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250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桐城大将刘棣怀》

[复制链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04: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桐城大将 刘棣怀


(作者/赵之云)在我依稀的记忆中,这是个难忘的日子。

   
1955年 4月10日,上海文化俱乐部大厅里人头簇簇,聚集着数以百计的围棋爱好者,他们纷纷前来观看“上海围棋友谊赛”优胜者魏海鸿、刘棣怀的对局表演,由著名棋手顾水如现场解说。在解放初期,这可算是难得的围棋盛会。

   
就在那一天,我初次见到了被棋界誉为“大将”的刘棣怀先生。此时他已年近花甲,两鬓稍许斑白,但身体硕壮,显得举止稳重,精神抖擞。刘先生的棋素来以力量强大闻名,而刘先生其人,似乎在举动之中也给人一种浑厚充实的力感。

   
由布局进入中盘以后,双方争夺加剧,逐渐形成犬牙交错、群龙见首的格斗局面。刘先生强韧无比的战斗力也渐渐地显示了出来。只见他及时抓住战机,在对方薄弱处猛烈地一击,一瞬间便占了上风。顿时全场哄动。

   
“真不愧是刘大将!”在当时上海棋界,真不知有多少棋迷为刘先生的棋艺所倾倒,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初入此道的少年了。

   
从那一天起,自“品芳茶楼”到黄陂北路“304
棋室”….我经常接受刘先生的热情指点。其实,又何止我们这一代人,凡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在大小比赛中一显身手的棋手,谁没有受过刘先生的指点?他是那样的平易近人,那样地坦诚和蔼,把自己的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代又一代新人….


  
刘先生早生于我四、五十年,这时间差距无疑是巨大的。今天想了解走过曲折道路的刘先生的一生,显然具有难度。我翻阅了自20年代以来多种报刊、杂志、书籍、油印件及手抄记录中的记载;刘先生的生前挚友如陆茂斋、朱剑秋、林勉、陈舜年诸先生先后向我讲述了很多可贵的轶闻,刘先生的女儿惠卿同志还提供了刘先生的亲笔自述….面对这些犹如一盘散珠般的大量资料,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去追寻这位具有代表性的前辈国手的生平足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08:04 | 只看该作者
“五四运动以后,文风发展,桐城派的光芒日趋黯淡了,但棋界却出了高手刘棣怀….”

   
以往介绍刘棣怀生平的小传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他的籍贯安徽桐城以及桐城派文学。

   
从盛清时期直至民国肇建,桐城古文风行海内近 200年,其间先后涌现了方苞、姚鼐直至吴汝纶、马其昶等众多古文大师。人,谁没有乡土之情?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只要是桐城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自豪感。

   
刘棣怀生于1897年 5月,更准确地说,桐城只是他的祖籍,因这时他全家已由桐城迁移至南京(当时称江宁),刘棣怀的少年时期主要在南京度过。

   
刘家是个旧式家庭,刘棣怀的祖父也以古文见长,当时他正在一所私塾中教书。刘棣怀的父亲字安农,幼承庭训,能写一手古文。


  
旧式家庭,重视家族的蕃衍。刘棣怀是长子,又是长孙,理当受到全家上下的钟爱。他被取名昌华,字棣怀,大约取“孔怀兄弟”与“常棣之华”之意,表示兄弟间的和睦相处。既有兄弟,又能友爱互助,“光大门楣”也就有望了。后来,家里又添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在刘棣怀添了弟弟之后,母亲便去世了。

   
不久,他的父亲续了弦,无力继续照顾这些孩子。于是,幼年的刘棣怀便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

   
祖父为人宽厚随和,对失去生母的长孙爱护备至。可是,在那清王朝即将总崩溃的剧变年代里,该怎样培养孩子,连不少有识之士也感到了茫然。

   
幼年的刘棣怀开始学习初浅的古文基础知识。祖父的教育不算严格,使刘棣怀有相当充裕的时间从事各种儿童游戏,他善于思索,能玩几种牌,又好与小伙伴争强赌胜。可是直到十一二岁,他与围棋依然无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08:26 | 只看该作者
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刘棣怀13岁了,他进入南京城内小营的一所中学读书,这算是“新型”的学校了。

