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翻开人文的书卷,听时光讲述泾县的记忆

[复制链接]

2277

主题

2393

帖子

80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1:1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翻开时光的书册,用历史解读时间沉淀的故事;踏上文明的土地,用文化呈现多面视角的风情。走进一座城的方式有许多,用历史文化开启泾县,在岁月的长河中感受别具匠心的人文魅力。游历千古泾县,览尽人间芳华,寻找这片土地上的传承,在地域文明中品味跌宕岁月的魅力。
  (黄田 图源:原色调)
  (黄田 图源:原色调)
  走进泾县,就像是翻开了记忆的书册,每一页都写满了皖南的独特韵味,古镇记忆,邂逅一个无人庸扰的古镇街道,漫步其间,感受时光缓缓入梦来;诗词记忆,走进一潭回荡千年的悠悠碧水,诵读诗词,宛若深入世外桃源中;宣纸记忆,穿行一幅立体的山水图卷,手作宣纸,品味非遗文化的深厚;红色记忆,观看一场震撼人心的实景演出,回望历史,感知薪火不灭的信仰……
  「古镇记忆:拾遗历史文脉里的徽韵
  徽韵古村,各美其美。在泾县,人文历史绕不开古村古街,黄田、查济、赤滩、茂林、章渡……每一个村名的背后,都是一段关于老泾县的故事。泾县这片土地深藏独特的文化魅力,值得你静下心来走一走,寻访古建筑遗留的“宝藏”。
  黄田村| 一村尽显中华孝道
  黄田村四周群山环抱,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境内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沿着马冲河旁的青石板路步入村中,荣禄大夫第、思永堂、思慎堂、笃诚堂……一座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民居依次展现。古老的徽派院落,诉说着这里的沧桑与美好。
  (图源:七牛行路)
  (图源:诗意宣城)
  (图源:诗意宣城)
  (图源:原色调)
  (图源:原色调)
  走进黄田,你能感受到厚重的孝文化在这个皖南古村繁衍生长。洋船屋是古代孝字的象征,建于清道光年间,又称笃诚堂。当时黄田盐商朱一乔、朱宗怀父子,为圆母亲想见“洋火轮”的夙愿,商议修建了一座外形酷似大轮船的建筑——“洋船屋”。历经百余年风雨,“洋船”仍停泊在岁月的河里。
  (洋船屋 图源:泾县文旅集团)
  从高处俯瞰,整个村子的轮廓也呈现出一艘大船的模样,从船头到船尾整齐清晰,继承了徽派建筑村落和流水相依的格局,一道溪流紧贴墙角流过,远远看去如同船行水上,形象生动。
  黄田古民居建筑群虽历经沧桑,但风韵犹存。思慎堂保留着完整的水磨花砖墙面,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花砖墙面。水磨花砖是黄田的一张名片,任时间洗刷,依旧花纹清晰,纤尘不染。
  (图源:七牛行路)
  (思慎堂 图源:诗意宣城)
  行走于黄田的旧时小巷,仿佛时光穿梭了数百年,叫人不经意间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世外桃源的宁静生活。
  Tips:
  地址:泾县榔桥镇黄田景区
  交通:建议自驾
  时间:08:00-17:00(16:00停止入园)
  门票:50元/人
  查济| 水墨画染皖南村
  旧有诗云:“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环绕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这首诗把查济古村的景和奇描写得淋漓尽致。查济古村历史悠久,现保存了元、明、清古建二百多座,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
  (图源:泾县融媒体中心)
  当地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千年前的祠堂、牌坊、古桥散落在村中,行走此处,你会强烈地感觉到时间的跌宕。据说古时的查济有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石桥,可见查氏宗族的辉煌。如今现存的遗迹宝公祠、二甲祠、洪公祠等历经岁月,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崇尚先贤的烙印,处处散发着古香古色、质朴娴雅的气息。
  (二甲祠)
  (宝公祠 图源:泾县文旅集团)
  蔓草青苔装点着千年古桥,古树下,小路旁,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学生们,或架着画架,或以膝作板,提笔写生,素笔静描,水粉落彩,有轮有廓的徽派乡村图景跃然纸上。查济,抬头见山,低头遇水,静谧古朴,可谓采风写生的胜地。
  (图源:Touchmykeys)
  (图源:Touchmykeys)
  (图源:安徽文旅)
  Tips:
  地址:泾县桃花潭镇査济村
  门票:55元/人(淡季:11月~次年2月29日);65元/人(旺季:3月~10月31日)
