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昌期的围棋人生(十二):八十春秋 围棋一生
应昌期与儿子应明皓 资料图 十二、梦想成真 1993-1997 1991年,应昌期在上海见到了时任上海市黄浦区围棋小学校长的倪耀良,两人就围棋规则展开交流,引为平生知己。回到台北后,应昌期连续多日每天上午九点准时在办公室打电话给倪耀良,聊起规则一连几个小时,仍然兴致勃勃的不肯放下电话听筒。 上海是应昌期踏入社会的所在,对他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浦东建设以来,应昌期更加认为上海的未来不可限量。在上海进行投资,成了他九十年代的一大心愿。基金会虽然在台北成立,但名称中“教育”的使命始终未能真正落实。倪耀良了解到应昌期的心愿,于是向黄浦区教育局提案:在上海成立一座围棋学校。 1993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关键时期,上至国台办、统战部,下到黄浦区政府,都对这一构想深表支持。黄浦区教育局谢俊后局长、金人霖副局长亲自挂帅,选址、拆迁,做了相当多的实际工作。在南京路与天津路的选项中,应昌期毫不犹豫选择了天津路的地块——那是他六十年前在统原银行工作过的地方。黄浦区出地,应昌期出资,含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在内的应氏大厦就这样拔地而起了。 应氏大厦包括十八层主楼与八层裙楼,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应昌期的投入起初是1亿元人民币,已是时人难以想象的巨资。鉴于台北交通的发展状况,应昌期又将原本设计的一层地下车库增至两层,捐款数额最后达到1.6亿元之多。这一先见之明为后来成立的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提供了滚滚不断的财源,由于地处黄金地段,仅依靠写字楼房租、地下车库停车费,作为不动产的应氏大厦就成为应昌期馈赠给围棋界最丰沛的资源。 应昌期为应氏大厦的建设颇费心力,反复研究图纸,推翻了美国设计师的方案,坚持使用中式构造,不惜拆除教室也要建造直接通往室外的楼梯通道,极大地避免了消防隐患,是为一大设计亮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4月在上海举行围棋规则学术研讨会期间,应昌期久病再发,回台北确诊为大肠癌,6月进行手术,一年后二次手术,仍然未能痊愈。1996年初,复查出癌细胞转移,只得于4月接受化疗。化疗摧残肌体,为此,应昌期全程无法在第三届应氏杯中露面。但他心态依然乐观:“西医我虽然不喜欢,但是人家能够研究出对抗癌症的药,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就像我的规则,别人不试一试的话我就会很生气啊。” 1996年7月,应昌期坚持出院,飞赴老家宁波居住调养。担架抬上飞机之前,全公司的人都来与他道别。在宁波,应昌期接受中西医的调理,渐渐有所恢复。为了参加应昌期围棋学校开工典礼,他拼尽全力练习行走,锻炼体力。10月23日那一天,来到上海的应昌期独自走上主席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用八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大病初愈,美梦成真。” 当晚,林海峰等棋手在上海锦江饭店为应昌期举办了八十大寿生日宴。随后,应昌期飞返台北,继续处理公司事务。1997年8月17日,再也无力坐起的应昌期被送入台大医院,十天后去世。临终前,应昌期只交代了一件事:等到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建好后,将图样烧给他看。 度过整整八十个春秋的应昌期生命走到了尽头,但他的围棋人生却在他构建的基础上继续波澜壮阔地展开,越来越多的价值渐次得到呈现。1999年,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竣工。2000年,第四届应氏杯在新落成的应氏大厦中启幕。2002年,根据应昌期的遗愿,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成立,应明皓担任董事长,倪耀良出任秘书长。2005年,中国棋手常昊终于在第五届应氏杯中一飞冲天,连胜多位韩国棋手捧杯。常昊之师聂卫平重返应氏杯现场,为爱好者大盘讲解。赛后,应明皓等激动万分,当年清明节将常昊亲笔签名的夺冠棋谱在台北应昌期墓前焚化。二十年过去了,应昌期为“在应氏杯中下出规则不能解决的棋型”而设的5万美元特别奖仍然无人领取。 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成立后,围棋活动愈发丰富。职业比赛倡棋杯、业余比赛陈毅杯及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相继于2004年、2011年、2014年创办,在偏远地区成立“陈毅爱心围棋教室”以普及围棋的事业也自2011年起形成规模。应昌期逝后二十年,台北、上海两处基金会仍然按照他的设计有序运行,他的子女都谨遵父嘱,不曾动过基金会的一分钱。 2013年、2016年,年轻的中国棋手范廷钰、唐韦星相继拿到第七、八届应氏杯冠军,成为中国围棋崛起的明证。应昌期去世那年,范廷钰仅仅一岁。这让人由衷感佩应昌期对围棋发展的眼光和他为推动围棋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应昌期以一己之力开启了围棋世界大赛时代,间接带动了韩国围棋、中国围棋以及其他各地围棋的繁荣兴旺;他使棋界认识到规则科学化、体系化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国围棋规则的改革进步;他为棋界引入了基金会模式,创造了围棋事业永续发展的一条路径。他在围棋界各个领域的发明与创新,尊重与提倡,都值得后来者去解读和领略,继承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