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文如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连载』《棋赛缘》 作者:华以刚

[复制链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22:1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届应氏杯闭幕式留影(右一为笔者)

  国际围棋元年
  一
  坊间流行一句话:形势比人强。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影响令人难以置信地持续发酵,它所引发的蝴蝶效应,竟然迎来了国际围棋元年。
  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先生一辈子热衷于研究围棋规则。1991 年,第一版《应氏计点制围棋规则》出版之后,应昌期不断修改,以期精益求精。他将毕生心血用于研究规则上,普及推广计点制规则是他的梦想。应昌期还有一个梦想是中国棋手夺得世界冠军。聂卫平在擂台赛上创造的奇迹使应昌期看到了曙光。多年以前,有一位日本友人向应昌期建议:要普及推广规则,最便捷而有效的就是主办一个世界围棋比赛。当世界一流棋手都使用你的规则时,还需要什么解释吗?之所以久久没办,完全是不愿意将世界冠军拱手送给日本棋手(那时候不知道韩国)。中日擂台赛之后,办一个世界比赛的时机成熟了。
  应昌期于 1987 年 8 月 17 日正式宣布世界大赛方案。赛事的资金则由台北的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提供。唯一不方便的是联络渠道。显然只有获得中国围棋协会首肯,再由中方联系日本、韩国。中方于 1987 年下半年向日方转达应昌期的意向时,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日方表示,正在积极筹备一个国际比赛,但是有些细节尚未落实,来不及向中方通气。日方当然支持应昌期的设想,但是希望中方优先配合日方的赛事。最后的实际情况大家都清楚,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和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先后成功举办,日本如愿成为第一个主办世界围棋大赛的国家。再强调一下事情的经过:中方最先获得的世界比赛信息肯定是应氏杯。但是日方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主办富士通杯的意向,对于外国人成为永远的谜。无论历史真相如何,围棋界对这两个主办者都要脱帽致敬。
华以刚与应昌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24:21 | 只看该作者
在日本主持庆典

  国际围棋元年
  
  富士通杯的主办方是日本棋院、关西棋院和日本读卖新闻,由富士通公司独家赞助。其冠军奖金高达 1500 万日元,当时的汇率约为 1 万日元比 800元人民币。与日本的棋院、报社、企业合力办赛这种主流模式相比,应氏杯显得比较独特,它实际上由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包办。而这个基金会,就是由应昌期个人独资捐助于 1983 年 8 月 26 日成立的。吴清源先生强调应氏杯是历史上第一个由个人主办的世界大赛言之有理。应氏杯冠军奖金高达 40万美元。当时的汇率约为 1 美元比 8.23 元人民币。由于应氏杯每四年举行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同年举行,所以就有“围棋界的奥运会”之称,应昌期成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相比之下,1987 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奖金为 25 万美元,已经是当时体育界翘楚了。
  这两个世界大赛极大地提升了围棋项目的行情,或者换个直白说法,提升了围棋手的社会地位。当时国家体委刚巧出台了一个“国际大奖赛奖励办法”,其中最醒目的一条是,参加国际大奖赛,运动员实际所得,以 1 万美元“封顶”。由于这与两大赛矛盾太大,笔者时任国家围棋队领队,义不容辞地向上级提请交涉。制定文件的财务干部的解释是:这些年体委对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的正式奖励是 8 万元人民币,以此为参照规定了大奖赛的封顶数额,没有想到撞上了围棋世界大赛。财务干部反过来向我诉苦:刚发的文件就开口子,怎么也不合适吧?我表示某种程度上的理解,但是我的后退也有限度。具体的交涉过程繁琐而冗长,姑且割爱。高额奖金在体委内部造成了巨大的正面效应,不容置疑。
  富士通杯的用时是每方 3 小时,保留 10 次一分钟的读秒。这是兼顾赛事规格、棋手用时需要和记者交稿时段的稳妥措施。在这个制度下,比赛 10 点开始,含午餐午休 1 小时,一般不会多于 9 个小时,也就是下午 7 点钟基本结束比赛,不太会影响晚餐和日报记者的交稿。如果像当初中日友谊赛那样每方 4 小时,拖到晚上 9 点钟,不仅所有相关人员人困马乏,而且直接影响记者的交稿。日报的截稿时间通常为晚上 9:00—10:00。记者在此之前交稿,可以根据棋局的精彩程度和输赢自由地决定稿件的写法和字数。超时未交又必须明天登报的,总编就只能留出空白页面,等待记者交稿,行话叫作“开天窗”。这对于编辑和记者都很尴尬。重要的国际比赛,当然要极力避免。
  应氏杯第一届时限为 3 小时 30 分钟,保留 5 次 1 分钟读秒,并未标新立异。但从第二届开始,时限为 3 小时 30 分钟,用完后不采用读秒,而是采用了计点制规则中的“延时罚点”。每延时 35 分钟,计算胜负时须额外贴出 2点。延时罚点也有限制,每人每局至多延时 3 次,不能无休止申请延时。延时罚点是应氏计点制规则的独一无二的发明,其逻辑为:下棋慢,用时间多的,那就请用目数来换(买)。这是不是受了“时间就是金钱”这一名言的启发?
  为顺应棋局加快的世界潮流,这个用时规定到 2016 年第八届时,缩短为基本用时 3 小时,延时不超过 2 次,每次 20 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24:51 | 只看该作者
应氏杯30年纪念对局 聂卫平与曹薰铉

