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自上台伊始便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改革措施赢得叫好声一片,执政三年来,印度经济发展确实出现一些好的改观,莫迪因此有了“印度邓小平”之称。但是,近期印度多项重要经济指标的暴跌,让许多人眼中新兴大国“崛起”的幻象迅速破灭。 经济“雪崩”戳破“崛起”幻象 据路透社消息,印度综合PMI指数报告显示该指数从6月的52.7暴跌至7月的46,创下了2009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核心服务业活动从53.1%骤跌至45.9%,为2013年9月份以来最低,2009年以来次低,跌破了荣枯线以下。与此同时,6月印度CPI增幅放缓至1.54%,远远低于央行4%的通胀目标,加之二季度GDP增速不及预期。8月2日,印度央行被迫降息,将回购利率从6.25%下调至6.00%,创7年来最低。 HIS Marki首席经济学家Pollyanna De Lima指出,这次印度经济崩溃受累于莫迪改革,政府主导的消费税改革造成了市场混乱。莫迪改革作为现阶段印度经济表现不佳的直接变量,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万众瞩目下,莫迪改革最终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心比天高的莫迪 莫迪曾在去年的演讲中公开表明改革的愿景:让印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万亿美元,而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目前经济总量的两倍。这不禁让人发问,莫迪会采取哪些与目标相匹配的改革措施。 莫迪上台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土地改革。吸引外资企业建立工厂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牵涉到征用或收购土地,私人往往难于处理,而政府主导的交易费用更低。其次是电力问题,印度电力供应不足,农村很多地方没有通电,全国大面积停电。还有交通问题,不便的交通意味着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这些都需要政府对土地的统一规划和利用,征收到了土地才能建设公共工程,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设施等前提条件。 而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2013年土地征收法规定征收土地要得到70%或80%土地所有者的同意,此规定束缚了政府征地的脚步,此次莫迪土地改革意在通过修改土地征收法来摆脱束缚。然而由于遭到农民和反对党等多方面的强烈反对,莫迪政府不得不在半年后收回提案,并宣告土地改革的失败。 土改失败后,莫迪在经济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去年11月8日莫迪突然宣布,将从午夜开始停止大面额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纸币,同时从国家层面把控黄金交易,提高黄金交易透明度,力图通过推行废钞令来直接打击长期困扰印度经济的黑钱交易和贪腐问题。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据2012年数据,印度约有86.6%的交易使用现金,现金交易容易滋生黑钱,“黑色经济”目前占印度GDP比重高达20%。有研究认为,仅2002-2011年印度就有约3440亿美元现金非法流出,这不仅导致了大量财政税收流失,还威胁着国家金融安全。目前,14万亿卢比被废止的旧钞已经有超过80%被收回(约合11.2万亿卢比),新币发行数额仅为4万亿卢比,大约7.2万亿缺口转化为银行存款。 从长期来看,废钞令及其倡导的支付非现金化,能够促使现金存款化和地下经济透明化,加强国家对资金流动的监控。然而废钞令也导致了资金流动性降低,直接冲击了主要依靠现金交易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资金运转困难,无法给工人发放工资,甚至陷入停产。而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占印度GDP总额的45%,雇佣了80%的劳动力,这就不难理解废钞令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印度经济,导致多项经济指标暴跌。 继取消大额纸钞改革,莫迪经济改革的另一条主线在商品服务税改革。印度传统税制中,各邦都有独立的课税权力,税收体系错综复杂,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重复征税,过程繁琐,税赋繁重。导致国内市场严重分割,实际税率高企,助长了黑市和逃税,逃税避税观念在印度社会也是根深蒂固。 在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189个国家商品交易便利化指数排名中,印度名列第134位。然而经过层层附加的税收体系并没有带来印度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数据显示,印度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仅为16.6%,是世界占比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 莫迪改革打破了地方上的“团团伙伙”,使得历史上不能由各邦政府征收的商品服务税改为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种,从而创立全国统一商品消费税制度,推动全国统一消费市场的建立。将过去游离于灰色地带的高额间接税负,改为只针对消费环节征收间接税,提高印度经济便利化程度和物流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扩大税基,增加公共财政。 但从目前情况看,税收结构仍较复杂,各行业的商品服务税还未厘定,企业和居民还未熟悉新的报税流程,消费税上调带来的物价上涨冲击了国内消费需求,在税改中如何调节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也是横在莫迪面前的一大难题。改革缺乏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仅仅是一场自上而下式的主观性改革,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程度的干扰,税改导致印度国内供给链和分销链出现紊乱,商业情况极度恶化,达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糟糕水平。 同时,莫迪在政治领域展开改革,设立“转型委员会”以取代国家计委,并用“三年行动计划”“七年战略规划”“十五年远景文件”替代原有的五年计划。在原本的制度安排中,印度国家计委有权向各邦分配中央资金和批准中央的资本支出,从而积累了极大权威,依托强大的职业官僚集团,既可以抵抗来自各地方各部门的政治压力,也无需理会市场运行的逻辑,因此就发展出了一个严重影响政府行政的独立小王国。莫迪取消国家计委,意图打破“山头主义”从而加强政府集权,而这项目标明确的改革只是印度政治改革的冰山一角。 印度想要实现工业化,需要发展大规模制造业,就要提供与工业文明相匹配的劳动力,必须破除种姓制度对底层民众争取向上发展的束缚。同时工业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如征地、廉价薪酬、环境污染等,会引发群体性不满,印度的西方民主式政治架构会使政府被民意裹挟,工业化无法顺利推进。想要破除这种困境,必须改革政治制度,大力推动中央集权,建立强政府。而政治上的重新洗牌则会是一个更为艰难的过程,稍有不慎,阶级间的利益冲突就会引发国内局势的剧烈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