   
新学校放假期间,祖父总是高兴地带他去逛街。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祖父毕竟上了年纪,走一段路,总要到茶馆歇脚品茶。他万万没有料到,就在夫子庙的茶馆里,刘棣怀迈出了棋手生涯的第一步。


  
茶馆里子声叮叮,有对局的,有观战的。这种满盘黑白纵横的游戏引起了刘棣怀的莫大兴趣,他也加入观战人群,好奇地盯着棋盘上的棋子,久久不能离去。茶馆里的棋客见到一个孩子对围棋如此入迷,觉得他聪明可教,有时就顺便传授他一些基本知识。刘棣怀悟性极佳,学棋又十分专心,不久,即开始与来往棋客争胜。


  
刘棣怀成了茶楼的常客。每天早去晚归,风雨无阻。回家后,稍有空隙,便摆弄着棋子,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有时外出,棋下得兴高采烈,遗忘了随身衣物也毫不察觉;有时上学,又忘了携带课本书包,似乎书也懒得念了。他的变化,引起了祖父祖母的不安。可是已经到了这地步,怎样劝说或训斥,刘棣怀对围棋的兴趣仍是有增无减。


  
清末及民国初期,南京一带棋风极盛。所以1910年日本棋手高部道平初次来访,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战即在南京举行。当时知名棋手张乐山、王彦青、丁礼民、蒯光典、李祥生、陈子俊、常仲卿、吴祥麟均常往南京交流。可是,据传对刘棣怀指导最多的并非当时的一流棋手,而是一位法名叫“可慧”的僧人。


  
可慧原籍湖南,住在南京石坝街一所小庙里,他曾与寓居南京的棋界耆宿丁礼民对局,被让三子。丁礼民出身镇江科第世家,几代人都喜好棋艺,晚清著名国手周小松与丁家过从尤密,从旧的“师承”角度来看,可慧也算是周小松的“再传弟子”。当刘棣怀从可慧学弈时,丁礼民已经老迈,他的裔孙渠清与刘棣怀颇有交往。后来丁渠清也成为上海棋坛的活跃人物。

   
刘棣怀16岁左右,在南京一带已小有名气,他重视实战,着法剽悍犷野,与同时代棋手相比,他受中国古棋影响较深。

   
到了1914年,安农先生在北方政府中谋得一个中小职务,于是,刘棣怀相随父亲到了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09:10 | 只看该作者
刘棣怀初到北京,原想投考新式中学,第一年未被录取。在这空闲的一年间,他访遍了北京各处对局场所,如武进馆的“心余弈社”,宣外的“海丰轩”等,与北京棋手广泛切磋棋艺。

   
刘棣怀的棋艺逐渐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主要是在北京这段时间。

   
清代以来,北京的围棋开展状况不如江淮皖浙一带。在鸦片战争前后,晚清名手如沈介之、潘可鉴、李湛源、秋航等先后挟技游京,促进了北京棋艺的开展。可是,到了1863年,秋航病殁,北京一带就只剩下少数二三流棋手了。


  
北京围棋活动日见萧条,但在官僚阶层中,围棋仍在不断传播。如1887年,当晚清最后一位国手周小松北上时,对局场所就安排在九代肃亲王隆勤府邸。此时北京最强棋手英星垣、刘云峰均被周让二子。其中英星垣常在琉璃厂一带设局教棋,清末名手张乐山、赵毓甫等都曾从英学艺。刘云峰则培养了一位弟子汪云峰(一作耘峰,名富)。

