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1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风阁 | 登阁远眺,清风徐来,又忆先贤

[复制链接]

297

主题

378

帖子

15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12 00:3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摄影:王岩
说到包公园,大家会想起了什么?湖心岛上的包公祠,肃穆森严的包公墓园,依水而居的浮庄,还是高耸直立的清风阁?包公园,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题,范围北起长江中路,东到马鞍山路,南傍芜湖路,西至徽州大道,占地面积34.5公顷,其中水域15公顷。自西向东包括包公祠、脚印塘、清风阁、浮庄、包公墓、亚明艺术馆、九狮广场等。本篇准备谈一谈——以清风阁为代表的包公园东片建筑群。
——编者按
近日,由安徽广电新中心、置地广场A座、安徽担保大厦三栋高楼组成的合肥“三件套”意外走红网络,吸引市民纷纷前往打卡。说起合肥城市地标,目光投射到老城区,除了上期提到的“鼓楼”外,呼声较高的“四牌楼”当有一席。民间相传:“四牌楼,范家所(修)造”,更是为之增添了几分古韵与神秘。合肥四牌楼究竟为何而建?曾经是什么模样?新四牌楼又是怎样情况?由于无限的未知,我们时常被纷杂信息所误导、困扰。也许需要溯本清源,方可还原历史真相。
——编者按
近日,由安徽广电新中心、置地广场A座、安徽担保大厦三栋高楼组成的合肥“三件套”意外走红网络,吸引市民纷纷前往打卡。说起合肥城市地标,目光投射到老城区,除了上期提到的“鼓楼”外,呼声较高的“四牌楼”当有一席。民间相传:“四牌楼,范家所(修)造”,更是为之增添了几分古韵与神秘。合肥四牌楼究竟为何而建?曾经是什么模样?新四牌楼又是怎样情况?由于无限的未知,我们时常被纷杂信息所误导、困扰。也许需要溯本清源,方可还原历史真相。
——编者按
包公墓
公元1063年(宋代嘉祐七年)五月,一代名臣包拯 在枢密副使任上突发恶疾,于二十五日在东京(开封府)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包拯逝世后,仁宗 停止朝议一天,亲临府第慰问家属,并赐予他谥号“孝肃”。随后,任命包拯女婿文效为保信军节度推官,护送遗体返归家乡。第二年八月,葬于合肥县公城乡公城里东村之原。
· 包拯 ·
▲ 来源:《历代圣贤半身像册》
以后的百余年间,包拯夫人董氏、长子包繶夫妇、次子包绶夫妇、嗣孙包永年等陆续被安葬在周围区域,逐渐形成了包氏家族墓葬群。 庆元五年(1199),庐州儒学教授丁端祖、合肥县令潘友文重修了包公墓。墓园 遍植松桧,四周筑围墙,内设祭享堂,墓道有门,坟前立碑,乡里皆知孝肃公之墓。
· 林至《孝肃包公墓记》 ·
▲ 来源:万历《庐州府志》
庐州素有崇敬乡贤的风尚。每年的春秋两季,州(府)学教授、合肥县令率领众多学生前往祭祀。明代理学家蔡悉和晚清重臣李鸿章亦葬于包公墓附近,是谓“一里三公”之说,今天裕溪路415号的李鸿章享堂便为其一。
· 大兴集近傍“包孝肃墓”(1918年) ·
▲ 来源:“中研院”人社中心
所谓的“ 东村之原”,位于庐州 城东十五里。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了合肥东郊大兴公社双圩大队下辖的“黄泥坎”。1973年春,《安徽日报》刊登的一则《(迁坟)通知》,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注意。据悉,合肥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将扩建石灰窑,而其征用土地一片恰好位于包公墓处。
· 包公墓(1947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事实上,早在1956年11月22日,包公墓便已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情况紧急,刻不容缓,省“万岁馆”(今安徽博物院)很快向上级汇报,经时任省委第一书记李德生果断决定,并拨出专款3万元,于当年4月11日正式开启了包公墓的整理发掘工作。
· 包拯夫人董氏原葬墓发掘情况(1973年) ·
▲ 来源:吴兴汉
