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 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选择可以不同。 疫在前,人不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退是为进。 希望多一点,恐惧便少一点。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又因为许许多多平凡人的坚守,而伟大。
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市正式封城。 那天夜里,却有一列高铁驶入武汉; 那天夜里,只有一列高铁驶入武汉。 车上搭载的是上海驰援疫区的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医师。
1月23日晚开往武汉的列车一在长江尾, 一在长江中,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他们选择逆流而上。
武汉封城前一天早上, 一列车自武汉开出, 经天门市一路驶离疫区, 一个29岁的女医生中途下车, 背道而驰。 “下一站,回武汉。”
吴小艳医生与科室主任的聊天记录
此一去,艰难险阻, 她主动请缨, 她说自己未成家、无牵绊, 但始终未告父母个中缘由。 人生在世,怎能无牵无挂, 没有人生来勇敢, 她只是选择一条路,让自己无悔。 她说: “只有在战场上,才安心。”
吴小艳未告知母亲自己是主动请缨
1月21日,昆明市确诊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4天后,昆明市卫健委职工李华忠递上“请战书”, 奔赴昆明长水机场,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为市民把守春城大门。 其实,在疫情爆发之前他已递交退休申请, 此役,是一位花甲老人退休前的最后一战。
在举国实施交通管制的当下, 有一群人却一路畅通无阻。 医师证、护士证, 成为他们前赴后继奔向一线的绿色通行证。 “穿着白大褂,就要上战场。” 但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 他们说:“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因为他们,我们相信: 这是场硬战,但我们一定能打赢
高铁站出发的一名90后护士,右为送行的父亲
1月27日晚,龙江救援队远赴武汉。 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在一侧立正敬礼, 从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 他目送他们离开。 他是上海宝山区消防救援支队队员,任玉。 这一战,他力所不及,但感同身受。 一记军礼,是致敬,亦是珍重; 是送行,亦是盼归。
1月28日,四川广元市医疗援助队出发。 送别时,一位丈夫对护士妻子大喊: “赵英明,平安回来! 你平安回来,老子包一年家务! 你听到没有!” 丈夫眼中有泪,句句哭腔; 妻子轻轻点头,便别过脸去。 他和她,或许吵吵闹闹很多年; 此战胜利,他一定能等到她,共度余生。
“如果我回不来,帮我把父母送去养老院,不能耽误你。”这是医生志愿者陈浩“出征”前对妻子的嘱托。 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为别人求生,也为自己打点身后。记者问这是什么样的责任?他说:“治病救人。”
江苏南京医疗队护士吴卫娟说: “去了就不考虑多久。” 未来对每个人未知的, 或许是牺牲, 或许是载誉而归, 又或许是回到本职,一切如常。 但上了前线就是战士, 他们为陌生人开辟生路, 也亲手为自己斩断退路。
临行前,她与家人通电话, 连说两遍:“不想宝宝。” 是宽慰家人, 也是说服自己。
她的医疗包里装着一件孩子的玩具。 其实, 所有大爱无疆背后, 都有无数次的忍痛割爱。
大人总以为小孩子不懂, 告别的时候闹一闹、哭一哭,时间过去就会好。 但其实,小孩子只是把大人藏进了心底。 护士志愿者的女儿抱着妈妈的棉裤睡觉 或许,在他们的年纪尚且不足以理解“英雄”的含义, 但是,他们已经明白,他们的父母,了不起!
医生志愿者的女儿为爸爸手绘“护身符”
有人说,医生是百姓生命安全带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很多女孩子主动断发。 她们说:“我连命都上交给国家,何况是头发。”
脱下防护服,汗水浸透衣衫。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科负责人,余追
摘下口罩,花容月貌变得血迹斑斑。
他们信仰生命,也是生命的信仰。
你可曾想,这“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血肉之躯。 在四川,有一名护士主动请战。 “因为我是汶川人。” 曾经国人不负川,如今川人不负国。
在广州, 有一群人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 他们, 17年前也曾战胜过非典。 他们曾亲身经历17年前那场骇人的劫难, 他们曾亲眼目睹同事殉职,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请战”意味着什么。 但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没有一刻望而却步,多年过去,他们依旧义无反顾。 他们带我们挺过一次又一次国殇, 若有一天再重逢,或许他们会相视一笑: “很多年前的那个春节,我们都在武汉。”
今天,在武汉蔡甸, 火神山医院已经开始架设病房。 从1月24日完成设计, 到2月3日投入使用, 10天,建成一座容纳千张病床的医院。 有人说,他们是“基建狂魔”。
但其实哪有什么“基建狂魔”, 全是一个个朴实善良的劳动者。 只不过心存善念、日夜兼程,才有了创造“天方夜谭”的能力。
自愿支援的杨师傅
过去一周, “口罩”成为这场病毒攻防战的关键词路上行人, 人人佩戴口罩。 偶尔默契对视, 大家都是为买口罩拼过命的人。 国难当头,有人捐出15000只医用口罩。 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尽管那是他的血汗钱。
有人到派出所,放下500只口罩就跑。 民警喊话:“你‘逃跑’的样子真帅!”