   
当刘棣怀来到北京,张乐山、赵毓甫等均已去世,汪云峰亦已年近花甲。同时名手虽然尚有伊耀卿、段俊良、朱叔庄、张力仁、刘玉堂等,但他们在棋界的威望都稍逊于汪云峰。


  
此时正是我国棋界十分不景气的时候,棋手对局一般都在茶馆进行,他们要依靠“赌彩”、“帮彩”与下指导棋来谋取微薄收入,如果不兼有他职,生活自然十分清苦。即使当时号称第一名手的汪云峰也概莫能外,据传汪云峰每日至少要挣到大洋两元的收入,否则将不能维持他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生活。在环境逼迫下,汪云峰练就了一手快棋,往往一日十余局,如此不假思索地“撒豆成兵”,质量当然大受影响,但这位历尽沧桑的老棋手到底别具慧眼,指导青年棋手对局毫不含糊。汪云峰赏识刘棣怀的棋艺才能,乐意与他大量对局,使刘棣怀受益不浅。后来,到了30年代,老年的汪云峰来游江南,此时刘棣怀棋艺已称雄上海,转而可让汪云峰先二,汪欣然对局,并将受子棋谱公布报刊《豳风》围棋栏。一代高手,能如此坦荡地自认技不如人,此种胸襟也大非容易。

   
对刘棣怀影响较大的棋手除汪云峰外,另有一位是比他仅年长五岁的青年名手顾水如。

   
顾水如是金山枫泾人,当时在棋界已有名气,比刘棣怀在阅历、见识等方面,都有一日之长。他与刘棣怀几乎是同时期来北京的。顾水如来京后,赶上与日本棋手高部道平五段屡次对局,他的才华很快就受到上层人物的青睐。


  
顾、刘出身、性格各不相同。顾水如善于思索、谈论、交际;而刘棣怀却寡于言辞,平时习惯在茶馆中大量对局。由于他们都是从外地远来北京的青年,在开拓围棋事业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望,因此在最初几年间,双方交往十分频繁,顾宅就在离“海丰轩”不远的绒线胡同里,刘棣怀也常去那儿作客、对局。

   
不久,顾水如便拉着刘棣怀去访李律阁。李在北京、天津等地广有产业,是有名的大老板。他不常对局,却喜欢观战,每逢棋手前来李宅献技,不论胜负,李都悬有赏金,有是乘兴也留下棋手共餐。在哪那里对局,收入自然比茶馆中要丰厚得多。

   
这样反复切磋棋艺的日子不觉持续了两年,刘棣怀的见识日广,棋力愈增,对当时引进不久的日本先进棋艺技术也有所领悟。他的着法浑厚而有气魄,终于在北方棋界崭露头角,进入一流棋家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09:29 | 只看该作者
到了1916年,刘棣怀考入北京一所商业专科学校,攻读一项在短期内就可结业速成的专科,在读书期间,他仍是茶楼的常客。此间,他结识了一位名叫白聘珍的棋友,白的棋力比刘棣怀约差二、三子。

   
白聘珍在东北张作霖处任军职,与奉军参谋长杨宇霆等有交情,他见刘棣怀为人淳朴厚道,可以信赖,又十分赏识刘棣怀的棋艺才能,便主动介绍刘棣怀参加工作。经他推荐,刘棣怀1917年到东北长春一家实业公司任记帐员工作,开始有了薪金。

   
仅仅过了一年,这家公司蚀本停办。幸亏白聘珍鼎力相助,刘棣怀又转到沈阳一家建筑公司担任文书。

   
刘棣怀在东北前后约五年,这期间他从未放松棋艺的磨练,对长春、沈阳等地的棋艺开展也起了促进作用。据传在“九一八”事变以前,东北曾举行一次大型围棋比赛,特地聘请刘棣怀去担任“总评判”,实际上是从事教练工作。

   
1921年,沈阳这家公司又亏本倒闭,刘棣怀再次失业,从关外返回北京。5 年之间,北京政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时而张勋复辟,时而直皖大战,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曹锟等军阀先后走马登场….然而,当此风云扰攘之际,北京棋界却呈现出一线复苏的迹象。


  
一是段祺瑞在提倡围棋方面起了作用。段氏一生好弈,以他当时的权势,每月总能从陆军部拨出千把大洋分赠左右棋客,因此他的府邸也成为在京棋手的聚集场所。1918年后,段氏重任国务总理,段府也由原西子胡同迁至美仑美奂的府学胡同。这期间他对围棋的兴趣愈加浓厚,邀请日本棋手来访相当频繁。


