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国星】 1950年2月5日,这一天是农历腊月十九,再过几天就是小年,距离除夕也只有十一天。然而此时的上海却没有过年前的喜庆,反而笼罩在一片肃杀紧张的气氛之中。因为就在这一天,上海的街头洋洋洒洒地飘散下了许多传单: 各同胞注意: 凡居住于上海、南京、杭州、青岛、天津、北平、汉口、福州、厦门、广州各地之造船厂、发电厂、码头、车站、工厂、仓库、兵营及其他一切军事目标附近之居民,请即刻离开,以免遭受轰炸之损害。 在刚刚过去的1949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9年1月,淮海、平津战役相继结束。49年4月20日,解放军百万雄狮横渡长江,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然而,上海的解放并不意味着这座当时的远东第一大城市迎来真正的和平,这座城市天空的战火,此时才刚刚开始燃烧。 随着解放军席卷华东、华南和西南,国民党军在大陆最后的残存力量行将覆灭,解放军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海军和空军,为解放沿海岛屿并最终解放台湾做准备;而国民党军为了保留在沿海最后的立足点,并准备未来实行所谓的“反攻”,亦针锋相对,频频出动海、空军封锁沿海交通,破坏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及台湾的准备工作。 国民党空军也改变了自己的作战方针,由于其在华东、华南的主要空军基地纷纷丧失开始,利用舟山群岛之岱山、定海,海南岛之三亚及台湾各机场,不断对东南沿海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进行轰炸袭扰,并同时破坏各大城市的经济恢复,以此造成社会动荡。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同时后果也最惨烈的,就是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的轰炸。 遭到国民党空军轰炸的上海 利用航空兵力量对敌方的工业、经济城市和交通网络实施战略轰炸,本就是在二战中已经广泛为各主要交战国所使用的手段。而早在1936年,国民党军就曾在1937年度的《国防作战计划》中计划一旦战争爆发,即“准备全部轰炸机袭击敌之佐世保、横须贺及其空军根据地,并破坏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当然,限于空军的实力和战局的迅速变化,这一超前设想未能实现,中国空军仅以轰炸机空投传单的“纸片轰炸”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 而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空军反倒把轰炸城市的手段用在了自己的国土之上,不仅频繁空袭解放军部队,更是多次攻击不设防的城市与无武装的平民。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身为国民党空军大队长的方孟敖拒绝执行轰炸开封的命令,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剧情。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1948年6月20日—23日,为了挽救行将失守的开封,国民党空军不顾城中尚有大量平民,出动飞机反复轰炸扫射,造成了骇人听闻的伤亡。此时的国民党空军已经不是当年那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的劲旅,彻底沦为荼毒人民的鹰犬。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空军的主力机型P-51 从1949年10月到1950年2月,国民党空军先后26次轰炸上海,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而国民党空军之所以敢于在轰炸之前空投传单,就是料定解放军对其空军无可奈何。就在1950年2月6日,也就是投下传单的第二天,国民党空军给上海人民带来了一份年前的“厚礼”。 当天12时25分至13时52分,国民党空军出动B-24飞机12架,B-25飞机2架,P-51飞机2架,P-38飞机1架,共17架,分两批对上海电力公司、沪南、闸北水电公司等地区投弹60余枚,炸死市民542人,致伤836人。除了造成人员伤亡,还造成了大面积停电。电灯不亮,工厂停工,民居停水,大上海陷入一片动荡与恐慌。 此次轰炸被称为“二六大轰炸”,成为建国初期上海的黑色记忆。国民党空军的连续轰炸甚至引发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关注和不满。2月9日,美国国务院向国民党政府提交备忘录,声称美国政府关切国民党空军轰炸中国城市对非军事目标造成的破坏,美国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军用飞机,并不是让后者空袭没有防卫能力的平民或民用财产。 遭到轰炸之后的杨浦发电厂 国民党军的轰炸造成了大量无辜市民的伤亡 用时任上海市长陈毅的话说:“1949年5月27日,我们解放了上海,但只解放了领土,还未解放领空,所以,那时上海只能算是解放了一半”。此时的上海防空力量几乎是空白,解放军虽然已经在上海周围布置了高炮,并在49年10月就将国民党遗留物资中的日制对空搜索雷达架设在了安国路,但有空无防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变。