小伙放下500只口罩就跑
民警追赶不及,只能敬礼示意 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说:“国家有困难,我就要出份力!”
这位老人最终没有留下姓名, 他挥手,就叫“知恩者”吧。
天灾人祸,让这世界几近兵荒马乱。 幸好,人人各司其职,故而井然有序。 在广州,工人们从腊月二十九起便返厂复工 ,爆竹声中,他们生产出数十万只口罩。
广州医疗器械企业复工在国外, 身处世界各地的导游, 都在筹集物资补给国人。 他们让我们相信——“只要人人各尽所能,我们终将无所不能。” 导游买口罩通过他们的镜头, 那份邻国的温暖,亦有所传达—— 不是明哲保身,而是同舟共济。
日本超市门前的标语
“不谋不幸之灾,不敛不义之财”
日本友人捐献的口罩上写着“武汉,加油!” 网络上, 有人将防控标语制作成手语视频, 服务残障人士。
“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少聚集。” 共克时艰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疫情爆发,措手不及。 信息爆炸,人心惶惶。 这时候, 一个武汉Vloger(视频播客)站出来。 记录真实的状况, 让外界知道,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努力, 让这座城市正常运转。”
他表示,素材可供全网使用, 所得收益全部捐赠。 镜头里,有一个有序的武汉; 镜头后,他以一己之力让我们相信—— “没有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而疫情爆发期间, 第一个因募捐登上热搜的, 不是一个人, 也不是一个企业, 而是一个意料之外的群体—— “追星女孩”。
众多“追星女孩”参与募捐活动
平日里她们各有各的热爱, 互相battle(对决)是家常便饭, 但是,此刻她们拥有同一个“本命”(最爱的偶像)——中国!
高以翔的粉丝发起募捐活动
“抢捐”, 她们以爱之名,为爱发声。 她们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的样子, 是“偶像力量”的最好诠释。
武汉的武商世贸一家餐厅,已有多日不开店、不营业。但是,大门背后的忙碌却从未停止。
武汉武商世贸一家餐厅 他们为医护人员制作餐食, 他们确保卫生,他们一丝不苟,每一份餐在送达时都是热的。或许,那是爱的温度。
有目共睹,在这场殊死搏斗中, 无数记者站在风口浪尖,还原事实真相。 这个时代,真正的记者从来不曾缺席。 大年三十,有的记者主动写报告进入武汉。
左为该记者告知朋友,右为朋友转述
战役已经打响,他们马不停蹄向各自的前线出发。 他们在病区、在工地、在车站, 他们举起话筒,拿起笔杆, 披露权威信息让民众不再恐慌、 告诫众人自我隔离,而自己, 却一次又一次走向人流。 他们害怕吗? 当然也害怕。 所以,请不要忘记, 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字背后, 都站着无数个生动的记者。
他们一往无前,因为有深情托底。1月26日,一位记者在直播中数度哽咽: 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我的武汉快点好起来!”
深明大义是大人的选择, 小孩子只知道妈妈是自己的全部。 “我要妈妈!” 撕心裂肺的哭喊, 是因为他明白这其实无济于事。 世界很大,但他只有妈妈。 当妈妈即将涉险,他便不想再懂事。 泪别家人奔赴武汉的医生,还有很多。 不知有多少孩子在睡梦中, 为远方的爸爸妈妈,提着心。
这个冬天,一道道车门见证了太多患难真情。 1月26日,河南首批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 有妻远行,一句“我爱你”成为最戳心的壮行。 这三个字,或许他在平日羞于出口, 或许他有一万种方式含蓄地表达。 但是,这一次,他无能为力。只有这三个字,字字真情。
夜再黑有星空陪伴, 路再长也会有终点。 这些坚守武汉、奔向武汉的人啊, 不过也是谁家的孩子,谁家的丈夫, 谁家的妻子,谁家的爸妈。 从容奔赴,是因为脚下这片土地, 值得每一个人深爱。 武汉,会好的。 中国,会好的。 这个世界,会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