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战士在学习 ○位于泾县的新四军军部旧址,当年的随军书店就在这附近 “一条枪是枪杆子,一条枪是笔杆子,半条枪是锄头把子。”这是抗战时期流传在皖南新四军中的一句话。在战争年代,把笔杆子提高到与枪杆子等同位置,可见新四军指战员们对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视。的确,新四军的部队很注重读书学习,这样就有了随军书店的出现。 随军书店这样建起 说起新四军的随军书店,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初新四军军部刚成立时。当时,随着分散在赣、闽、粤、浙、湘、鄂、豫、皖八省中共领导下的游击队分编为新四军的四个支队后,新四军军部领导机关驻扎在皖南泾县的云岭一带。新知书店武汉总店就派人去部队办了一个随军书店。 据党史记载和一些新四军老战士的回忆,最早的随军书店设在离云岭八里的中村——教导总队驻地开了一个门市部。除此之外,又在附近城镇,比如泾县城里、章家渡、茂林镇等处,选择一些卖旧书和文具的店铺代销一部分宣传全民抗战的进步书刊,供应地方读者和过路的友邻部队。 “当时的云岭村有一条一里多长的街道,从大山脚下伴着潺潺溪流,由北向南伸延到街口的晒谷场。街道呈斜坡形,两旁错杂排列着一些铺面和住房,书店开在街道中段,是一家已停业的杂货店旧址。”据后来一些老战士在回忆文字中介绍,店堂的一半横着一长条柜台,另一半搭起几块门板当书桌,柜台上和门板上摆满了一排排封面朝外的图书,供读者任意翻阅选购。为了保证国民党统治区新知书店的安全,曾用过当时新四军臂章番号“抗敌”二字为店名,叫抗敌书店,也叫过战地书店,后来生活书店的同志也来了,就统一称随军书店。 时间到了1940年8月,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更好发挥书店在新四军驻地和敌后根据地、游击区的作用,我党将设在皖南新四军军部的生活、新知二书店合并,那时工作人员已有近十人,再加上当地吸收的运输工十余人。可以说是随军书店的全盛时期了。人手多了,就使原来无力正常化的流动供应队活跃起来。在保证搞好云岭、中村两个门市部以及进货工作的同时,组织了两个流动供应队分赴一、二、三支队所在地的苏皖两省长江南岸的广大地区,接着又组织力量偷渡长江天险到江北指挥部和四支队去。 “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据史料记载,随军书店一般是在双重领导下工作的。因为书店自己不搞出版、印刷,单做发行工作,业务领导和货源供应全靠金华的书店解决。金华是当时东南五省的文化中心(有生活、新知、商务和上海光明书局、开明书店的转运图书的办事处),能起到总分店的作用。在新四军中的工作则受军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领导,他们都非常关心书店的工作,常为书店的工作人员指方向、出主意,进行革命形式教育,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而在这些当中,随军书店的货源组织和运输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可以说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们知道,在战争年代,不但出版工作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物质困难,交通运输条件也非常不好,加上国民党顽固派人为的阻碍,更使漫长的运输过程无时不处在风险莫测之中。随军书店的货源来自浙江金华,那里的书店工作同志千方百计地组织选择各种书刊,像给前方输送子弹那样源源不断地供应给随军书店。可能让敌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在大江南北的战场上,竟还有一小支偷偷挑着一担书本进出根据地的部队。 从金华到泾县,虽属两省但其实相距并不太远。只不过因为当时交通运输条件太差,运一批书往往需要一个月以上时间,能安全无损地运到就很不错了。据一些参加书店工作的老战士回忆,这条路有水陆两种运输。租汽车陆运,装上车就启运,当天即可到达岩寺。但运费昂贵,非低廉书价所能负担。更何况沿路反动军警关卡林立,革命书刊往往遭受搜查扣留,不易通过。倒是水运,还未引起反动派的注意,加上运费便宜。只不过时间慢了不少,因水路经过大河、小溪绕道行舟,遇到有的地方水浅,船还会搁浅。两相一比较,随军书店还主要靠水路运书。只留下少数重要的和价值昂贵的书,才委托兵站路过金华的军车带走。 对革命斗争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知道,我党一向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指战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随军书店从开业第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爱护,部队首长和战士都非常关心书店工作。新四军是不发薪饷的军队,可是人们总要用每月两元五角的津贴费来买些书刊。战争环境是紧张艰苦的,但总有人利用午睡时间来书店购书看书。据史料记载,“随军书店”里不仅有专为部队编印的《抗日战士读本》,还有大批适合基层官兵阅读的国内外通俗读物、革命理论和文艺书籍。据史料记载,当时新四军中有规定:干部每天至少读书两个小时,每星期还参加一次学习讨论会; 全体战士每天上课两小时,一小时为政治课,一小时为识字课。而他们读的书,几乎都来源于随军书店。 当然,随军书店在新四军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小的。可以说,当时战争的硝烟不仅弥漫在陆地上、海上以及天空中,而且延伸到“思想界”。因为革命文化既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又是革命战线中一条必要且重要的战线。例如,在中国抗战转入战略反攻的新形势下,我党就号召全军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杰出作品之一《前线》,当时各地纷纷加印,成为影响最大的作品;有的部队为适应战士的文化水平,还编写了通俗本。 而在随军书店工作的战士们虽然吃的是粗菜淡饭,穿的是布衣草鞋,物质生活十分简朴,而且,处于战争时期的他们同样随时要准备紧急集合随军移动,还必须有一定军事知识和技术,平时多参加军事演习、夜行军、打野外、实弹打靶等活动,但他们的文化生活却丰富多彩,学习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特别让他们开心的是,可以参加军队的政治鼓动工作,携带少量大众读物,分别到连队去摆“流动阅览摊”,从而深受指战员们欢迎。因此,随军书店的工作人员还利用业余时间集体创作了一首队歌,歌词是这样写的:“在工作中学习,在战斗中生活。我们是抗日救国的文化轻骑兵,我们是传播马列主义精神食粮的运输队,我们是发行革命书刊的流动供应队……” 到了1940年春,皖南新四军随军书店的发行工作基本上到达了全军各部。但就在此时,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使国民党顽固派十分恐惧和嫉恨,他们消灭皖南新四军的阴谋活动也大为加紧。汪伪南京广播电台一日数次广播“新四军渡江北撤”的消息,日军的军舰、汽艇则在长江全线江面来回巡逻。在此情况下,部队多次疏散老弱病残,随军书店也奉命逐步收缩,分批转移。1940年11月底,书店第三批人、货转移去苏北,到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奉命北移时,皖南新四军“随军书店”也被迫停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江俊光 程堂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