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8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鞘里宝刀鸣——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刀剑

[复制链接]

1888

主题

2162

帖子

76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6 12:5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云河



宁夏固原南郊北周李贤墓出土的铁刀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双附耳悬挂式佩刀实物。此刀在刀鞘部位却放弃了璏,而采用了外来的双附耳样式,可谓一柄中西文化合璧的利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丝路记载下战争、冲突,却也书写着东西方从未间断的交流、学习。璏传入西方,双附耳又影响东方,这些实用的小物看似不起眼,却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为交流的物证。

而风云变幻的北朝,传奇人物不可胜数,“声齐细柳,功超大树”的李贤将军,战刀入鞘,将意气风发与文化碰撞的光华敛入历史深处,却抹不去这锋芒的实有。鞘里宝刀犹鸣,谁言英雄俱往?


北周·环首铁刀

出土地点:宁夏固原南郊李贤夫妇合葬墓

墓葬年代: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

保存地点:固原博物馆


1983年,宁夏固原南郊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的大型墓葬,据出土墓志判断墓主人为北周柱国、河西公李贤及夫人吴辉。李贤其人,史书有载,他本姓拓跋,其家族从李贤祖父开始便镇守固原一带,堪称国之藩屏。北魏末年,关陇起义爆发,年方弱冠的李贤集兵平叛,崭露头角。之后,他追随一代雄主宇文泰,平定原州,屡立战功,历任瓜州刺史、河州总管、大将军等要职,可谓宇文氏霸业的坚定后盾。


李贤墓志志盖拓片(左)与吴辉墓志志盖拓片(右)。

李贤墓虽遭盗掘,仍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其中不乏域外制作的玻璃器、金银器等舶来品。在这些珍贵遗物中,有一柄锈迹斑斑、其貌不扬的铁刀,它与装饰华丽的仪仗刀剑不同,为实用战刀。史书记载,李贤在战斗中常亲冒矢石,上阵杀敌。这柄刀很可能就是他生前常所用的兵器,意义非凡。除此之外,它在我国兵器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李贤墓出土铁刀线图(制图:李云河)

此刀环首、直刃,刀柄包银箍,刀身插入木质刀鞘。木鞘表面髤褐色漆,尾端套有银刀摽,鞘口及鞘身中部亦各有一道银箍,外连凸出的附耳。刀环至鞘尾的现存长度为86厘米,因刀柄处有残损,故推测原长接近1米。这柄刀不仅刀身犹存,装具亦完备,是北朝墓中所见最完整的一件。从外观上看,此刀最突出的特征便在于刀鞘上的双附耳,用于佩戴刀剑。使用时,在两枚附耳上各连缀一根绳索,绳索末端系在腰带上,就可以将刀剑横挂于腰间。

在南北朝以前,中原地区流行的是璏式佩剑法。剑璏(zhì),又称剑鼻,一般为金属质或者玉质,固定在鞘的外侧,上有长方形穿孔,用于贯穿腰带。如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有多件玉剑璏。除了剑,刀也同样用璏来佩戴,如绍兴漓渚东汉墓出土的附着刀璏的铜刀。


璏式佩剑法示意图 (制图:李云河)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玉剑璏


绍兴漓渚东汉墓出土铜刀

璏式佩剑法传播甚广,除中原之外,边疆地区乃至南西伯利亚、印度等地都发现类似的遗物,黑海沿岸撒尔马提亚人的遗物中有中国制造的玉剑璏。使用璏式佩剑法,可以将刀剑较为牢固地佩戴在身侧,不易脱落或者移位,这是其最大的优点。

然而,这种方法也有着不小的缺陷——由于刀剑与腰带之间仅有一个固定点,因此当刀剑本身较短时,犹能大体保持平衡,不仅方便携带,也容易从鞘中拔出,如曾侯乙墓编钟的钟虡铜人及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御者所佩短剑;然而,当刀剑较长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其末端会下垂,与人体几乎平行,如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御者及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绘执兵俑上所示的。如此佩戴,行走或骑马时都不便利,在紧急时候亦无法快速出鞘。

在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中,秦王嬴政“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秦剑已有长达90余厘米者,推测当时秦王的佩剑应更长,拔剑时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因此仓促之间无法拔出,秦王几乎因此丧命。后来经大臣提醒,将长剑推向背后,才得以勉强拔出。


左:战国曾侯乙墓编钟钟虡铜人;右: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御者


左: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御者;右:西汉北洞山楚王墓执兵陶俑

到了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大量进入中原,骑马作战更为普及。然而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采用璏来佩戴刀剑,骑马时不甚便利。公元5世纪时,伊朗地区的萨珊波斯出现了利用双附耳来悬挂佩戴的刀剑,这种新样式最初就是出于游牧者的需求——横悬的刀剑不会妨碍马背上的骑手。


6-7世纪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金银装铁刀(大英博物馆藏)

最迟6世纪时,双附耳刀剑已被我国积极吸收,但是保留至今的多为壁画或雕塑中的形象,李贤墓出土的铁刀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双附耳悬挂式佩刀实物,具有标志性意义。此刀为中原传统的环首刀,与波斯刀明显不同。但是在刀鞘部位却放弃了璏,而采用了外来的双附耳样式,可谓一柄中西文化合璧的利器。到了隋唐时期,双附耳悬挂法基本上代替了璏式佩剑法,并且影响到海东地区。日本正仓院所藏的金银钿装唐大刀,装饰极为华美,采用的正是双附耳式刀鞘。


金银钿装唐大刀(日本正仓院藏)

固原位处陕甘宁三省交界之处,在古代常为军事要冲。《读史方舆纪要》评价云:“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北魏末期,宇文泰即先取固原(时称原州),而后以此为基,入主关中。同时,固原还是连接中原腹地与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因此,宇文氏统治者对固原尤为看重,多选股肱之臣以充方镇之任,李贤便以其文韬武略荣膺此任。


固原位置图

北周天和四年(569),李贤逝于长安,归葬于戎马一生的原州。透过伴其长眠的这柄利刃,犹能遥想一代大将军横刀立马于陇上的英姿。


“弹冠结绶,卌有七年;披坚陷敌,廿有一战。”——李贤墓志(制图:李云河)

【剑影刀光】


西安南郊唐墓出土环首刀。汉唐时期的刀多为直刃或略微弯曲,与剑外形相近,但剑为双面开刃而刀仅在单面开刃。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牵马者腰间悬挂双附耳式佩刀。


潼关税村隋墓壁画,人物均悬挂双附耳式佩刀。


安阳隋张盛墓出土瓷俑,手中所拄仪刀为双附耳式。


南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局部,韩世忠身后家将,腰间佩戴双附耳式宝剑。

参考文献:

韩兆民:《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简报》,《文物》1985年11期。

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历史文物》,科学出版社,2004年。

孙机:《玉具剑与璏式佩剑法》,《考古》1985年01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8年。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战国地下乐宫: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94年。

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科学出版社,2001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新出土文物选粹》,重庆出版社,1998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文物出版社,2013年。

刘烨、金涛:《中国人物画全集》,京华出版社,2001年。

图片来源:

部分线图、照片为作者绘制或拍摄,其余图片来自上述参考文献、图录。


本文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源流运动”公号授权转载,作者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汉唐考古博士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2 16:00 , Processed in 0.52320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