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年撮镇:春风再起瑶岗

[复制链接]

2453

主题

2634

帖子

877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 00:2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撮镇高速道口。(资料图片)
  撮街夜景。(资料图片)
  夜色中的撮街。(资料图片)
  “地多一撮,书重百城。”“撮”字,合肥人多不陌生,肥东撮镇便以此字为名。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路经此地,与幼童项橐留下“城车之让”之典,后人以“撮城”命名,后变为“撮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74年前,邓小平、陈毅等率渡江战役总前委机关进驻撮镇瑶岗,指挥了著名的渡江战役。走进千年古镇,品“仲尼相师”,缕缕古风古韵中传统文化因子传承不绝,“风起瑶岗”,一抹耀眼的红映照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昔仲尼,师项橐”
  特色街区成网红打卡地
  裕溪路东,店埠河畔,国风撮街巍然屹立。放眼望去,飞檐翘角、风铃叮当、撮旗飘扬,尽显古风古韵。
  步入撮街,踏着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城门楼、魁星楼、街巷渐次打开,撮镇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孔子游学、孔子拜师、书重百城等情景雕塑,无声诉说着撮镇与孔子的历史渊源;凤凰湖、马桥、凤凰阁等景点,向人们讲述着撮镇凤凰地的传说;特色牌匾、对联、民俗表演,彰显着撮镇璀璨的精神文化……作为撮镇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撮街浓缩了撮镇千年历史文化。
  撮镇,据称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方热土上繁衍生息。商周时为“淮夷”之地,战国时为楚地,汉为九江郡,三国时属淮南郡,隋末至清末民初隶属庐州,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历史遗迹。
  在撮镇,有一座历史名桥——曹公桥,横跨店埠河两岸,桥身长60米,宽10米,由数千块青石板铺(垒)砌而成,虽历经400多年风雨剥蚀,亦岿然不动安如山,成为肥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远远望去,桥身下面有三个拱形桥洞,宛如三扇城门洞,据当地人介绍,这些桥洞是为了方便来往船只通行。“临空频对帆樯影,隔岸常闻钟磬声。”这是立在桥头的一副对联,踏着光滑的青石板路,抚摸着历史打磨过的青石条护栏,望着桥下奔流不息的店埠河水,折射出当年撮镇经济的繁华。
  撮镇,历史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代枭雄曹操曾在此训练水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在此安营扎寨、招兵买马、筹集粮草,留下了屯粮地——官岗、饲马地——马场、大头仓、曹营等遗迹。
  为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撮街复建了撮城(城门楼)、文昌楼(魁星楼)、凤凰湖、凤凰阁、马桥等遗迹,以神童文化为主题,美食经营为主体,研学旅游为推动,商业中心为带动,突出“撮一顿”的美食文化,打造了“有说头、有看头、有吃头、有玩头、有学头”的五有街区撮街。其中,魁星楼结合全息投影成为标志性打卡地,散落各处的古风店和街区小品建筑,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之间,随手拍出古风大片,感受国风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传统体育小镇、合肥菜博物馆,先后落户撮街。合肥市传统体育小镇内先秦射礼、雅歌投壶、大宋蹴踘等传统投射,击鼓传花、抖空竹、踩高跷等集市活动,脚踩水车、乘风破浪等非遗活动,让撮街成为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阵地。安徽省老字号协会与撮街签约,在撮街创建安徽老字号一条街,从中华老字号到安徽老字号,多家品牌入驻撮街。
  “我们力争从吃、喝、穿、用等方面,实现老字号品牌的闭环,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撮街运营负责人程文浩表示。
  据《肥东县志》记载,在撮镇古城门上方,曾有一块匾额,上面镌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天龠长明”,意为黄道吉日长开。撮街城门楼上也悬挂了“天龠长明”匾额,“龠”通“籥”,龠又是一种乐器,20世纪80年代在河南舞阳贾湖村遗址出土的骨龠,将中国音乐史的起源提前到了9000年前。撮街城门广场楼前,将两者有机结合,打造了龠曲泉,漫步撮街,不经意间耳畔就会传来最古老的龠音,氤氲婉转、穿越时空。
  此外,撮街还依托淮南铁路撮镇火车站打造了火车历史记忆馆,雕刻了我国早期物理化学博士、居里夫人的学生郑大章的铜像,引进了荷花歌船、水上威亚、一苇渡江等一大批“网红”项目,举行了拜月大典、七夕乞巧、年俗文化艺术节等传统文化活动,让传统与时尚在这里既相互碰撞,又彼此交融、相得益彰。
  夜晚的撮街,更是流光溢彩,热闹异常。大舞台上,庐剧、黄梅戏等各种传统文化演出精彩不断,广场上舞龙、划旱船等民俗文化轮番上演,50米花灯长廊里灯火璀璨,街区里古装卫士巡街……让游客流连忘返,成为合肥周边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之一。目前,撮街正在试运营期间,节假日最高峰单日客流量可达5万人。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蝶变“国保”
  “现对外开放的有总前委旧址、中共中央华东局旧址、总前委参谋处旧址、机要处旧址和秘书处旧址等。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党员、群众前来这里参观学习,年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工作人员如是介绍。
