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第十一联队战史》中发现的关于平型关战役的作战地图 我把平型关伏击战称为大捷,有一条重要的理由。日本《每日新闻》根据其华北特派员的报道,登出了平型关伏击战的新闻,加以实地照片,并冠以“我军运输部队在平型关 关口附近不明地域遭到从两侧高地的伏击全军覆没(全灭)”的标题。这是我在抗战文献中首次看到“全灭”一词,既然日本都承认“全灭”了,我方称之为“平型关大捷”,有何不可。 受季我努学社的老朋友康狄之邀,我将在日本发现的日军战史中的关于平型关战役的一些新材料与读者朋友分享。我主要谈三点新发现。
平型关之战后,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此战时采用的图片。《每日新闻》以“全灭”为题的报道,也说明了此战在日本引发的震撼
日军在山西行进的兵站汽车队,也是《每日新闻》报道此战的插图 第一,被击毙日军最高指挥官的军衔问题。 日军在平型关战死的最高军官是中佐,而且一下就打死了两个,第二十旅团的新庄淳中佐和第二十一联队的桥本顺正中佐。中佐,就是中校,在日军中指挥一个大队的军官军衔只是少佐(少校),比如十一联队的三个大队长,就都是少佐。中佐属于中高级军官。这两个人的身份也很有意思。 首先,桥本顺正的“参谋”身份,参谋在中国人眼里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次要幕僚,中国有“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的说法。而日军中,“参谋”是非常重要的职务,在指挥主官不在的时候,常常要负责指挥整个部队的作战行动,其在军中的地位极高。比如河本大作,石原莞尔,在关东军中的职务,也不过是“参谋”而已。实际上,日军师团的参谋长,也不过是大佐军衔,只比“参谋”高一级而已。这种职务,通常是日军培养高级指挥官时给予有前途的军官的过渡。事实上,日军中具有战略思想的高级将领,多半在发迹前最后一个职务就是“参谋”。在战斗中,派一个“参谋”去指挥一个联队长,并不是希奇的事情,因为他属于那种带尚方宝剑的人物。而这个桥本正顺的履历更显示,如果不是被打死在平型关,此人很可能是一颗日军中的明日之星。桥本是日本陆大毕业生,从1933年到1936年长期担任“朝鲜军北方特务机关本部”(地点在珲春)副机关长,军衔少佐,其顶头上司,就是关东军中著名的老牌殖民专家和野心家 —— 河野悦次郎大佐。这个特务机关,是镇压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组织,他的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桥本在这个任上“功勋卓著”。估计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将其调入第五师团担任师团 参谋,也因此他的军衔为情报中佐。在遭到伏击时,桥本的表现,也证明他的军事素养相当出色。 也正因为日军将桥本顺正视为有前途的军官,所以此战之后,对桥本的死多有惋惜之词,桥本最后的风头,比同时战死的新庄淳中佐高多了。 其实,新庄,也是个很值得注意的人物,至少,在被包围以后,新庄所部的抵抗远远超过桥本的部队,八路军的损失,推算起来大半是这支日军造成的 —— 这不奇怪,桥本手下多为辎重兵,训练不足,新庄的部下则堪称精锐,数量也远远超过桥本的部队。 新庄淳的军衔比他的职务似乎要高。新庄淳的职务是新庄自动车队指挥官。这个自动车队(即第六兵站汽车队)包括两个机械化中队,按照建制来说,是一个简编的大队级单位,按说,其指挥官应该是少佐级别。然而,新庄却是中佐,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庄部队并不是普通的后勤部队。 日本陆军在全面抗战爆发之时,最多只能算是半机械化部队——部队的主力还是传统的步兵,只是在机动作战时,由专门的汽车部队进行运输,达到快速行进的目的。“新庄自动车队”,就是为平型关日军提供这种机动能力的部队。事实上,在平型关作战的日军主力三个大队(第十一联队尾家大队,第二十一联队平岩大队和第四十二联队折田大队),正是新庄部队从灵丘,于22日送到平型关前线的。实际上,新庄部队在现代军事角度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应该是——摩托化部队。当时日军的机械化程度和西方列强没办法比较,所以新庄自动车队是很金贵的。 所以,“自动车部队”在日军中的地位高于普通步兵部队,有兵种优势。所以,才会任命新庄淳这样的中佐指挥此部队。 所以说,林彪在平型关这一战,第一打掉了日军的辎重队,端掉了平型关日军的饭锅,第二打掉了日军的摩托化部队,打断了平型关日军的腿,这一击,实实在在地打在了日军的软肋上。 第二,日军人数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第二十一联队的辎重部队。我在最初研究平型关之战的时候,认为这支日军辎重部队包括担任警卫的高桥义夫骑兵小队共计二百五十到二百六十人,再加上桥本中佐乘坐一辆运兵“巴士”上的随员——也就十人左右。我无意间发现的一张照片,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支日军的兵力,要重新计算。