  国际围棋元年
  
  应氏杯登台的时代,日本的贴目长期稳定在五目半。中国的贴子是二又四分之三子,一个意思。而计点制规则通过统计大量棋局的胜负数额,规定黑先贴 8 点,相当于日本规则贴七目半。第一场比赛前夜,主办方召开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座谈会,主题就是由应昌期对于贴 8 点的释疑解惑。约两三位棋手简要地表示感谢应昌期主办了如此高规格的赛事,对于贴 8 点就一带而过。这时候赵治勋发言:“分先的围棋反正是一先一后,所以贴多少目其实没有多大关系。我看贴 15 目也可以么!”此言一出,全场肃静,众人面面相觑。应昌期只能请专程来北京捧场的吴清源先生出面。吴清源说,今天是围棋界大喜的日子,大家都感谢应昌期先生,对于贴目可以好好商量,明天大家先下好比赛再说吧。语气虽和缓,态度很明确。至此,赛前风波告一段落。
  这不由得使我联想起,从不贴目到贴目的历史性争论。在新闻棋战中首次正式采用贴目制的是本因坊战。这个新制度的出台过程并不平静。传统势力认为:自古以来的正规比赛从来没有用过贴目,贴目只是游戏手段,是不同段位棋手在大手合(即升段赛)时不得不采用的权宜之计。在本因坊战这样的重大赛事中率先引入贴目制,是对本因坊名号的严重亵渎,是数典忘祖。其代表人物广濑平治郎(1865—1940)及其弟子加藤信(1891—1952)表示,本因坊战如果采用贴目制,就坚决不参加比赛。可以想象,加藤信在当时的日本围棋界必定很有影响。而对于主办方每日新闻社而言,新闻棋战的某些阶段必须采用单淘汰制,为公平起见,贴目无疑是最佳选项。从长远看,引入贴目是围棋比赛的必然趋势。因此拿定主意不动摇。
  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各退半步。1939 年 6 月,第一期本因坊战预赛开始之前,在主办方的报纸《东京日日新闻》和《大阪每日新闻》的围棋栏目中,刊登了加藤信的论文《贴目的围棋不是围棋》。论文很长,一天没有登完,分成了两次。至此贴目风波才大致平息。
  如果说 1988 年之前就有国际棋坛的概念,那多少有点苍白,因为国际上只有中日两国的交流互动。中韩两国 1992 年才建交,此前不可能搞双边交流。日韩两国因为笔者并不详细了解的原因几乎没有正式交流。1988 年的这两大赛事,犹如开启了一扇大门,对韩国围棋界加入国际围棋大家庭表示欢迎。
  从此之后国际棋坛就步入正常的轨道。从这个意义上说,1988 年就是国际围棋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25:21 | 只看该作者
韩国的天王级棋手们

