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元3世纪,东西方都是内弯战刀,为何800年后又爱上外弯刀

[复制链接]

1896

主题

2170

帖子

768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22 01:5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不少冷兵器爱好者发现汉代环首刀有很多内弯的,这种内弯刀更著名的还有尼泊尔的廓尔喀军刀,这种内弯刀有什么优点呢?为什么后来主流都变成了外弯刀呢?有的人认为内弯刀的缺点是重心靠前做不长,所以才会被淘汰,真的是这样吗?


▲汉代内弯环首刀

确实在公元1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段时间内,东西方都出现了内弯刀,和后世的廓尔喀军刀不同,无论是汉代环首刀还是达西亚大砍刀、色雷斯大砍刀等等内弯刀,其实做的一点都不短,并非有人按照现在使用的廓尔喀军刀来猜测的,内弯刀重心靠前做不长。




以色雷斯大砍刀为例,在保加利亚出土了14把大约是公元1世纪的色雷斯大砍刀,保加利亚在古代是色雷斯bessi部落的领地,当地发现的色雷斯大砍刀的长度在110-145cm不等。这个尺寸来说一点都不短了,所以内弯刀做不长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老照片中的日本大太刀

公元1世纪也就刚进入铁器时代没多久,当时的冶铁技术都不算很成熟,但是已经可以做出145厘米的内弯长刀了。而明代戚继光抗倭时面对的日本大太刀也就五尺,按照日本的标准,达到五尺的才算大太刀,当时日本一尺为29cm,五尺也就145cm,和最长的色雷斯大砍刀的尺寸相同。
而大太刀和色雷斯大砍刀中间可差了差不多一千五百年。可见冶金水平不是限制武器长度的因素,仅仅因为这个尺寸可以比较自如地挥舞。




那么内弯刀究竟有什么优点呢?为什么当时东西方不约而同都出现了这种内弯长刀呢?笔者曾经也有这个疑问,所以笔者就曾特意订做了一把仿的汉代内弯环首刀,就是为了测试一下内弯刀性能和外弯刀有什么区别。




当然,既然是仿汉代内弯环首刀,也不能随便乱做,笔者的内弯环首刀的原型是上图这把日本出土的,当时是东汉朝廷赐给日本邪马台国的内弯环首刀。这把环首刀内弯的弧度更明显,这样测试起来也更容易发现其中的不同。
这里说点题外话,存世的汉代内弯环首刀的弧度大多比较小,这就导致了网络上一直有种论调就是,内弯环首刀的弧度不是专门做出来的,而是淬火应力导致的弯曲。而这把环首刀的弧度就可以明确证明,中国内弯环首刀并非应力导致的弯曲,就是特意做成内弯的。




在我这把环首刀到手后,我做过很多试斩测试,劈砍各种不同的物体,就是为了更好地感受内弯环首刀的性能。我试过砍肉,从性能对比来说,当时没有感觉到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无论内弯刀还是外弯刀,都是一刀两断。




笔者还做过很多砍木头之类的试斩来进行比较,但是都是感觉有区别,但又说不上区别在哪,直到笔者拿空水瓶进行试斩才比较明显的感觉到了区别。用刀试斩过的刀友都知道,空水瓶因为很轻,如果挥刀速度不够快,角度不够正,空水瓶就会被碰飞而不是被斩开。过空水瓶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当然对刀本身的锋利度也是有要求的。
在笔者经过各种试斩测试的对比之后,终于发现内弯刀在砍不会动的物体的斩切力是要高于外弯刀的。从手感来说,尤其是过空水瓶的时候感觉比较明显,内弯刀在斩切物体的时候会稍微勾住被斩的物体,让物体不会逃脱,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斩切的效果。而外弯刀往往更容易碰飞斩切的物体,导致斩切力无法完全发挥,难以直接斩断物体。




从实战角度来说,比如在战斗中一刀斩过去,对方看到刀砍过来,正常来说都会本能向后躲。而内弯刀只要砍中对手,因为被刀尖勾住,他往后躲反而会导致伤口砍得更深。而外弯刀往后躲则可以切实地避开一部分刀锋,从而让伤口砍得更浅。
从这个角度来说,汉代环首刀,以及同时期的色雷斯大砍刀、达西亚大砍刀、希腊Kopis刀这些内弯刀在同一时期兴起,大约都是进入铁器时代后,发现钢铁的韧性更好,经得起大力挥砍,所以各国开始研究什么样的刀劈砍伤害更大,于是纷纷制作出来更适合大力挥砍的内弯刀。




