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美国飞行员换回一个火箭专家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采取了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的敌视政策。 1953年7月,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较量终于结束,美国不愿同中国直接接触商议朝鲜战场战俘的释放问题,它害怕造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实。但是,美国政府不能坐视一批战俘关押在中国不管,所以开始动脑筋如何与新中国接触并谈判。 1954年4月25日,中、苏、英、美、法五国外长会议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中国最具有外交风采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当时兼任外长,他亲自率领中国代表团走出国门,来到欧洲,出席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会议。 会议持续到5月,周总理向美方严正提出平民返回祖国的问题,由于美国封锁消息,新中国对旧中国赴美留学人员的精确数字不清楚,也不掌握直接证据可以指控美国政府阻挠留学华人归国,美方矢口否认事实存在。 美国急于要回在中国关押的战俘和美国侨民,便开始试探性地通过当时已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关系的英国来与中国交涉。周总理敏锐果断地抓住机会,他认为这是在美国对中国敌对和僵硬状态下的一次有利于中国外交的机会,中国不应该拒绝和美国接触。 英国驻华代办杜威廉安排了中美两国代表——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与美国代表团负责人U.艾里克西斯.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举行初步会谈。双方接触了三次,并没有结果,但周总理认为,在中美之间要留出一条门缝,以便在没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打开一条表达双方意见的通道。 三个月后,中美大使级会谈正式在日内瓦举行。但是谈判一直拖延着没有进展。 第二年的8月1日,又一轮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即,来自钱学森的求援信及时出现,周总理拿到信,激动地对王炳南说:“好,看他们还怎样抵赖!” 中国代表团按照周总理事先部署好的对待美军战俘和美国侨民回国的政策:“先放人,后谈判”,争取外交主动。 谈判出现了转机。 王炳南大使按照这一部署在两次会议上取得了主动权。1955年8月1日的会议上,王炳南对美国代表约翰逊说:“在正式讨论双方平民回国问题之前,我奉命通知阁下,中国政府已经于7月31日按照中国的法律,提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人员。他们已于当天离开北京,预计8月4日可抵达香港。” 中国政府首先释放美军战俘的消息立刻在国际上形成了有利舆论,新中国政府是有诚意的,美国人开始感到压力。 第二天的会议,王炳南大使继续采取行动:将在中国的美国侨民名单提交美方。这一举动使约翰逊非常被动,由于美国并没有向中国提供相应的在美国的中国侨民名单,约翰逊大使只能一再强调去年4月,美国国务院已发布公告,取消了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法令。他向中国大使保证,美国政府对任何想回到祖国的中国人都不会加以任何限制。 王炳南大使清楚,如果没有证据,这将又是一次无疾而终的会议,但是今天,中国政府已经掌握了铁的事实,不容美国代表再当面撒谎。赴日内瓦之前,周总理召见了王炳南,总理交给他一封信:“炳南同志,这封信很及时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它说明美国当局至今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争取早日使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回国。” 王炳南大使面对“一脸无辜状”的美国人,当场宣读了钱学森的信,并将原信及翻译件拍在了约翰逊等美国代表面前的谈判桌上:“请大使先生看看,既然美国政府早在去年4月就发布了公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博士还在今年6月写信给中国政府,请求帮助回国呢?事实是中国留学生的回国愿望不仅不能得到美国政府的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自由也受到了严重侵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人没想到中国代表掌握了这样有力的证据,约翰逊无言以对,赶紧以要调查核实的理由匆匆结束了会谈。 休会期间,约翰逊请示美国国务院,据一份资料透露,国务院又请示总统。当时,杜鲁门已经下台,艾森豪威尔任美国总统,他说了一句:“让他回去吧!” 谈判出现了转机,美国当局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 钱学森的一封信不仅赢得了回国的自由,而且赢得了新中国对美外交的一次胜利。