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2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下王侯的“重生”——考古学家是如何解读海昏侯墓的

[复制链接]

80

主题

98

帖子

5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14:0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生奇遇与大墓重现
短短一个月之内,人的生活可能发生多大的变化?
从西汉王朝的第二代昌邑王,到大汉天子,再到被废遣返的庶民,汉废帝刘贺的经历就是“人生无常”的最好注释。
形单影只地回到昌邑故地后,刘贺虽然被允许继续居住在过去的王宫内,也能得到一些供养,无需为生计发愁,但他的封号已失,封国被中央收回,并被改为山阳郡,一家人更是受到地方官员的监视和管束,每日深居简出,只有一个买菜的奴仆可以出入王宫。这样没名没分又提心吊胆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


一眨眼,到了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即位已久的汉宣帝终于打消了对叔叔刘贺的大部分猜疑和顾虑,将这位前任皇帝封为海昏侯,虽然封地不怎么好(是那时候蛮荒落后,潮湿有瘴气的南方),但待遇确实不差(食邑四千户,一年的收入大概八十万钱)。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刘贺夹起尾巴做人,但还是让人寻了些错处,以致于被朝廷削去了三千户封户。
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年仅33岁的刘贺病逝,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墎墩山远眺


一直以来,人们只知道刘贺埋在了封地(现在的江西),但没人知道他的具体葬处。直到2011年3月,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墎墩山上的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被热心群众发现并举报到当地文物部门,很快这里就聚集了国内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的众多专家,一场考古大会战由此展开。
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并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考古学者们成功发掘了这座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锁定了墓主人身份,并清理出了一万多件文物。
海昏侯刘贺墓,终于重见天日。


先盗墓后考古?
就像很多其他的考古发现一样,海昏侯刘贺的墓园也是在被盗墓贼破坏后才由考古学家进行发掘清理,所以普通人难免产生疑问:为什么考古工作者总是慢一拍,怎么就不能抢在盗墓贼动手前主动挖掘呢?
其实,这与我国目前推行的考古原则有很大的关系,考虑到今天的文物保护技术依然不够完备发达,贸然发掘时并不能保护所有的遗址和文物,比如当初发掘马王堆汉墓的时候,考古工作者曾看到在出土的鼎里有汉代的藕片,但一见光就化为乌有了,真是巨大的教训。

马王堆汉墓出土藕片


既然古代墓葬和遗址都是不可复原、不可再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主动挖掘”,只要不是盗墓贼严重破坏或者搞基建的时候遇到,考古工作者就不去主动挖,尽可能保存好这些文化遗物,留给后人。
当然,如果墓葬或者遗址已经被盗绕破坏,或者在施工建设当中被刨了出来,那就必须进行考古发掘了,否则只会招来更多的盗掘破坏。
而且,哪怕是抢救性发掘时,考古工作者也会严格遵守学科规定,通过测绘、摄影、摄像等方法完整记录,登记每一件文物的信息,再开展学术研究。


至于盗墓贼,只在乎能不能发财,哪里有宝物就挖哪,谁出价高就卖给谁,历史真相、文化价值、民族感情这些压根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海昏侯墓的位置相对偏僻,而且已经被盗墓贼盯上,因此考古学家必须对它开展抢救性发掘。
幸存至今的古墓
考古结果显示,整个海昏侯墓园围墙“南北宽141米~186米,东西长约233米~248米,共占地约4.6万平方米”,这个面积相当于6个半足球场的大小。
不仅如此,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吹雨打后,这座墓残余的封土(就是俗称的坟丘)都有7米高。在当地还是非常显眼的。

海昏侯墓园平面图


那么,这么大的目标是怎么逃过汉墓“十墓九空”的命运呢?
首先,得感谢自然环境的眷顾,因为在公元318年(东晋时期),江西发生过一场大地震。在地震中,墓室发生坍塌,把棺椁牢牢地压在了泥沙下,且这次地震使地下水位上升,鄱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了鄱阳湖中,因此整座墓葬进入了“饱水状态”,氧气被隔绝,因此很有利于文物保护(即俗称的干千年,湿万年)。
更因为这种棘手的情况,导致古代盗墓贼无法进行水下作业,窃取宝物。考古工作者在现场发现了更早的盗洞,时代为五代时期。当时盗墓贼通过盗洞,已经进入了这座墓葬西北侧的衣笥库(放衣服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墓主人的衣帽间),结果发现积水太多无法进入,所以不得不放弃。

海昏侯墓椁室平面,左上角即衣笥库


其次,在岁月的侵蚀中,海昏侯墓的封土变得反而比旁边的夫人墓低矮一点,所以现代盗墓贼判断失误,错把看起来更有价值的海昏侯夫人墓先盗挖了。
再次,最后的一拨盗墓贼虽然挖了个近15米的盗洞直接打穿了主椁室,但由于棺材放置的位置特殊,所以他们挖到了墓底也没能找到墓主人和随葬品在哪。
就这样阴差阳错的,海昏侯墓及随葬品罕见地被保存了下来。
那么,海昏侯墓的结构和随葬品又有哪些神奇之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98