发掘过程中发生了小插曲——当人们来到黄泥坎时,“只见包公墓坟头被挖开,地宫大敞,墓坑里只是些沉积的淤泥,一派凄凉景象”……抱着主墓(M6)“被盗”遗憾的考古人员,只得另寻其他墓葬。不料,竟在西南靠近主墓的一小墓(M1)墓室中,清理出包拯夫妇的两块墓志石,而其金丝楠木棺中还存有30余块遗骨(据考证为包拯遗骨)。
· 包拯墓志铭 ·
▲ 来源:《合肥东郊大兴集北宋包拯家族墓群发掘报告》
正当考古人员判定M1为包公墓时,突然来了位名叫“夏广宏”的老石匠,他说真正的包公墓在公路下面,事件再度发生转折。而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人们在墓群正北方发现了一座比M6规模更大的墓茔(M8),从地宫中出土了一件头戴平顶冠的木俑,为十二辰神之一。此外,M6的西南还有一座黄土堆成的“疑冢”。
· 包拯原葬墓出土的木俑 ·
▲ 来源:吴兴汉
种种迹象表明,包拯与董氏原先分葬在M8和M6。两宋之际,M8在战乱中遭到破坏,损失严重。其后裔遂将包拯秘密迁葬至M1处,并移来M6的董氏墓志,以示夫妻合葬。为了迷惑盗墓贼,又堆了个醒目的疑冢,而原墓茔逐渐废为耕地。此后,人们误将董氏原葬墓(M6)当作包公墓,祭祀绵延数百年。
· 合肥东郊大兴集包拯家族墓群发掘坑位分布图 ·
▲ 来源:《合肥东郊大兴集北宋包拯家族墓群发掘报告》
8月11日,历时四个月的包公墓发掘工作宣告结束。包拯家族墓群,依岗地而建,南临淝河,东西长64米,南北宽52米,略高于四周田地。总共清理出墓冢12座,其中墓主可考者4座,墓葬结构可分为石室(4座)和土坑(8座)两种。出土遗物方面,包含了6盒墓志及50余件器物,其中8件宋代瓷器较为突出。
· 包永年墓出土的影青瓷碗 ·
▲ 来源:吴兴汉
时间来到1981年,当年包公墓发掘亲历者程如峰在《关于包河公园建设规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重建包公墓。1984年9月23日,《合肥晚报》刊发了记者赵泉的长篇通讯《包公遗骨偷葬记》,一时间十余家知名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时任省委书记黄璜在读完文章后,当即写信给合肥市长,指示“可在包河选一适当地点安葬”。
· “市府决定今年办十五件好事”(1985年) ·
▲ 来源:《合肥晚报》
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及程如峰等专家学者的努力下——1985年,合肥市成立包公墓筹建委员会。10月6日,“合肥市重建包孝肃公墓奠典礼”在包河公园内举行。值得一提的是,“重建包公墓”为合肥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当年要办的十五件好事之一,《合肥晚报》报道称:未来将“按宋朝陵墓的格局和规模修建包公墓”。
· 合肥市重建包孝肃公墓奠基典礼(1985年) ·
▲ 来源:程如峰《重建包公墓的前前后后》
两年后,1987年9月上旬,包拯墓园重建工程全部竣工。10月1日,包拯墓园落成典礼暨包兆龙铜像揭幕仪式举行。应省市政府邀请,“世界船王”、包拯第29代孙、包兆龙之子包玉刚一行从香港乘机抵达合肥,作为包氏后裔代表出席了相关活动,这是他首次回祖籍省亲。
· “包拯墓园落成典礼 包兆龙铜像揭幕仪式昨在肥举行”(1987年) ·
▲ 来源:《合肥晚报》
重建的包拯墓园为仿宋建筑群,由古建筑学家、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带领研究生戴俭、蒋剑云与省市有关部门研讨考订设计。全部建筑为木构架、条石结构,由黄山古建筑公司和市园林建筑公司承建。墓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来自福建、河北以及省内的六安、庐江、巢县、无为、繁昌等地。
· 建设中的包公墓(1987年) ·
▲ 来源:黄欣
墓园坐东朝西,门前一株高大的雪松下,矗立高丈余的两块花岗岩。迎面照壁高4.2米、宽10.5米,墙心石刻“包孝肃公墓园”六个楷书大字,是书法家方绍武的手笔。墓园占地3公顷,由前导区、主墓区、附墓区、墓室区和管理区组成,四周红色神墙环绕,是国内目前少有的较为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
· 包拯墓园总平面(1989年) ·
▲ 来源:潘谷西《合肥包拯墓园设计》
从照壁经双石阙到神门这一段空间是进谒过程中的序曲,让游客“在视觉与心理上为转入另一个境界作准备”。子母双石阙是等级的象征,高6.4米。条石铺装的神道贯通全区,长约300米。龟趺螭首神道碑,立于神道右侧(南侧),撰写着墓主生平政绩,内容与墓志铭相近,立表以明世人。这段空间的深度为60米。
· 照壁 ·
▲ 来源:《合肥城市建设》