  1949年4月23日,在撮镇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震天号角中,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南京,展现了“宜将剩勇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渡江精神,跨越时空,生生不息。
  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苏南、皖南、浙江大部、闽北、赣东北、鄂东南的广大地区。作为渡江战役的指挥中枢撮镇瑶岗从此闻名天下。
  据介绍,总前委旧址,原是清末五品太学生王景贤的宅第,三进四厢两道天井院。1985年8月,肥东县依托旧址建立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目前,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教育基地。
  走进纪念馆,目之所及皆是清末建筑,室外青砖小瓦、飞檐翘角,室内雕梁画栋,屏门隔扇,古朴典雅。这里办公桌椅、生活用具等一景一物都按原状陈列,真实再现了渡江作战时的工作场景。
  步入总前委会议室,正面屏风上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画像。两边墙壁上分别镶嵌着《渡江战役敌我态势图》和《渡江战役进军路线图》。中央用3张大方桌排列成的会议桌旁,环摆着8张朱红色靠背椅,邓小平在这里主持召开过兵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和华东局常委扩大会议。桌上的一台手摇式电话机是陈毅司令员指挥作战的传令工具,已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文物。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在陈毅卧室的墙壁上至今还留有他亲笔题写的七绝诗;邓小平卧室办公桌上也还陈列着一盏他当年用过的煤油灯……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渡江战役期间,撮镇人踊跃报名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舍生忘死,长途跋涉,肩挑车推,运送粮草弹药、慰问伤病员、修桥修路,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据《肥东县志》记载,渡江战役期间,肥东共动员23万民工,出动挑子121.7万副、独轮车2040辆、驴子1365头,共筹集军粮1000多万斤、马草料5000多万斤。
  如今,肥东县依托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打造瑶岗红色美丽乡村。同时,投资约7.88亿元,力促这一红色文化品牌资源全面提档升级,以帆·星——万里长江横渡,千秋功业永垂为主题,按照“一心、一环、两轴、三板块、六分区”的布局,精心打造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文化生态园,力争成为合肥首个5A级红色主题沉浸式体验园区,并与撮街、VR小镇形成撮镇强劲的文化产业链,为撮镇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吞江吐淮,吸东纳西”
  撮镇经济迸发蓬勃活力
  撮镇,素有“吞江吐淮,吸东纳西”的美誉。
  据介绍,撮镇位于合肥东部新城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南滨巢湖,北接店埠,西邻南淝河,东接中国诗歌小镇桥头集镇。其交通便利,形成公路、铁路、水运三位一体的多式交通联运格局。合宁、合徐、合武等8条高速公路在这里呈放射状,向四面八方延伸,不断扩大撮镇的“朋友圈”;繁华大道、裕溪路、店忠路等城市主干道贯穿全境,让撮镇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南淝河、店埠河约20多公里的黄金航道,中港码头、天高码头、东华码头、东隆码头……引领着撮镇迈向通江达海的新时代。
  “撮镇有以孔子相师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谦逊因子,尤其是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红色基因,我们一定要保护传承好,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发挥地缘优势,一手抓好商贸服务业,一手抓好物流产业,奋力绘制好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撮镇的新画卷。”撮镇镇党委书记吴超说。
  撮镇物流产业发达,拥有4家快递企业、10家物流企业,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引进海龟跨境电商产业园,成为三只松鼠、燕之屋等上百家著名食品企业的仓储基地……目前,撮镇限上商贸企业63家, 商贸产业年产值154亿元。
  “‘十四五’期间,撮镇将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产业,转型升级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将撮镇打造成为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撮镇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撮镇还将打造安徽省冷链物流大本营和辐射全省的优质电商园区,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税收20亿元; 商贸与服务业产值达200亿元,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品味“仲尼相师”,缕缕古风古韵中,守护传统文化因子,春风再起瑶岗,一抹耀眼的红,正映照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通讯员 彭红玲 记者 许根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7 01:40 , Processed in 0.5957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