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阳明牛,其实他爸爸更牛

[复制链接]

2157

主题

2273

帖子

76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09:1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华(1446年-1522年),王阳明的父亲,字德辉,号实庵,晚年有号“海日翁”。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及第。历任翰林院修撰、学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少詹事,礼部右侍郎、左侍郎,以南京吏部尚书致仕,增新建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拾金不昧的童年
据明朝冯梦龙《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王华六岁的时候,某天和小伙伴在河边玩耍,恰好一个醉汉在河边洗脚,洗脚之后扬长而去。王华最先看到水边似乎有个包裹,就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个钱包,掂起来,沉甸甸的,心想肯定是那位醉汉遗失的,就趁着小伙伴不注意,隐藏在草丛里。天色渐晚,小伙伴们纷纷归家,王华思量醉汉醒酒后必然来取,就谎称闹肚子,故在河边等那位醉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久月色升起,醉汉醒来后哭奔到河边,东找西寻,甚是匆忙狼狈。王华看到询问缘由,核对钱包颜色大小后,把隐藏在草丛中的钱包交给了醉汉。醉汉感激涕零,拿出一小枚金子要答谢王华,言道:“与尔买果饵吃”,六岁王华天真无邪的笑到:“吾家岂乏果饵,而需尔金耶?”,就拒绝了醉汉的馈谢。王华回到家中后也不向父母长辈说明这件事情,第二天醉汉打听王华的住处,亲自赶到王家,鞠躬拜谢。
聪明勇敢的少年
王华十三四岁的时候,和一个奴仆寄宿在家乡的龙泉寺读书。传闻龙泉寺常有妖怪出没,常常深夜伤人,一些富家子弟纷纷离开了龙泉寺,唯有王华还一如既往的读书学习。
一次狂风暴雨的夜晚,王华在室内正襟危坐的读书,窗外传来怪异的声音和敲打窗户的响声,不时瓦片、石块飞来,童仆吓得战战兢兢,唯有王华依然镇定如常,津津有味的读起圣贤诗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晴后,寺内小和尚纷纷拥入王华室内,一脸狐疑的问到王华,为什么不怕妖怪。王华笑到:“为什么要怕妖怪,我没有见到妖怪,只是几个小沙弥在捣蛋而已。”原来是之前寺中读书的富家子弟常常欺负小和尚,几个小和尚利用妖怪作乱,吓跑了富家子弟,也想吓一吓王华,不料却被王华识破。
坐怀不乱的青年
20余岁的王华就因才学而名闻乡里,一些富家权贵,争先恐后地聘请王华到家中传授学业,执掌私塾。某位富商听到王华的美名后就把王华请到自己的馆舍来住,几日的交往富商被王华的才学品行深深的打动。某晚,王华正要卧床安睡之际,不料一位美女出现在王华的床榻,王华深感惊恐,问其缘由,美女拿出纸扇,上有富商亲笔“欲借人间种”,王华看罢,提笔补了一句“恐惊天上神。”,然后将美女斥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还没有讲完,多年后,富商依然为了生下儿子而苦苦求天告地。一次祝祷过程中,巫师突然警醒,富商问其原因,言道:“刚刚把求子的文书递到三重天的时候,恰逢天生迎接状元榜,阵势恢宏,就把我赶下届来”。富商又问状元是谁,巫师对他说到:“不知姓名,但马前有旗二面,旗上书一联云:欲借人间种,恐惊天上神。”,富豪惊愕不已。
宦海清流的中年
1480年,35岁的王华浙江乡试中考中“亚元“,即举人第二名,原本王华应为第一的,不过在答谢考官时,因王华身着白衣,被考官认为不成体统,故降为第二名。第二年,会试中王华名列三十三名,殿试时,被皇帝钦点为第一名,状元及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考中状元后的王华一直在翰林院,詹事府(太子东宫官署),礼部任职。有一次,王华为孝宗皇帝讲授《大学衍义》时,其中一段讲到唐朝的权奸(宦官)李辅国受肃宗宠爱,勾结皇后,祸乱朝廷的故事。恰好当时得宠的宦官李广也在侧,周围的同僚竭力劝谏王华跳过不讲,以免触怒李广,然而王华却大声朗诵,声情并茂,旁边同僚缩头吐舌,惊恐不已,孝宗却听的津津有味。进讲完毕后,明孝宗特意赐给王华美食以示奖励。
孝宗驾崩之后,武宗继位,宠幸宦官刘瑾。刘瑾专权贪污,极力打击士大夫,当时的王阳明上书为因刘瑾事件而下狱的同僚求情,反而遭到刘瑾的陷害,被关到锦衣卫的诏狱。当年刘瑾还在卑贱之时,在京城流浪,看到王华科举等第,又听闻王华忠义,故而对王华异常仰慕,且以王华为榜样,极力进入仕途。王阳明下狱后,刘瑾派人传信,只要王华到府上想见即可立跻相位,且放令郎出狱,王华断然拒绝。王华被明升暗降到南京做吏部尚书时,刘瑾亦多次拉拢,王华不为所动。最后刘瑾找到小小瑕疵,逼迫王华致仕,王华闻听,欣然同意,并说到:"吾自此可免于祸矣"。
坦荡自然的老年
致仕后的王华,回归故里,朝夕与母亲岑氏相处,极尽孝道,当时的王华已经六七十岁,亦学古时老莱娱亲,扮小儿状,逗年近百岁的母亲开心。时人劝其修仙慕道,归隐山林,被王华断然拒绝,王华解释说:"人生天地之间,就要与父母、妻子、亲戚、师徒、朋友、同僚真诚相处,游戏欢聚,独自一人去山中修行,与死人没有什么区别,人间的快乐就是有个和美的家庭、一帮志同道合的亲戚师友"。
后来,宸濠之乱,王阳明起兵勤王之际,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规劝王华到龙溪躲避随时可能遭受到的刺杀,王华却拒绝到:"我的儿子能抛弃家业,为国杀敌,我岂能舍弃百姓独自逃避呢?,我是国家的大臣,恨年老体衰,不能为国分忧,上阵杀敌。如若不幸,我也愿与乡里百姓共赴黄泉。"王华还派人告诉郡县主事,备调兵粮,加强戒备,以防不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王阳明在旬月之间就将宸濠之乱平定,乡里纷纷携酒庆贺,王华却坦言道:"吾儿幸全首领,父子相见有日;凡此皆足以稍慰目前者也。"当王阳明快要擒获宸濠时,武宗皇帝受奸小鼓动,也要南下征伐宸濠,南下途中接到王阳明的捷报,众群小嫉妒王阳明夺取了宸濠之乱的首功,纷纷上书陷害。就连在安老晚年的王华也不能幸免,奸小指派锦衣卫到王华家中调查田产、房屋、壮丁和家畜等,扬言要抄没家产,亲友惊恐万分,唯有王华昂然自若,并嘱咐家人减少外出,谨言慎行。
1522年,王华旧病复发,不久于人世,就在即将离开人间的当日,吏部使者持旨而至,追授王阳明之父王华、之祖王伦,曾祖王杰皆为新建伯。王华气色突变,忙令王阳明等外出迎接,并对子孙说到:"虽然仓促,但是也不能荒废了礼仪,你们都有盛装迎接。"当圣旨宣读完毕后,王华才安然闭目离世。
写在后面的话:
王阳明牛在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王华牛在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坦荡的性格,至亲至孝的品行。若没有王华的孜孜不倦的教导,若不是王家家学的源远流长,若不是父亲的深刻影响,王阳明亦不能有如此的功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6 20:14 , Processed in 0.3119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