  强势韩国围棋
  韩国围棋界在国际舞台一亮相,就显示出超强的实力,令人措手不及。
  韩国围棋界的“四大天王”曹薰铉、徐奉洙、刘昌赫、李昌镐竟然一个接着一个包揽了前四届应氏杯的冠军。富士通杯的情况有点类似,前五界冠军依次由武宫正树(两次)、林海峰、赵治勋、大竹英雄获得,接下来的 19 届比赛,韩国夺标 15 次,中国 3 次,日本 1 次。在 2010 年的 23 届富士通杯中,日本队掉到谷底,竟然没有人打进前八名,加上经济不景气,终于导致了 24 届富士通杯成为绝唱。应氏杯在奥运年通常是双年开幕,由于赛程长,决出冠军是下一年。常昊在 2005 年第五届决赛中力克韩国崔哲瀚而登顶,吹响了中国围棋触底反弹的号角。范廷钰、唐韦星分别在第六、第七届夺魁。中国围棋领衔于世界棋坛的事实,在应氏杯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俗话说金无足赤。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恰恰在于它有时候的不完美。第二届应氏杯,由于选手报名等细节问题上的误会,中国棋院与基金会失和,以致没有正式派队伍参赛。大约 1996 年,中国棋院拟在第三届翻开新篇章而请示上级时,时任国家体委专职委员、主任助理魏纪中不仅全力推动复和,而且明确批示:“对台独都要搞统战,更何况基金会呢?”时隔多年的一次应氏杯开幕式上,我向每届都出席的魏老表示敬意并感谢当年的批示时,魏老正色道:“我哪有资格那样说啊,那可是兆国同志的意见!”
  韩国棋手在国际元年之后的卓越表现,调动了企业界的积极性。韩国主办的国际比赛纷纷出台。东洋证券杯在 1988—1990 年是韩国国内最重要的比赛,从 1990 年升格为国际大赛,到 1998 年终止。马晓春 1995 年是国际大赛“双冠王”,东洋证券杯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富士通杯)。
  真露杯三国擂台赛 1992—1997 年办过 5 届,徐奉洙在第五届中九连胜一杆清台,树立了一时难以突破的纪录。真露杯停办后,农心杯于 1999 年续办三国擂台赛至今已经 20 届。韩国虽然以 12 次优胜领先,但是中国队于第九届取得突破之后,13 届、15—18 届、20 届连连夺标,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三星杯、LG 杯分别于 1996 年、1997 年诞生并且持续至今,中国队的成绩越来越好。俞斌在 2000 年勇夺 LG 杯,开了一个好头。截至 2019 年,在LG 杯中冠军数已达 11 个,相当于韩国加日本之和。正当本稿即将截稿,投入最后编辑的要紧关头,三星杯 8 强赛于 9 月 1 日传来消息,朴廷桓负于唐韦星,申真谞负于廖元赫,申旻埈负于辜梓豪。由于另外一对是中国棋手内战,这样韩日棋手全部无缘 4 强。本来这也是一种概率而已,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关键在于,坊间早就盛传三星杯即将停办。这会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而 2009—2012 年问世的 BC 信用卡杯虽然比较短暂,其赛制却非常独特,重要的棋局都安排在晚餐时间,在电视演播室进行,便于主办方进行直播。
  服务效果和宣传效果当然非常棒,但对棋手的生物钟造成一定程度的紊乱,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笔者所知,各参赛队还是充分尊重赞助者意愿的。赛事的终止也许出于其他原因。
  韩国 2006 年推出的中韩围棋擂台赛,刚开幕就闭幕了,可谓绝无仅有的奇葩。李世石踌躇满志勇任先锋,在第二轮就遭遇陈耀烨当头一棒。后来稍有扳回趋势时,又被常昊断然终止。这与常昊 1996 年终止第 11 届也就是最后一届中日擂台赛相隔 10 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26:04 | 只看该作者
春兰杯签字仪式现场