  时间:08:00-17:00
  交通:建议自驾
  赤滩古镇| 千年水城源远流长
  赤滩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城古镇,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传统街巷布局。漫步在这座古镇里,仿佛走进了历史的画卷,你可以欣赏古老建筑的独特韵味,感受岁月的沉淀。
  (图源:诗意宣城)
  步入古镇的明清一条街,这里曾经是人潮涌动的热闹集镇,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如今世转时移,褪去明艳外衣,老街变得低调而沉寂。青石板上留下的独轮车辙沟槽,带你回到那真实又惊喜的老时光,置身百年前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
  (图源:奔跑吧阿常)
  (图源:胡坪)
  游于赤滩的街巷之中,白墙上的黛色屋瓦,曲折勾勒天际,古镇的韵味沉淀在每一片瓦,每一块砖。这些具有徽派建筑的古商铺、民居,错落有致,俨然一幅幽深、古老的古镇画卷。来赤滩寻幽访古,既可看到千年前的古意,又能看到人世间的烟火。
  (图源:林子)
  (图源:林子)
  (图源:泾县文化旅游)
  Tips:
  地址:泾县琴溪镇赤滩村
  门票:40元/人
  交通:建议自驾
  时间:07:30-17:00
  茂林古镇| 人文荟萃赓续文脉
  泾县西南部的千年古镇——茂林,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激战地。1941年,新四军行至茂林镇丕岭脚下时,突遭袭击,打响了“皖南事变”的第一枪,开始了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
  “4117”广场是皖南事变主战场的标记物。它身后用大理石砌成的红色背景墙,象征着一面红旗,墙体详细记载了皖南事件的经过。走进“4117”广场,带你一起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同志在烽火岁月里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
  “4117”广场
  (图源:诗意宣城)
  茂林历史上名人辈出,有吏部尚书吴芳培、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更涌现出并称“茂林三吴”的画坛巨擘吴作人、红学专家吴组缃、书法大师吴玉如,“三吴纪念馆”展示了他们的灿烂人生。
  (“三吴纪念馆” 图源:诗意宣城)
  茂林吴氏是皖南名门望族,堪称泾县第一家。明代建有吴氏大宗祠,极具徽派建筑风格。大宗祠大厅两边墙上嵌有青石碑刻“忠孝节义”四个大字。该祠梁柱粗大,纹饰繁华,形制超凡,向世人展现着昔日的辉煌。新四军撤离皖南时,在此祠召开告别大会,又为革命遗址。
  (吴氏大宗祠 图源:诗意宣城)
  (吴氏大宗祠 图源:诗意宣城)
  (吴氏大宗祠 图源:诗意宣城)
  (吴氏大宗祠 图源:诗意宣城)
  (吴氏大宗祠 图源:诗意宣城)
  走进茂林古镇,亭台楼阁鳞次栉比,蜿蜒小巷交错纵横,小巷里明、清风格的府第轩园有300多处,经历岁月的熏染,墙上屋顶都已留下浓浓的岁月印迹。古建使用的是茂林特有的花砖门墙,虽经百年依旧一尘不染,似乎在清醒地观察着世纪的变更。茂林花砖是一幅抽象的水墨画,千姿百态,水墨写意。其烧制方式复杂,从取土到成品,历经十二道工序。
  Tips:
  地址:泾县茂林镇
  交通:建议自驾
  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免费
  章渡古镇| 皖南西来第一镇
  青弋江西畔的章渡古镇历史悠久,曾是繁华的水陆码头,客商云集,人丁兴旺。唐朝的李白曾到章渡,为这里的繁华所染,即兴挥毫书写“西来第一镇”。
  (章渡古镇 图源:泾县发布)
  (图源:中安文旅)
  (图源:泾县人民政府发布)
  章渡老街建于明代中叶,是古镇现存最长的老街,由一横一纵两条主要街道构成,弯弯曲曲地向远方延伸。老街建筑独具特色,沿江而建的老旧木房接踵,房屋一面由竖立的木桩支撑,悬空支架在青弋江上,逐渐连成一排临江而起的水上骑楼,吊栋阁群绵延一、二华里,成为当地一景,有着“江南千条腿”的美誉。清澈的河水在屋前潺潺流淌,野花野草如同绿色的地毯,这里没有一点现代的污染,古朴、自然。
  (章渡老街 图源:诗意宣城)
  (吊栋阁 图源:泾县人民政府发布)
  (吊栋阁 图源:泾县人民政府发布)
  (图源:中安文旅)
  缓步行走在章渡老街的青石上,仿佛穿行在停滞的时空里。老街的半途处,有一小码头,几株年代久远的大树下立着一石碑,题刻“周恩来上岸处”。当年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委派来皖南指导新四军工作,乘竹筏在此渡口登陆。
  (图源:grace妈妈爱分享)
  (图源:grace妈妈爱分享)
  (图源:grace妈妈爱分享)
  回望古镇内的青石街道、朝天而翘的马头墙、青弋江边的吊脚楼、古朴的雕花木格窗、浓厚的徽州风情,构成了独具一格的韵味。