大宅壮一监修《兵队的陆军史》一书插图《辎重队的行军》 这张图本身并无特别,但,书中对于此照片的一段说明引起了我的注意 ——“昭和十二年九月,粟饭原部队大行李从灵邱出发,满目沧桑的北支大行山脉(应为太行 ——笔者注),艰难的行军,同期小仓中尉也在其中,于是留影纪念,不料却成永别。” 我快速查找了日军在灵丘的作战资料,我发现, 所谓“粟饭原部队”,正是日军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的别称! 我又注意到“大行李”这个词。按照日军纪录,二十五日清晨,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的大行李队从灵丘出发,携带粮秣,弹药,被服等前往平型关方向,并在这一天上午遭到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伏击歼灭。我采访过日本老兵,他们说,大行李是一个独立单位,相当于兵站(旅团才有正式兵站,联队只有大行李),编制约百人。 照片上还有一个特别的令人瞩目的地方,那就是在日军的大车辎重队中,居然有一辆汽车!桥本顺正中佐正是乘坐汽车与二十一联队辎重队同行前往平型关的。所以,这张照片上的日军辎重队,我判断,极为可能就是日军这支被八路军包围歼灭于关沟的桥本部队! 这支桥本所在的辎重部队,根据日军的纪录推论,应该包括以下单位:
《第十一联队战史》(有趣的是在十一联队而不是二十一联队的战史中记录的)中对于被伏击辎重部队编制的描述,可以看到大小行李的区分,也可以看到日军对于第二十一联队称为“粟饭原部队”的证据 第一部分是大行李,前文提过,编制约百人。九月份正值换季时机,估计三浦旅团此时考虑的已经不是怎样拿下平型关,而是冬季作战的物资储备问题了,所以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被服,以至于八路军缴获的军大衣都够整个115师每人一件。第二部分是小行李,即普通辎重队,携带日军第二十一联队作战需要的日常补给,如弹药,粮秣等,共计辎重兵七十余,担任掩护的轻重机枪兵十五。大行李加小行李,共计有辎重车七十七辆。由于辎重兵自卫能力弱,所以日军加派了高桥义夫第三骑兵小队护送,编制六十人。再加上桥本顺正中佐及随员,也就几个人。照片上可以看到汽车共有四人,加上司机,桥本及其随员很可能正好是五个人。按照这个计算,这支部队的日军总兵力为二百余人。 此外,我分析,该部应该还配备了两百人左右的朝鲜或者台湾人,这些日本殖民地的民伕也穿着日军后勤人员服装,他们可能被八路军歼灭并计入战果。我的估计的根据也是上面的这张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到,一人牵马三人推车,方可在山间道路行进。由于当时日军尚未出现在中国占领区拉夫的现象,所以我有此推测。如果按照七十七辆辎重车每辆四人计算,也超过了三百人,加上高桥骑兵小队和桥本的随员,该部差不多接近四百人。不过,日军习惯上在计算战损的时候,是不包括朝鲜和台湾的民伕的损失的。所以出现了该部在人数上两百和四百的差异。 新庄所部日军,其总人数则是一个谜。他的本部,包括两个汽车中队,其中的中西汽车中队,共有人员一百七十六人。另一个中队不详。这另一个中队的人数究竟有 多少很难确定,但应该高于中西汽车中队。因为在网上查找,日军一个中队,最少的人数一百九十四,最多的三百五十,中西汽车中队只有一百七十六人,在三七年 的日军中,是非常罕见的。日军一个大队的标准人数为一千零九十一,包含三个中队和大队直属部队,一个中队的兵力在二百多人才是正常的。 有日本网页介绍此战新庄部队损失为“第六兵站汽车队共出动卡车八十辆,计损失卡车七十五辆,指挥官新庄淳以下四十三人战死,三十四人负伤”。 这有些令人不可思议——七十五辆卡车被击毁,连死带伤八路的子弹手榴弹一共碰着了七十七个鬼子。 、 其实,这个数字的产生,是有背景的。