  中国企业登台
  中国内地企业赞助的世界围棋大赛,春兰杯世界围棋锦标赛是第一家。1998 年创办时,中国围棋界正面临着“只参赛,不办赛”的外部吐槽,春兰杯像久旱的甘霖,滋润了中国围棋,中国棋院领导层对春兰公司格外感谢,格外器重。遗憾的是前五届春兰杯全部花落韩国、日本,令整个中国围棋界深感有愧于以陶建幸为 CEO 的春兰公司。但是春兰公司矢志不渝,坚持办赛,终于迎来 2007 年的第六届古力夺冠,才一举扳回颓势。此后,常昊、陈耀烨、古力(再次)、檀啸依次登上领奖台,当中只被李世石成功阻击一次。由于2000 年之后,春兰杯改为每两年一届,所以从 2001 年第三届开始,都是单年决出冠军。目前中韩各持 5 冠,日本 1 冠。
  百灵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创办于 2012 年,除了冠军奖金高达 180 万元之外,还有两个特点:其一,国际围棋联盟 IGF 是其主办单位,充分显示对于围棋界唯一的国际组织的尊重,使本赛具有官方正式比赛的含义,显示出与迄今为止赛事的不一样的理念和规格。主办单位中贵州省人民政府赫然在列,给人们带来某种权威和可靠的印象。其二,比赛形式是国际流行的公开赛模式,门槛放低,有意者请进。比赛每两年一届。目前中国队包揽了前四届冠军。
  MLILY 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创办于 2013 年,也由国际围棋联盟 IGF主办,也是公开赛赛制,冠军奖金 180 万元。这是中国内地资本赞助的第三个国际大赛。
  新奥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创办于 2017 年。主办单位是国际围棋联盟 IGF、河北省体育局和廊坊市人民政府。冠军奖金高达 220 万元。决赛采用五战三胜制,新科状元柯洁。这是中国内地资本赞助的第四个国际大赛。
  富士通杯之后,久违的日本围棋界终于在 2002 年推出了丰田杯围棋王座战。比赛每两年一届。从第二届开始冠亚军决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已于 2009年终止。总共四届中韩国夺标 3 次,中国古力 1 次。
  纵观世界大赛的中方主办者、赞助者,从应昌期、应明皓到陶建幸、百灵 CEO 姜伟、梦百合 CEO 倪张根都有深厚的围棋情结,爱围棋,愿意回馈围棋。
  主办者和赞助者以及新闻媒体显然都看好围棋的发展前景,看好围棋爱好者持续增加的趋势,看好其中的回报可能性。世界上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协作是理性的选择,单方面受惠只能是有特定条件的、短暂的,双赢乃至共赢才能持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27:44 | 只看该作者
智运会为中国冠军组合颁奖