在轰炸之后,国民党方面高级军政人员在2月12日于台北草山召开临时会议,认为对上海的轰炸已经奏效,决定利用大陆防空的薄弱环节,继续扩大轰炸规模。 面对严峻的局势,新生的共和国亟待改变防空力量一穷二白的现状,然而此时的解放军空军却难以和对手抗衡。开国大典上飞越广场上空的飞机只有17架,只能勉强保卫北京。整个解放军空军也不足百架,而且缺乏充足的备件、燃料与训练有素的空勤和地勤人员。也正因为如此,除了地面炮火之外,解放军几乎无法给国民党空军造成任何威胁,因而后者可以在各个战场肆意横行,除了作战飞机,甚至连运输机和教练机也频频出动轰炸扫射。 相比孱弱的解放军空军,国民党空军的实力颇为强大,虽然在几年的战争中,国民党空军由于连续的损失和消耗,实力在1949年到1950年降到了一个低谷,但仍拥有大约300架飞机,其中158架战斗机,65架轰炸机。因此国民党空军牢牢掌握制空权的局面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国民党空军的持续空袭令时任上海市长陈毅忧心忡忡 也正因为如此,国家领导人将目光投向了北方邻国。在“二六大轰炸”之后,刘少奇即将情况急电汇报给正在访苏的毛泽东主席。经过双方领导人紧急磋商,2月12日傍晚,莫斯科防空军区司令员莫斯卡连科上将紧急召见军区参谋长巴季茨基中将,宣布将组建上海防空集团前往中国参战,并任命巴季茨基为集团司令员。1950年2月14日,也就是《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正式签订的这一天,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正式下达了组建上海防空集团的命令。 2月16日,巴季茨基与若干司令部人员先期飞赴北京,他们受到了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接见。巴季茨基向朱总司令介绍了上海防空集团的编成:抽调各路精兵强将的上海防空集团主力为第106歼击航空兵师(近卫歼击航空兵第29团、歼击航空兵第351团、混成航空兵第829团),尤其是近卫第29团是在卫国战争中履历战功的精锐部队,先后涌现出8名苏联英雄,在1949年成为率先列装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的部队之一。 此外,集团还包括高炮第52师、近卫对空搜索第1团、独立空情观察、报告与通讯勤务第64营及其他勤务部队。整个集团配备39架米格-15、40架拉-11、10架图-2、25架伊尔-10和4架里-2,此外还有400余车辆、10 部警戒兼引导雷达及各种探照灯和通讯设备,兵种齐全的防空集团足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独立遂行作战任务。朱总司令向巴季茨基介绍,为了配合苏军,解放军也在上海周边部署了4个高炮团。 上海防空集团司令员,帕维尔·费多罗维奇·巴季茨基中将,后来晋升至苏联元帅、防空军司令员。曾经参与过逮捕、处决贝利亚的行动 就在上海防空集团紧锣密鼓的组建和移防的过程中,国民党空军于2月21日再次窜入上海,轰炸闸北等地的发电厂,上海形势进一步恶化。陈毅市长协助先期抵达的巴季茨基中将在淮海中路1189号开设了防空集团指挥所,同时动员军民整修大场机场和江湾机场。3月7日,第106师第351团率先从大连转场徐州;3月上旬,先期抵达的高炮、雷达、探照灯部队分别入驻上海市区、市郊、启东、苏州等19处阵地,初步形成了绵密的地面防空网。 配备米格-15的近卫第29团经由铁路在3月3日抵达徐州,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进行组装、试飞和训练。防空集团所辖的航空兵部队要在徐州机场将完成参战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为了严格保守机密,除少数高级军官,防空集群大多数官兵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很多人都是在乘坐火车通过中苏边境时才知道自己要到中国执行任务。而且苏军军人在出发前都上交了个人证件,不得穿着和携带军服,以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公开身份配发了假的证件。 在进入中国境内后,所有官兵均更换解放军50式军服,飞机也改成了解放军空军式样的涂装。有趣的是,甚至每个苏军官兵都起了一个中国式的化名,据当时来华参战的格拉切夫上尉回忆,他的化名是“江华”。而在各部进入指定位置之后,解放军除了部署警卫部队之外,还在夜间为苏军各部架设了电话通讯网络,以减少无线电通讯遭到监听的可能。 苏军驻华空军部队,可以看到苏军官兵穿着的是解放军的50式军服 近卫歼击航空兵第29团的米格15,已经使用了中国空军涂装 歼击航空兵第351团的拉-11,已经使用中国空军涂装 出人意料的是,苏联空军和国民党空军的首次交锋发生在徐州。3月7日,第351团在徐州机场开始战备执勤,3月13日,国民党第12中队的1架B-25侦察型(F-10)窜入徐州附近侦察,第351团的西多罗夫上尉驾驶拉-11率队起飞。国民党空军此前几乎从未遭到过敌机的拦截,面对苏军歼击机的拦截几乎毫无防备。 此时正在徐州机场以南巡逻的西多罗夫编队发现了来袭的敌机,在得到地面指挥所的许可之后,西多罗夫随即发起攻击,从800米接近到400米时连续两次开火。这架B-25带伤逃离徐州机场,但最终因伤重在南京西北方向的群山中坠毁,这是苏军来华参战后取得的第一个战果。 然而,国民党空军并未意识到有新的力量加入空中战场。3月14日,第12中队再次出动1架B-25侦察型,毫无意外的再次被苏联空军的拉-11击中。这架飞机拖着浓烟在徐州东大湖车站附近迫降。机上1名射击员阵亡,其余6名机组人员孙希文分队长、方振中上尉、刘鸿业、范士奇、许肃常、郭子振被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