  (图源:诗意宣城)
  (图源:泾县人民政府发布)
  (图源:泾县人民政府发布)
  (图源:泾县人民政府发布)
  Tips:
  地址:泾县云岭镇章渡村
  交通:建议自驾
  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免费
  「诗词记忆:一潭碧波半潭诗
  这里风轻云淡,古朴宁静,青砖黛瓦,碧波绿水之间,仿佛记着一段悠长的故事,静静地,等你来听。历史的烙印与大自然的馈赠相互辉映,现代的烟火与古老的韵味相互交织,令人陶醉。在这炊烟萦绕的山间村落中,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意境。
  桃花潭风景区| 诗韵潭水忆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光潋滟,碧波涵空,水街两旁店铺林立,酒旗招展。李白应汪伦邀约至桃花潭时,看到的就是这番景象。
  虽没有“万家酒店,十里桃花”的盛景,但汪伦带领村民踏歌送别,却着实让李白感动不已。李白在离别时,动情地写下了这首传世名篇《赠汪伦》。这一潭江水在诗仙李白的眼中,是他与友人绵长情意的化身。桃花潭是一湾清幽恬静的潭水,更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桃花潭两岸保留了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古建筑群。许多人到桃花潭寻找诗意故乡,却意外被江边的古祠、古阁吸引了目光。其中便有历经百年沧桑,风韵犹存的文昌阁,昔日无数文人墨客春秋登阁,听风吟诗,赏景作画,留下了大量佳作。
  (图源:道川)
  (图源:道川)
  (文昌阁 图源:道川)
  (文昌阁 图源:道川)
  来到桃花潭岸边,晨雾弥漫,烟波浩渺,叽喳的鸟鸣和簌簌的风声,仿佛都在诉说着村庄古老悠久的历史,展示着充盈又丰厚的人文魅力。清晨,稀疏的村民在岸边悠然地浣洗衣物,说着一口流利的江淮官话,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指路,一湖潭水成为背景,成就一幅生活的写真。
  (图源:薇那verna)
  (图源:薇那verna)
  (图源:薇那verna)
  (图源:薇那verna)
  桃花潭的四周点缀着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石板书,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青砖黛瓦的古民居……烟波醉人,移步成景,好似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图源:薇那verna)
  Tips:
  地址:泾县桃花潭镇
  门票:65元/人
  交通:建议自驾
  时间:07:30-17:30(最晚入园16:30)
  「宣纸记忆:探寻千年徽州文脉
  千年历史积淀,造就古法技艺。时光更迭中,泾县大地丰厚的文化滋养,为这片土地赋予了独特的魅力。走进泾县,你可以赴一场手工盛宴,品一段徽风皖韵,探寻千年徽州记忆,与非遗近距离对话。
  中国宣纸文化园| 纸载千秋 书写万卷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稠不闻声。”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杰出的代表,备受文人雅士喜爱。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国宝”宣纸原产于这里。
  文脉绵长,山水幽美。中国宣纸文化园坐落在皖南泾县乌溪境内,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座宣纸山,在皖南群山的环抱中,宛若踏进一幅巨幕水墨画。
  宣纸主要以泾县当地青檀木树皮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浆。其制作工序可分为选材、制浆、捞纸、晒纸、检验和剪纸6大步骤,若细细地分出来,则需要108道传统工序。从原料采集到成品制成需要三年的时间。
  宣纸制作技艺
  宣纸制作技艺
  宣纸博物馆展示了宣纸的历史发展、技艺、品种与品质以及文化传承。宣纸薄如蝉翼,润如青云,不仅质地绵韧,纯白细密,而且具有不腐不蛀,润墨性强的特点。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学者在宣纸上挥就了一篇篇佳作流传千古,绘制了一幅幅山水出神入化。它既能充分展示书画家们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水墨的魅力和神韵。
  博物馆里珍藏了国宝级的老宣纸和字画,每一张薄薄的纸,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宣纸历经世事沉浮,依然保存完整,静静诉说着前世今生,展现其无穷的生命力。
  (中国宣纸博物馆)
  步入“三丈三”超级宣纸制作车间,有机会观看每年只有一次的巨宣制作过程,52名师傅整齐划一地投入捞制工作,见证百匠齐心,一纸万金的诞生。