  
二是一些社会上层人物纷纷爱上了围棋,其中有当时任中国银行总裁的王克敏和大老板李律阁等,另外,每当日本棋手来访时,某些在社会上有声望的人物也一一出面捧场。如前清十代肃亲王、此时任民政大臣的善耆,曾任直隶总督杨士骧的兄弟杨士骢,朝阳大学校长汪有龄等。这些人为数虽少,但使围棋活动产生了社会影响。

   
三是以顾水如为代表的年青棋手迅速崛起。顾水如来京后,受到当局者的赏识,约于1917年被选送日本深造。


  
1919年秋,段祺瑞邀请日本名人本因坊秀哉一行访华。此间,中国棋手以顾水如表现最为突出,他在与秀哉、濑越宪作等对局中,“棋份”比同时北京名手要高“半先”。据顾水如自述,他在这一年曾获得秀哉授予的“四段”称号,从当时每两段水平差距为一子的制度分析,顾确有获得这一称号的可能。他的棋力已明显超过了老棋手汪云峰、伊耀卿等。


  
在此期间,刘棣怀仍经常出入各处茶楼,与北京棋手大量对局。他待人平易随和,凡有人来请教棋艺,从不拒绝。尤其难得的是,他富于同情心,看到左右棋手生活困苦,往往乐意解囊相助,又没有沽名钓誉的世俗习气。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方棋手十分推崇他的棋艺、品格、涵养,渐渐聚集在他的周围。刘棣怀下棋胜率极高,又不骄不馁,颇有大将风度,棋手们就热情地呼他为“大将”,不久,这一美称传遍了棋坛。


  
刘棣怀在北京活动的地区较广,常去的地方除宣外的“海丰轩”外,另有东安市场的“润明楼”、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以烹调福建菜肴闻名的“长美轩”,以及“静宜轩”、“心余弈社”等处。但在那国匮民贫的岁月里,他在棋界虽有盛名,收入却相当微薄,有时甚至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于是,他又与汪云峰、顾水如等走访李律阁,并开始进入段府与各阶层棋手广泛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6#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09:53 | 只看该作者
1924年,刘棣怀娶了妻子,她姓牛名淑兰,是保定人。在艰难多变的岁月中,牛淑兰贤惠而勤劳,对刘棣怀的生活十分体贴,过了两年,他们添了个小名叫“阿兰”的女儿。


  
从此,刘棣怀的担子更加沉重,从酷暑到寒冬,他出入各处茶楼下彩,有时通宵达旦对局,熬得两眼红肿,第二天仍照常应酬往来棋客,甚至大年除夕,也不敢稍事休息。他的处境。引起了旅京日本友人的注意,这些日本友人认为刘棣怀中盘实力颇为出色,如能到日本深造,不难达到高段水平。当时高段棋手寥寥可数,即使在日本也不足30名,于是便萌生了将刘棣怀移居日本的设想。


  
日本友人走访了刘棣怀的家庭,历述日本棋手与中国棋手在地位、待遇等方面的巨大差别。这一切对处于艰难竭蹶中的中国棋手,无疑有着强烈的诱惑力。可是,刘棣怀经过斟酌之后,却婉言谢绝了,他与中国棋手在患难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不愿离开他生长于斯的山山水水,作为一名中国棋手,他有着贫贱不能移的拳拳爱国之心。



到了20年代中期,顾、刘被公认为北方棋界盟主,但其他棋手也已成批涌现,除汪云峰外,如伊耀卿、德景贤、吉芝亭、雷葆申、金亚贤、崔云趾、雷溥华等都具有相当实力,后来雷溥华棋艺愈进,技术全面,能攻善守,渐渐成为刘棣怀的劲敌。接着,少年吴清源开始步入棋坛,他与国内高手及日本名手对局中表现非凡,这些棋谱被当时报刊、杂志转载,受到了国内外名手的赞赏,使整个北方棋界感到兴奋。