神门为三开间二进深。通过神门,就进入墓园的主体部分。 从这里开始,建筑布局依次为石刻群、享堂、包拯主墓、景行碑廊、侧神门、墓室(地宫)、 附墓区、边门、角门(后门)等。 石刻群即石像生,又称“翁仲”,对称设于神道两侧,有望柱、石虎、石羊、石人(文臣武将)等,按照宋代三品以上规格所置。
· 神门 ·
▲ 摄影:白炭黑
享堂为五开间三进深的九脊殿歇山顶建筑,采用宋代《营造法式》所载六架椽屋乳袱对四椽袱用三柱的厅堂木构架,而屋面瓦饰则参照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绘形象及山东等地出土宋代瓦件制成。20根整木巨柱宏伟壮观,桃昂布料、列椽接梁,飞檐翘角,灰瓦彤柱。建筑风格简朴庄重,力求和包拯清廉正直的风格相符。
· 享堂 ·
▲ 来源:《合肥城市建设》
享堂中央高支神龛,供奉着“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神主”牌位。神龛前木雕供桌上放置一座重百余斤的铜铸香炉和一对烛台,两侧安放一排古色古香的太师椅。吴孟复、王均、刘炳森、刘海粟、赵朴初等书法名家题写了楹联、匾额,呈列其内。 游人瞻仰者,无不肃然起敬。
· 主墓 ·
▲ 摄影:嘚嘚
包拯墓封土高5.2米,15米见方,覆斗式,青石砌成,顶部填土种草。墓前青石碑上书“宋枢密使包孝肃公拯之墓”。附墓区安葬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孙遗骨墓五座,根据地形随宜布置,高低错落,不求均齐对称,使之和主墓区的格局有所不同。墓园遍栽竹木,广植松柏;建筑庄严肃穆,环境幽雅。
· 墓室 ·
▲ 摄影:龚威
沿石柱栏杆拾级而下,入包拯墓室。墓室位于墓冢正下方,按原墓恢复。墓道由条石砌成,长34.6米,高、宽各3米。两侧置有仿古灯具,可华光引导。墓道两侧石壁刻有宋代石刻拓片《二十四孝图》。墓室前正中端放包拯墓志铭石刻。墓室装设石门(墓门),内殓包拯遗骨的长2.4米的金丝楠木棺具停于室内。棺具两侧放置出土随葬品——十二辰神木俑和新置的四座多头仿古灯台。
· 全景 ·
▲ 来源:《合肥城市建设》
当然墓园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应是“包拯遗骨”了,除了前文提到的《包公遗骨偷葬记》,2005年陈桂棣、吴春桃联手力作《包公遗骨记》再掀舆论波澜。到了电视时代和网络时代,这段传奇故事更是成为纪录片及网络文学创作的绝佳素材。诸位看官或许早已了解,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作敷述了。
· 部分包公遗骨 ·
▲ 来源:《包公遗骨记》
至于,
浮庄和清风阁,
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378

帖子

15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7-12 00:34:41 | 只看该作者
浮庄
虽说从一些历史遗物来看,包公墓的年代最早,但墓园实际落户在此,却稍晚于东大岛上的浮庄。至于东大岛,就不得不提到包公园的前身——包河公园了。顾名思义,公园因包河而得名,即城南濠,旧时称包公池、包公湖、包公河等。
· 包公池 ·
▲ 来源:光绪《续修庐州府志》
早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公布的《省会合肥市区修建计划》,便提出将城南郊包公河一带设为“新市区风景地带”,除了稍早前修缮包公祠 (三十五年,省主席李品仙倡议重修)外,其余工程仅停留在书面上,未付之行动。 解放前夕,河床日益淤塞,河洲屋宇倾颓,河岸荆棘丛生。
· 包公祠(1949年) ·
▲ 来源:《日昌百年》
1953年,市政府决定在包河建设公园。1954年,包河公园修建委员会成立,于3月动工整修包河。其间,利用浚河土方新筑了东大岛、脚印岛(又称中岛,有脚印塘)、葫芦岛等岛屿,在岛上种植刺槐、枫杨、水杉、女贞、松柏、垂柳等树木,并铺设了桥梁、花房、道路、草坪、 台阶等。
· 包河公园(1959年) ·
▲ 摄影:董青
1966年,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文革”期间,包公祠遭到严重破坏,包公塑像和石刻像、匾额等悉数被毁。1979年,公园恢复原名。除了重修包公祠、回澜轩、廉泉外,又在东大岛上建成曲桥,另规划青松明月亭因缺乏资金缓建。
· 人民公园(1974年) ·
▲ 来源:《合肥交通图》
