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庐阳发布
说起合肥地名文化,很多人都想到了那首歌谣:“一人巷,不走车轿;二郎庙,无人把香烧;三孝口,三子行孝……”事实上,这10处地名也仅是其中的部分代表——单单长江路上,也可以找出“一二三四”。不信?咱们来数数看。
——引子 一人巷&一心巷 说起“一人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三河古镇杨振宁旧居旁的那条小巷。实际上,旧时各地曾涌现出众多的“一人巷”,通常是由民宅或商铺间隙形成,巷道狭窄而仅容一人通行。所谓“一人巷”,多为民间俗称或别称,极少被载录入正式出版物中,等到人们回头关注时,往往又因城市改造而巷废无存了。
· 三河镇一人巷 · ▲ 摄影:又心 庐州城内便是如此。人们回忆起来,似乎有好几条都被称为“一人巷”。比如民俗专家牛耘提出,应该是指明教寺西边的那条小巷——那里一边是明教寺的山墙,另一边是民居的山墙。因为巷子极窄,两人迎面相遇必须侧着身子才可以过去……其实它的本名叫做“西蝴蝶巷”,巷道至今仍在,但与当年是大相径庭了。
· 西蝴蝶巷(1959年) · ▲ 摄影:吴新陆 有人认为在三坊庙巷附近,又说在撮造山巷内,还有说北油坊巷一带,等等。“老合肥”熊态曾撰文称:一人巷,南北走向,北首起后大街(安庆路),南至民居中,东距芒人巷约20米。此巷虽为“死胡同”,但其南首建筑大门开在前大街(今长江路)上,说起来距杨振宁故居仅数百米,遗址在今徽盐安徽中心附近。
· 一人巷(1948年) · ▲ 来源:《合肥老城志略》
· 安庆路(2021年) · ▲ 摄影:又心 再者即是“一心巷”,旧名飞凤池巷,因巷中段路东“飞凤池”澡堂得名。民间亦称万花楼巷,源于北首东侧“万花楼”——旧时四大茶楼之一。此巷北起后大街,与庙街相对,南至前大街,紧邻三孝口。“文革”期间,曾改名“一心巷”,以表忠心,一心不二。1982年改为飞凤巷,1985年拓宽。1988年改称飞凤街,沿用至今。
· 飞凤街(2007年) · ▲ 摄影:shawnlee1976 “一心”,亦是上古黄帝的哲学核心思想。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轰动一时。经整理、辨识,人们在书中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像),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立(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这即是“一心”的最早记录。
· 古佚书《黄帝四经》 · ▲ 来源:湖南博物院 双井巷 “二”字头,长江路上本没有的,但要是带上“双”的话,还算能找出一处——“双井巷”。双井巷,北首起后大街,巷口上有瓦屋,向南沿水井折东,不久即兵分两路:一呈东西走向,通往尚节楼街(今徽州大道),与万福庵巷相对;又一向南,南北走向,直抵前大街。巷内南段亦有一口井,同上合称双井,故得名。
· 双井巷(1949年) · ▲ 来源:《合肥市区图》
· 双井巷(1978年) · ▲ 来源:《图说合肥城市记忆》 即使未听说“双井巷”,很多人对“育新小学”恐怕不会陌生。作为合肥最早创办的新式小学之一,其前身“县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校址在府学前街(今富达大厦附近)。后几经更名、停办、复学。抗战胜利后,为纪念辛亥烈士吴旸谷而命名的“县立旸谷小学”迁往双井巷内。
· 合肥城西学堂第一次毕业纪念(1909年) · ▲ 来源:《时报》 1949年,改名为合肥市立第五小学。1953年,以其所在地改称合肥市双井巷小学。1958年,由市属小学改为中市区属小学。1967年,改称合肥市育新小学(曾用门牌“徽州路47号”),沿用至今。2010年,因城市建设需要,又迁往大杨镇银杏大街1号新址。而昔日原址上,早已被一栋栋崭新高楼所取代。
