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经过了赵老师晚上愉快的调(jiao)整(yu)后,比赛来到了第三日。第八轮我速胜冲段少年李崇德,7胜1负暂时站稳了第一集团的位置。另外备受瞩目的头名之战白宝状态更胜一筹,强势击杀去年的MVP周振宇,九战全胜独自领跑。而刚刚在杜鹃花杯九战全胜夺冠的队友何鑫手感渐冷,负于强力冲段少年杨智文遭遇第二败,黯然退出冠军争夺,默默的心疼他三秒钟。 第九轮,比赛终于迎来了关键时刻。此时的每一盘棋都将对冠军的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不容有失。我对上了老对手马天放7段,虽然历史战绩对对方占据绝对优势,我从心理上占优,但无论是从平日训练量还是比赛状态来看,自己均处于下风。因此开赛前,我对这盘棋的前景也是并不有很多的自信,这也为后面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马天放(黑) VS 王琛(白)
考虑到对手对棋实在过于熟练,我刻意选择了并不常见的开局。
至24的进程,双方波澜不惊,虽然胜率上白棋稍稍吃亏,但我认为自己更擅长这样的局面。
实战图2
每次与奔哥(马天放)的对局都充斥着类似于25~33这样的气合招法,也是较为有趣的场景。面对黑27的大斜,白28二路小尖也并不是常见的招法。正所谓“走不好就脱先”,黑31直接脱先扩张上方模样也是奔哥的风格,此时胜率参考的意义并不大,双方都在努力将棋局引导向自己所擅长的局面。
实战图3
紧接着白34侵入上方,虽然还有很多其他选择,但我还是选择了较为激进的下法。
需要注意的是白36、38是既定计划,如直接38位连扳被黑直接边星叫吃后贴下去白棋不行,需要36先做策应。
局后复盘时,AI的下一步推荐完全不在我的思路之内,但仔细一品确实很有味道——
变化图1
黑1淡淡的脱先虎一手,当时完全没有这种感觉,但当前局部轮白棋下,白棋反而没有较严厉的手段。如此黑两侧皆厚,而白无法就地做活的话,显然黑棋主动,此局部和AI学了一手。
实战图4
实战黑39,41先拿住实地是人类棋手正常的感觉,当时我判断局部白棋下成这样应能接受。
但后续白棋看似正常的42以下动出却是导致白棋全局被动的根源,AI推荐41时直接脱先在右边挖,又是一步以我的实力自认无法下出的一选……
实战白46打吃,看似出头较畅,但奔哥实战的下一手感觉十分出色——
黑47若即若离的威胁白棋,当时我并没有这个感觉。但此手一出,顿时觉得上方白棋数子压力陡增,且往左侧出头近乎单官,毫无意义。
沉思良久后白48跳,抢目的同时增加局部的眼位,如此黑顺势虎到49位下厚,虽然看上去白棋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问题手,但客观的说,飞到55位时局面已经进入了奔哥擅长的调子。
实战图5
实战白不愿被59挡住,选择56,58试图破掉黑棋右侧潜力。对此黑59冲下当然。
以下进程近乎为一本道,可以看出从34开始白棋不仅没有下到明显的目数,还出现了两块孤棋,反观黑棋十分厚实,实地也不落后,局面已经渐渐的向黑棋倾斜了。
但白72出头时,黑73先在左侧定型稍稍有些脱离主战场。当时比较担心黑先在N9一带对白右边孤棋施压,如此白棋十分难办。
实战白74扳一手后先于76一带先手定型,局面稍稍有所缓和。至白90飞时当时觉得局面虽然稍稍被动,但是实地并不差,尚可一战。
实战图6
此时在焦灼的局面下,奔哥再度展现出了强悍的实力。黑91形状要点!这也是我实战时所忽略的。应该说这几盘输棋,我忽略对手的招法实在是有点多,最终失利也不足为奇了。
实战白92,94应该是本局的败招,这个局部吃掉一子后局部还是净死,绝对不能考虑。实战时看到了这一点,但不知为何还是下了上去,实在是有些不应该。
变化图2
白1,3的防守形状实在是有些难看,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此进行还是黑棋更加主动,但毕竟实地并不领先,白棋尚可一战。
实战黑103,105泰山压顶,白棋局部纵然不死,也将活得面目全非,一举败势。虽然随后的进程由于奔哥也出现了失误,白棋还是觅得了一些机会,奈何后面自己为了活出这块棋花掉了大量的时间计算,在形势与时间的双重压力之下再度饮恨。 纵观全局,白棋并没有形势占优的时候,可说是完败的一局。
此局再败,我已经彻底断念。在接下来与冲段少年陈轶哲的第十轮中宛如梦游,再度祭出一盘完败。此时身体与状态都已降至冰点,纵然心有不甘,但确实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调整办法。
当晚我进行了复盘总结,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状态虽然不佳,但这几盘输棋确实是对手没有明显的失误,面对这个情况确实也找不到任何有效的办法,只能望而兴叹。
最终轮我顺利获胜,以8胜3负第11名的成绩结束了伟星杯之旅。
(五)
已经势不可挡的白宝祥在最后两轮没有让机会旁落,11连胜一杆清台首次捧起伟星杯。马天放、周振宇分别以10胜1负和9胜2负获得二三名,值得一提的是12岁的冲段少年王若宇近来进步神速,最终9胜2负获得第四名,表现可圈可点。
白宝祥11连胜霸气夺冠 客观的说,虽然本次比赛是自己在最近两年里首次在业余大赛中输棋达到三盘,说这个成绩自己能够接受,那多少有些自欺欺人。但从棋局的内容和自己的状态来看,这个成绩又是十分的客观和合理。因此我并没有觉得过多的遗憾,基本上还是自身的原因。
没有给自己过多的总结和感慨时间,我依依不舍的与大家告别,约定下届伟星杯再会!同时与参赛选手大部队一起坐上了返回上海的高铁。在列车的终点站,中国业余围棋第一大奖赛“陈毅杯”即将拉开帷幕。这一次,究竟路死谁手?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