帖子

5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14:08:19 | 只看该作者
一.规整的墓园规划
汉代人的宗族观念是非常强的,一家人生前生活在一起,死后也要埋在一起。这种做法被称为合葬或者祔葬。一般来说,夫妻两个人埋在一起,为合葬。子孙与长辈埋在一起,为祔葬。
在海昏侯墓园中,除了海昏侯及夫人的两座主墓(即下图中的M1、M2),还另有7座小墓,可能是他的姬妾或者子女吧。此外,除了封土,墓园中还包括了祠堂、寝殿和园寺吏舍三种建筑。

海昏侯刘贺墓园平面图


祠堂,是给墓主人灵魂提供饮食的地方,也是供逝者亲友祭祀的场所,一般在墓葬前方。
海昏侯及夫人曾共用了一座祠堂,可惜原本的土木结构建筑已经损坏,只能通过考古学者们挖出的墙壁残余和立柱洞穴等遗迹大致判断出祠堂的面积和形制。


东汉·孝堂山石祠


另外,东汉时期的石制祠堂多有存留,他们的外形也有助于我们去推断西汉祠堂的样子。
寝殿,是给墓主人日常起居的地方,里面还得放上逝者生前穿过用过的东西,相当于模拟出墓主人在内宅卧室进行的日常生活,反映出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园寺吏舍,其实就是守陵人的宿舍。在西汉帝陵中,专门的服务人员多达几百人,海昏侯墓虽不能跟帝陵相提并论,但负责巡逻、守卫、洒扫的工作人员肯定也不少,他们当然也需要住和生活的地方。
二.墓室布局
在很多盗墓探险题材的小说、电视剧中,古墓幽深、恐怖、遍布机关。事实上,大多数墓葬不但不阴森,还很有生活气息。
在海昏侯墓中,当考古学家们彻底清理出整个墓室后,发现这里占地居然有足足400平米,跟常见的平民墓相比,可以说是相当壕了。


椁室布局


墓室中间是主椁室,“东西长约6.9米、南北宽约6.7米、高约2.4米……面积约50平方米”,中间还用木板墙隔出了东西两间。东边放着棺材和床榻等用品,相当于卧室;西边则摆着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几案、耳杯等日用品,相当于既能吃饭又能见客的客厅。


此外,主椁室外面围着一圈回廊,分成了若干个隔间,每一间都摆着不同类型的随葬品。
比如,北边回廊里有钱库、粮库、乐器库。钱库里放着十几吨真五铢铜钱,粮库里曾有大量粮食(已腐朽),乐器库里有两架编钟、一架编磬;


编钟出土的状态


西边回廊有衣笥库、武器库、文书档案库和娱乐用器库。里面存有简牍5200余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等古文献,甚至有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更有“六博”棋的行棋口诀《六博棋谱》;

简牍出土状态


东回廊则是酒具库和厨具库;甬道两侧还各有一个车马库,里面放着木头做的车马模型……
历朝历代对于葬制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什么身份的人应该遵循怎样的礼节入葬是件严肃而认真的事情。海昏侯身份敏感特殊,为了避免再生事端,葬仪肯定是牢牢遵守列侯等级规定的,因此的他的墓葬可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身份的确认
我们是怎么知道墓主人就是刘贺的呢?
除了参考史书记载的海昏侯国内容,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印信。
汉代人用印分为官印、私印两大类。汉朝典章制度书《汉官仪》记载:皇帝、皇后用玉玺,王公列侯用金印……不过私印就没这么多要求了,很多人都选择用玉刻私印。在这座墓中,一共发现三枚玉印,除一枚为印坯(尚未刻字,也可能原先书写印文)外,剩下两枚的印文分别是“刘贺印”和“大刘记印”,这是锁定墓主人身份最重要的依据。

刘贺印出土状态


其次,还有酎金。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王公列侯们都在齐聚汉高祖庙中祭祀。活动中要给祖宗献上酒中珍品——酎,当然参加的人也能跟着蹭点,这个活动就叫献酎和饮酎。
酒不能白喝,凡来参加的恩都要根据自己封国的规模进献黄金,这种黄金也被称为酎金。而在墓中,考古学家们找到了写字的金饼,上书“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酎黄金一斤”。


再次,墓葬中还发现了跟刘贺有关的文书。在墓中的档案库里出土了大量简牍,都是墓主人主动向皇帝、皇太后汇报自己情况的内容,可以辨认出 “海昏侯夫人”、“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字样。


由此,我们可以确认墓主人绝对就是传奇人物刘贺。
自刘贺去往海昏,正史里已经少有关于他的记载。不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缭水又迳海昬县,王莽更名宜生,谓之上缭水,又谓之海昬江。分为二水,县东津上有亭,为济渡之要。其水东北迳昌邑城,而东出豫章大江,谓之慨口。昔汉昌邑王之封海昏也,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世因名焉。”
意思是有条叫缭水的河流与赣江交汇,交汇口称作“慨口”,因为刘贺常来此东望并感慨自身而得名。
故事真假已难以分辨,不过刘贺内心的失落、懊悔和痛苦肯定是真的。往事虽然如烟,但刘贺墓及丰富藏品的存在让我们对这个倒霉皇族多了不少清晰的认知和深切的同情。让历史从纸面走向眼前,这也正是考古学科的意义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12 23:06 , Processed in 0.2208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