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62年中印之战:解放军横扫印军,打出五十年和平!

[复制链接]

368

主题

430

帖子

16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5 12:5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国内环境都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爆发的,但是解放军却依然赢得了一场摧枯拉朽、酣畅淋漓的辉煌胜利,中国在军事上、政治上全面压制了印度。这段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962年的中印战争

极其不利的国内外环境

中印边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一直存在由双方行政管辖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英国在印度独立前一系列别有用心的举措,为今后的中印边境冲突埋下了伏笔。印度独立后不久就开始逐步侵占中国领土,并支持策动西藏农奴主叛乱。

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印度公然开始推行“前进政策”,加紧对中国领土的蚕食。印度一再拒绝中国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提议,1962年更是向边境地区集结兵力,组建了第4军,还赋予第4军自由发动有限战争的权力。为什么印度敢于在这个时候和中国叫板?因为此时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他们想抓住这个机会在边境问题上争取更多的利益。印度的分析没有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六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内外交困最严重的艰难岁月。国际上,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关系始终没有缓和,虽然朝鲜战争的硝烟已经平息了好几年,但是1958年金门炮击的隆隆炮声音犹在耳,此时中国还是处于和西方阵营全面对抗的局面。曾经的“老大哥”苏联,在建国初期确实给予中国很多援助,但此时中苏关系也已经走到了决裂的边缘,苏联已经在1960年撤回了全部专家。所以,六十年代初中国在国际上相当孤立,而印度却由于和中国的矛盾,非常罕见地得到了美苏两大阵营的一致支持。

在国内,新中国正在经历三年困难时期,连基本的粮食供应都难以保证,国民经济发展更是陷入停顿。在这个时候要进行一场战争,确实非常困难。然而所有这些困难,反倒激发起了解放军同仇敌忾的高昂士气。

战斗力强悍的解放军

不过从军事上看,六十年代初却是解放军战斗力最强悍的时期。有人认为“抗美援朝”才是解放军战斗力的顶峰时期,其实不然,虽然“抗美援朝”初期前三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但那是在美军没有充分准备也不熟悉志愿军战略战术的情况下,美军在熟悉了志愿军的战术,并开始全面动员之后,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就比较被动了。地战阶段后志愿军在前线改变了战术,在后方改善了后勤,到金城战役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攻击力,但战争很快结束。所以,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时只是和世界头号军事强手美国交了一回手,即便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还来不及消化,装备方面也刚刚全面统一为苏式。相比之下,到了六十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已经充分消化,并落实到了部队的战术、训练、装备等各方面。


战争爆发前,中印两军在边境对峙,最左侧解放军展示的神情就充分表现了对敌人的轻蔑和藐视

在装备上,解放军此时全面装备了五六式枪族。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五六式冲锋枪(不是使用手枪弹,所以确切说应该是突击步枪)和五六式轻机枪的组合非常成功,随伴步兵的火箭筒和57毫米炮无后坐力炮也都非常适合在高原地区使用。步兵武器配系的均衡性能先进,所以,在战争中解放军缴获了印军的轻武器,基本上是看不上眼的,更不会用缴获的武器来换下自己手里的武器,这在解放军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印军的武器也不算差,虽然都是美苏两方提供的,但型号杂乱,反而不如解放军的武器装备。

在软件上,战略层面有中央军委的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林彪等军事政治斗争大家。战术层面,前期负责指挥东线作战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是1955年的中将;指挥瓦弄方向作战的54军军长丁盛是1955年的少将;指挥西线新疆方向作战的南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是1955年的大校,1961年晋升的少将,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将。师团级干部都至少经过抗战、解放战争的锤炼,营连级干部绝大多数也都参加过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甚至普通士兵中也有不少经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军事素质过硬,又有实战经验,综合素质相当之高。而印军虽然和巴基斯坦打过几仗,但这些作战的规模、强度和烈度,和解放军所经历过的战争根本无法相比。因此,中印双方在人员素质上的差距巨大。

摧枯拉朽的碾压

1962年夏,面对印度一再拒绝中国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建议,反而继续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进入了战备状态,分别成立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和“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张国华和何家产负责,作为东段和西段作战的指挥机构。

10月20日拂晓,东段的西藏边防部队投入约1万兵力,对入侵的印军第7旅采取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法开始反击。右翼主攻部队在枪等、卡龙之间强渡克节朗河,迅速清除了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等据点的入侵印军;左翼助攻部队,同时向沙则、仲昆枪、克宁乃桥的印军实行反击。当天,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大部被歼,一部溃逃。10月23日,解放军兵分五路展开大追击,至10月25日,进占达旺,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旺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部领土,并全歼印军第7旅,俘虏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首战告捷。


英勇作战的解放军

同时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也分别向入侵印军实施反击,清除了呷灵公、拉木多、林卡、拉曼、阿夏比拉等地的印军据点,进占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等地,逼近瓦弄,有力地配合了克节朗河主要方向的作战。

西段的新疆边防部队也于10月20日开始反击,先后肃清红山头、天文点、加勒万河谷、班公湖岸地区入侵印军,给予印军第114旅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东段主力部队的反击作战。

在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后,中国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中国边防部队也遵照声明,东段和西段部队先后于10月24日、10月28日停止军事行动。

印度虽遭惨败,但仍拒绝了中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反而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向边境增派军队。到11月中旬,印军在边境的总兵力增至3万余人。瓦弄、西口山等地印军于11月14日和16日又向解放军发动了进攻。因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于11月17日再次反击。

东段西藏军区调集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反击,为加强东段东部地区作战指挥,组成昌都地区分前指,由丁盛负责,指挥4个团向瓦弄地区反击。对西山口方向印军,采取“打头击背、斩腰剖腹”战法,当天就占领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当面印军防线完全崩溃,19日,解放军占领邦边拉,并继续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


中印自卫反击战示意图

在瓦弄方向,11月16日解放军以1个团向瓦弄所公西北迂回,以1个团又1个营分别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当天17时就进占瓦弄,并继续向南追击。至21日,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才停止追击。

在东段中部地区,西藏山南、林芝边防部队向里米金、梅楚卡、都登方向反击,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占领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西段反击重点是班公洛地区,新疆边防部队以一部冒风雪翻越冰山进行迂回,另以3个连从正面反击,攻占3处印军据点,随后以炮火压制破坏了另外3处据点,迫使守敌放弃据点逃窜,遂于20日清除西段入侵印军的全部据点。

中印之战不过短短一个月,解放军两次反击都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印军,印军不堪一击。但这不仅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因此在11月21日,中国政府提出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和设立民政检查站等三项措施,于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单方面实行全线停火,并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北20公里之外,脱离军事接触;另外还单方面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以及被俘人员交还印方。


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军士兵

在胜利后主动后撤,交还缴获释放被俘人员,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充分说明了中国和平解决边境纠纷的诚意,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肯定,体现了中国泱泱大国的气度和风范。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国军队主动撤回到“传统习惯线”,有人认为是有放弃胜利果实之嫌,但是在当时国情国力之下,中国也确实没有足够的力量长期维持在争议地区驻军。就连当时一个月作战行动的后勤保障,也是经过了相当大的努力才实现的,而且马上进入冬季,后勤的压力更大。况且经此一战,印度被结结实实地教训了一场,从此1962年的阴影就成了印军挥之不去的梦靥,完全实现了毛主席在战前提出的“打出五十年和平”的要求。(周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3 03:55 , Processed in 0.4634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