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40工程 / 编辑:冷小军 俄乌战场上,在双方使用过形形色色的各类支援火炮中,出自苏联的122毫米D30系列榴弹炮及其衍生型号占据了半壁江山。这种火炮有扎实的设计与成熟的生产工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战斗价值,远未到画上句号的时候。那么,这款火炮,究竟是何方神圣? 缘起 ▼ 从沙俄晚期到苏联成立之初,这个拥有庞大陆军的国家就把76毫米和122毫米口径野战火炮作为支援火力的中坚力量。到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陆军为了淘汰沙俄时期的旧火炮,从捷克斯洛伐克与德国引进了先进榴弹炮图纸,对有关技术的消化吸收,设计出M30榴弹炮,并于1940年大规模投产。
M-30榴弹炮
二战期间,M30榴弹炮表现得十分亮眼。它结构坚固,故障率低,射击精度很高,广受基层官兵好评。即便如此,M30依然存在很多问题。M30自重较大,且没有旋转炮架,在面对移动较快的目标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对准设计方向。M30可以很好地打击敌方步兵,摧毁防御工事,但对于打击装甲目标的时候效果差强人意。 从客观的角度讲,反装甲任务并非榴弹炮的主要任务,其瞄准镜设计是为了曲线射击而非直瞄射击,但在着重装甲快速突击能力的苏德战场上,榴弹炮时常直接面对敌方装甲集群,需要有快速打击敌方装甲目标的能力。
M-30榴弹炮
朝鲜战争爆发后,M30随志愿军入朝作战。在面对美军炮群105毫米与155毫米的火炮配比时,M30的122毫米就显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M30可以完美压制105毫米火炮,但又被155毫米火炮全方位压制。 苏军依照志愿军的反馈,自认为陆军火炮方面已经落后于美军,因而针对M30火炮的缺点,开始新型火炮的研制。最终于1960年,新型火炮大规模列装部队,被命名为“D30型122毫米榴弹炮”。 与M30相比,D30加大了药室容积,提高初速,加长身管,发射爆杀榴弹时射程从11.8公里增长到15.3公里。重新设计的炮闩,使射速由每分钟5-6发提高到每分钟6-8发。炮架部分采用了三角形大架设计,既可360射击也降低了火线高度,可以较好的打击快速移动目标。
D-30
与所有苏联经典武器一样,D30在操作通用型上表现得很好,任何操作过上代榴弹炮,或其它诸如85毫米D44加农炮、152毫米D20加榴炮的战士都能直接操作D30。而且在瞄准镜、液压系统保养等方面,与苏联其它火炮基本相同,凡是与其它火炮有不同处或独特的流程,皆用铭牌标注在炮身上,简单易懂。 D30也有一些跨时代的设计。它是苏军第一种所有弹种都可全装药发射的火炮。之前的火炮不同的弹种需要使用不同的发射药,在战场上时常出现找不到弹种对应发射药的情况,炮兵也需要熟记相关的对应关系与不同的射表。而D30的“不挑食”,缓解了后勤压力,也减小炮兵的训练难度。
D-30
同时,D30也是苏军第一种应用“高度与气象对照表”的火炮,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找到对应的射表,增强射击精度。这种表也陆续应用于苏军其它型号火炮。 D30的产量没有精确的统计,截至2016年,仅D30牵引型号存世的保守估计就已达万门以上。考虑到半个世纪以来作战中被摧毁的、报废的、无法统计的数量,总体产量只会更多。除苏俄自身外,中国、朝鲜和南斯拉夫也生产了大量该型火炮装备部队和出口。
战法 ▼ 在本次俄乌战场上,俄军对于火炮的使用基本还是从苏军传承下来的战术,大致可以分为进攻作战与防御作战两种。在不同的作战模式中,D30的使命也不相同。 当火炮投入进攻作战时,D30分队主要采用逐次集中射击与徐进弹幕射击两种方式。逐次集中射击就是依次打击距离进攻分队最近的敌方目标,对目标先进行短急射,再按一定间隔时间进行持续打击,在敌方目标出现防御漏洞时第一时间占领。徐进弹幕射击是炮火根据攻击前进速度,打击进攻分队前方目标和中间地带,攻击分队紧跟炮火,逐步推进。
苏军火炮战术
进行防御作战时,提前对防御阵地前拦阻射击地带的一些地点,进行测量并装定射击诸元,在敌方冲击到相应地点时无需精准测量直接开火。在面对例如装甲目标等快速移动目标时,增加拦阻地带的宽度并给予适当的提前量,在目标接近拦阻地带前就开始炮击,直至大多数目标脱离拦阻地带为止。 使用 ▼ 第三次中东战争是D30的第一次实战。这场战争以阿拉伯联军的溃败而告终,联军装备的D30也被以军大量缴获,被交给由苏联犹太人组成的部队使用,以军中的苏联犹太人大多在苏军服过役,对该炮很熟悉。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以双方都使用D30参战。阿拉伯联军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使用D30打击以军要塞,取得不俗的战果。有趣的是,以方中的D30也是依照苏军条例使用的,只是由于弹药不足,大多只能用于袭扰作战。
徐进弹幕射击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面对阿富汗广袤的山区与神出鬼没的游击队,苏军使用的战术为先包围游击队所在的区域,再集中力量消灭这个区域中的游击队。 在这个战术中,火炮的使用是关键一环。D30射击俯仰角大,既能对山顶射击,也能平射打击步兵的冲击,成为了苏军主要使用的火炮。苏军采用“以点控面”的策略,将大量D30部署在公路沿线的闭塞点和制高点上,性质与越南战争期间的美军火力基地类似。 在车臣战争中,尤其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依托现代化观瞄设备和自动化指挥体系,D30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快速反应方面,D30分队的反应时间为2~3分钟,而米24直升机分队则为13~24分钟。在D30持久射击配合坦克与反坦克导弹的直瞄射击,俄军可以以极小的代价攻克阵地。同时,D30也用上了“鱼叉-2”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提高打击效率的同时减小对平民伤害。
Mi-24直升机
自2014年开始的乌克兰危机,双方都大量装备了D30,仅乌克兰政府军方面就有约400门。 在2014年战争初期,乌克兰政府军军纪涣散,几个精锐旅遭到顿巴斯民兵的沉重打击,尤其是炮火杀伤严重。同时,乌军缺乏有效的侦查手段,只能盲目射击,非但未对顿巴斯民兵进行有力打击,还造成大量民众伤亡。反观俄罗斯支持下的顿巴斯民兵,装备着先进观测装备和无人机,同时也把公路沿线的主要目标坐标都精确测量,定点打击乌军。
乌克兰战场上的D-30榴弹炮
军事上的失利也让乌克兰政府开始重视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时北约各种援助加培训,在如今的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并未占到太大便宜。虽然北约援助了乌军不少D30,但早已淹没在俄军的炮火之中。D30是否能在本次战争中有亮眼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