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7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十年代,三百余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如何辗转千里运抵天安门的?

[复制链接]

2446

主题

2627

帖子

87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00: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大陆旧纪元的最后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刚刚落幕,新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会议关于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于当晚六点率领全部会议代表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上,举办了一场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仪式。此时距离开国大典的举行仅有21个小时。


随后的三年里,由十七个部门、单位组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前期设计和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1952年,由美国毕业归国的土木工程硕士陈志德从北京市建设局被调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他先是跑遍了首都的各大图书馆,又花了三个多月去往全国各地,最终在青岛浮山上找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原料,用来做纪念碑碑心石的整块花岗岩。他的方案获得了通过,这块石头将被铭刻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字样。人们真切希望,这块石头也会尽可能做到永远不朽。



当“共和国第一碑”的名誉传到浮山石料厂时,人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厂长王文健领着王忠禹、朱培成两位老石匠开始上山选料,其实,整座浮山的石头在他们心中已经了然于胸,但这毕竟是一项天大的政治任务,谁也不敢有半点马虎心理,经过三天的走走转转,他们不约而同地把采石地点定在了浮山东南侧的大金顶。在那里,他们找到了一片浑然天成的山石。

他们开始谨慎地验证,采用了水漫的方式不停地在山石上浇水,通过这个过程观察山石上有没有细微的裂纹。整整浇了一天的水后,他们欣喜地下了结论,整片山体,浑无半点裂缝!

按照上级交代的任务,必须从山体上剥离出一整块三百吨的山石,剩下的问题是,没有任何记载,当地历史上有过从山体上凿下一块如此重量的山石的先例,哪怕陈志德从国内各地找来的十几位专业人员,也望着巨大的山体都犯了难。



正当陈志德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几位老石工跟他说,崂山脚下有一位叫李开山的老石工,他的手艺最精湛,当地人称“石神”。

“石神”李开山来到山体前,也着实吃惊,虽然他之前受雇于国民政府办事机构,也曾在崂山地区遍采过巨石,但三百吨这个要求对他来说也是闻所未闻。

经过仔细打量、论证,他决定用放闷炮的方式,来炸出这块石材。

一排闷炮放完之后,效果很不理想,只在巨石的边缘炸出一点缝隙,为了防止对巨石形成破坏,闷炮只能放一次,之后便是艰苦的手工操作。石匠们在缝隙中用钢楔子一点点地开凿,打进去了一百把钢楔子。

但这仍然无法把巨石从山体上分离,哪怕一条裂纹也没有出现,简直令人绝望。

李开山只好另辟蹊径,率领石匠们攀上大金顶,从高处一点一点地开凿出石槽,整个过程费时费力程度,难以言表。


凿出石槽后,石匠们转战石料底部,每隔四十多公分以钢管打上通孔,把石料底部打穿,再继续砸进钢楔,数十人挥舞大锤挨个敲击钢楔,逐一加压,试图使石块涨裂。

从第一个钢楔子凿进山体,到石材从山体上涨裂剥离,夜以继日,队伍整整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这块三百多吨的巨石被成功剥离后,在现场对巨石顶部做了第一次加工,凿掉了几十吨突出部分,巨石减重到了280吨。

下山之后,又按照尺寸要求,对巨石做了第二次加工,加工后的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米,两边厚0.8米,巨石减重到了103吨。



基本符合最后的运输要求了,剩下的就是把这块巨石运往孟庄路石油公司专用铁路货运站,这是一段距离仅为十五公里左右的路途。

在当时的条件下,仍然没有任何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满足这项要求,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与山东省联运公司青岛分公司下属的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运输队签订了运输合同,让他们来完成这次艰巨的运输任务。

起重运输队在前期论证的时候,决定采用最古老的大件运输方式——滚木,开始时想用圆木做滚木,但圆木的承受力和形状都会有偏差,这次任务却是一个绝对不容许任何偏差的任务,为了保证此次任务万无一失,最后改用了鞍钢提供的无缝钢管初坯。

他们把碑心石吊装在一具9吨重的铁排上,铁排上再铺就木床,用四个千斤顶顶着,路面上先铺设枕木,由无缝钢管初坯充当滚木在枕木上滚动。前方由三台进口大马力拖拉机牵引,另配置有一部推土机和一部卷扬机,由于每前进一段距离, 都需要把枕木和无缝钢管初坯移到前面,行驶速度非常慢。