但是内弯刀很快就淘汰了,汉代以后就很少见到内弯刀,而西欧也迅速地抛弃了内弯刀,直刀直剑成为主流。这种状态下,一直到差不多快一千年后,中国的宋代时期,突厥人发明了外弯刀,由辽国传入大宋,同时也迅速地传播开,各国在这一时期都开始淘汰直刀,换装外弯刀。


▲波斯舍施尔弯刀

无论是从内弯刀换装成直刀,或是从直刀换装成外弯刀,各国大约都是在同一时期不约而同地进行换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跟当时的战争形态有着直接关系的。最早的内弯刀大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流行,在公元3世纪则开始变得少见。这是因为在公元3世纪之前,骑兵战术还不成熟,公元三世纪的中国三国时期甚至都没有马镫。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已经懂了,内弯刀虽然挥砍犀利,但是并不适合骑兵使用,因为只要没有做到一刀两断,骑兵受到的冲击力就要更大,勾住斩切目标的刀就很容易导致脱手,甚至把握得太紧的骑兵从马上拽下来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这种内弯刀只适合步战使用,骑兵简直没法用。


▲罗马Machaira弯刀

而想要达到最大的斩切效果,双手挥刀力量才更大,汉代环首刀也好,色雷斯大砍刀也好,达西亚大砍刀也好,都是比较长的双手刀。如果做成单手刀,为了保证足够的斩切效果,就必须加宽刀刃,这也导致宽刃刀更重,单手想自如挥舞只能缩短长度。比如上图罗马的Machaira刀,可以看到刀刃明显更宽,长度更短。




而尼泊尔的廓尔喀军刀,长度则更加迷你,这也是因为廓尔喀军刀出现的时期已经是火枪时代,廓尔喀军刀更多作为排障刀来使用,而不是专门用来肉搏的武器。所以尺寸不需要做得太大,小一点更便携,省下的重量多带几颗子弹或是手雷显然要更划算得多。




言归正传,在公元3世纪以后,战争的烈度更高,士兵的训练对于互相配合更加看重,步兵的阵型也愈加整齐。而双手刀难以排列密集阵型,需要足够的挥舞空间,不然就砍到队友了。但是像过去一样松散阵型,大伙就是抄家伙一窝蜂冲上去就是干,面对排列更密集的步兵方阵就只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而已。这就导致了双手刀在这一时期开始变成了非主流武器,不再受士兵们的喜爱。




这一时期单手刀则开始成为士兵们的短兵器的主流装备,但是单手刀在战争中一般需要配盾使用,不然空着一只手很浪费。然而配盾的话,当时大盾配刀主要攻击方式是盾牌顶住,然后挤压对方空间,进身后在盾牌缝隙里把刀伸出去捅死敌人。
这种内弯刀需要更大动作去挥舞,破绽较大,捅刺能力又比较捉急,配盾使用很不方便。而且各国军队的披甲率也开始上升,面对有甲的对手,哪怕一身皮甲,这种内弯刀的劈砍能力也大大的降低。于是各国慢慢的都用直刀直剑,捅甲缝的杀伤远比劈砍更有效。无论双手内弯刀还是单手内弯刀,都开始被淘汰不用。




等到后来突厥人使用的外弯刀在骑兵战中表现优异,外弯刀配合马匹冲锋,挥砍的时候砍中的物体顺着弧度拖割过去,更省力,也不震手,还能拖割出更长的伤口,在当时更长的伤口代表失血更快,更难包扎。
而步兵使用,外弯刀用拖割劲挥舞,往下一拖割出一道长伤口的同时,刀也收回来了,可以立刻格挡或者补一记捅刺。不容易出现一刀下去砍到骨头一时抽不回来被对方还击同归于尽,或者被旁边敌人收割人头的情况。于是步兵和骑兵都开始换装外弯刀。
但这并不代表外弯刀比内弯刀性能更优异,士兵们的武器一直都是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而跟着进行调整。即便各国都开始换装外弯刀,也根据需求的不同产生了很多的演变。很多人觉得武器发展就是越来越厉害,后期的刀就要比早期的刀牛逼,其实不是这样。只是战争形态变化,武器也跟着变化,而适合后期战争形态的刀,穿越去早期,并不会大杀四方,而是会水土不服变得根本不好用。




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外弯刀,但是因为并不适合当时的战争形态,在士兵阵型散乱,冲击骑兵还未出现,还是战车冲阵的时期,外弯刀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攻击力不如内弯刀,所以根本没有流行开。无论是内弯刀还是外弯刀,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并没有谁更优越,都是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的最优解。

作者人渣啸西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3 02:01 , Processed in 0.3127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