  
1926年,北京政局又发生剧变,任“临时执政”的段祺瑞被冯玉祥驱逐下台。段自知大势已去,被迫离开执政时的吉兆胡同府邸,移居至天津日本租界。段祺瑞本是军阀头目,但对围棋事业不无贡献。老段一去,对北京棋界来说每月减少千把大洋的赏金,棋手的生活就愈加困难了。

   
1926年八月,刘棣怀在被让二子的条件下,中盘战胜访中的日本岩本薰六段,这一战绩证明他不愧为中国最强棋手之一。


  
1927至1928年间,吴清源棋艺更进,开始与刘棣怀分先对局,其中部分棋谱被当时北京报刊转载,至今尚存,就棋谱内容分析,刘棣怀的战斗力尚有一日之长,但大局观不如吴少年明快。后来吴清源在《以文会友》中回忆:“我战胜了刘棣怀,名副其实地坐上了北京棋士的第一把交椅。”面对这位稚气未脱的天才少年,刘棣怀也自叹才气不如,后来吴清源果然成长为一代围棋巨匠。

   
此时,刘棣怀的棋力,从日本棋家濑越宪作1928年六月发表的《中国棋界之现状》一文中也可窥见一斑。濑越认为:如果将中国棋手按日本制度区分为九个等级(段),那么,这些棋手的棋力高下大致如下:

   
中国九(段)一人:吴清源;八(段)二人:刘棣怀、王子晏;七(段)五人:顾水如、汪云峰、雷溥华、丁公敏、潘朗东。另外附有一至六(段)二十余人。

   
濑越的观点或许不甚全面,但它是此时综观中国南北棋手的可贵资料,足以证明:此时除神童吴清源之外,刘棣怀的水平已不在其他任何棋手之下。


  
随着北伐军的迅速挺进,北洋军阀政权土崩瓦解。茶馆中生意萧条,要求下彩和指导棋的人数量锐减,不少棋手纷纷另寻门路。1928年,顾水如出走天津,吴清源移居日本….在这大动荡的岁月里,刘棣怀纵然棋艺高超,也难免谋生乏术,他只能另觅前程,走向十里洋场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7#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10:29 | 只看该作者
当时上海有个大资本家张澹如,对围棋活动非常支持。《新闻报》副刊曾报道:
  
  
“张君澹如,吴兴巨室,屡世盐商,兼营他业于沪,赋性风雅,犹善弈棋….且慷慨好客,谦恭下士。故海内善弈咸集其门,以为一识荆州,荣于万户封侯也。即东瀛名手广濑(平治郎)、铃木(为次郎)、高部(道平)、加藤(信)、都谷森(逸郎)辈来游,皆由澹如先生供给束修旅费,俾教授吾国之学者,年来吾国弈界渐臻进步,胥赖其力焉。”
  
  
闻此,刘棣怀在1928年至1929年间,携带家眷,来到上海。
  
  
上海是南方名手荟萃之地,如潘朗东、吴祥麟、余孝曾、过旭初、过惕生、张恒甫、沈君迁等都长期在此交流棋艺。另外,上海又是日本棋手经常往来的地方。由于这些有利条件,上海棋手的总体实力足以与北京抗衡。
  
  
刘棣怀到上海后,常去四马路一带的“天蟾茶楼”观战,接着便与上海棋家交手,刘棣怀对局经验丰富,深信“力量”--即计算能力--才是克敌制胜的主要因素。上海棋手一般都挡不住他的攻势。从当时遗留棋谱分析,多数名手雨刘棣怀都有一先以上的差距。此间上海最著名的力战家首推潘朗东,他的棋灵活善变,时人比喻为“出水蛟龙”,但遇上了具有“屠龙身手”的刘棣怀,也只得退避三舍。刘棣怀战绩辉煌,声名鹊起,不久,经棋友介绍,他结识了被誉为棋界“韩荆州”的张澹如。

  
当段祺瑞自政界隐退之际,正值张澹如搞实业极盛之时。张澹如出身湖州富户,长期从事私盐买卖,广有资产,及至民国创建以后,他的事业不断发展,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原来张澹如的二哥张静江是国民党元老,曾经以巨资支援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自北伐战争以来,历任国民政府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要职。在那“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年代里,张澹如除了经营实业外,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投机买卖,成为上海有名的富豪。
  
