和高山大黄

03 泸沽湖中谢瓦俄岛(洛克岛)
泸沽湖在洛克的年代被称为永宁湖,“泸沽”这两个字自蒙古人于1278年建立泸沽县起一直作为永宁湖的名字保存至今。这里是纳西摩梭人的聚居地,更是洛克最亲密的伙伴,永宁土司大管家——阿云山所在的地方。
阿云山是洛克最真挚的朋友,洛克视他如父。在阿云山的陪伴下,洛克在泸沽湖上的谢瓦俄岛上阿云山府邸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1933年8月中旬,洛克收到阿云山不幸去世的消息时潸然泪下,他失去了在中国最亲密的朋友。

永宁总管——阿云山

洛克称,“泸沽湖是全云南最漂亮的一个湖,无法想像还有比这更美的环境,深蓝色湖水清澈得像水晶一样,在长有森林的小山脚下,尤其是在树荫之下水由深蓝变为紫色。湖的周围都是长有森林的山,山的各边形成深谷,谷里的小溪流入湖里。这里的一切安静和平气氛的确太美妙了。”
“小岛像船只一样浮在平静的海上,一切都是宁静的,真是一个适合神居住的地方。我很幸运,从1924年到1942年之间,曾在不同不同时间多次到过这个湖,并在可爱的奈络普岛(Nyo-ro-p'u)(今谢瓦俄岛)上度过快乐的几个星期。”

泸沽湖上的谢瓦俄岛

从泸沽湖上的谢瓦俄岛眺望狮子山

“总管在岛(谢瓦俄岛)上的最高点盖了一所相当漂亮的住所,顶层是一个喇嘛经堂,人住在下面。他在1931年重新修葺了这个建筑物。先盖的一所花费很大,因为房内安装了玻璃,这些玻璃要用骡马队从云南省会昆明走一个月以上的路程运来。这所房子周围有阳台,可以望见整个湖的美景。从1931年到1932年,我曾在这所房子里度过了几个愉快的星期,从事纳西文献的翻译。”
事实上,洛克发表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叙述贡嘎岭及其强盗趣闻的文章就是1928年冬天在此写就的,当时,他正享受着“善良的老总管”的盛情款待。
“在岛的最顶端,还有一个精致的如茶馆似的休息室。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是美丽而充满艺术氛围的。我于1929年,也在那儿度过了几个又快乐又忧虑的星期,当时叛乱的军队正接近这个和平而又神圣的地方。”

谢瓦俄岛顶端的休息室

我们将乘坐摩梭人的猪槽船泛舟泸沽湖,登上洛克无比喜爱的谢瓦俄岛,憩息在小岛顶端洛克驻足的地方,共赏洛克目光描摹过的群山净水。
04 利家咀
利家咀是木里和永宁交界的一个村落,洛克第一次走进木里时,行至此处,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里是一个地标,标志着距离木里大寺还有两天路程。
而今,于我们而言,它更多的意义在于:
仍保留着传统的摩梭人村落和生活习俗。
时光在这里很慢,它展现给我们正在演变中的摩梭人母系氏族形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完好保存的古有风貌:高大的围堡式房舍被木栅严实地套着,而聚居在这里的摩梭人仍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又称阿夏婚)传统。

利家咀

05 木里大寺
在洛克发表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中,木里是最引人入胜的文章主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木里土司Chote Chaba(卓达强巴)。

木里土司Chote Chaba(卓达强巴)

1924年,洛克第一次探访木里。木里土司在宅邸郑重地接待了洛克并允许他拍摄木里大寺的圣殿。他在木里具有绝对的权力,但在内心深处,他对外界充满了渴望,因此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威严,单纯得像个孩子,好奇而急切追问洛克譬如“白人还在打仗吗?现在统治中国的是皇帝还是总统?有没有带望远镜?”
此外,木里土司还精心从储藏室中选出食物和糕点送给洛克。洛克和木里土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928年,洛克第二次至木里时,木里土司出城远迎,给予了洛克极大的尊重。木里土司地位极高,信众甚至不能直视土司,而洛克却得以经常与土司同桌吃饭。

