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24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土八路的高科技?——真实的抗日战士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5 15:2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土八路,瞎胡闹,一身虱子两脚泡”,这是某国民党将领在没被打疼之前对八路军的讥讽之言。虽然不好听,但我们一般的认识中,“土八路”确实多少有些不正规。然而美国记者眼中的八路,似乎堪称军容严整,而且有些地方的正规化令人惊讶。
比如白刃战的训练,从几张 美军记者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八路 军竟然已经开始使用戳刺靶。图片上的器械叫做戳刺 靶,是可以机动的训练用具,日 军白刃战训练中也常常使用。八路 军的拼刺技术最初使用北洋教范, 但实战中发现日军的铳剑术更为有 效,所以很多部队也采取了拿来主 义的态度进行学习。于是,在日军 和八路军的肉搏战中经常发现双方 采用的攻防手法同出一辙。而且, 这组照片又反映了八路军拼刺技术 的独特之处。在一张照片中,一名 教练员手持的教练棒与戳刺靶相结 合,这是苏军的标准刺杀训练方 式,似乎又反映了八路军上层受苏 军影响的特色。这种训练方式可在 1 9 43年八路军留守兵团的训练手 册、解放战争时期松江军区的训练 手册和1955年我国使用的仿苏军刺 杀教范中见到,可见其影响之广。
同时,八路军的正规化,从急救方面也可见一斑。到延安的外国记者曾受邀参观了八路军在南泥湾的大演习,拍摄了大量照片,其中一张照片反映的是急救站(见P30左中)。照片中,一名“伤员”正被抬进帐篷进行急救,还有一名正躺在一边临时拼成的病床上,一个简易战地救护所清晰可辨。而从“救护第三队”的旗帜可以确认他们的身份,这些救护队的护士有男有女,且已经有标准的护士服装,与白求恩在前线的照片相互印证,说明八路军的医护工作是颇受重视的。有趣的是,救护站后面山坡上人山人海,看来都是来观摩的八路军战士,只有画面右侧后排的“伤员”表情郁闷,从山坡上的八路都在仰着头看演习来看,是否因为这个角度她看不到热闹才这个表情?
当然,不正规的事情肯定是有的,最典型的就是地雷战。华北老乡把“地雷”的概念演绎出五花八门的外延,让提倡正规化的“皇军”对这种逮着什么都往日本兵脑袋上招呼的玩意儿胆战心惊。
原日军独混第5旅团第12独立警备队卫生曹长桑岛节郎,曾描述2名八路军游击队员依靠地雷瓦解了一个大队日军的扫荡,他们是怎样做到的?这些彪悍而又机警的游击队员是怎样的形象?美国记者的照片给了我们直观的感受。照片中这两名游击队员出发作战的情景,让我们大概猜想一下桑岛他们面对的对手。根据八路军方面记载,这些担任袭击任务的游击队员多半有武术在身,所以照片上的他们身形矫健,步履如飞。
有趣的是,两人用一根扁担挑着作战所用的武器,包括3枚地雷、德式木柄手榴弹,还有挖坑埋雷用的铁铲。估计这种方便而且适合中国农民的携行方式会让各国正规军泪流满面,加上他们背负的步枪,对于打一场骚扰战颇为齐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5 15:20:48 | 只看该作者
桑岛在《华北战记》一书中描述了八路军的地雷战。1942年,桑岛被征召从军,到山东与中国抵抗力量作战,和地雷打交道有好几次。他自述第一次遭到八路军拉发地雷攻击是在昭和18年,即1943年4月11日(日本兵喜欢记日记的习惯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地点是招远县栗下林家。对桑岛来说,幸运的是八路军拉雷稍早,他在尖兵后面的本队中行进,所以没有受伤。
1943年4月,日军独混第五旅 团以17、1 9两大队为主力,讨伐 在毕郭等地建立根据地的八路军5 旅第14团(即山东纵队第5旅第14 团,团长梁海波)。桑岛随柏崎讨 伐队18日偷袭据说暗藏八路军部队 的莱阳县姜家庄,结果因为向导带 错了路,到达时八路军已经转移。 桑岛作为卫生班长,记录这次行动 毫无战果:“虽然向远处转移中的 八路军发射过迫击炮和重机枪,但 双方没有实质性的交火。敌方遗弃 的尸体一具也没有,讨伐队却有 两人重伤,可以说日方损失更大 些”。两名重伤者之一是第17大 队第4中队群马县出身的三轮一等 兵,他看到老乡家有一筐鸡蛋,伸 手去拿,却触发了鸡蛋筐底下设置 的诡雷,当即被炸断一条手臂。
而一雷炸死炸伤九名日军的战斗,则发生在1943年5月。5月21日,日军第17大队命令桑岛所在的第一中队(柏崎与二三中尉指挥)从招远移驻栖霞县塞里,作为青烟公路上的一个警备据点。青烟公路是当时横断山东半岛的唯一公路,也是独混第5旅团的机动大动脉。塞里则是这条公路去往蓬莱、大辛店的岔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栖霞、蓬莱两县山地纵横,八路军十分活跃。桑岛写道:“青烟公路在蓬莱和栖霞境内山区的路面高出地面六七米,眺望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在山峡之间可见点点村庄,一片和平景象——而这些全部是八路军控制的村子!”