  (三丈三宣纸制作技艺 图源:中国宣纸文化园)
  (三丈三宣纸制作技艺 图源:中国宣纸文化园)
  宣纸之美,美在传承。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古老的宣纸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手工制品,还流传着千年不绝的代代相授,传承着万古不朽的华夏文明。在古法技艺车间里,游客可体验宣纸制作过程,感受一张张宣纸蕴涵的古法智慧。
  在宣纸小镇中行走,去捕捉和体会红星宣纸文化中的东方诗意,探秘人类非遗、感受传统文化。
  (图源:中国宣纸文化园)
  (图源:中国宣纸文化园)
  (图源:中国宣纸文化园)
  Tips:
  地址:泾县榔桥镇乌溪村
  交通:建议自驾
  门票:60元/人(线上平台50元/人,需到馆前三小时购买)
  时间:08:00-17:00开放
  「红色记忆:深入皖南革命圣地
  走进历史的长河,红色基因在泾县这片革命热土上刻下了一个个永恒的印记。亲临革命圣地,赓续红色血脉;探访红色遗址,一同铭记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走进山水之间,探寻红色痕迹,重温皖南红色革命史,追溯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追忆革命先辈
  在泾县这片红色热土上,曾诞生了一位赤忱、勇敢的热血少年,用真知灼见扭转乾坤,他就是王稼祥。他的名字回荡在国人心中,更深深铭刻在泾县人民的心中,他的精神代代流传,滋润着泾县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血脉。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位于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柳溪河畔。这座古老的建筑屹立于岁月长河之畔,散发着悠远的历史气息。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王稼祥少年模样的纪念雕像,他左手紧握着《申报》,凝视着前方,目光坚定、意气风发。背景线刻浮雕揭示了王稼祥一生风云变幻、艰难险阻的革命历程。
  王稼祥纪念雕像
  《王稼祥生平陈列展》是一幢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徽派民居建筑,主题是“永远的稼祥”。展厅共由六部分组成,你可以通过200余张历史照片和百余件珍贵文物,感知王稼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
  (王稼祥生平陈列展 图源:诗意宣城)
  (王稼祥生平陈列展 图源:诗意宣城)
  Tips:
  地址:泾县004乡道附近
  交通:建议自驾
  时间:08:00-16:30
  红旅小镇| 亲历革命生活
  “北有延安宝塔,南有云岭烽火。”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中,泾县云岭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地标,新四军在这里演绎了“云岭烽火,战士丹心”的红色经典。来到红旅小镇,你可以观旧址、登岗哨、食军粮、宿军营……深入体验当一回新四军。
  皖南事变爆发时,新四军靠着云岭锅巴跋山涉水数日最终成功会合。在红旅小镇入口处,有一口直径4米的将军锅,提醒着后人勿忘那段光辉的岁月。来到红旅小镇内的战备粮生产基地,你可以亲身体验宣城市非遗云岭锅巴的制作,追忆战备粮生产的过程。
  将军锅
  战备粮制作
  红旅小镇的军事体验区5号兵站更是集结了大型演艺活动、军事体验和各类拓展训练,拥有飞机、坦克、高射炮、装甲车等各种军事国防设备和跑马场,你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军旅生活,与伙伴们亲身体验云岭保卫战。下午,小镇里还会上演实景演出《新四军云岭保卫战》,150名演员共同演绎那段真实的抗战历史。
  (实景演出《新四军云岭保卫战》 图源:诗意宣城)
  Tips:
  地址:泾县云岭镇光明村
  交通:建议自驾
  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80元/人(含15个游玩项目)
  人文风韵,是时光赋予泾县的“宝藏”。漫步泾县,脚下是岁月的沧桑,指尖是历史的痕迹。
  走进泾县,在古镇的韵味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在文化的熏陶中领略自然的美丽,在现代的繁华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来一场“泾”兴而归的旅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2-19 05:54 , Processed in 0.2459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