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4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是党最初的模样,聊聊电影《开天辟地》

[复制链接]

1367

主题

1533

帖子

570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1: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记载:“1920年9月3日,在长沙《大公报》新开辟的‘湖南建设问题’专栏,发表《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一文,坚持先分省自治后解决全国总建设的观点,提出分省建立共和国的主张。文章说:‘九年假共和大战乱的经验,迫人不得不醒觉,知道全国的总建设在一个期内完全无望。最好办法,是索性不谋总建设,索性分裂,去谋各省的分建设,实行各省人民自决主义。’”


电影《开天辟地》中“一大”召开的场景。站着发言的是董必武(曹力饰),他的左边是毛泽东(王霙饰)。

对很多人来说,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在那样一段时光里,毛泽东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从一开始就全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先后接受并认可过无政府主义中的新村主义、德谟克拉西主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不同思想后,最终经过自己的实际考察,将它们一一抛弃,而成为了矢志不渝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迷茫的志士仁人

1991年由黄亚洲、汪天云编剧,李歇浦导演的电影《开天辟地》中,并没有避开对毛泽东当时这一想法的描写,而是直接放进了片中,这第一部以建党为背景的历史片,在尊重史实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王霙饰演毛泽东

在那样一段时间里,不仅仅是毛泽东,几乎所有的有志青年都有着这样的困惑:怎么样才能救中国?

旧的帝国轰然倒塌,中国的军阀割据时代来临了,一时间列强倾轧、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家都在想,中国应该怎么办,于是如雨后春笋般,无数个想法、无数个主义都出现了。

1919年,胡适面对此现象,写了一篇非常出名的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现在舆论界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些提倡尊孔祭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那些迷信军国民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人,就可算是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来当时各大知识分子的关注,李大钊很快给胡适写信,信里说:“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是并行不悖的。……我可以自白,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的。”在这篇后来名为《再论问题与主义》的文章中,李大钊和胡适针锋相对,并公开表明自己喜欢谈论布尔扎维主义(即布尔什维主义),而李大钊恰恰是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在影片《开天辟地》里,这一情节发生在开场40分钟左右。全片160分钟,在影片25%处出现第一个小高潮,是符合故事的创作规律的(大多数商业片都在20%-30%处设下第一个小高潮点),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也因此本片并非是走马观花的流水账,而是一部有表达的历史电影。

让我们回到电影的开头,五四运动。

为什么电影《开天辟地》选择五四运动作为开片第一幕呢?这有三个原因。一是大家都想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而五四运动恰恰是“一场群众性的自发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是五四运动可以说是党在创建之前的预演,从思想理论准备到锻炼青年干部,从唤起工农到反抗强暴,都作了极其重要的铺垫;三是五四运动的范围广,牵扯到了社会上各个阶层,有利于在戏剧结构上将李大钊、张国焘、陈独秀、孙中山、胡适、徐世昌、陈炯明、戴季陶、蔡元培等各界人士串起来。

而在另一部建党相关的电影《建党伟业》里,则从清政府的下台开始说起,五四运动出现在了故事快结束的时候,按拍摄手册看,《建党伟业》这么做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对历史背景有更深的了解,毕竟这段历史对很多观众来说不是那么熟悉了,突然用大事件作为切入点会降低想要达到的宣传效果。

回到《开天辟地》,在五四运动这场大戏中,众人登场。

正当许德珩在激昂演说,站在台下的孙中山若有所思,离去时他同戴季陶说:“我很喜欢这些热血青年,约个时间找他们谈谈。”


佟瑞欣饰演许德珩,孙滨饰演孙中山,翟万臣饰演戴季陶

这是孙中山和许德珩的第一次会面,在这场戏里孙中山和戴季陶对青年运动的看法凸显了出来,都比较欣赏却又有所不同,也为后来的联共政策埋下伏笔。

当然,孙中山依旧是更信仰三民主义的,他起初十分信任陈炯明之原因也在此。也因为孙中山的激赏,陈独秀甚至在1921年3月24日的建党前夕,依旧要远赴广东,和陈炯明合作:“中山先生任命他(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对他的信仰和魄力我也是比较赞赏的。”

尽管大家都在劝他,可他依旧不听,还是认为陈炯明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军阀,是值得信赖的。然而事与愿违,很快当陈炯明发现陈独秀的宣传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时,陈炯明就“变”了。


邵宏来饰演陈独秀

事实证明,军阀是靠不住的。

在《开天辟地》里,到处都有这些“靠不住”。恃才傲物、耿直率性的陈独秀,一开始只想用笔杆子救中国,靠不住;文章开头提到的,毛泽东想到湖南建国,靠不住;甚至在大家已经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后,陈独秀和陈炯明的行为依旧证明了,军阀靠不住……

但这些迷茫的人们,依旧在继续前行。

影片分上下两集,上集的最后一幕,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在雪地里缓缓前行。


哪怕他们还没确定知道该怎么做,他们也都已经在路上了,他们也都已经开始砥砺前行。

那么问题来了,靠谁呢?

二、坚定的工农联盟

在影片快结束时,几个信仰无政府主义的青年决定在建党前夕退出共产主义小组,临行前他们向李大钊深深鞠了一躬,李大钊也没有强求,同样还鞠了一躬。


回来后,另一位负责人唉声叹气:“总共才几个人,一下子就走了五个!”李大钊长叹一口气,说:“我们的队伍会扩大的。”

话是这么说,但李大钊自己心里也没底,去哪里扩大呢?