2 5日开始,日军第一中队开 始在塞里东侧一千米处建造炮楼。 与此同时,为了掩护这一据点的建 设,日军17大队派出第三中队(中 队长近藤大尉)、第四中队(中队 长柴山茂中尉)和第一中队携手, 由近藤大尉指挥,在塞里周围连日 进行扫荡。八路军则回避正面战 斗,但不时以冷枪冷弹袭扰日军。
桑岛的卫生班也随讨伐队行动。他这样回忆5月31日夜间出动时发生的事情:“连续参加讨伐已经达到了2个月,这次作战渐近尾声。5月31日夜里3点,部队再次从大辛店向西南方出发。我因为过于疲惫,在行军中居然睡着了,而且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中走了大约1个小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把我从梦中唤醒,惊异中抬头看去,正看到眼前一根10米高的巨大火柱腾空而起。与此同时,感到我身边有人倒地并发出叫声。但是,夜暗中我无法看清他们。三木卫生军曹急忙从军医背囊(日军卫生士官的偕行装具,用于放置抢救和应急处置的医疗用品)中取出手电,光线下可以看到约有10名官兵倒在地上痛苦挣扎。经过确认,无线电通信班所有人员,包括北拮班长以下9人均为地雷所伤。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依靠仅有一支手电的微光进行抢救之困难简直无法想象。和枪弹伤、刀伤不同,地雷不规则的破片造成的伤口异常复杂,处置起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匆忙中,尽其所能地给所有受伤的官兵注射了破伤风血清和坏疽血清。9人的情况全部清查处理完毕,东方的天空已经放亮。此时,才能够从附近的村子招来保安队并弄来一些门板充当担架,由两个小队护送伤员后送到大辛店。”由于这一事故(译者注:日军总是把遭到地雷的攻击称为“事故”,而不视为作战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两个小队返回之前,整个讨伐队只能留在原地休息。这样又足足等待了3个小时。仅仅两三名八路军,就把一个大队的讨伐队折腾得狼狈不堪,真是不知如何形容才好。
这次事故遇到的不是普通压发地雷,而是拉发地雷。使用拉发地雷,是八路军作战效率很高而日军甚为恐惧的一种战术。虽然这种战术主要是民兵使用,但华北的日本军队因为这种战术产生的牺牲者比比皆是。这一战术的作战模式大致是这样的——夜间,监视并发现日军讨伐队从宿营地出发,八路军会派出两三名奔跑迅速的民兵,预先赶到日军进发的前方线路上等待。他们在路上埋设地雷并盖上伪装网,布置拉火索。为了达到“一击必杀”的目的,他们借助遮蔽物在不过10米远的地方隐蔽,其目标通常选择骑马的日军军官。他们会在目标踏上地雷的一瞬间,拉发地雷并伴随着爆炸一跃而起,如狡兔般脱离。由于他们熟悉地形,要想抓住他们实在并非易事。但是,这种任务,显然如果不是特别敏捷和矫健的人也无法完成。
以大队规模进行讨伐,大队部总会有多名乘马军官聚集在一起,正是攻击的绝好目标。昭和17年(1942年)12月,第三次鲁东作战中,第19大队的讨伐队在锯齿牙山的山麓就遭到拉发地雷的袭击,当时大队部被炸个正着。虽然大队长池田增雄大佐幸运地没有负伤,但大队副官吉田正中尉(死亡)、军医官冈志豆雄中尉(重伤)、书记官村田藤信军曹(战死)等7人均被杀伤……