· 合肥市育新小学 · ▲ 来源:资料图片 到了民间,双井巷还关联着一段故事。据传,此巷最初为“双锦巷”,只因巷内有两家织锦的机坊。巷头那家姓蒋,只剩一男(一说雇工)名叫云宝,善织飞禽走兽;巷尾那家姓金,家有一女(一说挑花工)人称金姑,尤精织花草树木。两家都有一口井,便用井中的水浣纱——上机前布要下水,防止日后缩水。
· 双井巷 · ▲ 作者:夏晓明 某日,一位买锦的客户在比较两家锦料后,觉得各有特点,又各有缺陷,如果两家相结合就相得益彰了。于是金家主动提出两家联姻,并企图吞并蒋家机坊。金姑继母丝毫不顾两人感情,只想自家赚得盆满钵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怜了云宝和金姑,虽近在咫尺,却要忍受相思之苦。
· 花机图 · ▲ 来源:《天工开物》 又一日,云宝在锦面上挑绣仙鹤时,因思念金姑,竟不由自主地对仙鹤说道:“鹤啊!你若有灵,就驮着我去见金姑,带上金姑飞向远方吧!”谁知话音刚落,两只仙鹤真的破锦而出,将云宝驮起,又驮上金姑,腾空飞起,直上云霄,不久即落入金陵。南京仙鹤街、合肥白鹤观等,据说均与此事有关。
· 南京仙鹤街 · ▲ 来源:现代快报 1956年,新华书店合肥支店在范巷口兴建营业大楼,致使双井巷南段废没,其遗址在今银成公寓与华都大厦交界处。“文革”期间,其余巷道改名“东风巷”。1982年,恢复“双井巷”名。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天徽大厦拔地而起,即改为内部通道,此巷便不复存在了。
· 安庆路(1999年) · ▲ 摄影:康诗纬 三元巷 “三”字头的就多了,东边有“三牌楼”,西边有“三孝口”,中间呢?还有一条——“三元巷”。说到这条小巷,恐怕没有几人知晓,但“三坊庙巷”至今尚在,当年的三元巷即是与三坊庙巷(北首起后大街,向南折东至鼓楼街)、万福庵巷(今三坊庙巷西段)组合呈“十”字形状。此巷有时也称三坊庙巷。
· 三元巷(1948年) · ▲ 来源:《合肥老城志略》
· 三坊庙巷(2020年) · ▲ 摄影:又心 古之“三元”,通常指夏历正月初一,这日为年、月、日之始,故称。又指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节。科举制度中,以解元(乡试第一)、会元(会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合称“三元”,“连中三元”“三元及第”便为此义。明代也称殿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为“三元”,等等。
· 南京三元巷 · ▲ 来源:紫金山新闻 以“三元”命名城市街巷,一般与科举有关。比如南京三元巷,便是为了纪念诞生于此的明代抗倭名将尹凤,此人为嘉靖二十五年(1546)丙午科武乡试及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武会试的第一名,由于当时未设立武殿试,故也称“三元”。话说回来,合肥历史上有没有人“连中三元”呢?还真有一位——
· 杨寘传 · ▲ 来源:万历《庐州府志》 北宋庆历年间,合肥人杨寘进京赴考,国子监试(即解试,后称乡试)、礼部试(即省试,后称会试)皆是第一。等到二年(1042)崇政殿殿试,仁宗临轩启封,见名喜动于色,对群臣说道:“杨寘也!”于是擢为第一。但不知状元杨寘与三元巷是否有关。1954年起,因兴建市邮电局办公楼及市百货大楼(原巷址在两单位交界处),此巷逐渐消失。
· 百货大楼建设现场(1950年代) · ▲ 摄影:吴允芬 四古巷 “四古巷”,早已是人尽皆知了,先来说说它的名字。所谓“四古”,可作多种解释。据传当年巷中有四丘古墓。古墓?并不稀奇。往期曾提过——1984年,城隍庙东南150米处便发现了一座宋墓。也有说是四棵古木参天,但如今也无法证实了。还有据谐音称源于“师姑”,师姑即尼姑,城内曾有21座庵,不知巷内是否亦设?
