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周边地区的民间,流传有很多关于三国时代的传说。 影视剧照 比如,龙子湖东岸曹山,相传为曹操驻军之所。而淮上区北部曹老集因相传为曹操屯兵地而得名,当地至今留有南营、北营、曹老营等地名。 曹老集 漫步淮上区曹老集,在古井幽深与断碑残字之间,常常会与曹操“不期而遇”,令人感受到一代枭雄的戎马倥偬,也亲眼见证那一度湮没的富庶与繁华。 曹营园 东汉末年,群雄竞起。 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秋,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在寿春称帝的袁术,两军在淮河两岸展开激战。 曹操在北淝河岸扎下营寨,屯兵储粮,时称曹家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后,曹操与孙权争夺天下,先后六次在江淮地区展开激烈的“淮南之争”。 曹操在曹家营附近又增设南营(今南郢村)、北营(今北郢村)等六个大营,原曹家营称曹家老营。 曹操屯兵于此的故事并非流于传说。 曹家营的名声由于魏武帝的文治武功曾经久不衰,明嘉靖年间编纂的《宿州志》称:“曹老营距灵璧县西南一百三十五里,三国曹操屯兵于此。” 此后,清朝的《怀远县志》、《凤阳府志》也均有此记载。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曾在曹老集境内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魏晋时的大型居住遗址。 专家分析认为,该遗址为曹魏时期一处高规格的军屯遗址。 当年曹操屯兵处,如今已成为重点文物区。 此前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的实地调查,在淮上区曹老集镇新发现文物点18处。 分别是:东郢古井、周台村侵华日军炮楼、大常郢村遗存、大常郢村窑厂墓葬群、庙东墓葬群、常郢小学墓葬群、顾沟沿顾氏家族墓、小台子唐宋遗址、大台村遗址、庙东台地遗址、庙东爱觉(角)遗址、周集村遗址、周集卞井遗址、老圩子遗址、小樊台遗址、周集狗不咬遗址、老圩子小庙遗址、李嘴子遗址。文物的时间横跨汉代至现代。 在曹老集镇政府门前,一座曹操的雕像静静伫立,似乎无言地诉说着枭雄在古镇的活动轨迹与戎马故事。 在曹老集镇东,曹王路南侧,还有一处仿古建筑,名为“曹营园”,为曹操屯兵曹老集那一段历史风云“留证”。 在考古新发现的文物点中,东郢古井位于曹老集镇周集片南郢村东郢组东北200米,砖结构,口径71厘米。 相传为三国曹操屯兵于此地时所掘的七十二井之一,是考证曹操屯兵淮河流域的重要资料。 古井幽深,似映射出一代枭雄的戎马倥偬;断碑残字,正见证了一度湮没的富庶繁华。 一条弯曲的曹王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一尊豪气逼人的曹操塑像,一堵灰色的曹营园城墙,一坎青砖砌成的千年水井,一孔平常不过的小石桥。 于乡村的静谧中诉说着曹老集的历史……这是淮水汤汤的积淀,是建安风骨的传承,更是历史文明的承载。 影视剧照 作为军屯地,曹老营在明朝终结了使命,遗弃的军营逐渐聚集起人群居住,成为一处集市。 当时,曹老营的富庶引来盗匪的觊觎。为卫护集镇,人们在周边构筑类似护城河的沟渠,仅在街的南北两头留有出口。 “三步两桥”即位于街的北出口,两桥皆为青石搭建,相距三步之遥。如今,仅残存一桥数石。 而至清朝中叶,沿淮商业日益繁荣,四方商贾汇聚,聚商成集,曹老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商业、物流中心,遂易名为曹老集。 据说这里曾有过两座恢弘的“地标性建筑”,时称“南阁北庙”。 沿淮 “南阁”为一处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牌楼,高约三层。 地基和第一层为青砖砌成,上两层为木制结构,建有供奉神灵的大殿。牌楼何时拆除,如今难以考证。 “北庙”为地藏王庙,为东西走向的两排房屋,每排6间,正殿的正神位供奉地藏王菩萨。 该庙宇在解放后曾被用作学校,上世纪80年代坍塌。驻步“三步两桥”. 尽管曾经的“南阁北庙”早已无迹可寻,尽管当年的金戈铁马风华不再. 曹老集,这座古镇正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也正在书写新的历史…… 喜欢曹操的朋友,不如到蚌埠曹老集一睹风采,感受当年的金戈铁马,热血沙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