后半程的道路要经过青岛市中心,青岛的道路是公认的比较逼仄狭窄,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前方必须配备有修路、修桥、拆房队开道,遇到不平之处就修路,遇到拐不过弯的地方就拆房加宽,日均行进速度仅为五百米。晚上停在哪里就在哪里搭起帐篷住宿,青岛市公安局组织现场警戒看守。

这一路走来,受到青岛市民的夹道欢迎,走到哪儿都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到了铁路货运站后,又遇到了一个大问题,火车的载重也达不到要求,当时已经从东北小丰满水电站调拨了一辆载重90吨的车皮,这已经是全国之最,但即便如此,碑心石的103吨自重再加上垫木,势必将超过车皮最大载重的百分之十以上,铁路只能做到超载百分之十,否则将出现不可控因素。

在车皮上,石匠们进行了第三次加工改造,石料的厚度缩减为79厘米,重量降低到了94吨,才得以顺利成行。

从青岛到北京,今天的高铁只有四个多小时,当时却整整跑了七天,最高时速是二十公里,弯道时只有十公里。


从北京正阳门西车站到天安门,这几百米的距离,仍然是采取青岛市内运输的老办法,同样是这批运输人员,耗时三天,终于运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安装现场。

在安装现场,碑心石开始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瘦身过程,这一次砍下了三十四吨重量,切割打磨后最终的重量停在了60吨这个数字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装现场,碑心石还经历了一次华丽转身的过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之初,采取的是古代封建帝王那种坐北朝南的传统理念,铭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的碑心石是面向南方。后期论证中,将碑心石面向北方、冲着天安门方向的方案占了上风,因为在大型阅兵、群众游行活动中,人群要经过天安门与纪念碑中间的长安街,将碑心石面向这个方向更有利于集体观瞻。

最后的吊装也是重中之重,这个工序花费了六个小时的时间,当碑心石被吊装到二十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基座上的准确位置时,所有在场的一百多名包括郑振铎、梁思成、林徽因在内的专家们都长舒了一口气。

1958年5月1日劳动节建成揭幕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除了其碑心石,碑身整体的其他小块石材均为浮山出产,这种石料被命名为“中国灰”。



基座部分偏深色石材取自北京昌平,汉白玉部分取自北京房山。

除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来自浮山的“中国灰”花岗岩也被用于天安门广场周边的大型建筑,比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所立的纪念碑,同样出自青岛浮山。

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后,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也随之取消,在此之前,委员会送给了青岛石料厂十四匹红布,以示奖励。

如今的浮山,石材开采行业早已被禁止,石料厂也早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消失在历史之中。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市区东扩和新世纪的高科园建设,浮山也成为青岛市区的中心位置,北边是青岛市规模最大的居民区浮山后社区;南边跨过青岛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距离大海仅一步之遥;西边紧邻青岛的CBD;东边是日新月异的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图为浮山西麓观看青岛上合峰会现场烟花的视角)

建国之初,这里归属青岛市浮山区管辖,后来转为崂山郊区(崂山县—崂山区)。

浮山本身是属于崂山向西南方向延伸的余脉, 其山体约形成于白垩纪早期,距今已有一亿三千万年的历史。浮山共有九座山峰,东侧几座山峰脚下整个山体就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以肉红、灰白两种颜色为主,地质学家曾经给了它们一个专有称号——“青岛岩”。“青岛岩”被世界熟知,是因为在德据期间,德国殖民者在青岛兴建的建筑,石料几乎全部出自这里,浮山石被世界石材组织评定为“全球四大名牌石材”。





浮山九峰,自西向东,依次为西峰、大学峰、二贤峰、神笔峰、仙砚峰、雏凤顶、卧龙顶、浮山顶、东峰。

按照当时的记录,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巨石采自浮山大金顶,这个叫做大金顶的山头名字今已不存,按照各种记载,它原本应该位于东侧第二峰浮山顶的正南方山麓,通过观察采石的痕迹和周边卧龙顶、东峰的走势,大致可以判断出它的方位。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三四十年里,这里的地貌被采石破坏的比较严重,地面上留下了巨大的矿坑。一直到2000年,浮山已经成为城市中心,为了避免浮山被彻底破坏,采石活动才被彻底终止。原有的矿坑已被填埋,在此之上,又修建了别墅小区,碑心石的位置应该位于现在的御景峰小区北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7 20:43 , Processed in 0.2322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