1981年,程如峰在实地考察后认为,“东大岛一带面积很大,但由于东面的道路未打通,地势偏僻,因此至今荆棘丛生”,可以重建一座包公墓,与祠堂隔水相望,又因中岛而彼此呼应。如此,以“包河三岛”为核心的包河公园更显得蔚然大气,浑然一体。但当时 程老没有考虑到“水”的影响,四年后择建于包河南岸的岗头上。
· 包河公园东大岛(1979年) ·
▲ 摄影:冯静之
1984年3月8日,在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六年后,以“建设省会、美化合肥”为口号的环城公园全面动工兴建,市民熟悉的“包河公园”转而成为环城公园包河景区,即徽州路至东门桥地段。而“浮庄”便是此次第一期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
· “环城公园今起全面动工兴建”(1984年) ·
▲ 来源:《合肥晚报》
浮庄,依水就势而建,博采苏、扬、徽派园林艺术之精华,有茶楼、莲坊、亭、曲桥、假山、雕塑等十余处景点。整个布局尺度娟秀宜人,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远观全岛,犹如柳叶扁舟浮于水面,加之院内粉墙黛瓦、黑白分明,四周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宛若古代村庄,故名。
· 鸟瞰 ·
▲ 摄影:冯静之
浮庄,南北有三门。正门向南,门楼粉墙灰檐,简状瓦,中镶一匾“浮庄”二字,系张爱萍上将手书。 岛的中央为包公28代嫡孙包兆龙先生铜像。铜像右侧花岗岩正面刻包玉刚先生手书的其父遗训:“叶落归根,建设家乡热爱祖国”,背面刻有潘锷璋、袁传璋撰写的《包兆龙先生铜像记》。
· 南门 ·
▲ 摄影:suisen绥森
“寄畅楼”,是一座徽派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二层小楼,内设临水茶社(舍)。中间为一天井院,马头墙上盖琉璃瓦,室内大理石铺地,花格漏窗灵巧雅致。登楼品茗,或小立平台静观,远近美景尽收眼底。
· 畅寄楼 ·
▲ 摄影:束健
随径东去,仿宋代苏派莲舫泊于一泓碧水之中。莲舫下部为船舫,上部船舱圆顶,朱檐花格木栏,配以“穿过华世界,划破水 云天”的楹联, 古朴典雅,十分贴切。 莲舫对面塑一“织女”雕塑,似正在穿梭引线织网,象征包拯后代在此种藕打鱼为生。
· 莲舫 ·
▲ 摄影:王牌
过莲舫后,为一组秀丽的亭台楼阁。临濠水榭,曲径回廊,幅幅佳联,耐人寻味。首当其冲的是“镜中天”,两侧对联是“东西岛影含楼影,上下天光透水光”。又有“穿云阁”,两侧对联是“卷眼波翻天过窄,放怀月映水云宽”。
· 水榭 ·
▲ 摄影:史龙斌
岛的南侧,有白色九曲桥,通往矗立水中的四角亭,名曰“青松明月亭”。亭顶采用木构架制成的长方形八柱歇山屋顶,四角上翘处各系一“风铃”,角端是栩栩如生的虎头砖雕,亭内水磨砖铺地,漏窗上方有“青松明月”浮雕。
· 曲桥 ·
▲ 摄影:朱涛
岛的西端,保留原有的刺槐、枫杨等林木,增植了天竹、斑竹、梅、桂花、红叶李、松柏等观赏树木。1999年,又建设了亭廊、楼阁、盆景墙一组,包括孝肃园、流云亭、荷香居等。
· 雪景 ·
▲ 摄影:刘建国
清风阁
1998年4月,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弘扬包公精神,人们在包公墓西对面开始兴建“清风阁”。2000年7月竣工,并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据潘谷西《合肥包拯墓园设计》透露,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个地块曾被规划为“合 肥市博物馆”项目用地。
· 设计图 ·
▲ 作者:劳诚
“清风净宇宙,明月朗乾坤”。全园占地33亩,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是一组集纪 念、展示、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仿宋综合性建筑群,主要由功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区3个部分。
· 东大门 ·
▲ 来源:合肥包公园
由大门进入,两旁灯柱引路。灯柱 上有莲花宝座和花瓣灯托,以“高洁、正直”花语,暗含了“清廉之风长明于世”的美好寓意。步行向前,有一重檐碑亭—— 明月亭,高8.4米、 长宽各4米,内置石碑,碑高2.3米,记载了建设清风阁的过程。
· 明月亭 ·
▲ 摄影:Jin
过亭行数十步,便来到了鱼沼飞梁。所谓鱼沼飞梁,即在方形荷叶“鱼沼”内架设的十字形桥梁。今天山西太原的晋祠内便有一座,整个梁架都是宋代遗物,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水陆立交桥”。站在功德广场上,左为畅风斋,右为廉雨轩,仰 望清风阁。