 

当时棋界把张澹如、段祺瑞并称为“南张北段”,其实张、段对围棋的支持程度大有差别。北段仅是个围棋爱好者,在聘请日本棋家来访时,往往还要依靠一些财阀投资赞助。而南张本身棋力不弱。他自民国以来,屡次独力聘请日本棋家来访,又在今威海卫路私宅开辟棋会,为招徕四方名手,不惜每月支付大笔津贴,并广收大批日本棋谱。据老一辈棋手传说,当南张全盛之时,每月用于围棋的资金不下数千元,有时甚至高达万元。这听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南张在当时富甲全国的上海多方开展围棋活动,用费几倍于北段是完全可能的。后来上海棋界经久不衰,南张具有一定的功绩。
  
  
张澹如早已耳闻“刘大将”的棋名,但刘棣怀的棋力到底有多高?是否可在南方棋坛独占鳌头?对此,张澹如也心中无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8#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10:42 | 只看该作者
早先与张澹如交游的棋手中,有位被誉为“南方棋界第一人”的王子晏。王绝少涉足茶楼,长期研究日本棋谱,自20年代以来战绩辉煌,在1925年间曾连胜日本山平寿四段七局,从此被公认为海上棋界盟主。大约在1927年间,顾水如南下与子晏决战,这实际上是当时最负盛誉的“南王北顾”之争。现存棋谱五局,王胜其三。谱中部分边角变化精采可法,被日本《围棋大辞典“收录,足见这几局棋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及至1927年 7月,王子晏又经连续三日的奋战,迫和日本新锐桥本宇太郎,受到濑越宪作等日本棋家的赞赏。子晏的声誉也达到了他一生中的顶峰。
  
  
刘棣怀在上海棋坛屡战屡胜,使人们预计王、刘之间早晚将有一场鏖战,待到1929年11月,终于揭开了王、刘大战的帷幕。
  
王子晏着法细密稳健,步步为营,他熟悉各种流行的日本布局,残局功夫在棋界首曲一指。对子晏的棋风与功力,刘棣怀早有所闻。他深知如按常规“照本宣科”地应接,前途不免凶多吉少,唯有扬长避短,全力出击,方为制胜之道。于是刘棣怀每局的着法均恣肆奔放,力求导致复杂多变的混战局面。这一场风格迥异而又竭尽心智的格斗持续了12天,每三日一局,合计四局。由于旧中国棋谱散失严重,四局中仅有二局记录流传,一胜一负。估计此战刘棣怀以三比一领先。
  
  
王、刘决战,除了棋力、棋风等主要因素外,另有一些客观原因。王子晏体质素来单薄,他在与刘棣怀较量时,已患有咯血症。子晏对待胜负态度认真,一局未竟,每每昼夜苦思,废寝忘食。而刘棣怀在关键时刻却能泰然自若,加上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自然占了上风。局后,王子晏对刘棣怀的气魄与豪力十分推崇,刘棣怀对子晏的扎实功力也深感钦佩。
  
  
1930年间,刘棣怀先后战胜了日本女棋手都筑米子四段、伊藤甲子三段,接着,又与日本筱原正美四段战成和局。
  
  
此间,日本青年女子棋手增渊寿子三段来到上海,张澹如上场与增渊对局,不能取胜,使上海棋手们感到困窘难堪。当他们得知棋手汪振雄与刘棣怀交情非同一般,便委托汪登门造访,叮嘱刘棣怀务必拿下此城。刘棣怀果然不负众望,他发挥雄厚的中盘实力,挥兵疾进,直捣黄龙,大胜增渊寿子。
  
  
刘棣怀在铅刀一割的关键决战中,每能制胜,终于蜚声上海棋坛。他独树一帜的野战棋风,也影响了往来上海的年轻棋手。如余孝曾、汪芍亭、过惕生、宋温善等在中盘阶段都十分耐战,就整体而言,上海围棋的水平在逐步提高。此时,王子晏对局数锐减,渐渐退出了第一线,“南王”这一称号也渐被“南刘”代替,中国棋界的代表也由“南王北顾”过渡为“南刘北顾”。
  