· 四古巷(1949年) · ▲ 来源:《合肥市区图》 无论是“古墓”“古木”,抑或是“师姑”,似乎又都可以“思古”来解……“四古巷之谜”像是合肥城市史“蒙了面纱”的一道缩影,过去与今天存在诸多暂时未知,将为未来保留探索的空间和可能。或许偷闲时漫步小巷,“发思古之幽情”,是当下还能做到的事情。思古、思故、思物、思人……倒是别有一番诗意。
· 四古巷(2018年) · ▲ 来源:文艺合肥 说起四古巷为世人所知,完全得益于百年前诞生于此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他出生在四古巷杨宅第五进正东房中。十余年前,祖父杨邦盛在津南巡警道段芝贵幕中担任笔吏,用工资及其二弟杨邦瑞的营商所得,购买了这所市房。宅共七进,每进三间,前三进租给启源泰中药店,后四进自住。
· 杨振宁与父母摄于故居窗外(1923年) · ▲ 来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1923年,其父杨武之赴美留学前夕,一家三口在杨宅院内一角,留下了那张珍贵影像,彼时杨振宁才10个月大。此后,杨振宁和母亲罗孟华相依度日,直到他六岁。其间,社会动荡不安,他们曾多次“跑反”到乡下或基督医院躲避战火。杨振宁五岁时,还曾和堂兄弟姐妹一起,跟着一位老先生读书。
· 杨振宁摄于合肥(1926年) · ▲ 来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1928年,杨武之留学回国,母子二人前往上海去接他。当年秋,杨武之受聘到厦门大学数学系任教,杨振宁跟随父母移居厦门……几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在北平崇德中学刚念完高一的杨振宁跟随父母回到合肥,而此时四古巷杨宅已被变卖,遂搬入杨武之早前委托二弟杨力磋在北油坊巷购置的一处住宅……
· 杨武之一家摄于汉口(1938年) · ▲ 来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四古巷杨宅坐南朝北,大门开在后大街上,后门则朝向前大街,东与福音堂(1945年邮局与电报局入驻办公)为邻,西即四古巷口,曾用门牌“安庆路315号”。“文革”期间,该巷改名“四新巷”,相比于其他更名,从“古”到“新”却是意味深长。1982年,小巷恢复原名。1985年,安庆路中段改造,昔日杨宅自此匿迹。
· 合肥邮局(1945年) · ▲ 来源:《合肥邮政志》 札记 细数下来,长江路上的“一二三四”,见于明清方志的仅有“双井巷”“四古巷”两处,如今尚存的还是两处——“一心巷(飞凤街)”“四古巷”,而消失久矣的“一人巷”“三元巷”则流传于民间,溯其历史恐不过百余年。这还只是城中一“隅”,放眼合肥老城,忆往昔百余条街巷还剩多少?今人又知晓几何?早闻淮河路似有所“行动”,希望未来能听到老城更多的好消息。
· 长江路(1959年) · ▲ 摄影:董青 最后再说回“四古巷”——近年来,一些文化学者奔走倡议:恢复四古巷“杨振宁故居”,建立相关陈列展厅设施。对于正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肥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思古”、创新、瞰未来,亦将文化旅游与“第一生产力”结合起来,这样的“1”加“1”其结果是远远大于“2”的。如今合肥的科学展馆拥有不少,但除杨振宁陈列馆外,似乎极少关注到“在地”,而“四古巷”片区即是当前最好的契机。
· 杨振宁陈列馆 · ▲ 来源:凤凰网安徽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长江路夜景(2019年) · ▲ 摄影:王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