一大是没有文件流传下来的,当时共产国际派的代表马林把文件都带走了,而共产国际保存的党成立时的两个文件没有名字,没有年月日。根据在《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里,收录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则纲领来自共产国际档案里的俄文档案,系翻译而来,里面写道:“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

从这样的史料文件中可以看到,工人和农民当时已经作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在《纲领》中被提及了。


在湘江边上拍摄毛泽东自发加入民众队伍奋力击鼓的镜头时,当地百姓自愿参加,不要报酬。左为卢问章饰演的何叔衡。

在《开天辟地》全片中,多次不惜篇幅地表现了工农阶级。因此在不少人看来,这样的电影似乎有些“土”,它不够浪漫,然而历史的真实就是如此,历史的真实就是“土里土气”甚至饿殍遍野,而不是革命的浪漫化。——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必须联合起这批劳苦大众。

于是董必武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上说:“一定要依靠工友农友,走俄氏革命道路。”

于是毛泽东在湘江边上看到农民时说:“一旦把农民发动起来,准能翻江倒海。”

于是李大钊在面对学生们时唱着歌说:“被污辱的是我劳工,被压迫的是我劳工。世界啊,我们来创造。压迫啊,我们来解除。创造世界除压迫,显出我们的威风。联合我劳工,团结我劳工,劳工,劳工,应做世界主人翁。应做世界主人翁。”


由上至下:曹力饰演董必武,王霙饰演毛泽东,孙继堂饰演李大钊

在片中,这三个场景是先后出现在影片快要结束时候的。虽然都在强调工人和农民,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第一场是董必武在共产主义小组讨论,这时大家更多会谈论一些理论;第二场是毛泽东在面对着广大农民时发出的感慨,表现了他愿意深入群众,也为后来他得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这个结论作了铺垫;第三场则是李大钊面对学生们时的宣传,这时自然是朗朗上口的音乐更能起到作用了。三场戏各有不同,将场景和人物的不同特征都展现了出来,可见了下了功夫的。

那么,为什么要靠的是劳工呢?

因为他们苦,因为他们最苦。

片中有一处看似多余,实则非常有必要。当一名有志青年落脚在一个穷苦农民家中时,农民没什么好吃的给他,只好拿了点糙米煮了稀粥,一点也不能填饱肚子,青年吃完后想看看还有什么可以吃的,却发现稀粥对农民们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食物了,而他们自己平时,甚至都不能保证顿顿有东西可以吃。

吃苦、吃苦,只有真正吃苦的人,才知道要抗争。只有真正的无产阶级,才敢于作斗争。

和谁作斗争呢?在片中扮演反派的,不只有列强,还有当时的总统徐世昌。

我们现在当然知道,评价每个历史人物都应当将对方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看待,而每个人也都是有血有肉的:杀人如麻的歹徒可能会有孝顺的一面,冷酷无情的杀手也会流露出对美好的渴望,而满腔热血的青年同样会沦为贪生怕死的汉奸(如汪精卫)、有志之士则会变成充满野心的阴谋家(如张国焘)。

但我们不可以忽略掉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在历史进程中所做的最主要的行为。当我们将一个反派塑造得有血有肉时,却很容易忽略掉被反派施加伤害的无辜人士所遭受到的苦难。因此“面谱化——有血有肉——有血有肉但依旧可以让人感受到其反派属性”这样的循序渐进,才应该是历史人物创作中所需要贯彻的。而在无法到达第三层的情况下,与其进行到了第二层,不如停留在第一层。

作为袁世凯的至交,徐世昌跟着袁世凯走上政坛,最终在1918年成为民国的大总统。这位“菊人兄”很被一些人所欣赏,而在电影《开天辟地》里,却对他进行了“丑化”。

片中的徐世昌,是一个十足的反派,在观众看来未免有些不够真实,但在他登场后没多久,就迅速出现了下令枪杀挡路的情愿青年的画面(历史有记载),在影片只有160分钟且无法更多篇幅表现徐世昌的情况下,将他塑造成一个反派是合情合理的,否则观众就会对徐世昌产生总体上认识的偏差。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面对极为次要的人物时,脸谱化描写有时并没有不好,除非能做到全面的表现,这就好比我们的历史课本,往往我们记住的会是结论,而不是所有过错,因为篇幅不够。

又比如片中某军阀叫嚷“天下是我的天下”时,会有青年反驳:“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在历史上这些军阀也许会装模作样地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但他们内心的想法一定是“天下是我的天下”,否则他们就不会是军阀了。片中直接让他说出想法,在艺术性上是有损害,但在真实性上却又增加了一层。

终于,1921年7月,建党。

他们在远眺,没有去现场的他们在望着那个方向远眺。


李大钊,1927年被张作霖杀害。陈独秀,1942年在贫困交加中去世。

但他们在看很远很远的地方,甚至是他们人生旅途中无法到达的未来。

结语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一部《开天辟地》,只有一首背景音乐。

这首背景音乐作词于1871年,作曲于1888年。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国际歌》。

前文有言:“吃苦、吃苦,只有真正吃苦的人,才知道要抗争。只有真正的无产阶级,才敢于作斗争。”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1848年出版的那本小册子里面喊着:“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作者孔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6 09:18 , Processed in 0.2088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