周总理由衷感到欣慰:“中美大使级会谈虽然长期未获积极成果,但就从要回钱学森这件事看,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周总理交给钱学森重要任务 1956年1月底,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钱学森归国三个月,便当选为政协新增委员。 2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全体委员。 宴会厅喜气洋洋,国家领导和各界著名人士欢聚一堂。钱学森拿着大红请柬走到自己的席位——第37桌,但是,工作人员上前拦住了他,“首长,请您坐到这边”。他领着钱学森坐到了宴会最前方正中的一桌,只见钱学森的名牌赫然放置在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的右边,这可是毛主席最看重的贵宾坐的位置,钱学森有点疑惑,但随即感到无比光荣。 毛主席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来到了第一桌,他热情地用湖南话招呼站在桌旁的钱学森:“学森同志,请坐这里。”中青年科学家钱学森坐在毛主席身边,成为宴会厅最受瞩目的焦点。 钱学森后来知道,是毛泽东主席在审看宴会来宾名单时,亲笔把钱学森的名字从第37桌勾到了第1桌。 毛主席高兴地对钱学森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对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得多。我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挥我国的经济建设。 钱学森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这是他归国后第一次零距离地与毛主席对话,深深地感受到毛主席对自己的关怀。 这一幕铭记在钱学森心中,他回忆说,毛主席说的最多的,是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希望他多多培养年轻人。 钱学森一直致力实现毛主席的殷切希望,他参与了中科院与清华大学举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的教学,给同学们讲授《水动力学》;给国防部五院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讲《导弹概论》;创办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专业,都是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尽自己一切所能,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1956年2月4日是一个周末,下午,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在景山西街的家中会见并宴请钱学森夫妇,陈赓作陪,谈话的主题是导弹。 有了和彭德怀谈话的基础,这次钱学森谈得更加具体,包括人力、物力的估算,人员、机构的设置等等,他道出自己的初步设想和蓝图。谈话气氛十分融洽,叶剑英、陈赓听得聚精会神,三人对研制发展火箭、导弹事业的兴趣越谈越浓,心情也愈加迫切。 叶剑英简洁明快地提出:“希望钱先生在科学技术上主持这件事”。为祖国效力使祖国强大是钱学森梦寐以求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当即表示,感谢领导的信任,将努力为之。 叶剑英看时机已经成熟,立即起身说:“今天是周末,总理他们可能在‘三座门’(军委办公地)跳舞,我们现在就去找他。”叶剑英带着钱学森和陈赓等人驱车来到三座门,果然,周总理和一些中央领导同志都在这里。 一曲结束,叶剑英和陈赓快步走向周总理。总理认真听着叶帅的述说,频频点头,显得十分高兴。 “好啊!”周总理说,“我很赞同你们的想法。” 说完,周总理迈着潇洒的步伐朝站在一旁的钱学森走来,他热情地握着钱学森的手说:“学森同志,你好啊!我是周恩来,欢迎你啊!你在美国的事,我已有耳闻,回国来怎么样,生活上还适应吗?” 钱学森望着这位亲自援救自己回国的总理,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他的胸口堵住了,有太多的感情和想法想向总理倾诉,但却什么都没说,只是紧紧握着总理的手。周总理亲切地拉着钱学森到沙发前坐下说:“学森同志,刚才叶帅向我谈了你的想法,我完全赞成。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请你尽快把你的想法,写成一个书面意见,包括如何组建机构,调配人力,需要些什么条件等等,以便提交中央讨论,好吗?” 钱学森听到周总理一直称他为“同志”,感到非常亲切,从总理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中,他感受到党和人民对自己的期待和重托,他用力抑制住内心的起伏,只说了两个字:“好的。” 第一次听到敬爱的周总理称自己为“同志”的情景,令钱学森终生难忘!“同志”,这蕴含了多大的信任和重托!一声“同志”,把这位刚刚归国的学者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同志”,这是一个多么高尚,多么信赖的称呼啊!在几十年后,当社会上又开始流行“先生”、“小姐”的称呼时,钱学森依然喜欢“同志”这个称呼,他认为,这是对别人的最大信任和尊重。 回来的路上,钱学森感慨地说:“真是很奇怪。我是个见过世面,头脑也还算清楚的人,今天不知怎么了,见了周总理竟然一时说不出话来,他真是一个伟人,站在他面前,我们都显得渺小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