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单枪敢独行,摧锋破敌任纵横。皆称飞虎一身胆,不负英雄千古名。——罗贯中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赵云描写成了一位满身是胆的千古英雄,时至今日,只要说起三国,许多人都会想起赵云,毕竟赵云 身骑玉兰白龙驹,手持龙胆亮银枪,威风而又不失帅气,在奉行颜值至上的今日依然备受追捧。 持长枪之人,身骑白马,尤显帅气,假如把赵云的亮银枪换成亮银剑,那味道就弱了几分,而亮银枪上的红缨,更为这帅气的身姿增加了色彩。那么, 长枪上的红缨究竟有何作用呢?让我们细细说来。 百兵之王 姑且不说红缨的具体用处,先 了解长枪在古代冷兵器中的地位。 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武器大致分为近程武器和远程武器两种,远程武器则只有弓、弩,而近程武器,则五花八门, 有十八般武器之称,分别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而长枪,则是这些武器里最长的,又称为 百兵之王。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既然长枪这么强,那么为什么金庸、古龙笔下的武侠人物中,鲜有使用长枪的大侠呢?那是因为长枪大多是战争之中才使用的兵器,如果普通人携带,在当时可能会被认为想要造反,并且长枪不易携带,在突如其来的打斗中会来不及和敌人拉开距离而无法发挥长枪的优势。 虽然在武侠小说中,长枪的出镜率和厉害程度都很低,但是这并不影响长枪在古代冷兵器中的地位,许多名将都喜欢使用长枪。例如赵云,又例如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还有罗家枪、岳家枪、戚家枪等。之所以这些名将喜欢用枪,一方面,战场不同于武侠描写中的打斗场面。 战场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杀敌,且敌人众多,自己势必也需要结阵,而适合结阵的武器,当然是进攻距离最长的长枪了;另一方面,战争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兵种是骑兵,如果骑兵配上长枪,就能像锥子一样扎入敌人深处,这种优势 可不是其他兵器能比拟的。 作用一:引人注目 当然,如果是粗浅使用,长枪好像练起来很容易,但其实,想要掌握并发挥出长枪的全部威力的话,就很难了。古代长枪多为八尺,也就是现在的2.7m左右,既然这么长,那么 它的重量也势必比刀剑来得重,那么对使用者的力量上的要求也会高得多。 而长枪用时需要握其根部,会使其重量更重,对于臂力以及技巧的要求更高。并且长枪使用多依赖技巧而非蛮力,这要求使用者不但要力大,还要心锐, 简直是难上加难。既然长枪已经又长又重、使用起来已经这么困难了,那为何还要加上一缕红缨呢?这里,就要说到红缨的一个妙用。 长枪的使用技巧上,讲究灵动,并且需要在找出敌人破绽时,迅速扎枪给予致命一击。而红缨,则是枪身上非常抢眼的地方,在使用者舞动长枪的同时, 红缨能够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并能隐藏一部分的枪尖,让敌人对枪尖的轨迹难以捉摸,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作用二:劳动智慧 长枪大多由枪尖、枪杆加上红缨组成, 长枪的由来则可以追溯到唐代,因为长矛制作繁琐且及其耗时,所以长枪就成了长矛的替代兵器。长枪的枪尖多为金属制成,而枪杆,则多以木头制成,而红缨,则塞于枪杆与枪尖之间的缝隙。 长枪的制作方式跟古时的农耕用具有些类似,都是木质或竹制的长杆,套上金属制的头,例如锄头,就是圆形木棍头上套了金属的锄刃。而这些锄头之类的农具在使用时时不时会发生类似锄刃从锄柄上脱开的现象,于是农民们往往会在锄刃与锄柄之间 塞上一片木头片,也就是楔子,来起到加固的作用。 这里就要说到红缨的 第二个用处了,就是作为楔子,加固枪尖与枪杆之间的连接,使得枪尖不易从枪头脱落。毕竟,在战场上,没了枪尖的枪可没有办法杀敌。 作用三:防止手滑 说道战场作战,虽然残忍,但是依旧需要士兵奋勇杀敌,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而杀敌,则必然见血。 古代大部分的兵器都由"刃"和"柄"组成。 "刃"则是金属制成的锋利的部分,"柄"则是人手用来握住的地方。古代兵器中,一把好的刀或者剑的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刃不沾血。 就算是差一点的刀剑,在沾上血之后,也不会顺着"刃"流到"柄"部,一般都是甩一甩将血液甩掉,或者在事后清洗。长枪跟其他兵器不太相同的一点是,长枪的"刃"的部分只有枪尖,而枪尖只占整个兵器的非常小的一部分, 人手需要握在占了长枪绝大部分的枪杆上。 之前也提到过,枪杆多以木头制成,枪杆光而滑。因为长枪伤敌的方法多为扎枪,如若杀敌人数多了,此时敌人的血液会顺着枪尖流到枪杆上。这里就要 说到红缨的第三个用处了,就是用来阻挡敌人的血液,以免血染枪杆,导致枪杆湿滑而令使用者握不住枪或影响使用者的发挥。 作用四:派兵列阵 上文也说到,长枪多为战争中配合阵法使用。例如戚继光所建立的戚家军中,有一个他创造的"鸳鸯阵"中,就用到长枪作为配合,又例如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次战役中,都有藤牌在外阻敌、长枪在内杀敌的阵形。 这里就要说到红缨的最后一个用处了,就是 在排兵布阵时,增加阵列的士气。大家想象一下,一个阵列的士兵手持长枪,枪尖闪烁着金属的冷冽光泽,而朵朵红缨,则随着大风飘扬,犹如血色飞花。 是不是很有气势呢? 文/南宫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