出城远迎洛克的木里土司

木里群山环抱,易守难攻,与外界没有太多交往。洛克在这一区域的探访多得益于土司的帮助。

探险队在木里的基地门前合影

为了确保洛克之后在贡嘎岭考察工作顺利开展,木里土司除了写信给各土匪头目要求他们不要打扰洛克外,等待回信期间带洛克去探访了自己的妹妹和妹夫。此外,还先后派出自己的妹夫和木里大寺的大喇嘛陪同洛克考察。

木里土司妹妹及侍女

1929年,洛克考察完贡嘎地区后造访木里土司,彼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当离开时,木里土司给他塞满了礼物,除了佛经、佛像、地毯、金碗还有4盎司的金粉。这些黄金,在1947年因战争而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中,一度价值约20000万法币。而这笔来自木里土司的馈赠,确实帮助陷于通货膨胀困境中的洛克暂时摆脱了困境。

洛克和木里土司

骑在木里土司马上的18岁木里活佛

木里大寺前的木里喇嘛和官员

当我们在木里置身当年他们会面的地方,也许能借助老图片和想象的翅膀在时间之河逆流而上,回到土司和洛克见面的那刻时光。

木里今昔对比

洛克拍摄的木里大寺

06 玛娜茶金
在1928年3月23日,洛克带着发表有上次相见时拍摄照片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作为礼物自玉湖村出发,第二次来到木里请求土司帮助探索贡嘎岭。土司介绍这一带的山脉被称为贡嘎日松贡布,有金刚菩萨(chanadordje,夏诺多吉)、文殊菩萨(Jambeyang,央迈勇)和观世音菩萨(Shenrezig,仙乃日),这“三怙主”住在三座雪山高峰上。洛克历经困苦艰辛得偿所愿,见到并拍下了三座神山的面貌。
洛克形容,骤然散开云雾展现在他眼前的夏诺多吉“有埃及金字塔的庄严神秘,顶端却又不似它那般咄咄逼人;从侧面看,它仿佛一只巨型蝙蝠,翅膀正在酝酿展翅高飞的力量”。然而无穷多的冰雪攀附着它,一直延伸至山脚,形成巨大的冰碛堆,宛如古罗马圆形露天竞技场。在冲古寺看到的仙乃日“像活佛冥想时端坐其上的巨大白色法座。”
1928年6月26日,凌晨4点半,洛克在多朗谷中的巴玉看到了他心中最壮观的山峰。彼时天是墨绿色的,白雪皑皑的“金字塔”——央迈勇是灰白色的,但当太阳射出光芒来亲吻它们时,央迈勇和仙乃日的山巅瞬间幻化为金黄色。

央迈勇和仙乃日

央迈勇

在洛克为我们揭开这三座山峰神秘面貌的近百年后,我们更容易靠近神山了,在玛娜茶金观景台可以同时目睹三座神山的风采。不知是否仍是洛克曾见过的模样?

贡嘎岭三神山

07 俄亚大村
丽江是现存的典型纳西古城,而背靠山峦、俯视俄亚河的俄亚大村,是一座纳西古寨,更是一座古时的战寨。在这里,纳西人的木楞房屋顶相连,宛如一座巨大的蜂巢。通过屋顶可以走遍全村,因而这些房屋平时是家宅住所,战时即可成为一体化的城堡。
除了建筑形式,俄亚大村至今保持着古纳西人的原生生活形态,堪称“古代社会活化石”。为保持大家庭的延续,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群婚,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阿夏婚),以及一夫一妻制在这里共存。
跟随传承有纳西文化的纳西东巴,我们将在活动中一瞥并亲身体验让洛克奋身数十年的纳西文化魅力。

洛克拍摄的纳西文字,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

纳西象形文字

08 稻城三神山
当我们在玛娜茶金遥望三神山后,得益于现代交通的便利,我们得以在香格里拉与三神山亲密接触。
我们可以走近洛克曾借宿的冲古寺,在此驻足观赏仙乃日,去验证在冲古寺看到的仙乃日是否如洛克所描述的那样“像活佛冥想时端坐其上的巨大白色法座”。

冲古寺

洛克探索队在夏诺多吉山脚下的营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12 01:02 , Processed in 0.2720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