  世界智力运动会
  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于 2008 年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由世界智力运动联盟(IMSA)主办,中国棋院、北京市体育局承办的综合性智力项目世界大赛。包括桥牌、国际象棋、围棋、国际跳棋、中国象棋等智力项目的高手云集北京,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家福大聚会,参赛总人数 3700 人,赛会总规模近 6000 人,仅围棋项目参赛人数就达 560 人,此运动会堪称智力运动奥运会。北京留下了历史性美名,支撑北京的是举国之力。
  两年之后,2010 年广州亚运会中,将围棋设为正式项目,这是迄今为止亚运会唯一的一次。中国为此投入了大量无形资产。广州棋院地处越秀区闹中取静优质地段,是专门为亚运会围棋比赛而修建的岭南风格庭院,景色秀丽,建筑适合棋赛,令所有来客啧啧称赞。为服从大会整体赛程,围棋项目的小项为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男女混合双人。
  紧接着又有 2011 年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这是 2008 年世界智力运动会的升级版和紧缩版。2008年参加人数多,还有业余选手。2011 年办成“精英”会了,围棋参赛人数减至 30 人。赛事规格有所提高,第一号主办单位升级为世界体育总会。精英运动会一直办到 2017 年才告暂停。
混双选手谢依旻(后左)、周俊勋(后右)

  这一系列运动会是全世界智力运动项目的高调集体亮相,是发展智力运动的积极信号。中国一贯重视智力运动,为世界智力运动扛了大旗,出了大力气。围棋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也崭露头角,使全世界更加了解围棋,知道它的价值。如果没有迄今为止围棋国际化的进程,恐怕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有竞赛就有胜负,中国队也是有得有失。我们不会在胜利时沾沾自喜,像有些人得意忘形时说的:“统治了某某项目”“碾压了某国”。不顺利时我们也不气馁,坚持努力就是了。与智力运动会的整体正能量相比,局部的输赢真是不足挂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35:05 | 只看该作者
吴清源杯围棋会馆里的吴清源杯决赛

  女子国际比赛
  吴清源先生说过,发展女子围棋很重要,是事半功倍的捷径。一位女性爱好围棋,可以带动家庭的男性也来下围棋,包括丈夫、孩子甚至长辈。在围棋国际化的过程中,创立过许多女子国际比赛,可惜持续时间都不长。为向有关女子国际围棋赛赞助商表达尊敬和谢意,笔者尽所知,按时间顺序列出赛次,并注明主办国和届数:翠宝杯(1993 年,中国,1 届)、宝海杯(1994—1998,韩国,5 届)、兴仓杯(1999—2001,韩国,2 届)、东方航空杯(2000,中国,1 届)、山水黔城杯(2001,中国,1 届)、豪爵杯(2002,中国,1 届)、正官庄杯(2002—2011,韩国,9 届)、大理旅游杯(2006,中国,1 届)、远洋地产杯(2007,中国,1 届)。不难看出,中国主办了 6 个“一届而终”的赛事。要没有以下所介绍的四个大赛,中国围棋人还真有点汗颜了。
  穹窿山位于苏州西郊,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相传当年孙武隐居此地,写下了蜚声中外的传世经典《孙子兵法》。苏州兵圣杯世界女子围棋赛 2010年就诞生于这个传奇的地方,每年一届持续至今。世界美女棋手在兵法胜地纹枰比武,真是别样的风景。黄龙士(1651—?)是江苏泰州姜堰镇人,清代著名棋圣。吴清源评价其实力为十三段。
  为纪念先人,宣传地方美誉度,黄龙士·精锻科技杯世界女子围棋团体锦标赛于 2011 年在泰州姜堰溱湖湿地公园开张。比赛方式是中日韩三方的擂台赛。每年一届,顺利举办至今已完成第 9 届。
  天台山世界女子围棋团体锦标赛 2012 年起登台于浙江天台县,至 2019年 5 月已经举办了 8 届。天台山不仅山水神秀,文化底蕴更为深厚。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五百罗汉应化地、济公活佛出生地、刘阮桃源遇仙地、羲之书法悟道地、诗圣寒山隐居地、唐诗之路目的地、霞客游记开篇地、和合文化发祥地。国际女子比赛与当地风土人情十分吻合。天台县还是俞斌和众多知名女棋手的故乡。
  福州是吴清源杯的故乡。在这里举行世界女子围棋赛,显然具有特殊的涵义。2019 年已经是第二届了。
  难能可贵的是以上四个赛事都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祝愿赛事长长久久,常办常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35:43 | 只看该作者
中日天元赛间歇,笔者访问秀行家