1932年间,张澹如在私宅创办“上海围棋研究社”,刘棣怀受聘为围棋指导,月薪60元,这在当时已算是不低的待遇。
  
  
张澹如建立围棋研究社期间,排场阔绰,经常以丰盛的膳食招待来客,北方名手如雷溥华、王幼宸等也相继前来入社,上海棋界实力显得更加雄厚,私家中、小型棋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可是张澹如经营的投机买卖本身担有风险。约1933年间,张澹如在房地产方面栽了筋斗,再也无力为围棋活动提供资金了,研究社就此倒闭。刘棣怀只得重返茶楼,靠对局为生,此间他与棋手张恒甫过从甚密,经常对局。张恒甫主办小型围棋会“豳风弈社”,他与几家报馆联络频繁,因此刘棣怀等名手的对局谱也在《大公报》、《前线日报》等处辗转刊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9#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11:05 | 只看该作者
1933年 1月,蒋介石将段祺瑞由天津迎至上海,顾水如也相随到来。“南刘北顾”的称呼在棋界传诵了短暂的两三年,便自行消失。
  
  
1945年 5月,日本棋院棋手木谷实六段、吴清源五段、安永一等一行来访我国,与我国棋手大量对局。刘棣怀执黑负于吴清源,但他在陪同日本棋手前往“无锡棋社”时,击败了当时担任日本棋院编辑长的安永一。安永一是风靡一时的“新布局”鼓吹者,在日本业余棋界颇有影响。此局刘棣怀抓住了安永在角部行棋的错误次序,以强韧的战法不断扩大优势,显示了中国一流棋手的实力。
  
  
自张澹如的棋社倒闭后,刘棣怀除了在茶楼中从事对局外,又参加各种私家棋会举办的中、小型“春、秋季围棋赛”,他的对局谱也不断在报刊发表,无奈收入寥寥,全家上下的温饱始终没有保障,有时从早到晚仅购得几只烧饼充饥。刘棣怀历尽艰辛,在这灯红酒绿的上海也难于立足。
  
  
1935年,南京成立了一个有影响的群众文艺组织“公余联欢社”,社内附设有围棋组。南京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希望招聘国内一流高手担任围棋教练员。恰巧有位棋友张剑鸣在社内担任总干事,他是张澹如的本家,熟知刘棣怀的情况,认为刘无疑是最理想的人选,于是刘棣怀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南京。
  
  
抗战之前,南京围棋活动较为频繁,拥有如陶虎文、厉祝余、冯穆仲、陆曙轮、赵怀芝、范德民等一批地方棋手,刘棣怀的到来,结束了南京棋界群龙无首的局面。1935年 6月,“公余联欢社”出面邀请上海名手前来南京,举行“京沪埠际杯”围棋赛。双方名手先后登场较量。最后,由南京、上海主将刘棣怀与顾水如决战,互先两局,以平分秋色告终。这两局棋谱作为当时中国最高水平棋手的代表作被日本《围棋俱乐部》选刊。
  
  
“公余联欢社”每周仅活动数次,刘棣怀除指导来社棋手对局外,又与赵怀芝等共同开辟围棋讲座。刘棣怀喜爱选择中国古谱为中盘实战教材,在他的观念中,始终认为古谱在中盘格斗中表现不俗,可资取法。另外,南京有位名叫张立山的棋友经常翻译日本书谱,他请刘棣怀作技术上的校订,由此刘棣怀对日本围棋动态、技术也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
  
  
1935年后的两年,刘棣怀奔走于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广泛交流棋艺,宣扬棋道,并经常将南京围棋发展的实况转告上海地区棋友。他希望在棋手们的共同协助下,促使官方能投资支持围棋活动。逐渐地,南京多处公园、茶室、游览胜地(如夫子庙的洋宫内、珠宝廊的“棋园茶馆”、秦淮河边的画舫)等处均能看到游人对局了。当时上海《中国围棋月刊》报道:“国内弈界年来确有蓬勃之象,而尤以首都(南京)为最,此则不能不推刘君棣怀之力。”
  
