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4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月初二回娘家、拜财神:那些“年味儿”里的老民俗

[复制链接]

2530

主题

580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6 16: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月初二,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是中国历史传统。
这一天,姑爷是丈母娘家的座上宾;老丈母娘疼姑爷也是实打实,平日里来丈母娘家能扫天儿刮地儿、干杂活儿的姑爷,在今天都会受到丈人家的特别尊敬。
娘家接待姑爷一家,要在茶水桌上准备食盒儿,里面放着各式糖果儿,也称为“吉利果儿”。不论来多少孩子,娘家都必须让孩子们可劲儿地吃、拿,娘家的大人、孩子也都不能表现出不满或恼怒。到了吃午饭时,老丈人在排桌位时要把姑爷儿特意安排在自己身边儿,以示尊重、当回事儿。
大年初二,一般情况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一定要夫婿同行,故初二也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分量重的礼品和红包儿孝敬父母,以及分给娘家的小孩儿压岁钱,并且在娘家赴席吃午饭,下午则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否则会遭到其他人议论,认为会吃穷娘家。在过去有条件的大户人家儿,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以做纪念。
“拜丈人拜岳母,姑爷带闺女—同来,入得门、笑口开;拜见丈人道恭喜,拜见岳母说发财。茶也好、酒也好;隔壁伯婆含笑问姑娘,啥时养个宝宝来。”更有儿歌唱道:“昨日初一不出户,今日要到亲眷人家去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牵;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临到走,还有压岁钱。”
其实,不只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五以后也要“回娘家”。
正月十五后,要接嫁出去的闺女儿回娘家。一般是娘家哥哥或娘家弟弟去“叫”去“接”,之所以选择正月十六为女儿回门儿的日子,是因为这是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好日子。过去历法的计算上,以“立春”为界,不立春,就不能算下一年。下一年第一个好日子是正月十六,这一天闺女儿被接回娘家,显得娘家懂事儿,还没有忘记闺女儿正月里在婆婆家劳作的苦,接回家歇几天。娘家往往也是要真心挽留住上一宿的,也必须给出了门子的闺女儿一家人提前收拾好房间,里儿外三新的被褥也提早晾晒出来;白天老丈母娘打发下人,早早儿地给姑爷一家人准备好热乎的炕头儿,以此显露出娘家的热情。“接闺女儿,请女婿,小外孙子得闲儿你也去”,这首儿歌就形象地描绘了娘家“接闺女儿”的传统。
除了“回娘家”,正月初二还要“拜财神”。
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家儿、店铺儿,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买卖家儿一般拜武财神——关公,北京的大商号如“八大祥”、“八大楼”这天均要大规模举行祭祀活动,早早儿准备好“三供”,祭祀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鲜花、水果、馒头、蜡烛等,祈望今年买卖要发大财。
普通老百姓家则拜比干,因为百姓认为比干没有心了,也一定没有私心,办事儿一定就能公正;更多的老百姓这天则到庙里面去“借元宝”,以求新的一年万事顺利。
早年间正月初二,天没有亮的时候全家就要起床,煮馄饨吃,俗称喝“元宝汤”,因为馄饨长得像元宝。初二这一天,也是老北京人祭财神的日子;各家儿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隆重地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粗糙的印刷品焚化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8 12:56 , Processed in 0.2908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