新庄这一路日军,除了自己的两个中队,记载还携带有如下人员 ——一个护卫小队和机关人员;到前线的慰问团若干成员(有资料称三浦敏事旅团长和他的卫队也在其中,但也有资料称当日三浦在内长城前线,故存疑);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兵和看护人员。伤兵这部分可能是日军损失最大的,因为如果是轻伤日军前线的野战医院都可处理,日军在平型关前线的鹄子沟就有野战医院。后送的肯定是重伤失去战斗力的人员。战斗打响后日军汽车兵可以突围逃跑,这部分伤员,就很难脱逃了。日军新庄自动车队代理队长中西正式报告中自述这支部队损失七十余人,这个数字常被引用,而日军增援部队进入战场后,自称“新庄中佐以下二百人战死”,其区别,就是中西的正式报告只提的是汽车队本身的损失,却全然没有搭乘日军的损失情况。 那么,当时车上有多少日军伤员呢?在国民党军的顽强抗击下,平型关前线日军的损失不小。实际上,战斗到二十八日,前线的尾家大队报告全大队一千零九十一人编制中还剩三百余人。我假设这些战斗伤员只有三分之一是25日之前产生的,加上日军平型关下另外两个大队的伤员,即使他们只有尾家大队的一半,三个大队加起来也有四百人,加上一百名看护兵。新庄所部日军,算上伤兵应该在千人左右。 至于汽车一共八十辆,这很可能是中西汽车中队的汽车数量(每车正副司机一共一百六十人,加上一个修理班,与该中队176人的纪录基本符合),而不是日军全部汽车的数量。 笔者计算,日军被围部队超过一千两百人,几乎被全歼。所以,平型关大捷中日军伤亡千人比较接近于事实。 第三,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我们曾经说,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在于它是抗日战争中第一次大胜。事实上此战之前,在抗战中我国军队也不是全无胜绩,但打成让日军“全灭”的歼灭战,的确是第一次。 从战术上说,这一战的确达到了一一五师战前所讲切断平型关后方日军补给线路的目的。平型关日军三浦旅团四个大队从二十五日到二十八日,与后方的联络中断,由于补给不足和缺乏援军攻势停顿,这三天中未能向前进一步。日军原计划从灵丘方面支援一个联队的日军增援平型关,由于交通中断,不得不改用已迂回到大营方向阎锡山军后方,已经攻占浑源的二十一联队主力两个大队又两个中队变更方向,赶到平型关下支援三浦旅团本阵。阎军无意中逃过一劫。而即便得到了增援,由于补给不济,三浦旅团在平型关下也仅仅是维持而已,攻击效果不佳。此后的三天,日军一直在平型关下徘徊,毫无进展。 造成平型关线失守的原因是日军关东军支队从西侧更远的茹越口突破阎锡山军防线的薄弱之处,国军梁鉴堂旅长战死,平型关守军退路被切断,十月一日被迫放弃阵地撤离。当时在关前苦斗的三浦旅团官兵发现阎军如“雪崩”般突然撤退,纷纷高呼万岁。可见林彪这一刀插入日军软肋造成的伤害,使气势汹汹的三浦旅团成了病猫。 从战略上讲,则是给了中国军民,特别是国民党军极大的鼓励。这并不是口头的说法,实际上也是这样,我参看了日军第十一联队战史,可以看出,战役进行到九月二十五日,国民党军虽然防守顽强,却几乎没有主动出击。日军取得的最后一个大战果是在一一五师打响同时,攻占了平型关前极为重要的一九三零高地。 然而,此后,受到八路军大捷鼓舞的国民党军纷纷主动出击,从二十五日到二十八日,一线日军到处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国民党军的反击中日军第十一联队第三大队长尾家剑少佐差点儿切腹自杀: 二十五日上午十一时,国民党军反攻一九三零高地,以迫击炮轰击并试图迂回日军后方。日军的部队是炮兵和车兵,近战能力不足,只好且战且退。双方间隔三百米的距离进行对射,日军退到二线阵地勉强挡住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二十六日晨,国民党军突袭鹄子沟日军野战医院,日军卫生兵和伤员进行顽强抵抗后,医院终于被攻占。第一机关枪中队中队长宣野等伤员被俘或被杀。 二十八日,国民党军对日军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发动总攻。日军被包围在一个马蹄形的防御阵地中,伤亡惨重,全军 从满编的一千零七十一人剧减到三百余人,弹药用尽,援军无望,日军大队长尾家剑嘱咐护兵烧毁队旗并准备自杀,幸为援军所救。 这都是此前日军记录中未见的灵活主动战术。此后的忻口战役中,迂回敌后也成为国民党军的重要战术之一。可见,一一五师的平型关之战,的确让当时士气受创的国民党军也为之眼睛一亮 ——和日本人原来还可以这样打阿!称平型关大捷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绝对是一个并不夸张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