  
至1936、1937年间,刘棣怀一度前往北京联络棋友,曾与张玉笙、萨寿山等社会名流12人在“公余弈社”合下联棋。文人王蕴目睹全局形势“风云变化,不可端倪”,联想到来日未卜的国家大事,不禁感慨系之,认为“亦时局一小影也”,写下长诗《公弈行》以纪其事。
  
  
在刘棣怀等棋手的不懈努力下,至1937年春,在南京“吴宫旅馆”建立了“南京围棋社”。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刘棣怀在会见上海《中国围棋月刊》编辑长刘子长、沈伯乐时,直抒了今后开展围棋活动的打算,他渴望中国围棋有进一步的发展。
  
  
1937年夏,刘棣怀函告上海棋友,提及南京市政府已允许创办“首都弈社”,并拟定将南京“国货陈列馆”内的花园全部划归弈社作为社址。另外在“公余联欢社”负责人的活动下,准备发起“全国围棋大比赛”。筹备工作已开始着手,初步计划比赛将在这一年10月“全运大会”期间同时举行。刘棣怀正殷切地盼望着全国名手聚会日子来临….
  
  
可是,这一切转眼之间都成为泡影。此时南京政府已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屯集在北方的日寇正磨刀霍霍,战火已然迫在眉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主题

58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845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16:11:44 | 只看该作者
1937年 7月 7日,爆发了芦沟桥事件,长期奉行不抵抗主义的国民党政府终于自食其果,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转眼间华北领土沦丧殆尽。
  
  
此时,南京城内沸沸扬扬,眼见南京早晚不保。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公余联欢社”围棋组被迫停办,刘棣怀几年来为之辛苦经营的大小棋会纷纷瓦解。为了适应战争时局,南京政府草草成立了“军法执行总监部”,刘棣怀也被编入部内充当一名“译电员”。接着,政府动员各机关内迁,刘棣怀也整理行装,携带家眷,随着人流向内地转移,来到了武汉。
  
  
武汉是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又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驻地,此处往来着无数流离失所的人群,随着日军的步步深入,大江两岸,人心浮动。然而,当武汉地区棋迷们获知“刘大将”到来时,都感到机会十分难得,他们纷纷奔走相告,邀请刘棣怀与当时武汉第一名手魏海鸿对局表演,远道前来的名手陈嘉谋、宋温善、沈弈侯等也同时登场献技。
  
  
沿江茶楼中,棋迷们纷纷前来围观这一场精彩的棋艺较量,直至灯火黄昏,茶楼已到了关门的时刻,而刘、魏一局战斗正酣。于是魏海鸿乘兴将全部棋迷邀至家中,继续挑灯夜战。
  
  
江汉滔滔,光阴荏苒….若干年后,一些老棋手还记忆犹新地谈起此景此情--这场在特定时局下的围棋集会….
  
  
刘棣怀在武汉为时短暂,不久,武汉的形势渐渐危急,传檄报警,一夕数惊。刘棣怀便先将家眷由水路送往重庆,然后随着“总监部”辗转来到湖南衡阳。到了1938年 5月,“总监部”裁减人员,刘棣怀再一次被裁减失业,他只得绕道云、贵之间,奔波千里,至 6月间,他来到重庆。
  
  
为了全家的衣食温饱,刘棣怀常到朝天门一带茶馆中进行对局,争取多得一些彩金。此间各地流亡至重庆的棋手已有不少,如刘棣怀的棋友白聘珍、张剑鸣,由上海前来的尹澄宇、张恒甫、吕[氵睿]、陆成爻;常在南京、上海一带对局的陈大夔、赵怀芝、辛亥革命前驱黄兴之子黄一欧;北方名手祁志厚;刘棣怀的挚友陆茂斋等。其中张恒甫早在抗战前夕就到重庆交流棋艺,并联合当地棋手组织了个围棋俱乐部,但他们之间始终缺少一位权威人物,难免处于涣散状态。刘棣怀的到来,使棋手们开始聚集在他的周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7 02:01 , Processed in 0.4750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