顺便说一下,这次被炸的无线电通信班并非骑马,而是步行的。当时的行军序列是这样的:尖兵,即第一中队(指挥班,一个机枪分队,两个小队);随后是本部,最后面是第三中队(指挥班,一个机枪分队,两个小队)和第四中队(指挥班,一个机枪分队,两个小队)。本部的行军顺序是:直辖分队、传令、后勤副官、近藤大尉、3名书记官、军医、会计、无线电通信班、卫生救护班、侦察骑兵、迫击炮小队、行李班(弹药,粮秣)。八路军放过了作为尖兵的第一中队,目标直指本部的骑马军官们。但是,因为操作上可能有点迟延,地雷正在紧随军官背后行军的无线电通信班脚下爆炸。桑岛则正走在无线电通信班后面,要是走得快恐怕也难免受伤,却是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这次事故之后,5月31日下午3点,在塞里进行了这次扫荡行动的结束仪式。桑岛写道:“在部队解散的时候,近藤大尉发表了讲话:‘长时间的作战,各位辛苦了。’但是话说得有气无力。如果能在讨伐中取得出色的战果,当然大家都会有精神,在最后一天却一下伤亡了9个人,没精神,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按照桑岛对此战的说明,这次挨了地雷的讨伐作战,让他对自己体力和精神力的自信大大加强。但是,作为大队而言,整个讨伐中一具八路军的遗体都没有见到,在招远的霞鸣缴获了5匹被遗弃的中国马,算是最大的战果。而日军自己,却付出了阵亡1人、负伤13人的代价。桑岛这样总结道:“由此,也可以看到和八路军作战的困难了。坚壁清野加上八路军巧妙的闪避战法,让日军兵器和战术上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出来。”从敌人的眼中所见的地雷战,桑岛的经历,也许正是华北抗战的一个缩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5 15:21:25 | 只看该作者
只是可以确认桑岛当年遇到的游击队不是他们两个,因为其地雷显然是土造,这种黑火药地雷的杀伤力始终是困扰敌后武装的大问题。而桑岛遇到的游击队,其地雷爆炸时“火柱高达10米”,推测其装药使用了黄县兵工厂提供的TNT炸药,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敌后的游击队员来说,多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人形容游击队最常见的武器是装黑火药的“铁西瓜”,实际上就是个大鞭炮,主要靠混在爆炸物里的铁片、石子伤人,崩得好能打中要害,崩得不好也就是个烧伤。因此,在真正的地雷战里,那种“地雷一响鬼子就飞到天上”的场面其实不多,更常见的是——“轰”的一声,鬼子突然变成个黑不溜丘浑身冒青烟的灶王爷,怪叫着又蹦又跳。
这段描写毫不夸张,当年笔者老家一个老乡孙广瑞,抗战中在河北鼓捣地雷的时候,就碰到过同样的问题。孙广瑞和我同村,是晋梦奇司令的战友,也是当地抗战的领导人之一,解放后在河北司法系统工作,最后职务为河北高检院长。已经有十来年没有老人的消息了,如果他还在世,大概有90岁了。他在七十年代来北京开会还到过我家,当时对晋梦奇的死依然很痛惜,说晋若不死,会比他的职务还高,因为晋的“文化水平高,政策水平高”。
他说,河北当地八路军组织抗战,也碰到同样问题——地雷威力不够,炸不死日军。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进装药,这活儿上面就交给了孙广瑞,谁叫他原来是学纺织的呢,这一行多少和化学有关系。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活计不由你推托,谁叫八路里面文化人太少呢?
孙广瑞是个武书生,杀敌放火,夜黑风高是他的本色,要他回到书本上搞学问那可费劲了,更要命的是,威力不够指的是民兵玩的黑火药地雷,当地的鞭炮手艺人的工夫。就算想出新的配方他们学起来也难啊,有几个民兵能分得清硝和苯是什么玩艺儿?