· 功德广场 ·
▲ 摄影:王牌
清风阁坐西朝东,劳诚设计。阁高42米,以绝对的地标优势雄居包公园中央,高屋建瓴,古风蔚然。阁设九层,明五暗四。阁外檐柱间设有格子门,每面为九扇,门为方格花心。顶层为彩绘藻井,门、楞、柱都为栗壳色。 登阁而上,凭栏远眺,以包河秀色为代表的“环城翡翠”绕庐州,尽收眼底。
· 清风阁 ·
▲ 摄影:束健
逐层游览,一至六层分别为耿光日月、江淮奇葩、江山明月、庐州夜话、梨园揽胜和庐州宋韵。其中,耿光日月厅内镶嵌了一幅大型椴木浮雕 《清风赞》, 长5.4米、宽5米,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迹,有《回乡敬孝》《审牛舌案》《陈州放粮》《弹劾三魁》等片段,两侧分别是《运粮戍边》和《西办盐务》。
· 耿光日月厅(2012年) ·
▲ 摄影:昵称18892371
考虑到原阁内除了一楼有包公浮雕像,负一层和负二层展示了流传民间的包公传奇故事外,其余诸层陈设则是安徽概况、江淮风情、庐州人文等与包公主题不相符的内容。2014年10月,相关部门对清风阁内部展陈进行改造提升,此后又对外部景观和清风阁阁体进行大修。
· 古庐州市景图(局部) ·
▲ 作者:鲍雷
2015年8月8日,清风阁正式开园。同时,还完成了清风广场的提升改造,该广场将包公墓和清风阁融为一体,亦是“包公园——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标识的所在地。改造后的清风阁, 以“廉政文化”为主题,阁内自上而下由孝亲厅、勤业厅、清心厅、正直厅、官德厅、清风厅、警示教育厅共七个展厅组成。
· 千古遗直 ·
▲ 摄影:紫玾游侠
据介绍,每层均以包公的言行事迹为引,辅以相应案例,采取场景复原、绘画、雕塑、故事、文字表述等方式,利用多媒体、影视、戏曲、互动游戏等手段,将包公文化思想与当今社会提倡的“孝亲爱国、勤于职守、廉洁自律、务实公正”的道德相结合,为广大游客打造一个修身指引、为官镜鉴的场所。
· 展厅内景 ·
▲ 来源: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
其实在清风阁落成的二十多年里,这座公园还发生了许多大事。诸如:2005年,为重点打造包公文化,合肥市政府将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整合成为包公园。2006年初,包公园成功获评合肥首家AAAA级旅游景区。当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包公园还举办了首届“包公文化节”。
· 首届包公文化节(2006年) ·
▲ 摄影:赵溢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5月底,奥运火炬传递到合肥。按照原计划,合肥站起跑仪式将在清风阁广场举行,为此“清风阁”匾额临时被换成“中国包公园”。但基于 “安全第一、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究实效”的原则,相关部门最终缩短了传递时间和路线,起点则改为安徽国际会展中心。
· “合肥奥运火炬起点‘美容’ 设奥运主题鲜花幕墙”(2008年) ·
▲ 来源:江淮晨报
结语
合肥包公园,是老一辈文物、建筑、园林、规划、雕塑、书法等领域名家共同的智慧结晶。游遍园中每个角落,处处细节点滴,都值得品味和感受。也许是景点分散的缘故,又缺少了系统的梳理及解读,人们往往走马观花,以致出现了“风光有余、人文不足”的声音,更有甚者以“假”论之。
· 清风阁 ·
▲ 摄影:王牌
不怪游客的“偏见”,该做的工作没有到位,该推的牌子没有打响。曾经清风阁之拔起,有人便将它比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南京阅江楼等。当然,无论是其具备的代表性,还是从气质、风格、高度、精神等因素考虑,清风阁都是首当其冲的。可在选择城市地标,并想着如何介绍时,怎么就尴尬犯难了呢?
· 清风阁 ·
▲ 摄影:REIKI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清风阁 ·
▲ 摄影:REIK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15:33 , Processed in 0.4039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