  头衔对抗赛
  一
  前面讲到,新民晚报、人民日报先后主办了头衔赛。出乎笔者意料的是,这两个头衔赛竟然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办成了各自的头衔对抗赛。究其原因,不外乎中外双方都有积极性而且相互信任以及中国棋手的迅速进步。天元赛成功主办之后,发起人之一、时任新民晚报体育部副主任徐世平脑洞又开了:中国顶尖棋手如果能与日本头衔战冠军有直接交流渠道,岂不美哉?再一打听,日本天元战的主办新闻单位是由中日新闻(含东京新闻)、西日报新闻、和北海道新闻组成的“三社连合”。三社连合与新民晚报还挺门当户对的。中日天元赛就这样一步一步从设想变成了现实。中日天元赛由两国天元进行三局两胜制的对抗,日本称之为三番胜负,一年一次,轮流在日本、中国进行。日方提供优胜奖金 150 万日元。中日双方均须负责来访代表团的食宿。但是无论日本团访华还是中国团访日,国际旅费均由日方负担。
  显然这是又一个经济上非常不对等的协议,充分体现出日方的善意。马晓春获得首届天元时,中日天元赛还没有诞生。第二届天元刘小光获得了出场权,1988 年 6 月 7 日中日天元赛在东京开幕时,对手是赵治勋。赵治勋虽隶属于日本棋院,也许因为祖籍是韩国,所以从来没有在中日擂台赛中出场。中日天元赛第一局就能与赵治勋切磋,简直是没得说了。
  前四届比赛,中国四连败。正当舆论感叹日本头衔获得者还是厉害的时候,风向突变,中国队一举八连胜,其中的七次还是 2:0 速胜。这八位胜者是:聂卫平、刘小光、马晓春(三次)、常昊(三次)。此后常昊还有一败一胜的战绩。常昊一共出场五次,是出场最多的棋手。2002 年在日本举行的第 15 届,成为中日天元赛的告别赛。2003 年轮到日本团来访,因为中国突发非典(SARS)疫情,日方认为不宜访华,赛事就此终止。中方的总成绩是 9 胜 6 负。
  新民晚报还主办了中韩天元赛。1997 年,韩国推出天元赛,由于规模有限,上一年的冠军不保持头衔,也要参加第二年的单淘汰第一轮,增加了夺冠难度。所以先后获得韩国天元头衔的多达 10 人。中韩双方顺利谈妥天元赛三番棋。回顾全过程,无论出场次数还是胜率,陈耀烨 5 胜 2 败,无疑独占鳌头,古力 4 ∶ 2,常昊 1 ∶ 4,黄奕中 0 ∶ 1。2015 年由于韩国天元赛停办,中韩天元赛不得不终止。同时,中日、中韩之间的头衔赛画上了休止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36:30 | 只看该作者
马晓春与小林光一