但是,孙广瑞还真是有办法,他的学问如何不知道,脑子是绝对的聪明。于是,老孙就带着几个手下进邯郸城了,出来的时候让弟兄们先走,自己还玩了一把个人英雄主义的亮相——放倒哨兵,匹马出城。伪《华北日报》称孙广瑞为“匪徒”,说“匪徒鸣枪过市,一城皆惊。”
不过孙广瑞进城可不是为了亮相,出来以后他就把这次进城所获分成大小口袋,交给了各村的民兵,让他们掺到地雷的火药里面去。从此,邯郸的鬼子苦日子就来了。出城扫荡踩上地雷,威力依然是“鬼子突然变成个黑不溜丘浑身冒青烟的灶王爷,怪叫着又蹦又跳。”但是,这之后事情可就不一样了——伤是不重,但受伤的地方很快不是大面积溃烂,就是奇痒难熬、发黑坏死、红线穿心不一而足,不但军医束手无策,而且伤员极为痛苦,竟有日军用刺刀给自己截肢的事情发生。
日本方面百般研究,始终弄不清八路的地雷里放了什么,敌伪方面纷纷传言八路的地雷现在是“神秘武器”,伪军称为“一粘死”。这就是电影《地雷战》中描述的“石头雷”,有没有炸死敌人的威力不好说,如果加上孙广瑞发明的这些奇怪添加剂,那就不一样了孙广瑞到底放的什么?其实一点儿也不神秘。俺们河北有个传统,最富的商家,不是骡马行,不是织机场,而是大生药铺子,西门庆、卢俊义,就都是俺们老乡。孙广瑞好端端的不琢磨科学,就琢磨上了这生药铺子。
原来,此人年少的时候好读杂书,知道宋史里面有一段,说唐家(是不是西川唐家待考)给皇帝献过“毒火球”,就是古代的火药武器里面掺杂毒药的武器,于是灵机一动,这东西现在不也一样能用么?于是玩起了抗日版的“霹雳堂主”,他进城就奔了几个大生药铺,一番工作之后,自愿不自愿的“西门庆”们都乖乖地把铺子打开了任八爷挑选——反正又不是红伤药,“太君”对什么狼毒、巴豆的也不管制。于是,八路的地雷里就加了这些“作料”,而且,这些药一旦发现有效,也不一定需要从城里买,发动群众去采,乡下的郎中分辨几味药材可不是难事。
问题是,日本军医上哪儿知道狼毒、巴豆、砒霜和火药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该用什么对症药呢?当然,地雷不长眼,不但是炸日本人,也炸中国人。不久,就有一个给日军作翻译的被地雷给炸了,尽管日本军医尽力诊治,依然两条腿很快就开始烂,每日哀号不已,要死要活。
这个翻译官是本地人,其家人辗转托人找到了八路敌工部,求八路老爷给“解药”,并且表示,如果治好,一定弃暗投明,暗中为八路做事,违者天诛地灭。敌工部斟酌之后,认为是个好机会,难得能在日军心脏里面按一颗钉子,就来找孙广瑞商量。
孙广瑞听了以后,翻着眼皮想了想,说你去问问吧,他挨的雷要是8月15以前埋的,我还有办法,要是以后埋的,那就……敢情民兵被孙广瑞的创举调动了积极性,也开阔了思路,有民兵在地雷里加入了晒干的人畜粪便,结果发现效果奇好。从8月15以后,这种东西就成了当地地雷的标准装药。要是原来的“中药地雷”,孙广瑞还可以说出个子午卯酉,中医也许还有办法,加上这个东西,就是八路自己也爱莫能助了……翻译官的家人回去一问,不幸的是,他中的是8月15以后的雷,于是尽管有些可惜,敌工部只好把这条线掐了。
这翻译官不久便死了,后来听说是他在伪军中的把兄弟,看他太痛苦,做善事给了他一枪。笔者忽然想到,土八路这种“神秘武器”,要在今天该算是“化学武器”加“生物武器”了吧……整理材料的时候,笔者不由得想到,这些老八路的回忆和美国记者拍摄的这批照片对应,真堪称对地雷战珠联璧合的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6 11:11 , Processed in 0.2313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