  头衔对抗赛
  二
  前述的名人赛刚于 1988 年成功举办,中日名人对抗赛就于同年顺利推出。除了中日两国的围棋组织,作为两国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和朝日新闻无疑非常热心地促进了这一赛事。中日名人战也是三番胜负,每年一届在中日轮流举行。第一届的出场者是小林光一和刘小光。小林光一尽显强势,以 2 ∶ 0轻松获胜。国内的名人赛从第二届开始,马晓春高度重视,屡显神威,竟然达成了从第二届到第十四届的十三连霸!这是一个空前的惊人纪录,要知道迄今为止的国内各大赛中,连七连霸、六连霸都非常罕见。接下来马晓春的舞台就是中日名人战了。而在日本,小林光一的名人头衔也在不可思议地延续中。命中注定两人要在中日名人战中共同演出,途中任何一个人失去国内名人头衔,这台戏就演不下去了,或者说,将要演成另一台戏了。
  第二到第四届,小林光一转眼就是三连胜,而且届届 2 ∶ 0。马晓春内心之焦躁和痛苦可想而知。中国爱好者粗鲁的谩骂声时有所闻,简直令人不忍见诸文字。小林光一的棋风,绝对扯不上华丽和大气,反而显得有几分笨拙。一着一着踏踏实实,凭准确的算路行棋而已。由于在厚势和实利的选择上,偏重实利,被某著名棋手形容为“地铁流”。小林光一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纯属无知。在笔者看来,小林光一的棋风属于紧凑型,着着追求效率,一旦得利就收兵定形,恰似经商中的“落袋为安”。小林光一将优势转变为胜势的能力无出其右。小林光一挚爱围棋,事业心强,勇于捍卫日本围棋的荣誉,他多次宣言:“我是名人,代表着日本的荣誉,我绝对不能输棋。”小林光一执着于胜负,他下一盘棋要赢对手两盘——复盘他也要赢,他要让对手明白,无论你怎么下,都是一个输。好一个马晓春,面对超强对手,屡败屡战,但终于在第五届以 2 ∶ 1 获胜。第六届小林光一卷土重来,2 ∶ 1。第七届马晓春又一个 2 ∶ 1。我们不禁回忆起小林光一当年的名言:“对马晓春这样的棋手,一局也不能让他赢。赢了一局,他就会一直赢下去。”中日名人战就这么七届而终,有人猜测朝日新闻经费出现困难,有人说小林光一怯战。
  总而言之,中方总分虽败,趋势已胜。第二年,在 1995 年富士通杯决赛中,马晓春战胜小林光一而夺冠。借用当今的流行语,马晓春无疑应该对主办单位特别是小林光一感恩。按日本传统思维,棋手战胜自己的老师,就是对老师教诲最好的报答,并有固定成形的表述,叫作“恩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7

主题

57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81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4:36:51 | 只看该作者
阿含桐山杯中日对抗

  头衔对抗赛
  三
  阿含桐山杯中国围棋快棋公开赛是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中国棋院共 同主办的快棋赛,从 1999 年创办至今已经 20 届了。其赛制是标准的快棋模式: 30 秒一手,保留 10 次 60 秒的读秒。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独家赞助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新闻媒体,而是日本佛教团体阿含宗。由桐山靖雄担任管长。 阿含宗的宗旨是弘扬佛教精神,增进人们福祉,促进世界和平。阿含宗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中国遭遇 1998 年长江流域大水灾、2008 年汶川地震等自然 灾害时,阿含宗都伸出援手。阿含宗还热情援建多所希望小学。桐山靖雄管 长 2016 年仙逝后,和田管长继承了阿含宗的大政方针。阿含宗在日本也主办 了类似的赛事,所以促成中日阿含桐山杯冠军对抗赛完全是顺理成章。对抗 赛一揭幕,日本队就来了个四连胜的下马威。无独有偶,中国队一发威,竟 然转眼十二连胜。第 17 届井山裕太奋力扳回后,中国队又连胜 3 届。先后获 胜的中国棋手是:古力(4 次)、周鹤洋、刘星(2 次)、孙腾宇、邱峻、朴 文垚、连笑、柯洁(2 次)、柁嘉熹、辜梓豪。名单整体的年轻化一目了然。 中央电视台、贵州卫视连续播出这一中日头衔对抗赛引人注目。
  日本国内的龙星战由株式会社围棋将棋频道于 1991 年创办,采用电视快 棋赛模式。该公司简称 ISC,于 2007 年开始赞助中国龙星战,2014 年创立中日冠军对抗赛。虽然时间不长,但是 ISC 对于主办国际对抗赛颇有兴趣,2019 年 已经办成中日韩三方对抗赛,柯洁勇摘首届桂冠。让我们预祝赛事越办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3 19:55 , Processed in 0.2321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